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麦秆中腥黑粉菌冬孢子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鉴定为小麦印度腥黑粉病菌Tilletia indica.  相似文献   

2.
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总DNA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改良CTAB法、氯化苄法、SDS法对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总DNA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SDS法无论在DNA纯度(R=A260 nm/A280 nm)和产量上均优于氯化苄法和CTAB法。利用SDS法能获得186 ng/mg的DNA产率,而氯化苄法和CTAB法只能分别获得145 ng/mg和112 ng/mg。采用SDS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RSDS=1.485,氯化苄法(BC)和CTAB法所得DNA纯度无明显差异,分别为-RCTAB=1.254和-RBC=1.264。  相似文献   

3.
辐照技术作为一种检疫措施受到国际上的认可,同时也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一种检疫处理技术.本试验采用电子束照射稻粒黑粉菌和禾草腥黑粉菌病粒,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病菌冬孢子萌发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照射剂量的加大,冬孢子萌发活性明显降低,当照射剂量达到5.31KGy时,未发现萌发的稻粒黑粉菌和禾草腥黑粉菌冬孢子.  相似文献   

4.
王淑秋  张万义 《植物检疫》1995,9(6):345-345
自洗涤液中分离小麦腥黑穗病孢子的萌发试验王淑秋,张万义,葛泉卿,宫兆林(烟台动植物检疫局264000)在进口小麦检验工作中,准确鉴定分离到的小麦腥黑穗病孢子是矮腥还是网腥,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在能找到病瘿或分离到比较典型的孢...  相似文献   

5.
1991年8月,日本大阪市赠送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一批花卉及草皮种子,共计9种29个品种,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其中草皮种子8种18个品种全部来自美国,包括早熟禾Poa、羊茅Festuca、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冰草Agrostis、三叶草Trifolium等。  相似文献   

6.
寄生于黑麦草属植物有4种腥黑粉菌,分别是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Tilletia.Controversa(TCK))、黑麦草腥黑粉菌(T.lolli)、黑麦草粒腥黑粉菌(T.walkeri)和新种(T.vankyi)。其中TCK、T.lolli和T.vankyi冬孢子形态非常相似,难以区分。本研究以寄生于黑麦草上的这3种腥黑粉菌为研究对象,设计T.lolli的特异引物,成功建立了T.lolli冬孢子的套式特异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洗涤液中分离的小麦腥黑穗病孢子的萌发试验王淑秋,葛泉卿,宫兆林,张万义(烟台动植物检疫局264000)在进口小麦检疫工作中,准确鉴定分离到的小麦腥黑穗病孢子是矮腥还是网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实践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对于能找到病瘦或分离到的孢子十分...  相似文献   

8.
姚卓  陈万权  高利  刘太国  刘博 《植物保护》2014,40(3):122-126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由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Kühn, TCK)引起的我国对外一类检疫性病害。本项研究对其病菌冬孢子的萌发、人工接种方法进行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菌株冬孢子在土壤浸提液培养基上45~50 d时达到萌发高峰,冬孢子浓度对萌发率有影响,浓度为(100~105)×10?4个/mL时萌发率最高。因此,可以选用此浓度作为室内TCK冬孢子萌发研究的适宜浓度。在室内进行TCK冬孢子的人工接种方法的研究表明,冬孢子在培养基上萌发后,将麦种放在培养皿盖中的湿滤纸上, 置于5 ℃的培养箱中培养,直到苗长到3~5 cm,然后将麦苗种植到直径为24 cm的塑料盆中,在白天30 ℃,夜晚18 ℃的生长箱中培养至植株成熟,可获得7%左右的发病植株。  相似文献   

9.
董微  陈万权  刘太国 《植物保护》2007,33(6):128-131
由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引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是重要的国际检疫性病害,也是我国对外的A类检疫对象。本文就该病原菌的形态学和生物学鉴定、分子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分子检测技术在病害检疫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进境小麦中沙地牧草腥黑粉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上海口岸进境的澳大利亚小麦中发现一种类似小麦印度腥黑粉病菌的腥黑粉菌冬孢子,对该菌冬孢子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和PCR检测,根据结果,将这种冬孢子鉴定为沙地牧草腥黑粉菌Tilletia ehghartaTle;本研究设计了T.ehrhartaea的特异引物Eh2/Eh4,结合引物Till/Til4建立了T.ehdmrtae的套式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林萍  陈国弥 《植物检疫》2004,18(3):192-192
2003年3月17日,黄埔局船检科在来自希腊的"索里亚"轮食品仓里,发现有12kg来自俄罗斯的小麦.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粉在90℃,100℃,110℃,120℃,125℃,130℃,135℃和140℃进行了干热杀菌试验,在70℃,相对湿度70%,75%,80%,85%,90%,75℃,相对湿度65%,70%,75%,80%,85%,80℃,相对湿度55%,65%,70%,75%,85%;85℃,相对湿度60%,65%,70%,80%,90%进行了湿热杀菌试验,并通过焓增量值同杀菌时间TD  相似文献   

13.
进境剪股颖草种中腥黑粉菌的检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染剪股颖的腥黑粉菌是我国尚未发生的一种真菌病害,也是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的近似种。本文介绍了该病菌的检验鉴定情况,并从冬孢子形态、自发荧光现象及萌发生理特性几方面比较了两种病菌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禾草腥黑粉菌及其近似种的分类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周国梁 《植物检疫》2000,14(3):160-163
随着绿化事业的发展 ,我国每年要从国外引进大量的草种 ,其中包括禾草腥黑粉菌Tilletiafusca复合种的一些寄主如羊茅Fes tucaspp .、早熟禾Poaspp .、雀麦Bromusspp .等。在进境检疫中 ,口岸检验检疫部门经常截获潜在危险性检疫性有害生  相似文献   

15.
腥黑粉菌主要侵染禾本科植物。2004年曾从来自美国的碱茅草种中检出一种腥黑粉菌,是碱茅上腥黑粉菌的新记录,迄今国内外尚无其相关研究的报道,本文从冬孢子形态、萌发生理特性及基因序列比较等几方面对该菌进行了初步研究,讨论了该菌的分类地位,根据研究结果,该菌与Tilletia bromi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为腥黑粉菌潜在新种。  相似文献   

16.
以优化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建立小麦光腥黑粉菌的遗传转化体系为目的,研究了小麦光腥黑粉菌菌株培养时间、细胞壁裂解酶、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等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水琼脂培养基上培养7d的菌丝为初始材料,配置1.5%崩溃酶+1.5%溶壁酶+1.5%蜗牛酶的复合酶液,28℃酶解2 h后原生质体的获得率最高;以1.2 mol/L的氯化钾为渗透压稳定剂,得到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且释放的原生质体能够均匀散乱分布,不聚集成堆;较适宜原生质体再生的培养基为TB3培养基,可产生较多的单菌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优化了小麦矮腥黑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条件。结果表明:小麦矮腥黑粉菌的冬孢子在土壤浸提液固体培养基中萌发后转接入T19液体培养基,培养45d,以菌丝作为酶解初始材料,用1.5%崩溃酶+1.5%溶壁酶+1.5%蜗牛酶复合酶液28℃酶解2.5h原生质体的获得率最高;以1.2mol/L的氯化钾为渗透压稳定剂,所得原生质体数量最多,且释放的原生质体能均匀分散分布,不聚集成堆;小麦矮腥黑粉菌的原生质体在TB3培养基上能长出较多的单菌落。  相似文献   

18.
环氧乙烷熏蒸小麦矮腥黑粉菌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环氧乙烷熏蒸进口小麦矮腥黑粉菌取代干热灭菌法获得成功,为进口小麦灭菌处理开辟了新的途径。试验表明环氧乙烷熏蒸小麦矮腥黑粉菌的有效剂量为175—200克/米~3,熏蒸期间粮温15—25℃,密闭熏蒸3—5天。同时还对矮腥黑粉菌有一定的持续效果。每立方米用150—200克的环氧乙烷熏蒸小麦,对种子的生活力有影响,不宜用于少量引种繁殖材料的熏蒸,只能作进口小麦灭菌处理。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利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和Alexa Flour 488(AF 488)标记的麦胚凝集素(WGA)分别对小麦子房细胞和小麦矮腥黑粉菌进行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系统获取小麦子房的三维立体图像。该技术可获得清晰的小麦子房细胞图像,并观察小麦矮腥黑粉菌在小麦子房中的侵染状况。该方法将为研究病原菌在寄主体内的分布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麦光腥黑穗病是小麦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被列为国内限定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目前国内对该病菌的认识和研究远远落后于口岸经常截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为早期识别和检测该病菌,从源头上预防该病菌传入、流行和传播,保障我国小麦生产的安全,本综述在总结这4种小麦腥黑粉菌的冬孢子形态和生理特征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目前用于小麦光腥黑粉菌检测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红外光谱、电子鼻和PCR等主要技术的优劣,为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来检测小麦光腥黑粉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