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12年,在南城县进行了粳稻品种甬优12号的试种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号在南城县表现为分蘖力较差、耐肥力强、穗长较短和着粒密度大的特点。要想获得高产,建议用种量为37.545.0 kg/hm2,保证基本苗为120万根/hm2左右;施纯氮27045.0 kg/hm2,保证基本苗为120万根/hm2左右;施纯氮270300 kg/hm2、五氧化二磷120300 kg/hm2、五氧化二磷120150 kg/hm2、氧化钾180150 kg/hm2、氧化钾180210 kg/hm2;且生长后期必需根据天气严防稻曲病。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单季晚稻甬优9号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在东阳市东阳江镇下街头村进行了单季晚稻甬优9号"3414"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基施碳铵600 kg/hm2、追施尿素150 kg/hm2、基施过磷酸钙525 kg/hm2、追施氯化钾112.5 kg/hm2,折合成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175.2、67.5、67.5 kg/hm2,水稻产量最高,达到8 400 kg/hm2,其肥料效应和当季肥料利用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单季晚稻甬优9号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在东阳市东阳江镇下街头村进行了单季晚稻甬优9号"3414"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基施碳铵600 kg/hm2、追施尿素150 kg/hm2、基施过磷酸钙525 kg/hm2、追施氯化钾112.5 kg/hm2,折合成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分别为175.2、67.5、67.5 kg/hm2,水稻产量最高,达到8 400 kg/hm2,其肥料效应和当季肥料利用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单季水稻基质育秧盘育秧,结果表明:基质育秧返青快,成秧率高达99%,根系发达;甬优12产量7 650 kg/hm2,产值27 540元/hm2;中浙优8号产量7 500 kg/hm2,产值27 000元/hm2。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超级杂交稻‘甬优12’产量与施肥量关系,揭示其单季稻超高产栽培需肥规律,提升整体施肥技术水平,在统一栽培技术措施下测土配方施肥,跟踪调查2012—2013年12个示范方不同施肥组合及施肥量,以专家组实割实收考查产量的方法,对单季稻‘甬优12’施肥量与产量关系及超高产栽培施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水平中等的情况下,单季晚稻‘甬优12’产量(Y)随施肥量(有机肥F和N、P、K)增加而递升且呈幂次函数(近似线性)递升,其关系模型为:Y=0.00003F2-0.2963F+11302(Y=0.2301F+9258),Y=0.0504N2+24.566N+1953(Y=51.243N-1543),Y=0.0361P2+26.596P+8707(Y=34.143P+8358),Y=0.0208K2+7.4996K+8499(Y=17.793K+7306)。由此提出,11000~12000 kg/hm2目标产量为投入农家有机肥8000~12000 kg/hm2、纯N量245~265 kg/hm2、P2O5量75~105 kg/hm2、K2O量210~265 kg/hm2,N:P:K比例1.00:0.35:0.93;目标产量15000 kg/hm2为投入农家有机肥15000~20000 kg/hm2、纯N量320 kg/hm2、P2O5量190 kg/hm2、K2O量410 kg/hm2,N:P:K比例1.00:0.59:1.28。后者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生产风险大幅度上升,需集成超级栽培、肥料运筹、病虫防治、水桨管理等一系列协调促进,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甬优8号超高产形成规律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结果发现,甬优8号12 750 kg/hm2以上产量结构:有效穗216.75万~228.60万穗/hm2,每穗粒数238.4~265.3粒,总颖花量54 498万~57 504万朵/hm2,结实率84.7% ~ 87.6%,千粒重28.12 ~28.42 g;甬优8号超高产栽培群体动态特征表现为“前小、中稳、后强”,通过稳定穗数、主攻大穗、扩库强源、抗逆防倒等技术途径可以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7.
杂交稻甬优6号氮肥用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6号是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共同育成的籼粳杂交稻品种。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甬优6号适宜氮肥用量为折纯氮240~300kg/hm2。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衢州区域推广种植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进一步提高单季晚稻产量,②2013年开展籼粳杂交稻新品种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甬优538、甬优1512、甬优15的产量分别为11 250.00、10 847.85、10 275.60 kg/hm2,可在衢州区域作单季晚稻推广应用;浙优18、甬优12、春优84、甬优15产量分别为10 598.40、10 462.20、10 336.20 kg/hm2,可在衢州市单季晚稻中配套应用。  相似文献   

9.
单季晚稻不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甬优17的产量最高,为109 944.09 kg/hm2,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甬优12、浙优18的产量也较高,分别为10 971.72、10 511.54 kg/hm2,适合在原粳稻的种植区域推广;甬优1512成熟期早,为10月10日,对后作油菜的播种十分有利,因此,也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级稻“甬优12”实地氮肥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甬优12"是一种具有超高产特性的水稻品种,但是其氮肥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大,为了最大效率的使用氮肥,本文通过"甬优12"不同施氮量试验,首次使用SPAD叶绿色测定仪在"甬优12"主要生育期跟踪其叶色的变化,研究了"甬优12"的不同氮肥使用量对叶色以及最终产量的影响,确定了产量基于13.5t/hm2时建议的施氮量应在300~360kg/hm2为宜;并通过建立水稻叶片SPAD值与水稻产量的相关分析曲线方程,确定SPAD值40和49分别作为"甬优12"在分蘖初期和穗分化始期施氮的SPAD临界值,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宁海县"甬优12"产量在13.5t/hm2以上的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晚稻甬优12号,选用商品有机肥进行不同用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商品有机肥对甬优12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施肥量达3 730.4 kg/hm2以上时,增施的商品有机肥不再有增产作用,反而有减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荆门市粳稻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整荆门市稻谷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粳稻面积,结合湖北省“籼改粳”工程,引进34个粳稻品种进行试验筛选,筛选出的甬优4138、甬优1538两个粳稻品种株型紧凑、秆矮、茎秆粗壮、剑叶直立、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产量分别高达11 994 kg/hm2、10 854 kg/hm2,分别比对照扬两优6号增产1 462.5 kg/hm2、322.5 kg/hm2,增幅分别达13.9%、3.1%,适宜荆门中稻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改变,鲜食蚕豆作为餐桌上的美味时鲜蔬菜,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青睐。我们结合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结果,制定了曲靖市"桑园套种鲜食蚕豆高效种植技术规程"(DG5303/T10-2015)地方标准,作为提高鲜食蚕豆单产水平和质量标准依据。应用云豆147、凤豆6号等蚕豆新品种,按照桑树种植规格为120 cm×33 cm的田块,在桑树间条播2行;桑树种植规格为150 cm×33 cm的田块,在桑树间条播3行,株距保持12~13 cm。云豆147等分枝强的品种用种量150~180 kg/hm2,保证90 000~120 000株/hm2基本苗;凤豆6号等分枝弱的品种用种180~225 kg/hm2,保证150 000株/hm2基本苗。结合肥水管理、综合病虫害防治和适时采收等综合配套技术的运用,曲靖市每年推广应用3 000多公顷,单产鲜荚12 800 kg/hm2左右,淡季上市,市场平均价格5元/kg,产值约为64 000元/hm2,年产值1.9亿元左右,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通过高产创建带动大面积鲜食蚕豆生产,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甬优12水稻双本插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甬优12水稻双本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栽插密度为9.00万~12.86万丛/hm2,均能获得高产,达13 500 kg/hm2以上,以12.86万丛/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4 116.20 kg/hm2。各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籼粳杂交组合甬优12在双本插栽培条件下,分蘖能力受到一定的抑制,最高苗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成穗率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有效穗数与栽插密度无相关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呈负相关,处理间差距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甬优12水稻双本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栽插密度为9.00万~12.86万丛/hm2,均能获得高产,达13 500 kg/hm2以上,以12.86万丛/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4 116.20 kg/hm2。各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籼粳杂交组合甬优12在双本插栽培条件下,分蘖能力受到一定的抑制,最高苗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成穗率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有效穗数与栽插密度无相关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呈负相关,处理间差距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籼粳杂交稻新组合“甬优6号”无害化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雄  陶开战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31-32,34
介绍了籼粳杂交稻新组合甬优6号的主要特征特性、无害化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示范种植表现。产量最高达11383.5kg/hm2,2006年连晚示范平均产量为9360kg/hm2。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晚稻甬优6号茎蘖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级杂交水稻甬优6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 N 180、225、270、315 kg/hm2)和移栽密度(19.5万、22.5万、25.5万、28.5万、31.5万苗/hm2)对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茎蘖数随施氮量或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后降,随移栽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产量随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施氮量与移栽密度交互作用对产量及主要性状有显著影响.在施氮量为270 kg/hm2、移栽密度为25.5万苗/hm2的试验条件下比较有利于甬优6号增产.  相似文献   

18.
“甬优6号”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6号的不同播种期、秧龄、种植密度和施肥技术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其合理的播种期为6月20-30日、秧龄弹性大(30-46d)、连晚种植密度18.0-19.5万/hm2为宜;单晚施纯氮量以240-255kg/hm2较合适,按基肥∶促蘖肥∶穗粒肥比例7∶2∶1或6∶3∶1较好,纯钾施用量应在75kg/hm2以上;最高产量可达9990kg/hm2,平均产量达8575kg/hm2。  相似文献   

19.
以冬作马铃薯丽薯6号为参试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探讨不同密度对冬马铃薯丽薯6号生物性状及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不显著;株高随着密度增加随之增高;植株分枝和茎粗随种植密度增加反而减少;单株结薯个数增多,单薯重量减轻,单株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为135 000塘/hm2时产量最高,折合单产达56 968.73 kg/hm2;其次为120 000塘/hm2,折合单产达56 031.67 kg/hm2;种植密度为120 000塘/hm2时产值最高,折合单产值达139 995.15元/hm2;其次为105 000塘/hm2,折合单产值达138 534.48元/hm2。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在玉溪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冬马铃薯丽薯6号最佳种植密度在105 000~120 000塘/hm2,在此种植密度条件下马铃薯丽薯6号的田间生长综合性状较好,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20.
以青杂5号为供试油菜品种,研究机械条播条件下填充物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物对油菜出苗率、成苗数、生育期、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尿素12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作填充物的油菜出苗率最低,为23.96%,相应的油菜群体密度28.50万株/hm2,生育期127.40 d,产量3 008.15 kg/hm2;炒熟的油籽225 kg/hm2作填充物的油菜出苗率最高,为43.00%,相应的油菜群体密度48.08万株/hm2,生育期122.47 d,产量2 676.13 kg/hm2。油菜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单株产量和全株有效角果数随着播量增加呈减小态势,株高也随播量增大降低,生育期随着播量增大而缩短,相反,分枝部位增高。产量最高的处理是播量4.5 kg/hm2,尿素12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作填充物,基本保苗数28.79万株/hm2,产量为3 920.20 kg/hm2;产量次之的处理是播量6 kg/hm2,尿素12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作填充物,基本保苗数38.78万株/hm2,产量为3 853.53 kg/hm2。提出针对北方寒旱区油菜机械化播种适宜推广的播量为4.5~6.0 kg/hm2,选择尿素12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作填充物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