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猪支原体肺炎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永  林毅 《西南农业学报》2000,13(C00):118-120
用无支原本肺炎病猪场的哺乳仔猪11窝共计107头,分为4组,1组26头猪,按疫苗生产厂的免疫方法,于15日龄胸腔注射弱毒疫苗2头份;2组26头猪,在15日龄时胸腔注射弱毒疫苗1头份,2周后肌肉注射灭活疫苗1头份;3组27头猪,按疫苗生产厂免疫方法于15日龄和30日龄肌肉注射灭活疫苗各头份;4组28头,不注射猪支原体肺炎疫苗以作对照。在接种疫苗后,分别于120天、180天、240在进行同居感染和攻毒  相似文献   

2.
猪转移因子 -新必妥是从猪体免疫器官中提取的能够转移免疫致敏信息的低分子肽-核苷酸复合物,它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是较好的免疫增强剂。我们进行了新必妥增强猪瘟免疫效果的试验,分别选取16头21日龄仔猪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注射猪瘟疫苗免疫2头份/头和猪用转移因子新必妥3ml;对照组只注射猪瘟疫苗免疫2头份/头。在免疫后的7、14、21、28天采血检测抗体,研究猪脾转移因子对仔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后7- 28d试验组的免疫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猪转移因子一新必妥对仔猪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猪转移因子-新必妥是从猪体免疫器官中提取的能够转移免疫致敏信息的低分子肽-核苷酸复合物,它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是较好的免疫增强剂.我们进行了新必妥增强猪瘟免疫效果的试验,分别选取16头21日龄仔猪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注射猪瘟疫苗免疫2头份/头和猪用转移因子新必妥3ml;对照组只注射猪瘟疫苗免疫2头份/头.在免疫后的7、14、21、28天采血检测抗体,研究猪脾转移因子对仔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后7~28 d试验组的免疫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猪转移因子-新必妥对仔猪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人工合成的三肽囊素与胸腺九肽对伪狂犬和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选择40头体重相近的1月龄仔猪随机分为4组,接种伪狂犬疫苗1头份/头,同时,第I组注射10μg/kg的三肽囊素,第II组注射5μg/kg的胸腺九肽,第III组注射10μg/kg的三肽囊素和5μg/kg的胸腺九肽,第IV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周后接种猪O型口蹄疫疫苗2头份/头,同时各试验组注射与前次等量的三肽囊素(10μg/kg)或胸腺九肽(5μg/kg),在伪狂犬疫苗注射后第1、2、3、4、6、7、8、9周采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伪狂犬及口蹄疫抗体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三肽囊素与胸腺九肽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可提高伪狂犬及口蹄疫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以及抗体的维持时间,说明三肽囊素与胸腺九肽可增强猪伪狂犬和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探讨原核表达的重组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PorB对猪伪狂犬弱毒活疫苗免疫的增强效果。将Gen Bank公布的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PorB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QZⅢ中,命名为pQZ-PorB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重组蛋白。采用SDS-PAGE、Western-blot技术和Ni~(2+)-NTA柱鉴定并纯化重组蛋白。将每份含100μg剂量的重组PorB蛋白与猪伪狂犬弱毒疫苗混合后分别滴鼻免疫3日龄仔猪和肌肉注射免疫50日龄猪,同时设PBS对照组和免疫前对照组。免疫28 d后测定IgG和IgA抗体水平、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以及细胞因子(IFN-γ、IL-10、IL-6)的表达水平。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PorB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重组PorB蛋白是可溶性的,Ni~(2+)-NTA柱能够有效纯化重组蛋白。重组PorB蛋白不但能够刺激免疫猪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的较高血清IgG抗体、黏膜IgA抗体和中和抗体,而且可以通过诱导机体产生IFN-γ和IL-6来促进细胞免疫反应。在猪伪狂犬弱毒疫苗免疫中,重组PorB蛋白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6.
仔猪PRRS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哺乳仔猪PRRS母源抗体消长规律,比较了4种猪PRRS疫苗免疫后抗体变化。结果表明,哺乳仔猪PRRS母源抗体随日龄增加而逐步降低,至40日龄时已全部转阴,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与母猪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四种猪PRRS疫苗二免后,试验组猪群平均抗体水平均阳转,其中3种弱毒疫苗免疫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灭活苗,差异极显著,弱毒疫苗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耐热保护剂活疫苗C株(以下简称伪狂犬疫苗)对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效果,对天津市某猪场引进的约2000头后备母猪分阶段注射伪狂犬疫苗,引进前第4周和第10周各注射1头份,引进后15d注射1头份,并对抗体水平和野毒感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伪狂犬疫苗能使猪群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后ELISA检测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极显著提高(P<0.01)。经过免疫的后备母猪针对伪狂犬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均上升,且免疫前后针对伪狂犬变异毒株的中和抗体效价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该研究所用伪狂犬疫苗无论是针对经典毒株还是变异毒株均能为猪群提供更好的保护力,且对变异毒株产生的中和抗体效价更高,保护力更强,适用于我国猪伪狂犬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设3组猪群,分别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灭活疫苗、生理盐水,结果发现,3组猪群均能获得有效的抗体,首次注射28 d后3组猪群均被疫苗感染;二次注射28 d后,3组猪群体内抗原转阴率均大于90%,证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发现弱毒疫苗具有很强的水平传播感染性。  相似文献   

9.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在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猪场免疫猪圆环病毒疫苗对猪场实际临床生产中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遂将某规模化猪场的一栋存在PCV-2感染的150头产房仔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头,试验组在14日龄免疫某进口PCV-2杆状病毒载体灭活疫苗,对照组不免疫,并分别在PCV-2疫苗免疫前和猪瘟疫苗二免后30天每组随机采血18头仔猪检测猪瘟抗体。结果显示:PCV-2疫苗免疫前两组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猪瘟疫苗二免后30天,试验组的猪瘟抗体平均值和猪瘟抗体离散度均显著好于对照组。表明,PCV-2的感染会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从而抑制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在PCV-2阳性猪场免疫猪圆环病毒疫苗能够显著增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怀化某猪场虽然是伪狂犬野毒阳性猪场,但由于猪场长期接种疫苗,临床上猪场长期生产稳定,没有出现过伪狂犬的诊断。但在近期,肥猪出现咳嗽情况,同时产房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怀疑为伪狂犬野毒感染。使用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母猪和肥猪进行PCR病原检测,发现猪场母猪gE抗体阳性率由2%上升到5.4%;100日龄肥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6.7%,130日龄肥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100%,150日龄肥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100%。同时发现产房仔猪的脑组织中有伪狂犬野毒。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及现场情况分析猪场暴发伪狂犬野毒感染的原因是由于饲养大量肥猪后,大量肥猪感染伪狂犬野毒,造成场内伪狂犬野毒感染压力增加,进而导致产房仔猪感染伪狂犬野毒。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取鸭坦布苏病毒病弱毒疫苗(ZJ407-168株、WF100株)、灭活疫苗(ZJ407株、HB株)共4种疫苗,在实验室和鸭场对不同日龄的鸭进行免疫试验,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期的抗体。抗体检测结果发现:弱毒疫苗免疫组在免疫后2周抗体阳性率就可达到100%,而灭活疫苗免疫组在免疫后4周抗体阳性率才达90%以上。但灭活疫苗免疫组抗体持续时间长,免疫后6个月抗体阳性率还能维持在90%以上,弱毒疫苗免疫组免疫后3个月抗体阳性率已下降至60%~70%。此外,灭活疫苗免疫组检测到的抗体D值离散差异小,而弱毒疫苗免疫组检测到的抗体D值参差不齐。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弱毒疫苗免疫组产生抗体比灭活疫苗免疫组要早14 d,但灭活疫苗免疫组检测到的抗体D值整齐,持续时间较长。上述结果可为临床防疫根据不同疫苗产生抗体的特点,合理使用疫苗,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RRSV灭活疫苗(NVDC-JXA1株)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3个厂家生产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NVDC-JXA1株),对28~90日龄仔猪进行免疫,观察免疫应激反应,监测抗体变化。[结果]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免疫仔猪后,免疫副反应均较小,无过敏症状出现。南京天邦、内蒙金宇疫苗分别在免疫后14、90d检测到抗体,浙江易邦疫苗在免疫后14、60d检测到抗体。抗体维持时间为15~30d。同一厂家生产的疫苗免疫相同日龄仔猪,正常剂量、加倍剂量处理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明显。不同免疫日龄仔猪,抗体检出阳性率不同,55日龄以上仔猪的抗体产生早,抗体阳性率高。[结论]该研究为安徽地区猪蓝耳病疫苗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规模猪场伪狂犬弱毒疫苗滴鼻免疫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伪狂犬病毒(PRV)在我国猪群中流行广、危害大,伪狂犬病的净化势在必行。对浙江省3家猪场的仔猪进行伪狂犬弱毒疫苗滴鼻免疫试验,并根据gB和gE抗体检测结果调整其免疫程序。结果表明,阳性猪场滴鼻加肌注程序免疫后,在90,120,175日龄gE阳性率分别由69.57%,0%,100.00%降低至41.70%,29.20%和20.80%;阴性和弱阳性猪场2种免疫程序的抗体阳性率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滴鼻加肌注的免疫策略优于单独的肌注免疫,在PRV阳性猪场采用滴鼻免疫能阻断PRV的早期感染,保护仔猪不受PRV野毒侵害。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陕西某规模化猪场对当前主要疫病采取的疫苗免疫防控效果,应用ELSIA等方法对全场母猪群、公猪群及各年龄段商品猪进行了主要疫病抗体水平检测,对抗体阳性率、平均值等数据综合分析以期指导优化猪场防疫策略。检测结果发现:种猪群猪瘟、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均在80%以上,显示当前猪瘟和口蹄疫防疫措施和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发现种公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高达67%,各阶段母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率从60%~80%不等,显示猪群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率很高,野毒感染压力很大,是猪场安全运行重大风险。检测发现虽然免疫疫苗,但种猪蓝耳抗体阳性率在40%~80%之间,s/p在0.30~1.06之间,断奶后仔猪蓝耳抗体经历了全面转阴,100日龄又再次转阳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出母猪群蓝耳免疫保护率低,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消失归零后在育肥中期猪群又接触到了病毒发生转阳,这个过程也是影响猪场育肥平稳生产关键阶段,应该提前给与预防性措施或增加仔猪的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添加微粒化小麦初胚纤维(爱多宝)对保育猪腹泻率、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35日龄的三元仔猪48头,体重(9.8±0.1) kg/头,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公母各半),试验组中添加1%爱多宝替代1%玉米,试验期为24 d.其间观察仔猪的生长性能及腹泻情况,59日龄仔猪提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腹泻率及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微粒化小麦初胚纤维对猪瘟抗体水平也有-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戴爱玲  凌明发  黄思琼  李晓华  杨小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24-11325,11375
[目的]了解龙岩市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野毒感染状况和免疫抗体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10~2013年该场采集的种猪和育肥猪群的血清样品共1 217份进行猪伪狂犬野毒(gE)抗体和免疫(gB)抗体检测。[结果]种猪与育肥猪猪伪狂犬野毒总样品阳性率分别为13.5%和28.4%,其中60~100日龄的育肥猪总样品阳性率为5.2%,100~210日龄的总样品阳性率为42.1%;种猪伪狂犬免疫抗体总样品阳性率分别为92.2%,60~160日龄的育肥猪猪伪狂犬免疫抗体阳性率呈波动变化,血清样品总阳性率为50%。[结论]该猪场育肥猪群野毒感染率较种猪群高,且100日龄以后的育肥猪群野毒感染率较高,种猪群的免疫抗体水平高于育肥猪群,80~130日龄育肥猪免疫抗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7.
鸭坦布苏病毒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可引起种(蛋)鸭高热、采食量和产蛋量骤降的新病毒。本研究以麻鸭为动物模型,测定麻鸭感染鸭坦布苏病毒后,其免疫器官指数、重组H5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和鸡新城疫病毒弱毒活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会侵害麻鸭的免疫器官,第1~3d脾脏明显肿大,第7~10d试验组胸腺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第1~14d法氏囊出现萎缩;与仅免疫疫苗的对照组鸭相比,感染鸭坦布苏病毒后再注射疫苗的试验组鸭产生抗体的时间延迟、抗体的峰值降低,抗体下降加快,且在整个试验期内产生的抗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鸭的抗体水平,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可抑制鸭对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灭活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福建分离株(PRRSV Fuzhou 01株)为制苗种毒。病毒经Marc 145细胞增殖、超速离心浓缩、甲醛灭活后,分别制成新型佐剂IMS1312灭活疫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两种疫苗病毒含量约为108.0TCID50.mL-1。30头25日龄的PRRSV抗体阴性的断奶猪被随机分成5组,每组6头,用于检测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结果表明两种疫苗首次免疫断奶仔猪后14 d可以检测到抗体,二免14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一免180 d后抗体水平可以维持在1∶320。两种佐剂苗在4℃放置12个月均不分层,并对断奶仔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苜蓿多糖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苜蓿多糖作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强化剂对60日龄体重18~20 kg的仔猪进行免疫试验研究.B淋巴细胞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表明,苜蓿多糖可使猪外周血液的B淋巴细胞增多,血清抗体水平提高.攻毒试验表明,参试的2批猪,试验组潜伏期(34~72 h和36~68 h),明显长于对照组(12~48 h和14~48 h),发热温度试验组为(40.5~40.9℃和40.6~40.8℃)低于对照组(41.4~42.0℃和41.2~41.7℃),高热期试验组为(30~96 h和46~98 h)低于对照组(72~148 h和72~146h).说明苜蓿多糖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分别使用不同类型疫苗对仔猪进行免疫,并对免疫抗体进行检测,观察并记录相应的数据,结果发现仔猪使用弱毒疫苗的抗体阳性率要高于灭活疫苗,但这并不意味着弱毒疫苗一定要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