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处闻啼鸟     
又到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季节。春困依旧,“啼鸟”却无处可闻。明代李渔说:“鸟音宜晓听。晓则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毕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弄调,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又说:“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  相似文献   

2.
现代园林观赏诸因素“花、鸟、虫、鱼”中,鸟也有着重要的位置。它具有动感的美,给园林更添诗情画意,增添情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春曦鸟鸣图;杜甫的《七绝》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鸟刻意,描绘出一幅动人画面。  相似文献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儿,是人类亲密的朋友。鸟儿,无时不用美妙的歌喉为人们歌唱。清晨,天色微明,被称为“五更鸟”的鹊鸲,就在枝头为我们唱起了欢快的“晨曲”。夜晚,夜莺美好的歌喉,为我们奏起了迷人的“小夜曲”。“屋上鸣春鸠,村边杏花白”。春天,鸠鸟争鸣。“阴阴夏木转黄鹂”。盛夏,黄鹂在歌唱。“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秋天,长空雁叫……人们生活在那里,鸟儿就在那里为人们歌唱。即使您仰望蓝天,钻天云雀也会为您歌唱。鸟儿经过特殊训练,能奏出美妙的乐曲,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愉悦。在前苏联,有个“小鸟…  相似文献   

4.
昔日的“博南古道”上,有一个小小的山村——保山市水寨区海棠洼。过去,这里是一个“山大无柴烧”,依靠“苦荞粑粑咸箩卜”果腹的苦地方。今天,这里出现了“山山闻啼鸟,处处是密林”的新气象。山民们种的是  相似文献   

5.
晚上,我教女儿背唐诗,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资聪颖的小女很快就背熟了。我刚想夸奖她几句,女儿却首先向我发难。  相似文献   

6.
鸟与鸟文化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带来了春天的音韵、春天的色调。它不愧为林音的“歌手”、云间的“花朵”、美丽的“宠儿”、春天的“使者”。鸟成为文学艺术描写的对象,由来已久,在诗歌中表现尤为突出。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共305篇,其中提到鸟的就有70多篇...  相似文献   

7.
鸟与鸟文化     
鸟与鸟文化□李盛仙“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带来了春天的音韵、春天的色调。它不愧为林间的“歌手”、云间的“花朵”、春天的“使者”。鸟成为文学艺术描写的对象,由来已久,在诗歌中表现尤为突出。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共305篇,其中提到鸟的就有70多...  相似文献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年一度的“爱鸟周”又在和煦的春风中拉开帷幕了。全国的“爱鸟周”源于1982年,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在当年确定了各自的“爱鸟周”日期,并相继开展“爱鸟周”活动。北京市的“爱鸟周”定于1983年。  相似文献   

9.
花朵是春天的颜色,鸟儿是春天的声音,“鸟语花香”无疑是人间四月天里最动人的景致。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能感受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境,生活才更有生气,更有滋味。禽流感的侵袭。在一片捕杀家禽的喊声中。让很多人对高高飞翔的鸟儿充满了敌意。然而一切都阻止不了我们走近四月的“爱鸟周”。爱鸟护鸟。做鸟儿的朋友。  相似文献   

10.
冬眠不觉晓     
冬眠不觉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代孟浩然诗《春晓》)人类春眠不觉晓很有诗情画意;动物冬眠不觉晓则显得浪漫、神奇、多姿多采!冬眼不觉冻冬眠动物,常见的主要是冷血动物、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的部分哺乳动物及鸟类。冬天气温急剧下降,这些动物如果不进...  相似文献   

11.
花朵是春天的颜色,鸟儿是春天的声音,“鸟语花香”无疑是人间四月天里最动人的景致。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能感受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境,生活才更有生气,更有滋味。 禽流感的侵袭,在一片捕杀家禽的喊声中,让很多人对高高飞翔的鸟儿充满了敌意。然而一切都阻止不了我们走近四月的“爱鸟周”,爱鸟护鸟,做鸟儿的朋友。  相似文献   

12.
杜鹃声声     
春节刚过,我就听到杜鹃的叫声了。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可那时候离桃红柳绿还有些日子,杜鹃们却不耐寂寞地骚动起来了。或者说,它们一年到头都没怎么消停过,就在北风呼啸的冬日里,我也听到过二三声杜鹃的啼声。是地球变暖了,还是现在的生存条件优越了?杜鹃们不必为生计而奔波,为逃命而惊魂,一个个养得膘肥肉壮的,憋胀得早早地往外冒劲儿了。  相似文献   

13.
感悟花鸟     
鸟类是你我的朋友科学研究表明:鸟的基本语言是呼叫,常听到的是唱歌。现在已知能唱歌的鸟有5000多种,大多优美动听。当鸟儿那悠扬悦耳的歌声通过听觉器官传入人的大脑后,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一种特殊的刺激作用,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作用得到平衡,从而增强全身各个器官功能。在大自然这个万千世界里,鸟类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鸟类与生态环境是最息息相关的,凡是“处处闻啼鸟”的地方,必定“绿满山原白满川”、“山花红紫树高低”。历代文人墨客对鸟的咏唱无一不与优美的环境有关。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虫为食,为民除害。生态…  相似文献   

14.
鸟类是我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莺歌燕舞的春景。鸟仅仅是因为它那艳丽的羽毛、婉转的歌喉和那善飞的秀姿赢得诗人的偏爱吗?不,更重要的是,鸟类能帮助人们从昆虫口里夺回粮食,能保护森林不受害虫侵犯。据文献记载:目前全世界有鸟类一万多种,其中我国约占一千一百多种。在这些鸟类中,绝大多数是以农、林作物的害虫为食的,属于益鸟。如雀鸟中的燕子、猫头鹰、啄木鸟等,在它们的整个生存期,都是以鼠类或昆虫为“食粮”。即使平时喜欢食稻谷的麻雀,在其生殖期,也“大开杀戒”,百分之百地捕食昆  相似文献   

1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不仅是生态家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寄托着人类许多美好的情感。又是一年春光明媚的时节,一年一度的爱鸟周如期而至,树木正在勃发,花朵正在绽放,鸟儿们发出啁啾婉转的鸣叫,带来了人间最美的清音。湖南地处东亚候鸟迁徙通道,洞庭湖是国际重要候鸟集聚区,全省境内鸟类繁多。  相似文献   

16.
鸟声知多少     
许多鸟儿的呜叫声清脆、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我国古代诗人,写尽了鸟与人类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友谊"。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黄帝令伶伦作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可见,原始音乐的产生和鸟鸣紧密关联。现代音乐家谱写的《百鸟引》,《百鸟朝风》,《空山鸟语》等乐曲,也是根据鸟鸣创  相似文献   

17.
山中赏梅     
南国有梅。除粤北梅关外,尚有梅在阳春市春湾山中间村。此说多年前已有所闻,只是未曾亲临一领“零落成尘碾作泥,只有香如故”的韵味。“诗写梅花雪,茶煎谷雨春”。先贤们对梅的描写,可谓汗牛充栋,而最令人神往的却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正成都又名蓉城,以花为别名,曾因花为美,"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至浣花溪""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等脍炙人口的诗篇印证了成都繁花似锦的历史。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为利用适宜的自然条件,传承花卉历史源流,成都市将立足较好的现状基础,集中化、特色化、多样化地推进"增花  相似文献   

19.
铁铮 《中国林业》2014,(17):24-25
如今,“国家公园”在我国已经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词汇。它和一股概念的公园有什么区别?它是字面上的国家与公园两个词汇的简单相加吗?在我国应该如何加速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步伐?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教授。  相似文献   

20.
刚从川西北的九寨沟回来,我又去游滇西北高原上的碧塔海。去后方知,世人所言“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之说,实为不妥。 九寨沟是全国唯一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桂冠的著名景区。那里很美,这是早为海内外公认的,但是,相比之下,“藏在深闺人未识”,仅被列为云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碧塔海,也有“水静石出鱼可数,林深人寂鸟相呼”的幽深和宁静,“一路野花开似雪,但闻香气不知名”的原始和古朴。它“天然去雕饰”,许多方面实在可与九寨沟媲美。 碧塔海东西K3000多米,南北平均宽700多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