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鳝产卵类型及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832尾黄鳝性腺周年变化的研究表明,黄鳝卵细胞在繁殖季节的发育不一致,属分批产卵类型,其产卵期为5~8月.黄鳝的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为{N}(绝对繁应力)=0.3018{L(体长)}.其繁应力与成熟度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肥满度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2.
淀山湖翘嘴鲌繁殖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淀山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种群数量变动、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对淀山湖翘嘴鲌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本个体繁殖年龄由3~6龄构成,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2 764~737 760粒,平均为134 901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820~13 982粒/cm,平均为3157粒/c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104~554粒/g,平均为234粒/g;个体绝对繁殖力、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仅与性腺成熟系数和卵巢质量相关。研究表明:淀山湖翘嘴鲌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卵巢质量、性腺成熟系数和净体质量均呈正相关;体长相对繁殖力与卵巢质量、性腺成熟系数、净体质量和肥满度均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性腺成熟系数呈正相关,与卵巢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黄鳝性别与体长及体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对洞庭湖周边水域不同季节1 183尾野生黄鳝进行体重、体长测量及性腺观察鉴定.统计分析结果:黄鳝体长29 cm左右为I龄组,42 cm左右为Ⅱ龄组,49 cm左右为Ⅲ龄组,56 cm左右为Ⅳ龄组;雄性频率最高了,出现在5月(20.0%),其次为8月(16.7%),再次为4月05.4%)和3月15.3%);雌性平均体长为(28.4±5.9)cm,间性平均体长为(35.6±6.3)cm,雄性平均体长为(39.8±8.1)cm;体长25~30 cm的雌性与间性比为l:0.034,初步认为体长30 cm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体长30~50 cm是雌雄间体出现的高峰,50~60 cm是雄鳝出现的高峰;体长40 cm以下雌性占多数,50 cm以上雄性占多数,体重15 g以下几乎全为雌性(占99.2%),但有极个别的雌雄间体和雄性出现,体重15~25 g的雌性与间性比为l:O.067,初步认为体重25 g左右为性逆转的起点;体重25~55 g是雌雄间体出现的高峰,体重150 g以上仍有部分雌性个体;黄鳝人工繁殖选择野生黄鳝体重65 g以下,体长40 cm以下,可基本保证雌鳝占大部分;黄鳝体重65 g以上,体长50 cm以上,可基本保证雄鳝占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李皎  丁悦秀  郑剑晖 《安徽农学通报》2012,(11):164-167,171
于2010年3~5月在东江水系采集了47尾性腺处于IV期的黄颡鱼雌性样本,对其个体繁殖力及个体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样本的体长范围为9.6~16.6cm,体重范围为21.99~97.15g;绝对繁殖力(F)在864~19967粒,平均为4748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在81~1202粒/cm,平均为386粒/cm;体重相对繁殖力(FW)在38~284粒/g,平均为147粒/g;绝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纯体重及性腺重等生物学指标显著相关,而体重相对繁殖力除与性腺重密切相关外,与其他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安徽淮河流域黄鳝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4年3~5月选购的210尾野生黄鳝进行了体长、体重、年龄与性别及其雌鳝怀卵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Ⅰ龄组亲鳝全部为雌性,Ⅱ~Ⅲ龄组为雌雄间体阶段,Ⅳ龄组多为雄性个体,Ⅴ龄基本上都已逆转为雄性;雌雄个体体长分布的交界点为47.0 cm,交界点以下范围雌性占优势,以上范围雄性占优势;雌雄个体体重分布的交界点为95 g,交界点以下范围雌性占优势,以上范围雄性占优势.性腺发育随水温变化显著,雌性个体绝对怀卵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Y=1 192ln(x)-3 579.由此认为,利用黄鳝体长与体重的重合交界点性状指标作为参考,是较准确地选择雌雄亲鳝进行配组培育或直接催产比较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黄鳝血清总脂含量与体长的相关性。[方法]以处于繁殖季节的体长为19.3~68.0 cm的53尾黄鳝为研究对象,采用香草醛法测定不同体长黄鳝的血清总脂含量,并分析体长与黄鳝血清总脂含量的关系。[结果]黄鳝血清的总脂含量为3.94~11.61 mg/ml。黄鳝体长(x)与血清总脂含量(y)间的回归方程为y=5.526 1 x+392.7(r=0.373 8),说明两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繁殖期间黄鳝血清总脂含量随体长变化不大,这使黄鳝在繁殖期间血清总脂含量处于较稳定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体色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var.color)的繁殖性能差异,对5种体色类型(全红、大花、麻花、粉玉和粉花)瓯江彩鲤在2、3龄阶段的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龄雌鱼的绝对繁殖力平均为34.55万粒,比2龄雌鱼的20.09万粒高71.98%;3龄雌鱼的体重相对繁殖力为216.76粒/g,比2龄雌鱼的187.26粒/g高15.75%,3龄雌鱼的繁殖性能极显著地高于2龄雌鱼(P<0.01);而5种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的性腺指数、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瓯江彩鲤的绝对繁殖力与体重呈直线关系:Y=0.0225X-2.5591(R=0.835 5,P<0.01);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Y=0.0068X2.8002(R=0.728 5,P<0.01)。3龄雄鱼的性腺重极显著地高于2龄雄鱼(P<0.01),但2龄与3龄雄鱼间的性腺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体色雄鱼间的平均性腺指数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认为:瓯江彩鲤的最佳繁殖年龄,雌性以3~4龄为宜,雄性以2~3龄为宜。  相似文献   

8.
陈斓 《云南农业》2003,(10):19-19
银狐 ,又称银黑狐。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 ,其毛皮在国际市场价格较高。银狐体色较深 ,上覆带银色针毛 ,针毛纤维大部分呈黑色 ,尖端为白色 ,全身呈银黑色 ,尾端为纯白色 ,毛深瓦蓝色 ,成年公狐体长66~70cm ,平均体重5.5~7.5kg ;母狐体长63~67cm ,体重5~6.5kg ,尾长40~50c  相似文献   

9.
黄鳝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15个月室内连续观察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发现黄鳝的生长属均匀性生长,可用 Von-Bertalanffy 生长方程描述其生长规律,体长生长为{L_t}_(mm)=768.143 0[1-exp(-0.6624A)],体重生长为{M_t}_g=1317.635 1[1-exp(0.662 4 A)]~3(上二式 A={t}a-0.5656)。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相关,其回归方程为:{M}_g=1.9110×10~6×{L}_(mm)~3.08.在适温范围内,黄鳝的生长与水温呈正相关,其停止摄食生长的下限温度为12.5℃。并据黄鳝阶段生长速度提出黄鳝饲养周期为2a 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0.
兰州鲇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兰州鲇个体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州鲇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2.4~33.8千粒,其相对繁殖力(FL,Fw)分别为64.0~571.0粒/cm和7.0~33.4粒/g.兰州鲇的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线性关系,即F=1.390 3L-49.234(R2=0.928 4,P<0.001).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重呈幂指数关系,即F=0.000 2W1.72(R2=0.812 7,P<0.001).兰州鲇个体的绝对繁殖力(F)和相对繁殖力(FL)与年龄、成熟系数、卵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对洞庭湖周边6个县(市)不同水域环境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2002年7、8月的感染率以岳阳点最高(93.6%),常德点次之(53.1%),华容点第3(36.2%),其余3个采样点的感染率都较低(20%以下);平均感染强度(个/尾)以岳阳点最高 (13.7),湘阴点次之(6.3),岳阳点显著大于津市(1.3)、沅江(2.5)、华容(4.1)和常德点(5.9),华容点、常德点显著大于津市点.通过周年取样调查,发现常德点相同体长段(25~40 cm)黄鳝在不同月份的感染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感染率在7月(51.1%)、10月(34.8%)、12月(31.0%)和翌年4月(61.8%)出现4个峰值,而在2月和3月感染率最低(6.0%以下);平均感染强度则在7月(6.2)、10月(7.4)和翌年1月(5.7)、5月(7.8)出现4个峰值,12月最低(1.9). 表明不同采样点、不同月份之间感染的差异性,与所处水域环境的稳定程度、中间宿主--劳氏中剑水蚤的丰富度及其季节变化,以及终宿主--黄鳝的生活习性等因素相关. 全部阳性宿主的频率呈正态分布,以体长30~35 cm的阳性宿主最多(占29.6%),其次为体长25~30 cm的宿主(占26.5%).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不同体长黄鳝血清的胆固醇含量,发现黄鳝体长(x)与血清胆固醇含量(y)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回归方程y=6.059x 2.164,相关系数r=0.628 6.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里下河地区4—6月兴凯鳑鲏的可量形状指标、肥满度、成熟系数、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自然群体中雌雄鱼体长和体质量差异不显著,雌性体长和体质量符合y=2.634 5x-10.562的线性关系,r2=0.818 8;雄性符合y=0.060 5x2.411 5的幂函数关系,r2=0.808。雄鱼体高、头长、眼径、尾柄宽等均显著小于雌体。5~7 cm雌性个体肥满度、单位质量性腺卵粒数和绝对繁殖力、相对体长繁殖力最高,7 cm以上的雄性个体肥满度最大。体长4.00~4.99 cm的雌性个体成熟系数最高,随着体长的增加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而雄性个体成熟系数逐渐增大。结果说明4—6月份,里下河地区4 cm以上兴凯鳑鲏雌体逐渐性成熟,7 cm以上雄性已经性成熟;此时的鳑鲏可能正处于分批成熟分批产卵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长江干流重庆木洞江段长鳍吻的渔获物中1~3龄个体占绝大多数.新年轮形成时间在3-6月.体长与鳞径成直线相关,体长与体重成指数相关,体长生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慢;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3.29,拐点年龄前体重随年龄增加而增速增长,拐点年龄后则减速增长;1~4龄为长鳍吻鮈快速生长期.秋季丰满度和脂肪系数均高于冬季.繁殖群体主要为1~4龄,绝对繁殖力随体长和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相对繁殖力随体长、体重的增加而减少.生态策略趋向于r-选择,长江干流的长鳍吻鮈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23.8~25.3℃条件下,对黑尾近红鲌仔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发育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胚胎孵化后,经历40d发育到仔鱼期结束,1~4d为仔鱼前期,5~40d为仔鱼后期。仔鱼的体长日均增长0.40mm,体质量日均增加4.18mg。体长与日龄增长呈直线相关,L=4.9717+0.3041d(R2=0.9885,P<0.01,n=750),而体长和体质量关系呈幂函数关系,W=0.0201L3.007(R2=0.9987)。  相似文献   

16.
对长白山北方条鳅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和繁殖力等进行了研究.样本体长4.9~16.5 cm,体质量1.33~47.62 g,雌性体长和体质量明显大于雄性.鱼体肥满度雌性平均为1.09,雄性平均为1.02.主要以底栖的水生昆虫幼虫和钩虾等为食.雌性最小成熟个体体长6.6 cm,体质量3.48 g.繁殖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绝对繁殖力为3 039~19 793粒/尾.  相似文献   

17.
几种寄生虫在黄鳝体内寄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7~2002年对四川地区黄鳝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地区,黄鳝感染隐藏新棘虫、胃瘤线虫幼虫和锯缘叶形吸虫的感染率高且感染强度较大,并随地区、季节和体长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这几种寄生虫在黄鳝种群内呈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系数分别为k棘=0 1519、k线=0 1748、k吸=0 1782。黄鳝的肥满度与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强度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用400Hz正弦波连续音对不同体长鲤Cyprinus carpio进行音响驯化,探讨声音对不同体长鲤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体长30—40cm和20—30cm的鲤,驯化第8d聚集率达到100%;体长10~20cm的鲤,驯化第6d聚集率达到100%;体长5~10cm的鲤,驯化第5d聚集率达到100%。平均聚集时间,体长30~40cm的鲤为50.01S,20~30cm的鲤为49.37S,10~20cm的鲤为48.77S,5~10cm的鲤为47.25s。400Hz正弦波连续音对不同体长鲤均具有明显的诱集效果,但对体长较小的鲤的聚集效果相对好于体长大的鲤。  相似文献   

19.
对黄鳝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鳝体内寄生虫主要为毛细线虫和新棘衣棘头虫;毛细线虫的感染率为18.6%~76.2%,平均54.2%,感染强度为1.2~5.1,平均4.3;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为27.9%~86.5%,平均70.8%,感染强度为6.8~22.3,平均17.1,两种寄生虫对黄鳝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随黄鳝体长的增大而增大.新棘衣棘头虫和毛细线虫在黄鳝体内呈聚集分布,但其寄生对黄鳝的肥满度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澄湖48尾产卵前成熟似刺鳊鮈雌鱼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和体重相对繁殖力(FW)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与体型若干形态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似刺鳊鮈样本由1~5龄鱼组成,F主要变幅在1.71×104~3.83×104粒之间(平均为2.45×104粒);FL主要变幅在0.94×103~1.52×103粒/cm之间(平均为1.13×103粒/cm);FW主要变幅在95~155粒/g之间(平均为119粒/g)。F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分别呈二次函数、直线和三次函数相关,FL与体长、体重均呈三次函数关系,FW与它们相关不显著。综合分析,在进行渔业生产时以体长21~23 cm、年龄2~3龄鱼为人工催产亲本为宜。采用SPSS软件的曲线回归分析其F和FL均与体长、体重和成熟系数密切相关,而FW仅与成熟系数相关,在实际中可直接用体长、体重同繁殖力的关系来预测似刺鳊鮈的绝对繁殖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