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分析了水育秧、旱育秧和淤泥育秧3种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秧更有利于机插健壮秧形成,同时在增加秧龄弹性、延长秧龄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淤泥育秧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成秧率较低,且受土壤质地影响较大,实际生产中要慎重使用。在培育机插长秧龄秧苗过程中,肥料宜少施或不施。  相似文献   

2.
控水条件下水稻旱育秧苗的形态生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定量控水的方法,研究不同秧龄期水稻旱育秧与湿润秧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湿润秧相比,埋育身植株健壮,单株分蘖多,干物质积累丰富;叶面蜡质层增多,气孔开度减小,叶脉气腔退化,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地下部根系发达,白根数和根毛显著增多;根尖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裂生间隙组织不发达,根系生理活性强;旱育秧具有明显的根系活力和发根优势。栽后48h内新发根数是湿润秧的2-3倍,但随旱育秧秧龄的增大和水分专缺的加剧,植株形态学上的生长发育明显受到抑制,根系生理活性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连晚杂交稻旱育秧不同播种量与常规半旱育秧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5-20公斤范围内,5-10公斤处理产量有显著差异,生产应用以亩播7.5-10公斤为宜,并应提前3-5天播种,旱育秧与常规半旱育秧相比,可明显改善秧苗素质,并以单株白根数和绿叶数增加最为突出;秧、本田分蘖增长快而多,初始分蘖发生早,出叶速度减慢,全生育期推迟3-10天;后期植株挺健,抗性增强,纹枯病病指下降38.8%  相似文献   

4.
连作晚稻杂交稻旱育秧不同播量与常规半旱育秧对比试验的结果显示,在旱育秧每666.7m^2秧播种量5-20kg范围内,5-10kg处理增产显著,故生产上以播量7.5-10kg为宜,并应比常规提前3-5天播种。能秧一常规半旱育秧相比,明显改善秧苗素质,增加单株白根数和绿叶数:秧、本田分蘖增生则多,初始分蘖发生早,出叶速度慢,全生育期推迟3-10天;后期植株挺健,抗性增强,纹枯病病指下降38.8%,有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定量控水的方法 ,研究不同秧龄期水稻旱育秧与湿润秧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 :与湿润秧相比 ,旱育秧植株健壮 ,单株分蘖多 ,干物质积累丰富 ;叶面蜡质层增多 ,气孔开度减小 ,叶脉气腔退化 ,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 ;地下部根系发达 ,白根数和根毛显著增多 ;根尖细胞体积小 ,排列紧密 ,裂生间隙组织不发达 ,根系生理活性强 ;旱育秧具有明显的根系活力和发根优势 ,栽后 4 8h内新发根数是湿润秧的 2~ 3倍。但随旱育秧秧龄的增大和水分亏缺的加剧 ,植株形态学上的生长发育明显受到抑制 ,根系生理活性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肥床旱秧具有出苗整齐、秧苗矮壮多蘖、苗体氮素相对含量高、根系自身调节能力强、秧龄弹性大等特点.应用培育肥沃、疏松、爽水透气的苗床;浇透底墒水,覆盖保墒,以湿齐苗;晴天适量补水,雨天防止苗床积水,以水控苗;播后芽前用药防除杂草和地下害虫等技术,可培育不同秧龄的大、中、小苗,适应不同茬口的需要.40~50天秧龄的大苗,秧大田比例可达1:20~30,秧田利用率可提高3~4倍.肥床旱育秧不仅具有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秧田的优点,而且秧苗在本田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增产幅度可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7.
高寒山区中稻采用无盘育秧栽培方式,可省去秧盘成本,免去稻种催芽、消毒、化控、防病等工序,增加秧龄弹性和抗旱性,解决干旱地区"望天田""秧等田"等技术难题.经广西河池市2005年以来在南丹等5县(区)示范推广应用,该技术无论是应用于保水田或"望天田",秧龄均可在25~45天抛栽,比传统塑盘育秧增加秧龄弹性12~15天.分蘖多1~2个,增产8%~10%,每667平方米(1亩)节本增效120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编织布(无盘)育秧尤其适用于晚稻感光型品种能够提前播种,延长秧龄,确保晚稻产量。它综合旱育秧、湿润育秧和塑料育秧三者优点,能省秧苗地,省种子,节省塑盘开支,而且好起秧,秧龄弹性大,秧壮带土可抛栽,抛栽后立苗快。其育秧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旱秧与水秧比较,具有秧龄弹性大、抗逆能力强、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优点,是解决闽北双晚秧龄偏长的最佳育秧方式。但要成功培育好双晚旱秧,还须注意以下几条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编织布育秧是在湿润育秧、旱育秧和塑盘育秧的基础上,在厢面整平定形后把编织布铺在厢面,然后结合秧田理沟,把沟土(泥浆)搅烂拌匀移到布上整平后,逐片定量播种,并压实种子,在其上平铺地膜,再起拱盖膜,按旱秧管理的一种创新育秧方法.其优点是省秧地、省种子、节省塑盘开支、花工少、成秧率高、秧龄弹性大、秧苗素质好、好起秧,兼具湿润育秧、旱育秧和塑盘育秧的优点,它可替代塑盘育抛秧和盘育机插秧.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1.
韦莉 《农技服务》2012,29(2):127+129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无纺布覆盖旱育秧技术,提高旱育秧素质,通过4个不同试验处理,进行了无纺布覆盖旱育秧试验。结果表明:无纺布衬底和旧编织片衬底2种方式下的无纺布旱育秧36 d秧龄的分蘖数、地上部鲜重等指标均较常规(不加衬底材料)处理方式高,秧苗素质好,有利于苗床保水。  相似文献   

12.
麦茬中稻旱育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茬中稻旱育秧通过肥床旱育、控水增氧、稀播培育低位分蘖大苗壮秧,塑造旱育秧的强根生长优势;采用宽行窄株插株方式,充分利用水稻自动调节功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进而提高成穗率及结实率;以提高物质转化效率,增加粒重。  相似文献   

13.
水稻机插旱育秧与水育秧幼苗素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机插秧旱育秧苗素质比水育秧苗具有明显的优势,旱育秧苗根系发达,根冠比高,发根力强,栽插成活率高,且缓苗期短,分蘖起步早。旱育秧苗还具有秧龄弹性大、适栽期长、育秧技术操作简易、成活率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杂交中稻超稀播旱育秧模式的产量效应。【方法】选用“冈优725”和“Ⅱ优838”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置2种育秧模式(常规密播旱育秧(对照)和超稀播旱育秧)和6种秧龄(45,51,57,63,69和75 d),分析育秧模式和移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生育进程、田间茎蘖数、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与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相比,超稀播旱育秧模式下,当秧龄超过51 d时,随秧龄的增加,杂交中稻全生育期显著延长,有效穗数、单穗着粒数、单穗实粒数、结实率、成穗率和单穗质量下降;当秧龄超过60 d时,水稻产量随秧龄延长而显著降低。2)当秧龄大于57 d时,超稀播旱育秧模式的最高茎蘖数较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显著(P<0.05)提高,且其提高程度随秧龄的增加而显著(P<0.05)增加。3)在超稀播旱育秧模式下,63和69 d秧龄的稻谷产量分别为9 047和8 247 kg/hm2,与常规密播旱育秧模式下45 d秧龄的稻谷产量(8 918 kg/hm2)相当。【结论】在川西北丘陵旱区,超稀播旱育秧模式有利于培育大龄壮秧,其秧龄可以延长至63~69 d,能有效缓解因旱迟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四川省武胜县为了实现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目标,县农业局为发挥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增产增收潜力,组织农技、土肥、植保等站农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水稻旱育秧,目前水稻旱育秧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开. 一、旱育秧技术优越性 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三早"(早播、早发、早熟)、"三省"(省力、省水、省秧田)、"两高"(高产、高效)和秧龄弹性大等优点.旱育秧所育成的秧苗矮健、抗寒力和发根力强,栽后不易坐蔸,返青快,分蘖早,成熟期提早3~5天,有利于再生稻蓄留,亩增产50kg左右.  相似文献   

16.
以常规旱育秧为对照,比较了采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实施种子包衣为核心技术的简化旱育秧技术,在种子出苗、防病治虫、保水抗旱、补素促长、壮苗壮根以及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方面的技术优势。结果表明,该技术免去了常规旱育秧土壤调酸、床土消毒、药剂浸种、浸种催芽、防病治虫、化学调控和浇水抗旱等多种复杂工序,旱育秧出苗整齐,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苗期病虫发生危害轻,死苗少;分蘖起步早,发生量大;群体生长协调,各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总粒数提高,产量增加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免盘旱育抛秧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浅插技术和塑盘抛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其实质就是不需塑料软盘,直接利用肥床旱育秧,采用单株拔秧,利用秧苗根系带土直接抛秧。水稻免盘旱育抛秧与早育稀植手插秧相比,具有省工(亩省工3~4个)、省力、省种(亩省种0.5kg)、增产(一般增产10%以上)的效果;与塑盘抛秧相比,又具有省盘节本,秧苗健壮,根系发达,秧龄弹性大(秧龄可比塑盘育秧延长10~15d)。由此可见,水稻免盘旱育抛秧综合了旱育稀植和塑盘抛秧的优点,克服了缺点,是抛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浙江农业科学》1996,(1):13-15
1992 ̄1994年3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旱育苗栽培技术,能比常规半旱育秧栽培技术亩增产稻谷10%以上;秧苗矮壮、根系活力强、抗寒、成秧率高,移载后返青早,分蘖快,低位分蘖多,穗型大,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在早播早载条件下可以提早3 ̄5天成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水育秧育种、旱育秧育种和淤泥秧育种这三种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果:旱育秧育:此种育种方式对于增加秧龄弹性、延长秧龄具有很好的作用,并且也利于形成素质较好的秧苗;淤泥育秧,此种育种方式即使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其成活率却很低,而且还会受到土壤质量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培育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如果想要使秧苗的存活时间延长的话.那么在培育秧苗的过程中应该少使用肥料。  相似文献   

20.
利用山区丰富的旱地资源,在春玉米宽行套插秋大豆+晚稻秧苗,所育成的晚稻秧苗具有一般旱育秧的秧苗素质,明显优于两段秧,表现矮壮,单株带多,根系发达,活力强,秧龄生大,移栽后不败苗,分蘖能力强,有效穗数多,比两段秧增产6.88%,该技术具有汗工、省力、省本的特点,能提高耕地利用率,综合效益明显。共主要技术是:适期早播种比两段秧提早2~3天,控制播量,播匀播播种量10g/m^2(干谷),选择苗床,防春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