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豫南冬麦区小麦春季低温冻害发生规律、危害情况、预防措施、补救方法 4个主要方面的分析,提出小麦春季低温冻害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对于稳定小麦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The article makes an effort to assess ten varieties of winter wheat and select the ones most adapted to the conditions of the study region, which would combine a significant yield potential with high quality grains and possess a complex of important economic traits. It has been determined that yield performance of the studied varieties ranges from of 4.78 t/ha in variety Pamyati Fedina to 6.02 t/ha in variety Nemchinovskaya 57. Varieties Nemchinovskaya 17 and Nemchinovskaya 57 have been found to produce a significantly higher yield than standard variety Moskovskaya 39, that is, by 1.03 and 1.16 t/ha or 21.2 and 23.9%, respectively. Protein content varies within the range from 15.2 in variety Pamyati Fedina to 19.1% in variety Moskovskaya 40. This indicator is 17.5% in the standard variety. Moskovskaya 40 is also significantly distinguished by gluten content of 35.9%. In addition, the above-noted varieties reveal a significant winter survival and resistance to leaf and rot diseases. Thu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Nemchinovskaya 57, Nemchinovskaya 17, and Moskovskaya 40 are the most remarkable among the varieties in the context of important economic traits, that is, yield performance, protein and gluten content, components of yield structure, and resistance to diseases.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地方品种HMW-GS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长江中下游麦区1 120份小麦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Glu-1位点共有14种等位基因变异,其中Glu-A1位点3种,Glu-B1位点5种,Glu-D1位点6种.亚基null、7+8和2+12在各自的位点上出现频率最高,分别达到了99.38%、97.86%和98.03%.亚基组成类型共有14种,主要为null/7+8/2+12,频率高达95.90%,其中有8份材料具有1、2*、14+15等优质亚基.  相似文献   

4.
以冬性小麦在张家口地区春播试验为依据,阐明了冬性小麦品种在张家口地区能够通过春化反应正常成熟,为本地区利用冬性品种,解决降水集中盛期和春麦需水盛期不吻和的矛盾,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同时也表明:低温并非冬小麦田间春化的唯一条件,较宽的温度范围和较短的日照长度相组合,也能保证田间春化的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麦应变栽培需要,对豫西地区春季播种冬小麦和引进春小麦品种观察分析,结果表明:2月中旬前播种或3月上旬前出苗的豫麦18小麦品种,在豫西地区可收获产量,但产量较低;春小麦产量一般高于春季同期播种冬小麦产量,但应选择成熟早,灌浆快,后期耐高温品种,注意适期早播,提高穗粒重。  相似文献   

6.
利用廊坊北部1980-2013年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小麦易发生冻害时期的平均气温、极端气温、负积温和温度波动的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廊坊北部麦区越冬前和越冬期的平均气温、极端气温、负积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越冬期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上升明显;越冬期最大降温幅度逐年变化幅度较大,但近34a来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  相似文献   

7.
冬型小麦品种在张家口坝下地区春播的生育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进冬型小麦品种进行春播。结果表明,冬型小麦品种适期早播,生长发 育均正常。与当地春型小麦品种相比,成熟期延迟。在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和生殖生长这三大 生育阶段,表现为“长-短-短”的“两短一长”特征。播种一生理拔节期间的天数和同期间的日平均温度呈极 显著正相关。生理拔节-抽穗天数与此间的“平均光温积”呈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了温光互作效应。在一定温 度范围内,抽穗-成熟天数与此间日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春型小麦品种相比,弱冬性的冀麦7号千粒重 和产量较高。通过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引种试验,冬型小麦品种表现了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2000—2015年国家黄淮和北部冬麦区域试验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各区试组小麦品种品质差异和年度品质变化,探讨各区试组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方法】对2000—2015年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985个参试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各区试组强筋品种、中强筋品种和中筋品种比例及8个主要品质性状变化。【结果】各区试组参试品种以中筋品种为主,平均占品种量78%;强筋品种和中强筋品种比例较小,各占11%。区试组之间各品种类型比例存在差异,从参试品种看,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13%)、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11%)和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16%)的强筋品种比例高于北部冬麦区组(6%)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7%);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20%)的中强筋品种比例最大,北部冬麦区组(5%)比例最小。从审定品种看,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强筋品种(4%)和中强筋品种(10%)比例最大,其次为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3%、6%);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17%)和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19%)中筋品种比例高于其他区试组。受区试组品种结构影响,各区试组小麦质量总体表现为中筋品质,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平均值较高,而沉淀指数、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一般。区试组之间参试品种品质差异较大,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和春水组容重平均值高于北部冬麦区组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而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与之相反;北部冬麦区组强筋品种和中强筋品种稳定时间平均值高于其他区试组;黄淮冬麦区春水组各类型品种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均高于其他区试组。各区试组品质性状年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容重、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呈上升趋势,吸水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持平趋势,沉淀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结论】中国小麦品质育种进展缓慢,区试组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相应生产区小麦品种结构和质量。国家小麦区试应加强对不同品质类型优质小麦的重视,改善小麦品质结构,提高小麦品种质量。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冻害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主要气候灾害之一,对小麦冻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46个黄淮北片冬麦区国家区试冬小麦品种在山西定襄、太谷和河北遵化三个环境下的苗期表型(死茎率、冬前单株分蘖数和冬前单株次生根数)进行分析,筛选抗寒品种,并结合各试点表现对抗寒鉴定试验提供指导意见。结果表明:定襄环境下品种死茎率与其余两环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太谷和遵化无显著差异。冬前单株分蘖数和冬前单株次生根数在三个环境下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三个环境下品种死茎率进行聚类分析,参试品种被分为抗寒能力较强(Ⅰ类)、抗寒能力差(Ⅱ类)与抗寒能力中等(Ⅲ类)三类品种。在三个环境下筛选出死茎率稳定低于对照的7个品种。综合来看,太谷和遵化适宜作为黄淮北片冬麦区品种抗寒性鉴定试点。该研究结果为黄淮北片冬麦区国家区试冬小麦新品种抗寒性鉴定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化与冬麦北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气候变暖友冬小麦的北移创造了条件,本文分析了冬麦北移的可行性和战略意义,综述了冬麦北移对品种的要求以及北移后冬小麦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构成特点,同时提出冬麦北移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冬麦区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蚜量比值法对目前我国推广种植的84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和有苗头的优质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初步的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的抗蚜能力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小麦品种表现为感蚜虫。比较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上麦蚜的蚜量比值可知,对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及混合种群表现感虫性的品种(系)分别占供试小麦品种(系)的86.90%,57.14%和86.90%。麦蚜的消长曲线也表明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不抗蚜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为北疆晚熟作物倒茬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指导。【方法】以冬小麦新冬41号、春小麦新春29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冬、春小麦冬前播种(10月25日和11月5日较适宜播期晚25~30 d左右)对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冬前播种的冬小麦与春小麦生育期相差2~5 d,10月2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于春小麦,而11月5日播种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小于春小麦。冬小麦越晚播越不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而冬前播种的春小麦(10月25日以后播种)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不大。【结论】11月5日后播种的春小麦(5 483.6 kg/hm2)的产量高于冬小麦(4 562.7 kg/hm2),临冬前(11月5日)播种的春小麦比冬小麦更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流行预测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年的小麦白粉病病情和历史气象资料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得出了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中期预测的预测式,小麦白粉病的始发地为5月中旬中雨日期十5~7d;小麦白粉病发病程度Y=1.690554 0.01763625x1 0.09117417X2;小麦白粉病流行速率r=0.00089X3 0.0026X4 0.125 0.029,历史拟合率达86.67%。  相似文献   

14.
采用山西南部中熟冬麦区2012—2015年小麦产量和3月下旬及4月上中旬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倒春寒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倒春寒是晋南频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不同年份4月上旬最低气温与后期的产量显著正相关,其次为4月中旬,而3月下旬最低气温对后期产量没太大影响;任何品种在其参试的2 a里产量均遵循2014年2015年2012年2013年的变化规律,基因型之间倒春寒抗性差异对产量的作用小于倒春寒对整个小麦群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阜新地区春小麦春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阜新地区春小麦春玉米间作发展较快,但米麦总产量水平还有待提高,为此,根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米麦间作种植形式以及玉米品种筛选的研究,以确定适宜的玉米品种及合理的种植形式。  相似文献   

16.
天津地区冬小麦需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推荐的彭曼-蒙蒂斯模式(FAO-PM)计算了天津市蓟县、武清、宝坻、静海等主产麦区的冬小麦各发育期的需水量、缺水量,据此分析了该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及分布特征,并提出生产管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国家宏观政策及生态条件入手,分析了黄淮海地区小麦持续增产的因素与措施。并针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产实际,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以指导当地冬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8.
庆阳地区冬小麦品质现状及改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庆阳地区主要冬小麦品种的品质现状与生产优质小麦的自然资源优势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育种目标、优质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选择方法、育种与栽培结合和开发利用现有优质品种方面提出了冬小麦品质改良与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春季灌溉次数为主处理,以当地主栽冬小麦品种为副处理,探讨了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叶面积、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以3水处理最大,随浇水量的增加,各品种在灌浆后期均能保持相对较大的叶面积,且旗叶光合速率和SPAD值较高。综合各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认为2008年以浇2水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冬小麦种植试验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吉林省冬产种植试验点生育期及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点气象要素观测,并结合吉林省部分市县气象台站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