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打破传统──巧捕鱼不用网、电、毒、爆,根据各种鱼的生活习性、声专原理将所捕水域内的各种鱼类高度集靠岸边自定随一水域,一人在岸上用一只手舀(又名舀、手抄网)将鱼舀起即可。两小时内可捕捉80-600公于鲜活鱼。按自己要求捕鱼的大小、多少、品种、随要随捕,...  相似文献   

2.
池塘主养南方大口鲶轮捕套养家鱼的主要做法是:一次放足主养鱼类—南方大口鲶,套养一些滤食性鱼类—鲢、鳙鱼等鱼类,分多次轮捕主养鱼类,捕大留小,不轮放,最后干塘将所有养殖鱼类一次性全部上市。笔者于2007年进行了池塘主养南方大口鲶套养家鱼的养殖试验,取得了高产高效的养殖效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以下:  相似文献   

3.
池塘鱼蛙立体养殖技术是在常规池塘养鱼的基础上,通过在池塘中架设网箱,实施牛蛙的无陆地养殖,建立池塘鱼蛙共生系统,实现池塘鱼蛙立体养殖,以综合提高池塘养殖效益,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一、鱼类放养技术池塘鱼类的放养与管理依照常规池塘养鱼高产技术进行,根据池塘条件确定主养鱼类对象,实行多品种鱼类混养、合理密养、轮捕轮放、科学投喂、天然饵料与人工配合饲料相结合,兼顾网箱养蛙技术要求,定期换、注新水,定期进行池塘药物消毒,以保持池水爽、活、肥度适中,促进鱼类健康快速生长。二、牛蛙养殖技术1.网箱的结构与设置 养殖牛蛙的…  相似文献   

4.
小型水库推广抗旱渔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年来,我们将池塘养鱼的一次放足、捕大留小、年底清塘的轮捕技术移植到小型水库中。在多座小型水库中进行轮捕养殖技术的试验及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解决了灌溉与养殖兼顾型水库在每年7~8月后,抗旱用水急增、水域实际载鱼量增加而水域面积缩小、蓄水量减少的矛盾;同时,解决了以  相似文献   

5.
轮捕轮放是在一次放足鱼种的基础上,根据鱼类生长情况,到一定时间捕起一部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并适当补放鱼种,以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有利于鱼类生长,从而提高鱼产量。概括起来就是,放足鱼种,分期捕捞,捕大留小,去大补小。  相似文献   

6.
三年来,我们将池塘养鱼的一次放足、捕大留小、年底清塘的轮捕技术移殖到小型水库中。在多座小型水库中进行轮捕养殖技术的试验及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解决了灌溉与养殖兼顾型水库在每年7—8月后,抗旱用水急增,水域实际载鱼量增加而水域面积缩小蓄水量减少的矛盾;同时,  相似文献   

7.
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水产养殖中,在一次鱼种放足的基础上,随着鱼体长大,分批将达到食用规格的鱼捕出,同时补放一部分鱼种。轮捕轮放的主要优点是做到了整个饲养期间始终保持养殖水体鱼类较合理的密度,有利于鱼体的生长和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养殖水体的鱼产量。一...  相似文献   

8.
红岩水库是安化县水利局管辖的小Ⅱ型水库,坐落在安化县东坪镇木子管区芒东村,于1979年建成蓄水,水库水面积有600亩,属于灌溉、防洪、发电和养殖为一体的综合型水库.2005年,现安化县马口鱼渔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刘文义承包红岩水库水域进行养殖生产.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桌上最喜欢的就是天然野生鱼类,野生鱼类价格昂贵,作为红岩水库最主要的野生鱼类一马口鱼很自然的成为了承包者创收的主要途径.2005年由于起捕的马口鱼比较多,加工水平没有跟上,起捕的马口鱼由于来不及加工就用网箱暂养起来,因怕其掉膘,就卖来了一些饲料投喂,到年底起捕时发现网箱中的马口鱼个体明显比原来大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罗氏沼虾是一种适于内陆水域养殖的大型经济虾类,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营养好、易驯养及养殖周期短等优点。六十年代以来,先后移养于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等地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的主要淡水虾类养殖品种。罗氏沼虾在整个东南亚均有生产,尤以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的养殖为最盛,养殖方式各异,养殖产量逐年提高。在美国夏威夷,全年都可养虾,采用轮捕轮放方式,亩产可达200公斤以上。马来西亚搞鱼虾混养。在不影响鱼产量的情况下,每亩可增收虾十至几十公斤。事实上,罗氏沼虾已成为世界淡水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之…  相似文献   

10.
王晓清 《内陆水产》2002,27(3):23-23
加洲鲈(MicropterusSalmoides)原产于北美淡水河中,是一种淡水肉食性鱼类。具有适应能力强,起捕率高,生长快,市场适销,商品价值高等优点,适合于池塘单养犤1犦、混养犤2犦和网箱养殖犤3犦。湖泊、水库养鱼在我国淡水养殖中仍占居重要地位,养殖方式从过去的粗放养殖逐步过渡到人工放养管理。由于捕捞次数增多,水域中的肉食性鱼类逐年减少,低值野杂鱼类增多,影响主养鱼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实际生产问题,充分利用小型野杂鱼类资源,尝试人工放养加洲鲈,提高主养鱼类的产量,将低质鱼转化为优质鱼,提高大…  相似文献   

11.
李英 《河北渔业》2007,(10):20-20
鲤鱼是北方地区主要的养殖鱼类品种.传统的鲤鱼商品鱼养殖方式普遍采取春放秋捕,由于秋季商品鱼集中上市,导致了卖鱼难、鱼价低,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大水体渔业的发展,轮捕轮放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大水体渔业生产;全年捕捞、均衡上市已成为提高大水体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热水鱼"(高温季节起捕上市的各种淡水鱼)的大规模捕捞及长途运输给水产品的捕捞和运输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一、大水体"热水鱼"的捕捞在春季、夏季、秋季起捕"热水鱼",不能像冬捕那样,对整个水体采用"赶、拦、刺、张"联合渔法进行捕捞。由于温度高,鱼类活动量大、分布广,反应敏捷、应激反应大,不仅赶鱼效果差,而且鱼群被大量围困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抓好轮捕轮放,是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减少发病和泛池死鱼,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传统的轮捕因拉网和拣鱼的操作,引起鱼群伤亡并影响生长,一年只能轮捕3-4次,轮放1-2次。因轮捕次数少,不能适时疏稀水中鱼群密度,对解决密度过大抑制生长和发生泛池死鱼的问题其作用不明显。我们根据鱼类生长规律和市场供应情况,改进捕捞网具和生产作业方式,成功地解决了频繁捕鱼作业造成伤亡和影响生长的矛盾,为不同鱼池的多级轮养改为同一鱼池的多级轮养创造了条件。运用这种在鱼类生长旺季每天轮捕均衡上市,分批营养鱼种的新型…  相似文献   

14.
廖城珍 《内陆水产》2003,28(11):10-11
瓦氏黄颡鱼,又称江黄颡,是生活在江河水域中的一种名贵鱼类。瓦氏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少细刺,可食部分多,已成为国内新兴淡水养殖品种。为了调整优化我市渔业生产结构,使瓦氏黄颡鱼成为我市水产养殖品种之一,2002年引进瓦氏黄颡鱼在农村池塘人工试养。  相似文献   

15.
花鱼骨(HemibarbusmaculatusBleeker)隶属于鲤科、鮈亚科,太湖盛产此鱼,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年产量约占全湖渔获量的2%,是我国主要淡水水域常见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湖泊花鱼骨资源日益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目前在江浙沪市场价格比较高,是淡水鱼中极少数价格达到20元/500g以上的品种;将是今后几年最热门的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国内网箱养殖太湖花鱼骨成鱼在起步阶段,因此开展网箱养殖技术的研究,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开发利用、保护天然野生花鱼骨资源都十分有益。花鱼骨这个品种适宜大水域网箱养殖,尤其水库…  相似文献   

16.
长沙市郊区池塘依赖城市污水以养殖鲢、鳙鱼为主,育种与成鱼水面按三、七比例配套。养殖周期长.不但品种单一,而且80%的商品鱼集中在下半年上市,生产发展速度缓慢。为改革这种传统的养殖制度,根据轮捕轮放的原理和不同鱼类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季节.池塘饵料生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17.
混养和轮捕轮放是池塘获得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主养草鱼丘陵山坳池塘(俗称“山塘”)大宗淡水鱼养殖是当前内陆山区主要养殖模式,该类池塘因水面大,池底结构复杂,鲤、鲫、鲢、鳙等混养鱼捕获难度大、效果差,严重影响了养殖产量和效益.笔者与水产养殖户在多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一套针对不同鱼的轮捕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兴凯湖大白鱼人工饲养及大中型水域增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翘嘴红鲌、在我国的许多内陆水域及台湾省均有分布。但由于兴凯湖独特的水域环境,使其在生理性状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种类,故在各鱼类志中均有兴凯大白鱼这一品种的记载(以下称大白鱼),加之兴凯湖营养丰富,水质清新,无工业污染,使得兴凯湖产的大白鱼体色银白,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是兴凯湖重要的名贵经济鱼类也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但近年来,由于捕捞强度过大,资源遭受破坏鱼的规格越捕越小,越捕越少。为探索人工养殖的可能性和在大水面中进行增养殖,我们于1986年和1991年分别承担农业部和省农场总局下达的这一科技任务,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证实该鱼具有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由于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优点,因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的对象.它适合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养殖,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优良养殖鱼类.利用水库养殖可提高水库水体生产效率,实现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但养殖实践中应把握以下几关.  相似文献   

20.
呼兰河流域共有各种鱼类60余种,其中重要经济鱼类20多种。过去曾有“棒打抱子,瓢舀鱼”的美传。但近些年来,大型经济鱼类锐减,小型经济鱼类的种群也逐渐减少,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级鱼、狗鱼、乌苏里白性、黄领鱼、重唇、翘嘴红白等已濒临灭绝。一、呼兰河流域鱼类资源衰退的主因l、水域污染。呼兰河流域内的13个县市,其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基本都排入呼兰河的干流及其支流。呼兰河下游的兰西、呼兰段水域中汞、酚、BODS、COD严重地超过渔业水质标准,这些污染源给鱼类的越冬、繁殖和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亚麻纺织,冬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