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项既省工、省时,又能增产的新型农作物栽培技术。机插秧能够实现高产稳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技术优势:一是宽行密株,有利于增大边行优势、中后期阳光分布和成穗率提高;二是带土和立苗移栽,秧苗入泥浅,能早生快发,有利于增多有效穗;三是规格插秧,有利于农事操作,也减少了杂草滋生。一、水稻机插秧技术1.选择床土要育出合格的秧苗,床土的选择很重要。适宜作床土的有土壤肥沃疏松的菜园地、耕作熟化的旱地或经秋耕、冬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优势以及适合的侧深施肥量,本研究以水稻品种两优688为试验材料,以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和常规水稻机插秧人工施肥为2种施肥方式,其中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处理中设计3个施肥量(480、384和288 kg/hm2),分别测定水稻的生育进程、株高、穗长、茎蘖动态、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适当延缓了水稻植株的生育进程,增加了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等产量指标,产量增幅为18.60%;同步侧深施肥量为384 kg/hm2时的水稻产量最高,较施肥量480和288 kg/hm2处理分别增加11.50%和29.62%。表明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可以协调水稻生长、提高产量,为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推广及减肥增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绿福牌基质育秧机插秧早稻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基质育秧出苗整齐,成秧率高,根系活力强,秧苗素质较好,适宜机插;基质育秧机插秧到大田后表现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多、抽穗整齐、穗大等优势,产量较营养土育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种植模式、插秧密度对辽西盐碱土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本文采用覆膜机插秧和常规机插秧两种种植模式、3种插秧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覆膜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促进茎蘖增长,覆膜机插秧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等产量性状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水稻产量水平显著提升;不同插秧密度间,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差异较大,产量和有效穗数随插秧密度增大而提高,表明在盐碱土壤适当提高插秧密度有利于产量性状优化及水稻产量提高。在辽西盐碱土壤,覆膜机插秧种植水稻密度行距30 cm时,株距以10~16 c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旱直播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水稻精量旱直播技术在辽宁中部地区的适应性,以机械插秧为对照,采用2BD-H10型水稻精量旱直播机,对直播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机械化旱直播与机械插秧相比较,生育期较短,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多177815穗·hm-2,穗长短1.1cm,每穗粒数少3粒,结实率低1%,谷草比高0.21;叶片数相差1片,但株高差异不显著;机械化旱直播水稻的有效分蘖率较低,为0.57,而插秧水稻的有效分蘖率为3.0,旱直播与机插秧产量均为9050 kg·hm-2,没有显著差异,但旱直播经济效益高出2960元·hm-2。机械化旱直播与插秧相比节省了育苗和插秧等环节及其生产成本,且播种作业较插秧效率高,使水稻种植轻型简便,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6.
徐显明 《乡村科技》2019,(6):124-125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民生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逐渐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水稻机插秧技术以其省工、省时、生产效率高等优势应运而生,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近几年,水稻机插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省市,本文就黑龙江省、云南省、重庆市的水稻插秧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我国各地推广与应用水稻插秧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临高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017年引入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插秧机,开展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田间试验。以博Ⅱ优225杂交水稻制种为试验对象,比较了人工插秧与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比手插母本长0.5~0.8叶,成穗率低3.5%,但其最高苗数比手插母本多42~45万/hm~2,有效穗数比手插多21万/hm~2,而且机插方式的产量比手插方式高0.0126 kg/m~2;二者每平方米总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综合考量制种成本,杂交水稻制种机械育插秧比传统的人工插秧每亩节约成本227元,效率提高15~17倍。因此,本研究认为,该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技术更具有省工、高效、低成本、产量稳的优势,具有在临高县内进行推广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中插秧形式对分蘖生产力的影响。设置了30cm×26.4cm、40cm×20cm和(50+30)cm×20cm三种不同插秧形式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密度条件下,30cm×26.4cm形式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40cm×20cm形式的单垄宽行有利于增加1穗粒数,(50+30)cm×20cm形式的双垄宽行有利于增加千粒重。因此,水稻超稀植栽培的插秧形式要考虑土壤肥力,即窄行稀植(如30cm×26.4cm)适于低肥力土壤,以便增加穗数;;宽行稀植适于肥力较高的土壤或增肥田,以便增加穗粒数或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9.
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培育适龄机插壮秧是机插秧技术能否获得高产的关键本研究以超级稻II优602为试材,研究播种期对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秧秧苗生长、机插质量、生育进程、产量的影响,从而探索成都平原机插秧技术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秧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10-15日,秧龄45~50 d,此阶段播种的机插秧产量最高延迟播种虽然有利于改善机插质量,提高成穗率,但也会导致群体生长滞后,成穗质量差,有效穗、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下降,进而产量减少,若推迟15 d播种,减产幅度甚至超过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插秧适宜的栽插密度。[方法]12011~2012年以常规粳稻南粳46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不同行距的插秧机进行栽插,研究不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8行25cm栽插行距比6行30cm栽插行距具有较明显的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密度、基本苗和成穗数增加,对穗型的影响较小,可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从而提高单产。[结论]该研究可为机插秧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机械有序穴直播、机械有序抛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推进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精量化和有序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机插秧、有序机抛秧、有序机穴直播三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以甬优4949和Y两优911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机械种植方式的水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全生育期长短均表现为机插>有序机抛>有序机直播,其中有序机抛处理的全生育期比机插缩短3~4 d,但比有序机直播处理长10~11 d,全生育期的差异来源是播种至幼穗分化始期阶段的天数相差较大。有序机抛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机械种植方式,两个品种分别较机插秧、有序机穴直播增产7.86%~8.50%、14.06%~15.08%。增产的原因一是在不显著降低每穗粒数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机插秧、有序穴机直播增加14.70%、12.20%,差异达显著水平;二是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根系生物量等生长特性指标较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同时机械有序抛秧栽培的生产效益比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高。综上所述,有序机抛种植方式在水稻种植上早发性好,有效穗足,比机插秧、机穴直播更具有产量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插秧不同插秧深度、不同液压灵敏度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机插秧不同插秧深度、不同液压灵敏度试验,探索适宜的机插秧深度和液压灵敏度,以促进水稻早发,形成合理群体结构和穗部性状,提高水稻产量,为大面积推广水稻机插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与人工插秧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发展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母本机插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与人工插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秧龄短、栽插浅、活棵返青快、有效分蘖开始早、分蘖速度快、成穗率高、穗型大、苗足穗多、均匀度好,有利于获得制种高产.  相似文献   

14.
水稻机插秧是一项省工、省力、省秧田的新技术,可满足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介绍了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及其移栽大田后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肥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0,自引:19,他引:1  
介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包括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机插速度快、质量高、病虫害轻、生产成本减少;增加产量和效益等优点。总结了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及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华占、蜀恢527和R9311三个父本为材料,设计等行距(20/25 cm×30 cm)和宽窄行距(20/25 cm×40、20 cm)两种6行父本插秧机移栽父本,以等行距(20/25 cm×30 cm)人工移栽作对照,并采用1、2、3次3种施肥方式处理,观察与考查供试父本开花期和穗粒构成。结果表明:机插方式和施肥方式对播始历期影响较小;3个父本采用机插秧能显著提高其群体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颖花数;采用机插秧并分2次或3次施肥可增加其分蘖数;父本华占采用宽窄行机插秧,并以3次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其单位面积颖花数,父本蜀恢527、R9311机插秧能够显著增加单位面积颖花数,并适宜3次施肥。  相似文献   

17.
初探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水稻机插秧高产培育技术优势水稻机插秧和传统的插秧方式相比,有以下几点应用优势:一,降低经济成本。传统的插秧方式,大田与秧田的比例为10:1,而水稻机插秧方式,大田与秧田的比例可达到100:1,在此情况下,秧田的节约面积可达到80%。二,提升水稻产量。水稻机插秧的生产规模较大,且使用水稻机插秧的秧苗成熟期较早,如此一来,可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2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葛自强 《农家致富》2005,(19):32-33
一、免(少)耕机条播(扩行)麦技术。免(少)耕扩行机条播麦技术,结合了免(少)耕种麦技术和精播、半精播技术的优势,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一次作业可完成灭茬、开槽、播种、覆土、镇压等五道工序,省工省本,有利于省种和培育早发壮苗;扩行条播也有利于光能的禽理利用,培育壮秆大穗,提高群体质量,实现高产更高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裂区设计,在豫南地区研究了不同时期施氮比例和种植方式(手插秧、机插秧)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指导豫南稻区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手插秧、机插秧2种种植方式下,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不同氮素配比(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分别为4∶6、5∶5、6∶4、7∶3)均可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产量,手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为6∶4产量最高,增幅达27.65%;机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为7∶3产量最高,增幅达115.55%;且机插秧产量高于手插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手插秧在6∶4处理条件下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高于其他处理;机插秧在5∶5处理条件下有效穗数最高,在7∶3处理条件下穗粒数最高;手插秧和机插秧对照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高。手插秧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在氮素配比为6∶4达最大;抽穗开花期,手插秧与机插秧在氮素配比6∶4与7∶3处理条件下叶片、茎鞘、植株氮素含量较高;氮素生理利用率,在不同氮素配比条件下机插秧均高于手插秧,且2种种植方式均以氮素配比7∶3为最高;氮素偏生产力,手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6∶4为最高,机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7∶3最高;而百千克籽粒需氮量,手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5∶5与6∶4最高,机插秧条件下以氮素配比6∶4最高。因此,种植方式对氮素配比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手插秧和机插秧的最佳施氮配比分别为6∶4和7∶3,此时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机插秧技术就是用插秧机械代替人工栽插以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机插秧育苗是机插秧能否成功、能否高产的关键环节,与传统的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最显著特点就是机插秧播种密度大,标准要求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秧苗标准不同,二是育秧方式不同、三是播种的要求和程序不同、四是苗期管理重点不同。机插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它的优点也是多方面的1、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2、作业效率高,省工节本增效。3、以插秧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