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的:探索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处理对ICR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制备的影响,用于分离和培养干细胞。方法:取13.5d胎龄ICR鼠胚分离原代成纤维细胞,利用不同浓度MMC处理胚胎成纤维细胞制备饲养层,比较观察MMC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制作细胞生长曲线;取妊娠3.5d的ICR小鼠胚胎在不同浓度MMC处理的饲养层上培养,观察胚胎贴壁和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胎儿成纤维细胞贴壁生长,增殖迅速,6代后细胞逐渐衰老;  相似文献   

2.
<正>目的:探索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处理对ICR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制备的影响,用于分离和培养干细胞。方法:取13.5d胎龄ICR鼠胚分离原代成纤维细胞,利用不同浓度MMC处理胚胎成纤维细胞制备饲养层,比较观察MMC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制作细胞生长曲线;取妊娠3.5d的ICR小鼠胚胎在不同浓度  相似文献   

3.
采集家兔自然交配后96h的早期囊胚,以低糖DMEM+150mL/L胎牛血清+0.1mmol/L非必需氨基酸+100IU/mL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为基础培养基,比较了不同胚胎处理方法、不同饲养层以及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成分对兔早期囊胚贴壁和增殖的影响,以完善兔胚胎干细胞的建系方法。结果表明,以胚胎分割法和链霉蛋白酶-E(proteinaseE)处理掉黏蛋白及部分透明带的胚胎容易贴壁和增殖;在小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和兔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胚胎的脱带率差别不大,但在小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贴壁率明显提高,且贴壁后内细胞团增殖较快;添加胰岛素、白血病抑制因子和伊巯基乙醇均利于抑制ES的分化和促进内细胞团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活力稳定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本实验以13.5~14.5d的ICR小鼠胚胎为实验材料,以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探讨了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丝裂霉素C不同处理时间及不同的成纤维细胞接种密度对MEF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g/ml的丝裂霉素C处理后的MEF活力比其他浓度(1μg/ml、5μg/ml、20μg/ml、30μg/ml)丝裂霉素C处理后的MEF活力稳定;用10μg/ml的丝裂霉素C处理2.5h,MEF活力比处理1.5h、3.5h、4.5h稳定;以2.5~35×10^5/ml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上,每孔200μl,MEF活力较接种密度为1.5×10^5/ml、4.5×10^5/ml、7.5×10^5/ml稳定。结论:用10μg/ml丝裂霉素C处理MEF 2.5h,2.5~3.5×10^5/m;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上,每孔200μl,以10%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能得到活力稳定高效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条件对ICR小鼠ES细胞的影响,试验以12.5~13.5 dICR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为饲养层,以3.5 d ICR小鼠胚胎为试验材料,探讨了血清、生长因子及传代方法对ICR小鼠ES细胞分离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含15%FBS的ES细胞培养液的囊胚贴壁率及ICM增殖率(79.3%,69.0%)均...  相似文献   

6.
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主要探讨在制备小鼠胎儿成纤雏饲养层中,不同处理条件对小鼠胎儿成纤雏细胞分裂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胎儿成纤雏细胞用适当处理浓度的丝裂霉素-C或适当强度的γ-射线处理一定的时间(10μg/mL 1-4h,20μg/mL 1—2.5h或21Gy和28Gy各处理1h),能有效地抑制其分裂,且不影响其活力。  相似文献   

7.
用丝裂霉素C和γ射线对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处理,观察它们对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分裂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或不同强度的),射线处理一定时间(5μg/mL 4h、10μg/mL 1~4h、20μg/mL 1.0~2.5h或14Gy 1h、21Gy 1h、28Gy 1h),能有效地抑制其分裂,且不影响其活力。  相似文献   

8.
山羊类ES细胞的分离与克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集山羊交配后6~8d的桑椹胚、囊胚和孵化囊胚,将桑椹胚和囊胚分别放在小鼠原代胎儿成纤维细胞(PMEF)饲养层和同源原代胎儿成纤维细胞(PGEF)饲养层上比较其脱带时间及脱带率。脱带后,将各自一半胚胎切割,把含ICM的半胚分别放在相应饲养层上进行培养,另一半整胚在各自饲养层上继续培养,而孵化囊胚直接于PGEF饲养层上培养。当ICM增殖一定程度时进行传代,以比较其类ES细胞分离与克隆的效果。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饲养层上,囊胚的脱带时间均短于桑椹胚,囊胚的脱带率均高于桑椹胚,而饲养层的种类对胚胎的脱带时间以及脱带率影响不大。脱带切割囊胚不论在PMEF还是在PGEF饲养层上,其贴壁时间均短于脱带整胚及孵化囊胚,而贴壁率高于脱带整胚,与孵化囊胚相似。脱带整胚及脱带切割胚在PMEF饲养层上所获类ES细胞只能维持3代,而在PGEF饲养层上,脱带切割半胚和孵化囊胚所获类ES细胞传至5代。由此认为,对脱带后的胚胎进行切割处理,有利于ICM的贴壁和增殖;应用同源原代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培养系统,有利于类ES细胞的分离与克隆。  相似文献   

9.
采用受孕12.5 d、13.5 d、14.5 d的ICR品系小鼠的胚胎制备原代成纤维细胞,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不同胚龄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受孕13.5 d胚胎为分离小鼠胚胎原代成纤维细胞的最适胚龄。分离出的原代成纤维细胞在37 ℃时,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组织的时间为3 min,可在培养3 d后传代。F1代和F2代较F3代成纤维细胞分泌的抑制干细胞分化因子LIF的量要多。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冻存于-135 ℃~-150 ℃10 个月,复苏后能正常传代。丝裂霉素C抑制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为10μg/105细胞,作用时间为2.5 h,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可以在12 d内即不增殖也不死亡,但在6 d内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昆明系小鼠饲养层细胞制备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离不同胚龄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对MEF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并对MEF不同的消化时间进行探讨,研究影响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分离与培养的因素.结果表明,分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最适胚龄是12.5 d~14.5 d;37℃条件下,用2.5 g/L胰蛋白酶作用PMEF,作用时间不应超过15min;离散贴壁的成纤维细胞,作用时间以2 min~3 min为宜;MEF在第2代~第5代增殖旺盛,7代以后细胞出现急剧下降.所以选择第3代MEF是制做饲养层的最佳时机.MEF分离方法简单,来源方便,增殖迅速,是用于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的有效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活力稳定高效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实验以13.5~14.5 d的ICR小鼠胚胎为实验材料,以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探讨了用丝裂霉素C处理MEF后,含有不同浓度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对MEF活力的影响,以及不同传代次数的MEF对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含10%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丝裂霉素C处理后的MEF,其活力比含2%、5%、20%的FBS培养液稳定。对不同传代次数的MEF进行处理后,第1、3代的MEF活力比第5、7代的MEF活力稳定。结论:用丝裂霉素C处理第1到第3代的MEF,以10%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能得到活力稳定高效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  相似文献   

12.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和饲养层细胞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实验确定分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最适胚龄,探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的效果及其寿命。结果表明,从10 、11 d 小鼠胚胎所获的胚胎成纤维细胞中混有大量神经母细胞和红细胞;用14 、15 d 的胚胎则基本不能获得胚胎成纤维细胞;消化3 ~4 个12 ~13 d 胚胎所获细胞悬液可接种8~9 个25 cm2 的培养瓶。从一只孕鼠的所有胚胎所获的成纤维细胞可接种约20 个25 cm2 的培养瓶。所获细胞悬液的活细胞百分率可达90% ,接种成活率达85 % 。胚胎成纤维细胞贴壁时间为5~6 h ,12 h 后进入增殖期,48 h 形成细胞单层。ES细胞克隆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形态典型、增殖迅速、不分化。饲养层寿命可维持2 ~3 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丝裂霉素C对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10μg/mL的丝裂霉素C处理昆明白胎鼠P1代成纤维细胞1.5、2、2.5、3、3.5、4 h,用台盼蓝和AO/PI染色法观察细胞死亡情况,MTT测其增殖情况,PCNA染色观察其增殖细胞状态,比较胚胎干细胞接种在冻存过的饲养层细胞与未冻存的饲养层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丝裂霉素C处理MEF时间小于3 h,不能抑制其生长,处理4 h后,饲养层细胞部分已经没有核仁,部分细胞已经崩解,且胚胎干细胞接种在冻存过的饲养层细胞与未经冻存的饲养层细胞都生长良好.从而得出,10μg/mL的丝裂霉素C处理MEF 3 h,能够抑制细胞增殖,且不引起细胞死亡,能用来作ES细胞的饲养层,且可以冻存、复苏后直接用于培养胚胎干细胞.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ICR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本实验以ICR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为饲养层,以3.5dICR小鼠胚胎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胚胎发育阶段、不同胰岛素添加量和不同生长因子对ICR小鼠类胚胎干细胞(mESCs)分离培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囊胚期的胚胎贴壁率和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集落增殖率(82.4%、64.7%)显著高于桑葚胚期(54.2%、41.7%)(P0.05);在添加不同浓度胰岛素时,0、5、10mg/mL组的胚胎贴壁率和ICM集落增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生长因子组的胚胎贴壁率和ICM集落增殖率显著优于未添加组(P0.05),而添加组中单独添加SCF稍逊于单独添加LIF和2种因子一起添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几种因素对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探讨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及干细胞因子(SC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对体外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在饲养层上,精原干细胞贴壁时间缩至8~12 h,饲养层具有促进其分裂增殖的作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CF、LIF及bFGF,可延长精原干细胞在体外的存活时间,其中加入30μg/LSCF后,其体外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水牛胚胎生殖干细胞饲养层体系建立进行了研究。首先比较了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培养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差异;其次探讨丝裂霉素处理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有效时间;最后以建立的饲养层体系培养水牛胚胎生殖干细胞。结果表明:(1)组织块法培养的细胞状态优于酶消化法,组织块培养法更适于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2)第三代的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核型正常,状态良好,可用于饲养层的制备;(3)通过MTT和Brdu法检测,确定10mg/L的丝裂霉素C处理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3.5h能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且细胞形态良好;(4)在本试验条件下制备的饲养层能有效维持水牛胚胎生殖千细胞至8代。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从细胞水平深入研究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机制提供试验材料,以及经济可靠地保存野生东方田鼠的生物活性细胞,试验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别取妊娠12 d的东方田鼠和昆明小鼠胚胎组织,体外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观察比较不同培养方法、胰蛋白酶浓度、消化时间、传代次数及冻存复苏等因素对分离和培养两种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实时观察比较两种细胞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组织块贴壁法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均能在体外条件下较好地分离、培养两种胚胎成纤维细胞;采用0.125%胰蛋白酶37℃消化组织10 min,分离的细胞普遍密度大、活力好、贴壁细胞多、速度快,是实验室分离12 d胎龄东方田鼠与小鼠胚胎组织最佳胰酶浓度;昆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较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足丝长而明显,细胞核较小;两种细胞冻存后生长及活率无显著差异;在含10%血清浓度培养体系中,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生长速率慢于昆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生理代数分别为8代和7代,其中2~5代增殖旺盛。说明东方田鼠和昆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分离方法上差异不显著,而两者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一定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两种不同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培养牛胚胎干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牛胚胎干细胞的培养一直未能确定最适合的饲养层,寻找一种适合于其生长的饲养层对于成功培养牛胚胎干细胞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胎鼠和牛胎儿为材料,分别以含10%FBS的高糖DMEM和含10%FBS的DMEMF12为培养液,分离并且获得2~5代的胎鼠成纤维细胞和5~6代的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在上述两种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的条件下,采用含10%胎牛血清、0.1 mmol/Lβ-巯基乙醇、0.1 mmol/L非必须氨基酸、100 U/mL青霉素、0.05 mg/mL链霉素、20 ng/mL LIF和10 ng/mL bFGF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牛胚胎干细胞,来寻找一种适合于牛胚胎干细胞培养的饲养层。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培养体系条件下培养牛胚胎干细胞,以胎鼠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的贴壁率显著高于以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的贴壁率(P0.05),以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更利于胚胎滋养层的去除。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筛选获取优质ICM集落的实验方法。以昆明系小鼠为实验动物,采集3.5、4 d和4.5 d的胚胎,分别移入DMEM培养液、DMEM+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观察比较内细胞团(ICM)从透明带中孵出的时间、孵化囊胚贴壁情况以及ICM集落形成情况。结果表明:妊娠3.5 d的胚胎61%为桑椹胚,需要经过4~5 d的体外培养才能形成ICM集落;妊娠4 d的扩张囊胚经过3~4 d的共培养后形成ICM集落;妊娠4.5 d的孵化囊胚经过1~2 d的共培养即可形成ICM集落;ICM形成率以妊娠4.5 d的胚胎最高,显著高于妊娠4 d和3.5 d的胚胎(P<0.01),但妊娠4.5 d冲出孵化囊胚数量显著降低(P<0.01);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系优于DMEM和DMEM+LIF培养液。因此,采集妊娠4 d的昆明小鼠胚胎,选择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体系,在体外培养3~4 d,能够有效分离培养出可用于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优质ICM。  相似文献   

20.
昆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分离培养的因素,建立有效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培养体系,为构建饲养层细胞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细胞核供体建立平台。本研究用组织细胞培养液DMEM作为基础培养液,观察了不同胎龄、不同血清浓度及不同胰蛋白酶作用时间等因素对MEF分离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所进行的4个胎龄8.5、10.5、12.5、14.5 d的比较试验中,原代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的最适胎龄为12.5 d,细胞贴壁迅速,12 h已完全贴壁,增殖速度快;在所进行的不同时间5、10、15、30 min的胰蛋白酶消化中,最佳时间为5~10 min;在所进行的5个血清浓度7%、9%、10%、11%、13%的比较试验中,添加11%胎牛血清浓度培养效果最佳,从3~5代增殖倍数稳定在1.35左右,传代时间也相对较长。以上结果表明,采用12.5 d胎鼠,胰蛋白酶消化5~10 min,在含有11%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MEF细胞时,原代和传代效果最好,传代至第3~5代时细胞生长增殖最旺盛,处于对数分裂期,适宜作为饲养层细胞与体细胞核移植细胞核供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