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aCl胁迫对板蓝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了NaCl胁迫处理对板蓝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板蓝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对其全株的处理表明:胚根长、下胚轴长、胚根鲜重、下胚轴及子叶鲜重均随NaCl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电导率却随溶液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NaCl胁迫对草木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种子萌发及温室幼苗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耐盐植物草木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Cl胁迫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累积发芽率、发芽势,增加幼苗地上部分的鲜干比、叶绿素含量,并促进幼苗根和芽的生长,而高浓度的NaCl胁迫则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对草木樨种子的发芽指数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幼苗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得出:低浓度的NaCl胁迫对草木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NaCl胁迫则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花棒(heydeysarum scoparium)种子进行胁迫萌发实验,观察其发芽率和萌发后种苗的生长情况,并测定萌发吸水率及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花棒种子萌发对盐胁迫有一定的适应性,当NaCl盐浓度≤0.9%时,种子的发芽率均能达到90%以上;但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种子的萌发吸水受到抑制,淀粉酶活性降低,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当NaCl盐浓度≤0.6%时,种子萌发出的幼苗生长基本不受影响;但当NaCl盐浓度≥1.5%时,胚根伸长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4.
5.
NaCl胁迫对不同品种黄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NaCl胁迫对14个黄瓜品种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大,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种子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幼胚一级侧根数比发芽势对NaCl胁迫的反应更敏感。在供试的14个黄瓜品种中,不同品种黄瓜种子萌发受盐胁迫抑制的程度不同,以“中农12号”和“津春5号”为耐盐品种,“新秀2号”和“津优1号”不耐盐,其它为耐盐性中等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品种偃展08231和小偃986为材料,在150 mmol·L~(-1)Na Cl胁迫处理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壳聚糖(CTS)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0.1%~0.5%CTS浸种预处理的小麦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ɑ-淀粉酶活性,两个品种均以0.3%的CTS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偃展08231和小偃986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27.84%和25.33%、9.94%和19.95%、38.49%和32.30%,72.72%和82.83%;0.1%~0.5%CTS处理小麦幼苗具有较高的株高、鲜重和干重,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均较高,而丙二醛(MDA)含量较低,其中以0.3%CTS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偃展08231和小偃986的株高、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32.60%和36.74%、26.08%和38.77%、24.05%和35.87%。CTS对小偃986盐胁迫的缓解作用强于对偃展08231的作用。说明一定浓度的外源CTS浸种可促进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减缓盐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7.
8.
渗透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6种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 6000,7.5%、10%、12.5%、15%、17.5%、20%),分别对6个番茄品种(粉番茄HV-071、中杂9号、金珠HV-029、大圣女HV-073、绿果番茄、TTI1103B-2)在种子萌发期各胁迫12 d,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等萌发指标,并进行隶属函数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筛选番茄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适宜PEG浓度和鉴定指标.结果表明:研究用番茄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适宜PEG浓度为10%~12.5%,活力指数可作为种子萌发期的抗旱鉴定指标.6个品种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粉番茄HV-071、中杂9号、金珠HV-029、大圣女HV-073、绿果番茄、TTI1103B-2;粉番茄HV-071、中杂9号萌发期抗旱性极显著高于绿果番茄、TTI1103B-2.8个萌发指标与隶属函数均值的关联序为:活力指数>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速率>胚轴伤害率>胚根伤害率>幼苗伤害率.  相似文献   

9.
以分布于准噶尔荒漠的木地肤为材料,研究了木地肤种子在4个温变周期(5/2℃、15/2℃、25/15℃、30/15℃,光12 h/暗12 h)下以及0.0~4.0mol/L NaCl溶液中的萌发。结果表明:木地肤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周期为30/15℃和25/15℃,萌发率均大于85%;低温周期(5/2℃、15/2℃)明显抑制种子的萌发。低浓度的NaCl盐溶液(≤0.1mol/L)促进木地肤种子萌发,有一定的增效效应;小于0.6mol/LNaCl盐溶液对种子累积萌发率(≥80%)无显著影响;NaCl浓度大于1mol/L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盐度与萌发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盐胁迫解除后,种子具有一定的恢复萌发能力,随着盐浓度的不断增加,种子的恢复萌发率逐渐下降;在NaCl盐溶液高达2.0、4.0mol/L时,恢复萌发率为36%和39.6%。  相似文献   

10.
以‘陇油8号’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1、10、25、50、100μmol·L-1)外源ATP预处理对盐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物量、H2O2和·OH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膜损伤程度、渗透调节物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用ATP或NaCl处理)相比,用不同浓度的外源ATP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25μmol·L-1的ATP处理表现较为显著,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26.9%和17.2%。25μmol·L-1的ATP+NaCl处理相比较于单独NaCl胁迫处理,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13.7%和15.0%,油菜幼苗的生物量(根长、株高、鲜重)、2种抗氧化酶活性(CAT、POD)、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及相关基因(MAPK3和MAPK6、SOS1和NHX1)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其中根长、株高、鲜重分别增加了23.6%、27.3%、28.6%,CAT、POD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0.3%、27.0%、15.9%...  相似文献   

11.
通过芽期NaCl胁迫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芝麻种子成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分析了0.4% NaCl胁迫下不同基因型芝麻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1)0~0.4%的NaCl浓度对芝麻种子成苗率影响较小,在NaCl浓度为0.6%~0.8%时表现为成苗率下降;芽长和简易活力指数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根长和苗鲜重则因品种不同表现有异,部分品种随NaCl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部分品种则表现为不断下降趋势,不同芝麻品种表现差异较大。(2)所有参试品种在0.4%的NaCl浓度胁迫下在根长、芽长、苗鲜重、简易活力指数等测定指标上均表现出下降较为明显,认为0.4%的NaCl浓度胁迫可以作为芝麻种质资源耐盐性筛选鉴定的参考浓度。(3)聚类分析结果将39份种质资源明显聚为两类,即包含12份种质的耐盐类和包含27份种质的不耐盐类。(4)参试的改良品种(系)与地方种质耐盐性差异不大,地方种质的耐盐性指标的多样性指数要大于改良品种(系),即在NaCl胁迫下地方种质所表现的基因型差异要大于改良品种(系)。  相似文献   

12.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盆栽试验,分析比较宁夏10种主栽苜蓿品种苗期在NaCl、水分复合胁迫下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并对其抗盐、抗旱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各品种体内脯氨酸含量的主效应除陇东和阿尔冈金苜蓿表现为负效应外,其它苜蓿品种均表现为正效应;水分胁迫对各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均表现为负效应;其单因素效应为:随NaCl胁迫的增加,各品种体内脯氨酸均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水分胁迫的增加,各品种体内脯氨酸均有增加趋势;其交互效应表现为:NaCl、水分两因素对阿尔冈金、新疆大叶、宁苜1号、内蒙苜蓿和金皇后五个品种体内脯氨酸含量(Y)影响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其余五个品种CW301、三得利、陇东苜蓿、朝阳苜蓿和CW200交互作用显著,且均为负交互,交互作用的大小排序为:YCW301=Y陇东苜蓿>YCW200=Y三得利>Y朝阳苜蓿;以脯氨酸含量为主要指标对10个苜蓿品种抗盐、抗旱性初步排序:CW301>CW200>朝阳苜蓿>金皇后>宁苜1号>阿尔冈金>内蒙苜蓿>陇东苜蓿>三得利>新疆大叶。  相似文献   

13.
PEG胁迫对三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对三种多年生豆科牧草(白三叶、红豆草、紫花苜蓿)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升高,三种豆科牧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都呈下降趋势;白三叶种子的发芽势在PEG浓度为10%时出现拐点。不同PEG胁迫下白三叶发芽率最高,紫花苜蓿较低;红豆草叶片相对含水量较高,且下降趋势平缓。随着PEG浓度胁迫加剧,白三叶和红豆草叶片SOD活性先升后降,紫花苜蓿叶片SOD活性先降后升;白三叶和红豆草叶片POD活性呈现"Z"变化;三种豆科牧草CAT和根系活力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且红豆草CAT活性和根系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