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关中西部大中棚西瓜迅速发展,如何获得大中棚西瓜优质、高产,主要须抓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河北地区不同茬口的西瓜品种,选用华欣2号、星研七号、美佳、美胜与京欣1号,对不同栽培模式下不同西瓜品种的田间生长势、抗病性、果实和植株发育期、单瓜重、产量、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口感等综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星研七号耐低温弱光性强,适宜温室或大棚多膜覆盖栽培;华欣2号和美佳大中棚生产的综合指标优于其他品种,适宜大中棚种植;美胜小拱棚栽培中表现出抗枯萎病、高产等优势,适宜小拱棚栽培。筛选出的4个系列品种优质、抗病、耐裂,满足了河北地区西瓜周年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3.
程义华 《新农村》2005,(8):11-11
近年来,浙南山区大力推广反季节蔬菜,对茄果类,瓜类等喜温作物普遍利用大中棚设施作延秋栽培,以延长蔬菜供应期至元旦到春节。实践证明,利用大中棚培育壮苗是蔬菜延秋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双孢菇(通常所称的蘑菇)价好畅销。随着双孢菇栽培技术的进步,稻田大中棚栽培双孢菇的技术已经成熟,具有产量高而稳定等特点,开始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在双孢菇大中棚栽培中,堆制培养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根据新邵县栽培双孢菇的经验,双孢菇堆制培养料要掌握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5.
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优质西瓜消费量不断上升,尤其是小型早熟西瓜,因其品质高,口感佳,更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近几年我镇小型早熟竹棚西瓜得到大面积推广,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栽培好竹棚小型西瓜,育足、育好西瓜秧苗是关键,优质小型西瓜“春光”、“早春红玉”品种的早熟栽培,温床育苗大多在大棚内套小环棚电热线加温下进行。  相似文献   

6.
砀山西瓜保护地生产已形成大中棚三膜覆盖、中小棚两膜覆盖、地膜覆盖3种生产模式。通过现状调研理清了3种生产模式最适宜的品种,增温效果,产品上市时间,技术措施,一季投入的生产成本和取得的比较经济效益。同时,也找出了制约西瓜保护地生产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持西瓜保护地生产高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武清区高村乡是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年种植西瓜面积1000hm^2,年总产值3465万元。中棚嫁接西瓜栽培在高村乡已有14年的历史,每年的中棚种植面积均为400hm^2,年总产值2400万元。中棚西瓜栽培技术于1994年引进并试种成功,供试面积6.67hm^2,中棚西瓜栽培比普通棚膜栽培西瓜早上市10~12d,667m^2效益提高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中棚西瓜栽培是西瓜生产中经济高效的栽培模式。这种栽培模式的出现将原来的西瓜上市日期由6月中旬提到5月下旬,亩效益由1800元提高到4 000元。高村乡的中棚西瓜生产始于1994年,是在2米膜双覆盖栽培模式上发展而成的,它既改变了2米膜西瓜成熟偏晚,上市过于集中等不足,又弥补了冷棚西瓜建造上投资大、拆建费工、产量偏低等缺点。目前,高村乡15 000亩西瓜中棚  相似文献   

9.
何炜 《农技服务》2007,24(7):20-20
阐述了大中棚栽培早熟毛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西瓜在唐山市玉田县有多年的种植历史,且西瓜成为玉田县虹桥镇最具优势的主导产业,均为早春大中棚或小拱棚栽培,近年来出现品牌影响力不大,人工,土地等生产要素上升,种植西瓜的效益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发展理念落后,二是种植技术粗放,三是受市场和气候的影响大,使每年的收益波动大。应积极开展技术进步和创新,一三产业融合,打造品牌影响力,走提质增效之路。上世纪90年代玉田县就开始种植西瓜,引进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11.
淮北地区利用大、中、小棚等保护地措施栽培早熟西瓜,争取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西瓜大量上市,种植效益较高,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2500~3000千克,价格在1.5~1.8元/千克,效益达4000元以上。如果再采取间作套种棉花、玉米等作物,667平方米效益可提高到6000元以上,是农民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1品种选择西瓜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感病,难坐瓜,所以保护地早熟西瓜早春栽培要选择抗病、耐低温、耐高湿、早熟、优质、高产品种。本地常用品种主要有抗裂高欣、特早熟佳龙、西农8号等。2播种育苗2.1播期本地大中棚西瓜栽培,播期一般在元月底2月初,小棚或…  相似文献   

12.
中棚西瓜是西瓜生产中经济高效的栽培模式。这种栽培模式的出现,将原来的西瓜上市日期由6月中旬提前到5月下旬,亩效益由1800元提高到4000元。天津市武清区高村乡的中棚西瓜生产始于1994年,是在2米膜双覆盖栽培模式上发展而成的,它既改变了2米膜西瓜成熟偏晚,上市过于集中等不足  相似文献   

13.
里下河地区早春棚式栽培西瓜一般小满季节(5月20-21日)始上市。本文根据里下河地区温光气候特点,分析了早春棚式栽培西瓜谷雨季节(始于4月20-21日)就可上市的可行性,并重点介绍了土壤秋翻冬融、合理运筹肥水、冬季棚内田间电热线加温促长、统一第二节位整齐授粉等整合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可作为早春棚式极早出产西瓜栽培提供技术指导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隆旺夫 《北京农业》2007,(22):24-25
<正>近年来,双孢菇(通常所称的蘑菇)价好畅销。随着双孢菇栽培技术的进步,稻田大中棚栽培双孢菇的技术已经成熟,具有产量高而稳定等特点,开始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在双孢菇大中棚栽培中,堆制培养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根据新邵县栽培双孢菇的经验,双孢菇堆制培养料要掌握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15.
春西瓜秋番茄高效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山东省昌乐县营邱镇积极推广“拱圆棚早春西瓜一夏秋番茄”栽培模式,一年种植收获两茬,早春以种植西瓜为主,夏秋季以种植番茄为主,成为早春西瓜、夏秋番茄的主要产区。该模式充分利用拱圆棚设施,冬春季节覆盖薄膜种植西瓜,夏秋季节利用棚顶部旧薄膜,  相似文献   

16.
陶永才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89-189,191
介绍了大中棚钵育超稀植技术,包括苗床准备、种子选择与处理、秧田管理、适时早栽秧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5年来,我们针对小型西瓜幼苗弱。前期长势较差;果型小,果实发育周期短;对肥料反应敏感:结果的周期性不明显等生育特性.开展了小型西瓜大(中)棚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初步形成了小型西瓜“春光”大(中)棚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08,(9):35
西瓜夏季栽培采用双膜覆盖,对病害严重的重茬田块。可省出本茬栽培,在7月份前茬瓜收后,灌水闷棚高温杀菌消毒。  相似文献   

19.
一、保护地蔬菜生产现状   临颍县保护地蔬菜生产面积达105.62公顷,其中大中棚500公顷,小拱棚约266.67公顷,节能日光温室约133.33公顷,日光温室约66.67公顷,连栋温室4公顷,加温温室80公顷,以生产反季节辣椒、黄瓜、番茄、芹菜、西瓜为主,产品主要销往香港、湖南、湖北、北京、上海等地以及省内.生产基地集中分布为四个区域:一是龙云集团无公害蔬菜种植区;二是固厢乡大中棚蔬菜种植区;三是陈庄乡大棚及小拱棚西瓜种植区;四是以台陈镇、皇帝庙乡为主的地膜覆盖大蒜种植区.  相似文献   

20.
自大棚栽培西瓜以来,青浦区农技中心科技人员会同朱家角镇科技人员经不断研究总结,摸索出一套火棚西瓜一茬多收高产栽培技术,使大棚西瓜平均亩产达5000吨左右,高产农户亩产达6000吨以上,亩产值7000元,净收入达4000元。2003年共种植大棚西瓜2000多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