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介绍     
《油气储运》2006,25(6):62-62
张琳1981年生,2004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专业,现为西南石油学院研究生院油气储运专业硕士研究生。蒋仕章1973年生,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获油气储运工程学科博士学位,现从事管输理论、技术与装备研究工作。王大勋讲师,1956年生,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自动化控制专业,现在重庆科技学院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梁永图讲师,1971年生,1995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储运工程系从事管道长距离输送方面的研究工作。刘图征工程师,1972年生,1994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工业电气…  相似文献   

2.
作者介绍     
《油气储运》2006,25(7):63-63
杨祖佩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9年生,1976年毕业于山东青岛化工学院机械专业,1987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任中国石油管道公司总经理助理,科技信息处处长,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科技中心主任,油气储运学会秘书长,《油气储运》杂志社主编。  相似文献   

3.
宇波 《油气储运》2012,(8):584-584
2012年7月14-16日,“纪念中国油气储运高等教育60周年暨第十次全国高校油气储运专业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市昌平区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7月14日上午,第十次全国高校油气储运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交流会上,6位油气储运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就油气储运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作者介绍     
《油气储运》2007,26(10):62-62
别沁 1981年生,2004年毕业西华大学(原四川工业学院),现在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5.
作者介绍     
《油气储运》2007,26(3):62
别沁 1981年生,2004年毕业西华大学(原四川工业学院),现在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石油大学50周年校庆的到来,我国的油气储运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最早的油气储运专业——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学科已经成长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且随着我国油气储运事业发展新高潮的到来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回顾了石油大学油气储运专业50年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回顾与分析了70年来中国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变化,发现油气储运工程教育从创建专业之初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逐渐转向注重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当今国际工程教育发展方向存在差异。根据高校教师梯队现状,结合国家能源转型与人工智能时代对油气储运工程人才的需求,指出目前油气储运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欠缺、人才培养目标与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趋势不吻合、学生缺少系统的知识应用环节训练、课程体系不能适应新时代需求、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为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建立教师工程能力培养制度,确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融合性课程结构,构建“工程+智能”课程体系,应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新时代油气储运本科教育回归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参考。(表1,参18)  相似文献   

8.
关中原 《油气储运》2012,(5):393-393
2012年5月8—10日,在中国石油学会的支持下,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和油气储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成都共同主办了第三届中国油气储运技术交流大会。大会以技术交流和展览的形式全面展示了我国油气储运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油气储运专业建业一甲子回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大凡 《油气储运》2012,31(6):401-406,487
我国高校油气储运专业创建于1952年。60年来,油气储运高等教育历经风雨,在探索中逐渐成长,并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石油工业大发展而迅速壮大。回顾了油气储运专业的创建过程及此后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希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是油气储运专业办学的优良传统,应发扬光大;着眼能源工业未来发展,加强油气储运重大技术问题的基础研究,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油气储运专业进一步壮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行登恺同志现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辽河油田设计院油气储运高级工程师。1657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学校采油专业。曾先后在玉门、克拉玛依、大庆、四川和辽河等油气田,长期从事油气集输、油气储运及油田注水工程设计、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在设计院期间,历仕储运室主任、技术科科长及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他所承担过的一些设计、科研项目,曾获石油工业部优秀设计及科技进步奖。近十年来,行  相似文献   

11.
“全国油气储运技术交流研讨会暨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年会”于 2 0 0 2年 12月 15日在广西北海召开 ,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石油大学的专家、教授、学者和科研人员聚集一堂 ,共同交流和研讨储运行业的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方法 ,为促进我国油气储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新世纪 ,中国的油气管道事业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以西气东输工种为代表的输气管道建设掀开了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高潮。为更好地服务于油气储运事业 ,适应油气储运发展的需要 ,由储运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2.
《河南农业科学》2006,(7):F0002-F0002
张运栋(ZHANG Yun-dong),1963年生,河南省鄢陵县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河南农学院农学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现任漯河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漯河市乐农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漯河市科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介绍     
《油气储运》2009,28(4)
杨承汉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0年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储运专业,曾主持格拉和京津塘成品油管道工程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黄维和  宫敬  王军 《油气储运》2022,(6):607-613
在碳中和愿景下,中国能源结构将发生巨大变革,油气储运学科任务不可避免发生重大改变。基于对“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的中长期预测,分析了油气储运学科在能源变革中的任务转变,提出高黏易凝原油管道输送、天然气管网仿真与优化运行、油气储运能效与净零排放、智慧能源体系构建、二氧化碳与氢能等新介质储运等学科建设方向和任务。同时提出将油气储运学科融入现代能源体系的发展要求,使油气储运工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图4,参22)  相似文献   

15.
白全江(BAI, Quan-jiang),1960年10月生,包头市人,中共党员,现主持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植保所工作,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原内蒙古农牧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同年分配到内蒙古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2000年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现任中国植保学会事理,内蒙古农学会理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与油气工业的深度融合,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油气储运设备智能运维成为发展趋势。为应对油气储运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安全生产的迫切需要,通过总结油气储运设备智能运维现状,提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油气储运设备智能运维技术架构,梳理了在该架构下的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包括多源信息融合监测评估、自适应精确诊断、运维风险预测评估、智能运维决策及可视化智能运维系统开发。分析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油气储运设备智能运维在设备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设备性能测评与能耗管理、设备设施风险评价、智能巡检与作业风险管控4个方面的典型应用,探讨了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设备运维结合的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油气储运设备智能运维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图4,表1,参21)  相似文献   

17.
《河南农业科学》2008,(5):F0002
邱立友(QIU Li-you),1963年生,河南省信阳市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微生物专业、发酵工程专业和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硕士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赴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河南农业大学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专业在职博士,河南省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微生物学会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8.
书讯     
《油气储运》2001,20(2)
油气储运杂志社现有存书如下。   《全国主要江河油气管道穿跨越工程资料汇编》、《国内外油气管道穿跨越工程资料汇编》、《油气储运工程论文集》、《原油流变学与输油工艺》、《油气储运工程技术文集》、《国外储运技术译文集》和1982~2000年《油气储运》合订本。   有需要者请与本杂志社发行部陈聪玲女士联系,电话:(0316)2075441。  相似文献   

19.
陈源闽(CHEN Yuan-min),1961年11月生,福建省晋江市人,农学硕士.现任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原内蒙古农牧学院)蔬菜专业,同年分配到内蒙古农业科学院从事蔬菜种质资源及蔬菜遗传育种等研究工作,现为胡萝卜课题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20.
《甘肃农业科技》2007,(3):F0003-F0003
王保福,男,汉族,1968年2月生,甘肃省甘谷县人,中共党员,1991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6月毕业于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历任《甘肃农业科技》、《农业科技情报》责任编辑、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政治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