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PRA称为农村参与性调查评估。介绍了PRA的工作技巧 ,包括工作成员角色的扮演 ;群体访谈和个体访谈的技巧 ;利益群体的确定 ;寻找社区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林业发展是山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发展林业的主要途径便是社会林业。权属问题的解决是社会林业发展的前提,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存在着矛盾,困扰着社会林业的发展,本文探讨如何解决权属与经济利益两大问题,促进社会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林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国有林场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受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如国有与集体之间的山林权属纠纷,职工群体之间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职工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对山林权属一类的问题中,所坚持的原则一直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但实际处理过程中很多裁决主体因所占的利益立场不同,因而做出不一致裁决,甚至不公裁决。探讨了山林权属纠纷确权中存在的问题及调处中应注意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几点改进山林权属纠纷确权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帕累托分析法等,对创业型大学教师角色自我认知与相关群体对其角色期待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结果显示,创业型大学教师自我认知程度较高的角色为知识的传授者、创业教育的研究者和学生的激励者;对创业型大学教师的角色素质,相关群体中大学管理者期待程度较高的为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较高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深厚的专业学科知识,相关群体中大学生期待程度较高的为深厚的专业学科知识、良好的人文和科技素养以及性格随和、与人为善;对创业型大学教师的角色能力,大学管理者期待程度较高的为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大学生期待程度较高的为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研究表明,当前浙江省某些创业型大学的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比较客观、准确,对教师在创业型大学建设中所应扮演的角色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同时,相关群体中的大学管理者和大学生虽然对创业型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角色素质和能力的期待各有侧重,但是对教师应拥有深厚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的期待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创业型大学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创业教育的研究者和学生的激励者,应更多地关注自身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的提高以及教育教学潜力的挖掘和发挥。  相似文献   

6.
美国林地权属管理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从联邦与州2个层级介绍美国与林地权属相关的主管机构及职责以及不同权属变更的形式、对象、条件及资金管理。研究发现,联邦主管机构主要为内政部的土地管理局、国家公园管理局、鱼类与野生动物保护局,农业部的林务局以及国防和能源部,各州主管机构主要有其自然资源部的自然资源委员会或林业委员会等;林地权属变更的形式主要是出售和交换,变更对象要求任何林地不得出售、交换或捐赠给非美国公民或不受任何州或联邦法律约束的公司;联邦与不同的州关于权属变更的规定详细程度存在差异,而内容却存在一定相似性;联邦与部分州政府建立相关基金或账户,以储存出售或交换土地所获收入并用于购买土地等。  相似文献   

7.
林地使用权属的关键在于权属的拥有能够通过这一权利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一个能够充分照顾到各方面利益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分配机制对于促进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比林地使用权属的个体化、私有化更有用。传统知识对于促进森林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在现代森林资源管理利用中引入传统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8.
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主体行为优化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后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一直是当前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尝试构建了旅游资源开发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诸多公众角色的相关利益主体图谱,分析了各个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行为特征,讨论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主体的行为优化体系与保障对策。还强调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旅游资源开发商的自觉规范行为和政府的有效监管及服务行为,就需要依靠并优化社会公众有效的监督行为。而这些对策将成为实现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均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如何使林业在为乡村综合发展中协调经济、生态与社会的关系,找到一种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是实现农民自组织、自教育和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实现自主与自决的重要保证。而一定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又必然涉及权属、经营方式、规模经营、利益分配等问题。现以江冲股份合作林场做一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基于利益主体理论,要实现旅游扶贫目标,不能单纯考虑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而应考虑所有主体的利益平衡。通过实地考察与当地相关人员深度访谈,整理分析数据,进行了旅游扶贫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城口县旅游扶贫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有政府、企业、旅游者、当地居民,他们的利益诉求各有侧重。因此,需要调节好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厘清不同主体的责权利分配关系,保障贫困人口的利益,促进旅游扶贫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插花山探究     
"插花山"在我国南方是林权管理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面积不大,却往往伴随着权属争议,影响稳定,是确权发证工作中的一个难点。笔者根据福建、江西等省在林权管理上对插花山的使用情况及相关知识,对插花山的释义、产生、分类、特性、发证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参考意见和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从国外的私有林发展看我国的林权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国外尤其是法国的私有林经营状况, 指出私有林这种制度安排既有利也有弊; 认为林权改革的最终目的应当是提高森林经营效率; 提出了为推进全国性集体林林权改革需要抓紧时间研究回答的几个问题; 最后指出, 我国的林业发展处于一个历史岔路口, 林权改革是必要的, 但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建立保障林改正确开展和健康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和保障条件, 而不是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3.
系统分析了林权改革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林权改革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础,明晰林权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必要条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推动力量,林权能否流转、能否处置变现则是林权改革是否成功、林业产业化能否推进的最终衡量标准。加快制订并推出《资产评估准则———森林资源》,培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理顺相关的金融等管理体制,为实现林业快速发展和提高林农收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从人的价值及行为形成机制出发,分析认为影响林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产权安排,目前我国林权制度存在所有权主体虚置、林地产权的各项权能边界不清、林地权属四至界限不清等问题.发展社会林业,必须界定出明晰的林业权能边界,强化林地使用权,保障四大权能.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退耕还林地块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退耕还林可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为适应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区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要准确定位林业地位,科学区划林业发展布局,提高林地比较效益,发展林业产业,创新投资和管理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制定扶持政策,实现林地可持续经营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全国林业人才会议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依法严格林地林权管理;切实搞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稳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澄清了对林权证的作用,特别是林地使用权流转中确权发证的一些模糊认识,明确了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发放林权证,依法打击违法征占用林地行为,把严格林地保护管理措施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7.
作者分析了当前世界林业发展趋势和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中国林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今后林业发展对策:1.解决林业的认识问题,摆正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2.林业政策要长期稳定,制定有利于发展林业的一系列经济扶持改策;3.要制定全国林业发展的战略规划;4.加强以法治林;5.把林业科研、教育当作战略重点来抓;6.逐步完善和加强林业产业的宏观管理体系;7.加强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工作。  相似文献   

18.
立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文中从产业结构转型、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型和生态环境建设3方面构建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林业经济转型水平,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促进林业经济转型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转型平均水平从2000年的0.51升至2019年的0.90,林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趋向合理化转变;2)影响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主要为林业投资、技术水平、森林资源和林业系统工资水平的积极驱动作用,以及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冲击和城镇水平提高所产生的一定阻碍作用;3)不同水平下林业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因素存在差异,转型水平较低阶段主要受技术水平、森林资源、人才资源、经济水平、城镇水平和工资水平影响,转型水平较高阶段主要受制度创新、林业投资、森林资源和工资水平影响。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各方面均会产生影响,森林资源较少地区林业经济转型受制度创新和技术水平影响显著,森林资源较多地区则受技术水平、森林资源、城镇水平和工资水平影响显著。结合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应进一步完善林业改革制度配套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拓宽资金渠道、提高林业劳动力供给质量等有利于推动林区林业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森林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加深对"森林经营是林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的认识,并从速贯彻到林业生产中去。对目前在森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指出了当前森林经营中存在的瓶颈,明确了森林经理是森林经营的科学支撑,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ha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collectivization and de-collectivization attempts of forest tenure over time, which have led to multiple forest tenure arrangements within provinc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otivation of farmers to maintain forestry under various forest tenure regimes. First, the paper provide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forest tenure regimes using the New Property Rights Theory. Second,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data from camellia projects in Jiangxi province is carried out. Camellia projects are long-term projec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which are important for rural income generation. Qualitativ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how that a multitude of different tenure regimes exist across forestry projects. Community-based or collective forest management regim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enure regimes in forest management in Jiangxi province. Village communities and farmers are the main actors in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in camellia projects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results of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show that higher degrees of tenure security and residual claimancy for farm households lead to a higher use of household labor and capital within camellia forestry projects. Uncertainty about the future forestland distribution is an obstacle for household investments in fore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