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5~2007年新疆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新疆近10年的耕地生态足迹,评价该区域耕地是否处于可持续利用的状态.[方法]生态足迹模型.[结果]在研究时段内新疆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经历5个变化阶段,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 1995年的0.420 8 hm2 上升至2007年的0.495 7 hm2,增加了17.80;.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总体上则是呈现减少趋势,从1995年的0.215 5 hm2下降到2007年的0.198 7 hm2,下降了7.80;.耕地的生态赤字呈小幅变化,整体处于增强趋势,由1995年的0.205 2 hm2增长为2007年的0.297 1 hm2.在分析时段内,耕地生态超载指数呈小幅度变化,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1995年的0.95增加到2007年的1.50.[结论]研究时段内,耕地生态超载指数均大于零,说明新疆的耕地承载力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桑秋  苏飞  张平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42-1143,117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辽宁省1996~2005年耕地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由1996年的0.337 6 hm2/人增加到2005年的0.395 9 hm2/人;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现逐年减少趋势,由1996年0.300 7hm2/人减少到2005年的0.269 6 hm2/人;人均耕地生态赤字也不断扩大;在研究时段内,辽宁省耕地生态超载指数不断扩大,说明目前辽宁省耕地资源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3.
澳门1977~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澳门1977~200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探寻影响澳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977~2004年,随着经济的变化,澳门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呈先升后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1997年的2.123 hm2增加到2004年的4.210 hm2,净增2.087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2.108 hm2增加至2004年的4.198 hm2,年平均增长率达2.49%。28年间澳门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资料信息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文成县2000—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文成县人均生态足迹不断提高,由2000年的0.5918 hm2.人-1增加到2009年的0.6352 hm2.人-1。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由2000年的0.6189 hm2.人-1减少到2009年的0.5281hm2.人-1。文成县近10年出现了人均生态赤字,并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2000—2009年,文成县人均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逐渐下降,从0.5112下降至0.4540,由弱可持续状态变为弱不可持续状态。通过模型预测,到2019年,文成县人均生态足迹将达到0.6519 hm2.人-1,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将降到0.4917hm2.人-1,生态赤字增加到0.1602 hm2.人-1,可持续发展指数降低到0.4300,文成县的生态压力越来越严重。因此要采取控制人口数量、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遏制生态环境破坏,提高单位土地利用率等措施,抑制生态足迹上升趋势,增加生态承载力,才能保持文成县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西昌市1985—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剖析了西昌市20a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空间表现,以及生态承载力变化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总平均从1.1753hm2.人-1增加到5.2479hm2.人-1;除建设用地人均承载力上升,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人均承载力均下降,总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85年的1.0372hm2.人-1下降至2005年的0.7769hm2.人-1;人均生态赤字呈现显著上升,生态足迹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吉林省1998-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分析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结合生态赤字、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万元GDP生态赤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分析吉林省近13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1998-2010年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从1.7841hm2/人增长到3.2013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3535hm2/人减少到1.3028hm2/人,生态赤字从0.4306hm2/人增大到1.8985hm2/人,吉林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在1998-2010年期间,生态协调系数都比较接近1.414,属于基本不协调。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发展能力指数由2.1429升到3.0902。万元GDP生态赤字先升后降:从1998年的0.7308hm2/万元升到2002年的0.9888hm2/万元,最后降到2010年的0.6016hm2/万元。灰色预测模型显示:2011-2020年,吉林省人均生态足迹将由3.4833hm2/人增大到5.7022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2978hm2/人降到1.2676hm2/人,生态赤字将由2.1855hm2/人增大到4.4346hm2/人。吉林省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人民素质,否则,生态赤字将会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状况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陕西省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2001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68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276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7612hm2,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1.8倍。说明陕西省2001年生态系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耕地足迹,耕地生态赤字为0.4919hm2/人,占总生态赤字的64.62%。  相似文献   

8.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根据2002~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资料,对兵团十五期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兵团十五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4.968391 hm2增长到2005年的5.540852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1年的2.412742 hm2下降到2004年的2.28535 hm2,2005年稍有回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反向发展趋势使兵团的十五期间生态赤字由2.555649 hm2增至2.922504 hm2,说明兵团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贵州省森林公园2010-2014年旅游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该时间段内贵州省森林公园的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生态承载力以及旅游生态赤字等进行计算,结果表明:5年间,贵州省森林公园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人均旅游承载力和人均旅游赤字都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2010年0.0483 hm2下降到2014年的0.028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10年的0.0194 hm2下降到2014年的0.0090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10年的0.0289 hm2上升到2014年的0.0196 hm2;生态足迹指数由2010年的-1.49下降到2014年的-2.19;生态压力指数由2010年的2.49上升到2014年的3.19。总旅游生态足迹、总旅游承载力和总旅游赤字都呈缓慢的增长趋势,而生态足迹指数和生态压力指数都反映出了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是2012年后这种不可持续状态逐年有所缓解。通过生态足迹的变化找出影响因素,为贵州省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生态足迹是评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方法,以重庆市1997-2013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1997-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自直辖以来,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由1997年人均0.715 9 hm2增至2013年人均1.6920 hm2;人均可利用生态承栽力总体呈递减趋势,2001年以前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由0.619 1hm2降至0.594 1 hm2,2007年降到最低点0.590 7 hm2,而后有所上升,从而导致生态赤字由1997年的0.096 9 hm2扩大至2013年的1.008 9 hm2.总体表明,该地区生态足迹超过其生态承载力,区域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另外,还分析论述了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科技投入、引导人们健康合理消费和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减少生态赤字的措施,以寻求重庆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比较生态足迹需求与生态承载力,对南京市2005年生态足迹(包括生物资源消费、能源消费)进行计算,得出2005年该市人均生态足迹为4.488 207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为0.285 67 hm2,人均生态赤字4.202 537 hm2。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是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的15倍,生态赤字远大于生态承载力。这反映了南京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城市生态系统所受压力偏大。最后,针对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利用特征,提出了缓解南京市城市生态压力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建设对生态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文化的建设对生态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意识才能产生行为,最终才能形成习惯。历史的发展证明人类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实践活动方式。建设生态文化主要通过树立生态危机感,改变传统价值观,培育生态科学意识及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能够孤立地实现的.生态农业的职能在农业内部系统良性循环与外部环境良性循环的共同作用中生成.黑龙江生态农业建设呼唤完善的法制环境,要求实现生态文化、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14.
生态扶贫作为一项需政府引导、社会融合、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通力合作的系统性工程,全国各地根据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逐渐走出困境。近几年在内蒙古、甘肃、贵州、山东等地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在生态扶贫的过程中发现,在扶贫方式、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后期成果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亟待解决,从国家与地方政策完善、资金来源、人才储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态乡村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当前我国乡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文化推广4个方面来构建理想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以期提出建立理想生态乡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1998~2005年金华市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晔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54-6956,6959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金华市域1998~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5年金华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总生态承载力略有上升,人均生态赤字由1998年的0.414 14全球公顷增加至2005年的0.586 79全球公顷,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金华市的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非协调的不可持续状态。根据金华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了减小生态赤字、促进生态平衡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的沧州市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对沧州市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沧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904707hm2,是其生态承载力的1.57倍,目前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小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天津市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勇  陶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51-2052,2095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即通过对生态足迹需求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对天津市2003年生态足迹,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消费、能源消费和贸易调整3个部分进行计算,评价研究了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为1.839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60 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79 hm2,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需求为0.695 8 hm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4 hm2).生态赤字的存在反映了人类活动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并且提出了4条改进天津市生态赤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学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41-15343
衡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生态系统容量。笔者分析了重庆市各区县生态系统容量,包括生态系统承载力、生态足迹、生态赤字和各地区生态对外依存度状况,进而提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发展政策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省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对山西省200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200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量为2.491 941 hm2/cap,扣除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后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10 258 hm2/cap,生态赤字达1.681 683 hm2/cap;通过分析万元GDP的生态足迹,表明山西省的资源利用效率很低;通过计算分析2001年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表明山西省的发展能力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