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燕山地区新建苹果矮化密植园在果园经营、品种、砧木、建园密度、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果园机械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提高新建矮化密植园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苹果的栽培面积、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所采用的砧木大多为乔化砧木,栽植密度普遍较大,而且树形不规范,留枝量过多,因而造成盛果期果园郁闭、通风透光差、光合能力弱、果实品质不佳等现象。果树冠层的光能截获是树体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品质形成的基础,苹果的冠形不同,冠内光照、叶片光合能力及果实产量、品质存在着明显差异。2009年,我所对庆阳市正宁县、宁县和西峰区233hm2苹果密植园进行了树形改  相似文献   

3.
1早结果、早丰产 密植核桃园栽培密度较大,要求所选品种必须具有早实性,一般应于栽后1~3年开花结果。密植核桃园的丰产性,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单位面积上的栽植密度,另一个是所栽品种的丰产性能。这里的丰产性,不仅仅是指产量高,而且还要求早期丰产性好。因为只有当单位面积栽植密度大,所栽品种早期丰产性好时,密植园才能见效快,收益高。早期丰产性好的品种特点是:分枝力强,一般2~3年生已开始大量分枝,多呈短枝型,结果枝比例可占总枝量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苹果种植正在从种植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进行转变,适宜的栽植区域及相应的科学的定植技术,可明显提高苹果的的产量和质量,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1品种的选择新建果园首先要选择好主栽品种,品种不易过多,一般1~3个品种,主栽品种的数量应占整个果园的70%~80%。2定植密度定植密度因不同的品种、砧木、气候、土壤以及定植方式而不同。短枝型或矮化中间砧苗木宜密植,乔化砧木苗和普通长枝型品种宜适当稀植;立地条件差  相似文献   

5.
<正>在2000年前后我国苹果生产发展中,诞生了乔砧矮化密植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这项技术促进了苹果生产水平的提高,但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大面积乔砧矮化密植园随着树体的不断长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个体郁闭(树体大枝过多、过密、过低,树体结构紊乱,树冠过厚,枝量过大)和群体郁闭(栽培密度过大,没有按计划密植的要求整形修剪和管理,砧木类型不对以及树形、砧木和密度搭配不合理)。其主要原因是果农们没有学会乔砧矮化密植园相配套的果  相似文献   

6.
种苗砧木的苹果树由于生物学因素,具有比较稳定的苹果产量,因为它们具有较好的生物可塑性。然而,与矮化砧木相比,种苗砧木促进栽培品种枝条的旺长,果树进入结果期较晚,但具有较长久的生命力和结果期。为了避免种子砧木的这些不足,我们决定寻找降低枝条旺长的树,并在幼树期间,利用宽大的行间距栽植密植树,这样可使广大果园的苹果产量猛增。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使建立种子砧木树的密植园成为可能,矮化和半矮化无性繁殖砧木也是我们报告结果的一部分。1材料与方法试验果园是1998年春天定植的,栽培品种是Florina和Freedom,嫁接在两个种苗砧木上,即…  相似文献   

7.
栾瑞彦 《中国园艺文摘》2010,(7):155-155,134
乔化苹果树的栽植密度与立地条件、栽培技术、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果品经济效益等因素有关。山东省栖霞市乔化苹果树栽培的总体趋势是:栽植密度由稀逐渐变密,初果期逐步提前,早期产量质量迅速提高,经济效益显著。但过密栽植,因管理技术不配套,极易导致果园郁闭,果品产量质量迅速下降,经济效益低。  相似文献   

8.
正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是我国现代果园的重点推广建园模式~([1])。选择和应用适宜的矮化砧木是苹果矮密栽培成功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宜的砧穗组合搭配,搭配集约化栽培技术措施是获得高产优质的保证。砧木、品种与栽培技术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对最终果品产量与质量均能产生重要影响~([2~4])。本文重点从园地选择与规划、砧穗组合搭配、栽植技术、栽后管理等内容对矮砧密植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栽培技术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业已证实栽培技术如品种、砧木、密度、树形、修剪、疏花疏果、产量、施肥、灌水、果园覆草与生草、果实套袋、采收期及其它果园管理措施对苹果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介绍近10年来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苹果矮化栽培具有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易管理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集约、高效、省力栽培方式,本文从砧木、苗木、改土施肥、栽植密度、栽植技术、修剪等方面阐述了苹果矮化栽培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1.
苹果郁闭园改造,对于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苹果着色,提高果实品质,提升苹果种植效益,促进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苹果郁闭园改造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栽植密度、立地条件、品种、砧木类型、树龄、树形、枝组类型、枝条长势等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1986年春在江苏省沛县魏小楼果园栽植了以“长富2”苹果“三当苗”为主的乔砧密植园18.8亩,2092株,其中2.25亩为试验田,第4年亩产1870.7公斤,第5年(1990)亩产2933.3公斤,累计盈余12433.25元/亩。现将红富士苹果幼树早丰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苹果苗木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培育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布局与规划、品种纯正、砧木适宜、砧木品种双脱毒的优质苗木,对建园栽植成活率、园貌整齐度、树体抗逆性、采后商品果率等都有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果园的经济寿命和产业效益,是果树早果丰产、优质高效益栽培和产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为深入推进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果业...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冬枣密植园早果丰产的关键技术 ,于 1 995年春在山东省无棣县无棣镇河沟村建成 4hm2 行株距为 3m× 2 m的密植园。采取增加栽植密度 ,加强地下管理、合理整形修剪及保花保果等措施 ,达到了早果丰产的目的。 5年生树累计每 6 6 6 .7m2 (亩 )产鲜枣 44 95.5kg,年均899.1 kg;栽植第 5年为 2 2 0 0 kg,平均株产2 0 kg。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报道如下。1 选择适宜砧木砧木选用金丝小枣 ,其特点是根量较大 ,根系较深 ,生长速度快 ,砧穗亲和力强 ,是适应当地生长的冬枣良砧。野生酸枣也可作冬枣砧木 ,但根系较浅 ,砧穗生长不一致 ,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进一步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步伐,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全面提升果园建设质量,特总结苹果建园技术要点,供果农参考。1品种及砧木新建园以玉华早富、长富2号、岩富10号、2001富士、秋富1号等富士优系为主栽品种,适当搭配丽嘎、秦冠、乔纳金系、元帅系等授粉品种。苗木基砧选用山定子、八棱海棠、新疆野生苹果、楸子、圆叶海棠等。苗木纯度和整齐度99%以上。2栽植方式采用宽行窄株长方形栽植,优先选塬地东西行向或山地沿等高线栽植。乔砧果园株行距3.0m×5.0m,  相似文献   

16.
柑桔矮密栽培的特点,即建园初期在一定面积园地上增加栽植的株数,充分利用土地空间与光能,使柑桔从幼龄阶段开始,其单株枝叶数量和全园复盖面积迅速增大,整个果园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多,从而实现早结丰产。一般说栽植密度愈大,早期产量愈高,但果园内树冠密闭的时间愈早,丰产持续的时间就愈短,就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在未育成矮化品种和砧木之前,利用乔砧或半矮砧的嫁接苗进行计划密植,是一个有效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山西省及我国黄土高原丘陵地区矮化苹果园优质高效生产的技术需求,分析并优化了苹果砧木利用方式、苗木栽植方式、树形管理模式、整形修剪技术及果园肥水管理技术,提出了该地区矮化苹果优质生产与药肥两减相结合生产技术(即"两减一优"栽培技术).同时,通过对不同类型矮化果园的案例分析,探讨了苹果矮化砧穗组合对果园产量、品质、经济...  相似文献   

18.
乔化苹果树的栽植密度与立地条件、栽培技术、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果品经济效益等因素有关。山东省栖霞市乔化苹果树栽培的总体趋势是:栽植密度由稀逐渐变密,初果期逐步提前,早期产量质量迅速提高。经济效益显著。但过密栽植,因管理技术不配套,极易导致果园郁闭。果品产量质量迅速下降。经济效益低。乔化苹果树通过合理密植.并采用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技术,667平方米产量可稳定在500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9.
苹果短枝型品种具有树体矮小、适于密植、早结果、早丰产、早收益、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在生产中栽培较多的是新红星。为使新红星获得最高产量,关键在于最大限度的截获光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合理的栽植方式与密度,可以增加叶面积,有效地利用光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苹果乔砧密植条件下获得早花早果和保持稳产丰产技术,1976年春我所与邹县林业局、大束公社林业站协作,在邹县东方红大队建立了苹果乔砧密植园。 试验园土壤为河沙土,砧木为莱芜海棠,定植时为一年生等内苗。面积为29.5亩,分6个密度,品种以小国光为主。本次验收的为高密片(每亩433株)和中密片(每亩133株)二片。 该园自1977年(二年生)始果,1978年(三年生)高密片产果5164.1斤,小国光平均亩产1852斤,金帅折合亩产5758.5斤;中密片小国光亩产350斤。 为了再次验收密植园小国光的产量情况以及构成早果丰产的主要技术──小国光在秋剪促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