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秋文  叶泗洪 《种子》2005,24(6):59-60,67
采用盆栽控水方法研究了4份苏丹草品种、6份高粱品种和2份高粱-苏丹草杂交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高粱、苏丹草及其杂交种的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性t测验表明,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在高粱、苏丹草及其杂交种间反应不同,高粱在处理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苏丹草和杂交种在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在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指标上,高粱、苏丹草及其杂交种反应一致,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显著.利用全部生理生化指标对12个参试品种进行聚类,结果4个苏丹草品种与杂交种11号被聚成1类;高粱5号与6号,7号与8号各聚成1类;高粱10号自成1类;杂交种12号与高粱9号被聚为1类.因此,苏丹草各品种生理特性的差异较小,高粱和杂交种内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皖草2号、京科草1号)与高粱、苏丹草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结果表明,与高粱和苏丹草相比,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生物产量高,其中,皖草2号的鲜、干物质产量比苏丹草722选分别高83.8%和121.9%,京科草1号的鲜、干物质产量比722选分别高98.6%和139.9%;杂交种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高,无氮浸出物含量低;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产量及总能量均最高,高粱次之,苏丹草最低,杂交种饲用品质的改善主要是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显著提高;从物质分配和能量形成的角度分析,茎秆和叶鞘是鲜物质产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干物质产量和能量的形成过程中,茎秆、叶鞘和叶片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德生 《中国种业》2010,(Z1):114-114
<正>辽草3号是由国家高粱改良中心(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在2002年以自选的不育系12A为母本,用草高粱苏丹草做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  相似文献   

4.
<正>辽草3号辽草3号是由国家高粱改良中心(辽宁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在2002年以自选的不育系12A为母本,以草高粱苏丹草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型饲用高粱新品种,已在2008  相似文献   

5.
皖草3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安徽科技学院(原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利用高粱和苏丹草的杂种优势培育出“皖草2”杂交种〔1〕。多年来,该品种在饲养牛、羊、鹿、鱼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长期作为全草型高粱品种区域试验的唯一对照品种。安徽科学院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选育出新的高产优质高-苏丹草杂交新品种“皖草3号”,并于2005年11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组合选配1997~1999年,选取38份苏丹草种质资源,在徽科技学院种植科技园单行种植,行长3m,行距0cm,随机排列,重复2次。播种后试验地不施用何杀虫剂,通过田间鉴定,筛选出鲜干草产量较,蚜虫危害轻的苏丹草Sa等品系4份。2000年在安徽科技……  相似文献   

6.
饲草高粱杂交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一年多点方差分析模型、多年多点品种试验统计模型、Eberhart-Russell模型,对2004-2005年2年国家高粱区域试验(饲草组)高粱杂交种产量进行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模型分析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得出参试品种晋草3号是稳定性最好,产量最高的品种,晋草2号是稳定性较好,产量较高的品种,可以在全国种植饲草地区推广种植。辽草2号和皖草2号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推广种植,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饲草高粱杂交种吉草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草2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高粱不育系T32A为母本,以系选红壳苏丹草YN2092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的饲草高粱杂交种.吉草2号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饲草高粱的双亲均为自选系,具有高产、粗蛋白和粗脂肪、可溶性总糖含量高的特点.吉草2号对高粱丝黑穗病免疫,高抗叶斑病,增产潜力大,是吉林省东部草场、两部湿地以及东北农牧区交错带填闲地推广的优质饲草高粱.  相似文献   

8.
王德生 《科学种养》2010,(10):48-48
辽草3号是由国家高粱改良中心(辽宁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在2002年以自选的不育系12A为母本,以草高粱苏丹草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型饲用高粱新品种,已在2008年通过国家高粱晶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将会对我国畜牧业产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散穗高粱与白壳苏丹草杂交F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遗传差异性及其遗传距离,为下一步新品种育成利用奠定基础和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散穗高粱与白壳苏丹草杂交F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进行多态性位点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条适宜引物共扩增得到重复性好的清晰条带164条,其中14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到86.9%;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2690~0.5923,散穗高粱与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F1加倍植株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供试材料以遗传距离0.26为基准可分为散穗高粱和白壳苏丹草;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杂种F1;散穗高粱×白壳苏丹草杂种F1加倍植株这三类。  相似文献   

10.
4个苏丹草品种和6个高粱品种在营养生长阶段的生物学性状差异性分析表明:27个数量性状除性状3、9、13、15、19、27在两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21个性状在高粱和苏丹草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粱和苏丹草两两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苏丹草类内品种1与2、10的F测验不显著;高粱品种5、6、9三者间F测验不显著。逐步判别分析剔除14个性状后,筛选出最主要的16个性状指标,全部观察个体基本散布成两大类但有交叉。聚类分析表明,参试的l0个品种被分成两大类,即苏丹草1、2、3、10为1类,高粱5、6、7、8、9为1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