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可疑疾病(1):神经型马立克氏病主要发生于2~4月龄的鸡.由于坐骨神经受侵害,表现一肢或两肢麻痹.特征是病鸡一只脚向前伸,另一只脚向后伸呈"劈叉姿势".坐骨神经横纹消失,变成淡黄色或灰白色,有时呈水肿样,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为正常的2~3倍.肿胀往往是单侧的,可与另一侧神经对照检查.  相似文献   

2.
鸡出现神经症状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就对鸡几种有神经症状的病毒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一、马立克氏病’1、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麻痹,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2、典型神经症状:典型型表现为常侵害周围神经,以坐骨神经和臂神经最易受侵害。当坐骨神经受损时病鸡一侧腿发生不全或完全麻痹,站立不稳,两腿前后伸展,呈“劈叉”姿势,为典型症状。当臂神经受损时,翅膀下垂。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乙型疱疹病毒引起鸡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病。本病的特征是外周神经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和肿大,各内脏器官、眼球及皮肤出现同样病变并形成肿瘤性病灶,引起急性死亡,消瘦,一肢或两肢发生麻痹。1流行特点本病最早发病可见于3~4周龄的鸡,一般在8~9周龄发病最严重。发病率为5~60%,致死率达100%。马立  相似文献   

4.
<正>马立克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易感动物主要是鸡、火鸡、山鸡、鹌鹑等禽类,多发于2~5月龄的鸡,发病高峰在100日龄左右,母鸡的易感性高于公鸡。其主要临床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和增大,肢(翅)麻痹,性腺、虹膜、肌肉、各内  相似文献   

5.
1鸡马立克氏病的分类 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常见和重要的肿瘤性疾病,由血清1型疱疹病毒(MDV)引起,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变发生的部位,可分四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相似文献   

6.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鸡病毒性传染病引发。使病鸡一肢或两肢发生麻痹,死亡率较高,给养鸡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鸡马立克氏病(M D)是危害养鸡业的传染病之一.本病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或流行,对养鸡业危害极大,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1流行特点 初生雏鸡最易感,特别是出壳24小时之内的鸡易感性最高,40~60日龄肉用鸡最易发生急性马立克氏病,9~150日龄的蛋鸡最易发内脏型的马立克氏病,死亡率极高,1年以上的鸡很少发生此病,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①种蛋蛋壳带毒,孵出的初生雏鸡即有此病毒存在;②病鸡终身带毒排毒,病鸡的羽囊上皮细胞内、皮屑、体垢等大量带毒,通过空气散布病毒;③病鸡排泄分泌物和吸血昆虫都可传染本病.  相似文献   

8.
<正>一、肉仔鸡腿病腿部疾病是饲养肉仔鸡的一种常见病。其原因和症状极为复杂。临床表现为麻痹、瘫痪、跛行、扭曲、软腿、胫骨短粗、胫骨软骨发育不良、佝偻病等,发病率5-15%,死亡率约为2-8%。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防治措施,但通过改善管理、预防疾病,合理调整营养,可以减少腿病的发病率,减轻症状,将腿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1、机械损伤或刺激。由于垫料粗糙、笼具不平整、免疫接种抓鸡不当以及各种应激都可以擦伤、挂伤或扭伤鸡只,造成人为损伤。所以,一定  相似文献   

9.
鸡的腿病在集约化养鸡生产中经常可见,引起鸡腿病的原因,除了传染性疾病、环境因素、中毒、遗传性因素外还有营养性因素引起,是养鸡业中比较常见的疾病。1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腿病1.1鸡马立克氏病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1.1.1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自然感染潜伏期为3~4周,至几个月不等。  相似文献   

10.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一、鸡白痢病鸡白痢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并传染度极强,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是养鸡业众多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鸡白痢病可以通过鸡蛋进行垂直传播,但是通过排泄物传播,是它主要的传播途径。鸡白痢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由于养鸡场被病菌感染,导致养鸡场内的鸡的种蛋也带有病菌,在孵化的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引起胚胎死亡现象发生,或通过排泄物传播,导致养鸡场鸡大量的死亡。鸡白痢病的主要症状和病变:雏鸡表现不吃饲料,怕冷,身体蜷缩,翅膀下垂,精神沉郁或昏睡,排白色粘稠或淡黄、淡绿色稀便,肛门有时被硬结的粪块封闭,呼吸困难。成年鸡无临床症状,少数感染严重的病鸡表现精神萎靡,排黄绿色或  相似文献   

12.
鸡马立克氏病(Lmarek’s Disease 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单核细胞浸润。据病发部位和临诊症状可分为眼型、神经型、内脏型及皮肤型,有时或有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魏湾信  刘杰 《农家科技》1998,(11):16-17
<正> 症状1。患病雏禽不食、呆立、龟缩在一起,垂翅、瘫痪。有的表现为一肢后伸,头向后仰等神经症状。有的拉稀粪,呈污黑色并带有血丝。后期有红色恶臭粪便。发病率70%,致死率90%。此症是败血症型大肠杆菌病,主要感染1~9周龄的幼禽。治疗:①在本病易发日龄,在饲料中加入0.01~0.02%痢特灵,连喂10天,或用土霉素等其他抗菌素拌料或配制药水供饲食饮用。②用庆大霉素  相似文献   

14.
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在鸡群中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传染病。主要多发生在小鸡雏中,一旦发病,死亡率高。同时,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又有极强的传染性,由极小部分的病鸡可以通过粪便污染鸡蛋壳和鸡胚,导致鸡雏的发病。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由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而成为养殖户最为头痛的一种疾病。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肆虐导致了养殖户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将通过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等方面对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进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法氏囊、肾脏病理变化、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  相似文献   

16.
<正>在繁忙的春耕生产中,牛马驴骡大牲畜在使役过程中常发生跛行病(俗称瘸),影响生产。为此,现将检查跛行病的技术介绍如下。确定患肢牲畜出现跛行后,往往不知道是哪条腿患了病。患肢的确定,可用口诀来解决,即"抬在患,低在健"。可让牲畜运动,然后细心观察。哪条腿着地负  相似文献   

17.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单核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是禽类常见传染疾病之一,死亡率高,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现状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简介 本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病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肾脏的病变和腿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带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9.
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1907年首先由匈牙利病理学家Marek氏报道了因单核细胞在外周神经及脊柱神经根的浸润而导致公鸡的神经肿大和瘫痪。多发生于肉鸡和饲养密度较大的鸡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季节;环境卫生较差和饲养管理不善可诱发本病.发病后应用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唯一途径,可减轻危害.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皮肤型病变(略)滤泡形成;外周神经主要表现为增生性病变和渗出性病变;内脏病变为增生性的,马立克氏病(Marek,5 Disease简称MD)是鸡的一种肿瘤性疾病,它是由疙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对养禽业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鸡的生活力、神态和外貌的观察、判断,一般可以识别病鸡和健康鸡。1.把鸡执翼提起,如果挣扎有力,双脚收起,鸣声长而响亮,有一定重量,说明鸡的生活力强,是健康鸡。如果挣扎无力,鸡声短促嘶哑,脚伸而不收,肉薄身轻,是病鸡。2.在静止状态时,健康鸡呼吸不张嘴,眼睛干净而且灵活有神。如果不时张嘴,眼红或眼球混浊不清,眼睑浮肿,就是病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