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根据1977~1985年关中灌区西部的小麦赤霉病的病情和气象资料,经电子计算机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11个适于该地区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佳”预测方程,分别用于中、长期或短期病情预测。其中6个方程采用气象因子的实测值,5个方程采用其预测值。用历史资料的检验和初步试用,表明这些预测方程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运用模糊隶属度法对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研究。经对彭山县12年资料拟合,符合率高达91.67%;利用眉山县9年资料进行异地验证,符合率仍达88.89%;对彭山县1987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进行预报验证,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6.
根据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基本规律,结合沿淮地区小麦生产实际,应用小麦田间赤霉病菌源、病害发生和发展的资料,以及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气象资料,分析和总结出小麦赤霉病长期(菌源发育趋势)、中期(小麦生育期、稻桩带菌率、中期天气预测)、短期(稻桩带菌率变化程度、短期天气预测)预测预报方法。根据预测结论和田间实际防治操作,提出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8.
小麦赤霉病是太和县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该文根据太和县近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情况,从病原、寄主和气候3个方面分析了其发生流行的原因,特别是气候因素对赤霉病发生流行的作用,提出了赤霉病的预测预报方法,为今后黄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Fisher准则在小麦赤霉病长期预测预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1971 ̄1992年1月上中旬的气象要素,建立了在Fisher准则下的两类分析,判别函数为D=-7.38X1+4.67X2+25.35X3,用此函数在小麦扬花期有3个月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预报。经1971 ̄1992年回报,历史拟合率达100%,1963 ̄1970年回验及1993 ̄1995年试报,符合率达90.91%,作者认为该判别函数在生产实践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麦穗赤霉病的流行强度,主要发病前一年3月中旬温雨系数,5月中旬,10月至当年2月中旬雨量,或发病期4月上旬的降雨积数,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所决定。据此提出的列联表法预测麦穗赤霉病流行强度,回测符合率高,试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孢悬液花期接种的方法,在田间研究了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与小麦植物形态学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抗性品种的过氧化物酶的酶谱和酶活力。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赤性与品种的株高、穗长、穗形、小穗着生密度无关,与芒长有不明显的相关性,小麦抗性强弱与穗轴病变长度关系密切,病变长度越小抗力越强。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的酶谱有所不同,接种后抗病品种苏麦3号在原8条酶带的基础上新增加1条酶带,但感病品种垦大1号没有增加,仍保持6条酶带。接种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所增强,但抗性品种苏麦3号酶比活力增长速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垦大1号和东农120。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评价水稻暂黄病的预测因子。6月下旬至7月下旬黑尾叶蝉发生量是测报的关键因素;冬春日均温、4日份日均温和上一年黑尾叶蝉发生量是测报的主要因子。根据后3个因子分别在春播期、5月初做出长期、中期预测;在8月初则可根据4个因子做出短期预测。本文揭示了多地区多年资料的综合分析途径,评价了通径分析在病害测报中的应用,提出了积年流行、间歇性暴发病害的测报变量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主要表现在抗病害扩展,而不是抗病菌侵入。抗病品种的特点是病害自侵染点向邻近小穗扩展速度慢,穗轴受害轻或不受害,病小穗数少;在感病品种上,病害扩展速度快,可导致全穗枯萎。不同抗性品种对真菌毒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抗病品种耐毒力强,细胞膜损伤程度轻,胞内电解质外漏量少;这种电解质外漏量间的差异,可采用电导仪测定组织侵出液的电导率而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15.
小麦抗赤霉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5、1976、1979和1984年小麦品种资源进行了抗赤霉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简单相关分析,并对1984、1985年小麦中抗—抗赤霉病品种(系)进行了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分析。小麦抗赤霉病性与株高、每穗粒数、穗中部最大小穗粒数表现正相关;与穗长关系不密切;与每穗小穗数和单株有效穗数没有相关;与小穗密度及千粒重的相关性较复杂,表现为正相关或负相关。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系)的丰产性状已有改进,植株高度明显降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七个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性指标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小麦穗部赤霉病扩展至穗轴的速度作为赤霉病抗扩展性的主要指标,以穗轴发病为界,将麦穗赤霉病扩展过程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计算前期日扩展率和后期日扩展率。前后两期日扩展率无相关,任何一个过程的抗性减弱都使病级加重。不同品种的病害扩展进程存在差异而可分别利用。各发病阶段的抗性也都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符合加性一一显性模型。 相似文献
17.
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赤霉病是长江流域冬麦类作物上重要病害之一,为了减少赤霉病对冬小麦的影响,选用了3种杀菌剂对冬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均有防治效果,杀菌剂之间有显著的差异,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33%苏锐可湿性粉剂,显著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药量之间、喷药次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重庆地区在小麦扬花初期,选用防霉宝和苏锐2种杀菌剂,每hm^2用药量在900~1050g,溶于375kg水中,对麦穗进行喷雾,即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麦地方品种望水白抗赤霉病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常规分析法研究了抗病品种望水白与感病品种中国春正反交F_1代赤霉病病小穗率的差异,用联合尺度测验分析了该组合的P_1、P_2、F_1、F_2、B_1和B_2世代抗赤霉病性的遗传模式及基因效应,估算了抗赤霉病性的基因数目。并用单体分析对望水白的抗扩展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全部抗性鉴定的材料采用田间剪颖滴菌接种,鉴定其抗赤霉病性,单体分析的F_2代还用了离体水培单花注射接种法。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是受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有5-6对基因控制望水自的抗扩展性,分别定位在4A、5A、7A、7B和4D5条染色体上。2D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望水白与苏麦3号属于不同的赤霉病抗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6个不同类型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氮素及干物质积累、运转和分配对小麦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主要受粒重所制约,其干物质积累主要来自开花后的光合产物。蛋白质产量主要由籽粒产量所决定。花前和花后积氮量对蛋白含量均起重要作用,高蛋白基因型的氮运转分配效率并不一定高。蛋白质产量和成熟期总氮量可作为高产、优质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60085等13个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系的选育经过、鉴定结果及其利用价值。这些新品系于1981年经全国小麦赤霉病研究协作组联合鉴定,在3万多份品种资源材料中抗病性表现突出。尤其是60085、60006和50002三个品系, 已作为重要的抗源材料保存。作者认为,利用现有抗源进行杂交育种,转移和累加抗病性,是培育抗赤霉病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为了选育抗病性强而稳定的新品种,育种过程必须强调抗病性鉴定和多代连续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