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种子萌发期,筛选、鉴定耐盐材料对保证高粱群体数量、高粱产量以及培育高粱耐盐品种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先以粒用高粱BTx623和甜高粱Rio为代表,采用Na Cl模拟盐胁迫,设置0(CK),0. 2%、0. 4%、0. 6%、0. 8%、1. 0%、1. 2%、1. 4%、1. 6%、1. 8%和2. 0%不同浓度梯度处理,确定Na Cl初步筛选浓度。其次,利用Na Cl初步筛选浓度对全球收集的396份高粱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较耐盐的材料逐渐加大选择压力,最终筛选出强耐盐材料。【结果】经过以上试验,确定了大批材料的初步筛选时Na Cl浓度为1. 2%较为适宜。396份高粱材料经过1. 2%、1. 4%、1. 6%、1. 8%逐步筛选、鉴定,最终筛选出5份耐盐能力很强的高粱材料,其中4份是中国的粒用高粱,1份是美国的粒用高粱。【结论】高粱种子萌发期,对大量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材料筛选时,需要确定较为适宜的Na Cl筛选浓度以及需要逐级加大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苏北地区杏鲍菇主栽品种漳杏进行配方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宜当地的优良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2(木屑30%、玉米芯25%、麸皮30%、玉米粉7%、豆粕6%、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较优配方。  相似文献   

3.
通过2002年田间鉴定评价,从167份烤烟种质资源中初步筛选出的10个综合表现较好的种质进行进一步研究,筛选出抗(或中抗)TMV、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等3种主要病害的种质5个,抗(或中抗)其中2种和1种主要病害的种质分别为3个和2个;筛选出尼古丁含量低于1%和1%~2%之间的种质各4个;筛选出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较好的种质H80A432、Islangold、潘圆黄等。鉴定出现蕾期比K326早6~8d的种质Carifoniavalle、潘圆黄、台烟7号和台烟5号等;现蕾期比K326晚5~12d的种质CokerTobacco、落地黄和H80A432等。这些优质抗病的种质推荐给育种者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4.
李利  陈福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56-14957,14960
[目的]筛选出高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红曲菌菌株,并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通过液态发酵,从实验室保藏的23株红曲菌菌株中筛选出GABA产量较高的菌株,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及Ca2+、Mn2+、乙醇等其他添加成分对其产GABA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组成。[结果]筛选出GABA产量较高的菌株M-4,发现葡萄糖和谷氨酸单钠盐有利于GABA的产生,且当培养基组成为大米粉3%、葡萄糖4%、谷氨酸单钠盐2%、KH2PO40.15%、MgSO4.7H2O 0.10%时,M-4的GABA产量达474 mg/L,为优化前的4.6倍。[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富含GABA的红曲保健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和发掘优良抗条锈病和白粉病资源,利用条锈菌和白粉菌优势小种对9 464份种质资源、黄淮南片和陕西省中肥组区试参试品种(系)及自育高代系进行大田抗病性鉴定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存在大量的抗条锈病或白粉病的单抗资源。其中,抗条锈病资源2 836份,占30.0%;抗白粉病资源3 878份,占41.0%;筛选出兼抗2种病害的资源910份,占9.6%。为抗病育种筛选出一批抗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高产纤维素酶菌株,采用刚果红培养基对从自然界中取回的样品进行显色试验,筛选出酶活较高的菌株1号菌和2号菌,并对这2种菌株进行固体发酵试验。结果表明:1号菌和2号菌纤维素酶活第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高酶活分别为278.35、274.39 IU/g,1号和2号菌对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最高降解率分别为16.18%、52.45%和14.89%、45.31%,对秸秆中的木质素没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瓜垄膜穴灌氮磷钾合理施肥量及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筛选出的高产、抗旱、节水西瓜新品种金城5号,采用L9(33)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氮肥、磷肥、钾肥不同施用量配比对西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磷肥、钾肥对产量的增产效应是N〉P〉K,筛选出最优配方施肥方案为A2B2C3和A3B3C2,N∶P2O5∶K2O配比为2∶1∶3和2∶1∶1.5,与未施无机肥处理相比,增产78.93%和71.0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0.75%和89.90%。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北冬虫夏草优良菌株与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引进的北冬虫夏草菌株中筛选出适合山西省栽培的优良菌株,并且对北冬虫夏草的母种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个北冬虫夏草菌株中,C1菌株的栽培性状明显优于其余菌株;筛选的最适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蔗糖2%,蛋白胨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琼脂2%。  相似文献   

9.
正交设计法筛选紫芝菌丝液体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相关文献中查阅的10种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作为初始研究培养基,通过比较相应的种子液中菌球的生长状况以及固体发酵产菌丝的情况,筛选出良好的液体种子初始培养基为玉米面1.0%、蔗糖2.0%、蛋白胨0.2%、KH2PO4 0.1%、MgSO4.7H2O 0.05%。以筛选出的液体种子初始培养基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获得了最优的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为:玉米面1.5%、蔗糖2.0%、蛋白胨0.1%、KH2PO4 0.1%、MgSO4.7H2O 0.05%、V B 1微量。最终可达到每瓶中的菌球数为6 000,且菌丝在4 d的时间就可基本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0.
优良玉米杂交种金玉818指纹图谱构建及其纯度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构建优良杂交玉米新品种金玉818的指纹图谱,筛选适用于该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的SSR引物,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指纹图谱,筛选引物对金玉818种子进行纯度鉴定,并对鉴定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40对标准SSR引物中筛选出25对多态性好、清晰稳定的引物构建金玉818指纹图谱,筛选出15对适用于该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的引物,其中最佳引物是bnlg16lk8、umc1125y3、umc1429y7、phi053k2、umc1147y4和bnlg2305k4;利用phi053k2、bnlg16lk8和umc1429y7鉴定金玉818种子的纯度分别为92.5%、92%和93.5%,引物间鉴定结果吻合度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姜宁  刘晓鹏  杨洪  秦恩华  马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29-6430
为了优化金针菇液体培养基。选取影响金针菇生长的4个主要营养因子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维生素及其不同配比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确定了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金针菇液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最佳无机盐为KCl,最佳维生素为VB2;最佳培养基配方为3%的可溶性淀粉、4%的黄豆粉、0.15%KCl7、.5 mg/100ml的VB2。该研究为金针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付文杰  张莎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68-5669
[目的]为了获得培养茶新菇的最优碳源、氮源、无机盐配比和最适培养条件。[方法]通过对茶新菇菌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组分中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的种类进行选择性试验分析,寻找茶新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结果]单因子试验证明最优碳源为蔗糖、最优氮源为蛋白胨、最优无机盐为KH2PO4;其中碳源浓度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氮源,最小是无机盐,组分配方的最佳组合是:蔗糖3%、蛋白胨1%、KH2PO40.10%,最适培养条件为25℃、转速150 r/min、接种量5%、摇床振荡培养4 d。[结论]在最优组分配比和最适培养条件下,茶薪菇菌丝体生物量最高,该研究为其高效生产提供了定量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一株嗜热纤维素分解菌液体发酵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嗜热侧孢霉(Thermophilic sporotrichum)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单因子实验结果表明,碳源为甘蔗渣+稻草粉时,CM Case与FPAase均最高,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pH为5.5,最适生长温度为45℃,培养第2天FPAase最高,培养第5天CMCase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碳源(含量为1.5%)最佳配比是1∶4(稻草粉:甘蔗渣),蛋白胨的最佳含量为0.4%,KH2PO4最佳含量为0.3%,MgSO4.7H2O最佳含量为0.03%,最适pH为5.5,在最佳条件下培养时,测得CMCase为34.32IU,FPAase为9.44IU。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微生物絮凝剂M-25的生产成本,以查氏母液为基础,采用替代碳源和氮源的方法,开发出了廉价的替代碳氮源:淀粉和尿素。使用该替代培养基的发酵液处理4 000 mg/L的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高达99.5%,比查氏培养基提高2.5%,而培养基成本降低近60%。探索出了常温下直接保存发酵液的方法,降低M-25的应用成本。  相似文献   

15.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量指标,筛选出肉色杯伞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和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豆饼粉,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豆饼粉1.5%,KH2PO40.3%,MgSO4.7H2O 0.1%,VB110.0mg/L。  相似文献   

16.
张汝洋  潘月敏  许旭  高智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07-13808,13810
[目的]探讨培养基营养条件对安徽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的影响。[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对安徽地区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的7种培养基中,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孢量在查彼培养基上最高;该菌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在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最高。[结论]为该菌的相关研究以及所致大豆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阿魏菇的液体制种技术。[方法]采用一种自制的简易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研究了阿魏菇液体制种技术,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阿魏菇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比。[结果]不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配方中的菌丝生物量有明显差异,蔗糖(碳源)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最大,一定量的蛋白胨(氮源)能够促进菌丝生长,少量的K+和Mg2+有利于菌丝生长,但它们对阿魏菇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小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最优培养基为:3.00%蔗糖+0.50%蛋白胨+0.10%KH2PO4+0.05%MgSO4。用该培养基在自制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阿魏菇液体培养,10 d后菌丝生物量达到25 g/L。空气流速在0.08~0.12 m3/h有利于菌丝的迅速生长且形成的菌丝球大小均一。栽培实验表明,通过气升式反应器生产的液体菌种可以正常出菇。[结论]阿魏菇液体菌种具有菌丝生长快、制种和生产周期短等优点,是实现阿魏菇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对放线菌769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培养基最适合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在此基础上对碳、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菌株769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黄豆豆粉2.0%、玉米粉1.50%、蔗糖1.0%、牛肉膏0.60%、碳酸钙0.30%、硫酸铵0.50%、氯化钠0.30%、硫酸镁0.10%、磷酸二氢钾0.02%、硫酸亚铁0.01%。通过对最佳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量、摇瓶装液量、摇床转速等发酵条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摇瓶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种子液菌龄28 h,接种量4%,发酵时间72 h,培养基初始pH 6.72,培养基装量7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180 r/min。  相似文献   

19.
赵勇  宋志文  孔小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82-13583,13585
[目的]探讨黑曲霉发酵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下黑曲霉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培养基最佳成分为及浓度为:葡萄糖100g/L,有机氮源为4g/L蛋白胨,无机氮源为3g/L硝酸钠;最佳发酵条件为28℃,pH值6,发酵周期72h。[结论]通过优化,黑曲霉发酵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求干酪乳杆菌6028发酵产酸的最佳条件。[方法]以干酪乳杆菌6028为试验菌种,经斜面培养基、筛选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培养后进行液体发酵,研究碳源、氮源、硫酸镁、磷酸氢二钾、乙酸钠、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干酪乳杆菌6028 L-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当培养基中葡萄糖、氮源、无水乙酸钠、MgSO4.7H2O含量分别为14%、3.75%、0.5%、0.02%,发酵温度为34℃、发酵时间为96 h时,L-乳酸产量最高。在此条件下,L-乳酸的产量达到97.03 g/L。[结论]干酪乳杆菌6028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无水乙酸钠、MgSO4.7H2O、MnSO4.7H2O、碳酸钙分别为140、15、15、7.5、5、0.2、0.05、100 g/L、吐温-80 1 ml、pH值6.8。最佳发酵时间和温度分别为96 h、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