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温度、湿度、光周期对蚜茧蜂复合防控烟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温度、湿度、光周期对烟蚜被寄生率、虫口减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影响程度依次为温度湿度光周期。寄生率达到最大值的最佳组合为:T=22℃,RH=65%,L∶D=13 h∶11 h;虫口减退率达到最大值的最佳组合为:T=31℃,RH=65%,L∶D=10 h∶14 h。温度对寄生率、虫口减退率有极显著(Sig.0.01)的影响;湿度对虫口减退率及寄生率均有显著(Sig.0.05)影响;光周期对寄生率、虫口减退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发展一个利用人工饲料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梨小食心虫的技术,在T=24±l℃,RH=(60±10)%,L∶D=16∶8 h的人工气候箱中,分别用人工饲料和苹果饲养梨小食心虫,对梨小食心虫的生命参数、饲养方法和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以玉米粉、小麦胚芽粉、啤酒酵母为主要原料,配以琼脂、抗坏血酸、苯甲酸、...  相似文献   

3.
探讨光周期变化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为科学预测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的季节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在温度(26±0.5)℃,RH(70±10)%人工气候箱中,研究15L∶9D、14L∶10D、13L∶11D、12L∶12D和11L∶13D 5个光周期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梨小食心虫幼虫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和产卵量明显不同(P0.05),12L∶12D条件下幼虫发育历期最短、成虫寿命最长,产卵量最高;13L∶11D条件下幼虫发育历期最长;11L∶13D条件下成虫寿命最短,产卵量最低。但成虫产卵前期无显著差异(P0.05)。光周期变化对梨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饲养条件对捕食性天敌昆虫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的影响,优化饲养技术,提升规模化饲养效率。本文研究了人工饲料在不同温度、湿度、光周期条件下对七星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并探究不同产卵介质对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0.5)℃时,产卵量最高为291.24粒,(28±0.5)℃幼虫期最短为14.76 d,产卵前期和幼虫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湿度在(70±5)%时幼虫和成虫存活率最高分别为36.67%、48.00%,产卵量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光周期在18L∶6D时,成虫产卵前期最短(9.30 d),卵的孵化率最高(52.22%),产卵前期和幼虫期随光照时间延长呈缩短趋势。七星瓢虫在甘蓝叶上产卵量最高(306.20粒),在保鲜膜上产卵量最低(230.38粒)。综上,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的适合条件为温度28℃、湿度70%、光周期18L∶6D,成虫为温度25℃、湿度70%、光周期16L∶8D,且在甘蓝上产卵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室内人工扩繁七星瓢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桃小食心虫的人工饲养提供参考,室内条件下[温度(23±1)℃,RH 80%±7%,光周期15L∶9D],观察苹果不同接虫密度(10头/果,20头/果,30头/果,40头/果,50头/果)桃小食心虫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各密度的蛀果率无显著差异,在95%以上;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脱果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羽化率逐渐下降,脱果历期呈逐渐升高再下降,脱果幼虫体重呈先升高再下降。综合比较,10~40头/果的饲养密度能得到较高的饲养回报。  相似文献   

6.
温度与接蜂密度对管氏肿腿蜂寄生的联合干扰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测定了不同温度与不同接蜂密度条件下对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寄生的联合干扰反应。结果表明,肿腿蜂在温度15℃,接蜂量为1,2,3,4,5头时,其产卵量分别为1.50±0.71,2.00±0.47,1.50±0.53,1.30±0.48,1.20±0.42,差异显著(F=3.44,P=0.02)。在温度24℃,接蜂量为1,2,3,4,5头时,管氏肿腿蜂产卵量分别为32.80±1.61,36.40±1.43,34.60±2.01,27.50±1.96,16.40±1.51。其中温度在27℃条件下,接肿腿蜂1头时,管氏肿腿蜂产卵量为最高。不同温度下,管氏肿腿蜂对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随着单位空间内密度的增加,其干扰作用增强,表现为随着寄生蜂密度增大,寄生率下降。肿腿蜂对黄粉甲蛹的寄生率在27℃下最高,达93.33±3.55%。在温度24、27、30℃时,均以光周期为10L:14D的寄生成功率最高。在温度18和21℃时寄生成功率均以16L:8D条件下为最高。  相似文献   

7.
九香虫Aspongonpus chinensis Dallas为重要的药食两用资源昆虫,市场需求量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为破坏性采集,野生九香虫产量逐年下降,市场价格从2012年的20~50元/千克暴涨到2014年的300元/千克,仍然供不应求。本研究于2012~2014年对贵州遵义习酒镇的九香虫进行了野外调查,并同时进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九香虫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成虫寿命、生活习性、交配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调查显示九香虫自然条件下一年仅发生一代;成虫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在河滩鹅卵石块、沙土块、枯枝落叶和瓦缝、石缝中越冬;次年5月越冬结束后,成虫立即取食补充营养;5月下旬到6月全月为交配产卵的高峰期,产卵活动会一直持续到7月份;当年一代若虫最早出现在6月上旬,直至9月份会全部发育为成虫;9月下旬至10月进入越冬。九香虫雌成虫平均寿命为342.94±11.35 d,雄成虫平均寿命为331.76±7.65 d;可多次交配多次产卵,处雌虫和处雄虫在性比为1∶1条件下,平均交尾时长为8.92±1.97 h,单雌产卵量常为20~60余粒;此外,九香虫还具有一定的负趋光性和聚集性。结果说明九香虫代生活史相对较长,存在较重的越冬生殖滞育特性,且产卵量较低,因而人工养殖具有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8.
光周期对莲草直胸跳甲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光周期对莲草直胸跳甲幼虫的影响,调查了恒温条件下9种不同光周期组合(D∶D,L∶D=2∶22,L∶D=4∶20,L∶D=8∶16,L∶D=16∶8,L∶D=20∶4,L∶D=22∶2,L∶L,CK)对莲草直胸跳甲幼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的发育历期和蛹期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周期对幼虫的发育历期影响显著,当光周期中的光照时数为0~16h时,1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最长,其发育整体程度除L∶D=8∶16、L∶D=20∶4、L∶L外,均随光周期中光期时数的增加而提高。除L∶D=20∶4外,其它光周期对2龄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均较弱,对2龄幼虫发育进度的影响基本一致。幼虫的存活率随光周期的光照时数的增加而提高,但在L∶D=8∶16和L∶L却相对较低。除L∶D=4∶20,其它光周期对化蛹率影响均较弱,对化蛹历期无显著影响。光周期并不能完全使幼虫停滞发育,对其蛹期发育影响较小,适当延长光周期的光照时数可提高幼虫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用数值反应和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胡瓜钝绥螨的控制能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用数值反应、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分析胡瓜钝绥螨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在21~31℃范围和1~9猎物密度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胡瓜钝绥螨的捕食量增大。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随着猎物密度增加捕食量增大,均呈正相关关系;(2)在益∶害=1∶30比例中胡瓜钝绥螨对柑橘全爪螨控制慢,而在5∶30~9∶30范围内第4、5天就能完全控制柑橘全爪螨的种群增长;(3)在25±1℃、RH 80%~85%、15L:9D条件下柑橘全爪螨净增殖率R0=34.0053,高于胡瓜钝绥螨(R0=21.8750),内禀增长率rm=0.1814,低于胡瓜钝绥螨(rm=0.1826),世代平均周期T=19.436,明显长于胡瓜钝绥螨(T=16.1943),周限增长率λ=1.1989,低于胡瓜钝绥螨(λ=1.2004),种群倍增时间t=3.8204,高于胡瓜钝绥螨(t=3.7954)。研究结果表明,胡瓜钝绥螨具备优良天敌的特性,在柑橘全爪螨处于低密度时能有效地控制柑橘全爪螨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饲料配方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出适合饲养梨小食心虫的最佳饲料配方,设计了4种不同的人工饲料配方,于26±0.5℃,RH 70%±10%,光照周期15L∶9D,光照强度4800 lx的ZPQ-280B型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不同饲料配方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4种人工饲料中,配方1(玉米粉75 g、大豆粉75 g、酵母粉30 g、番茄酱198 g、抗坏血酸3 g、胆固醇0.1 g、山梨酸1 g、尼泊金甲酯2 g、琼脂14 g和蒸馏水700 g)的饲养效果最好,用配方1饲养梨小食心虫,其发育历期最短,幼虫至成虫阶段的发育历期为21.09 d;存活率最高,幼虫-成虫阶段的存活率为88.86%;单雌产卵量最多,为50.1粒.♀-1。配方1可用于梨小食心虫的大量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在养殖环境下的最佳温度和光照周期组合,基于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温度和光照周期,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13℃&16L∶8D(T1)、16℃&16L∶8D(T2)、13℃&12L∶12D(T3)和16℃&12L∶12D(T4),幼鱼初始体质量为(8.0±0.5)g,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周期组合条件下养殖40 d,测定不同条件下硬头鳟的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及行为表现。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T1组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T4组幼鱼肝脏的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长光照组(T1、T2)幼鱼渗透压调节能力(NKA活性)显著高于自然光照组(T3、T4)(P<0.05);T1组幼鱼游泳运动能力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当光照周期相同时,16℃处理组幼鱼集群指标(鱼到中心点的距离、鱼间的平均距离)显著低于13℃处理组(P<0.05);温度和光照周期对硬头鳟幼鱼的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和行为表现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研...  相似文献   

12.
于室内研究了温度对梨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H70%±10%,光照周期15L∶9D,光照强度4 800 lx的ZPQ-280B型人工气候箱中,当温度分别为20℃、23℃、26℃、29℃和32℃时,梨小食心虫的世代历期分别为49.72d、38.99d、29.78d、25.81d和27.18d;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7.81℃,有效积温为587.10日·度;世代存活率分别为53.89%、80.17%、84.41%、66.57%和28.50%;单雌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8.39、45.72、56.35、14.43和6.25粒.分析表明,26℃时的种群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和内禀增长力rm分别为25.37、1.09、0.0874,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梨小食心虫存活的温度为25.1℃,最大理论存活率为85.19%;种群最高理论内禀增长率为0.0804.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若虫密度对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种群增长的影响,探究其室内最佳饲养密度.在温度(26±1)℃、光周期(L16∶D8)、湿度(70±5)%条件下,研究了叉角厉蝽在不同若虫饲养密度下的发育历期、若虫存活率和成虫获得率、畸形率、雌雄性比.结果 表明,饲养密度对叉角厉蝽的发...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不同品种苹果对苹小卷叶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温度(26±1)℃、相对湿度(80±5)%、光周期L∶D=16 h∶8 h的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苹小卷叶蛾在小国光、大国光、红玉、祝光、红星和金帅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并组建了其各自的生命周期表。结果显示,苹小卷叶蛾在6个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差异显著,全世代发育历期以小国光最短(33.95 d),以红玉最长(39.76 d);平均单雌产卵量以红玉最高(107.24粒),小国光次之(85.00粒);而存活率则无显著差异。生命表参数中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以小国光最高,世代平均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Dt)以小国光最短,表明6种试验品种中小国光是苹小卷叶蛾最适宜的寄主品种。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平顶山中烟100为试材,验证了用烟叶抗破碎指数简称(SRI)评价烟叶抗破碎性的可行性和稳定性,通过10个相对湿度梯度和正交试验,分析总结出烟叶抗破碎指数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T=(22±1)℃,RH=(85±2)%的条件下,平衡水分48 h,称取3 g烟片粉碎38后过φ1.0mm的筛网为测定烟叶抗破碎指数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尼罗罗非鱼幼鱼游泳行为在不喂食时是否存在昼夜节律和光照周期的调节作用,设计了光周期为光照(L)∶黑暗(D)=12 h∶12 h,持续的黑暗(DD),持续的光照(LL),光周期为L∶D=6 h∶6 h和光周期为L∶D=2 h∶2 h。结果表明:(1)光周期为L∶D=12 h∶12 h时,尼罗罗非鱼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周期为(24. 3±0. 2) h;(2)尼罗罗非鱼的昼夜节律在持续的黑暗和光照下仍然存在,分别为(25. 1±1. 1) h和(25. 6±1. 0) h;(3)光周期为L∶D=6 h∶6 h时,尼罗罗非鱼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12. 6±0. 5) h;(4)在光周期为L∶D=2 h∶2 h时,尼罗罗非鱼的昼夜游泳行为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节律周期为(4. 0±2. 0) h。这些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具有以24 h为周期的内源性生物钟,但相比与外源性光照调控,内源性的生物钟对罗非鱼的调控较弱,外源性的光照周期才是调节尼罗罗非鱼幼鱼昼夜行为节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系统研究了竹裂爪螨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竹裂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在卵密度为5~60粒/叶,温度25℃±0.5℃,光照14L10D条件下,孵化率为92.22%~100%,卵发育历期为4.4天~4.7天。但初始幼螨密度对幼若螨的存活率、发育速率以及羽化成螨性比、繁殖力、寿命都均有明显影响,即在3~48头/叶的幼虫密度下,幼若螨的存活率与发育速率随密度的增高而呈现下降或减慢的趋势;而相继的成螨种群随密度的增高表现为雌性比增加;雌成螨的每雌产卵量(Y)与初始幼螨密度(X)之间呈线性关系Y=79.8779-1.3657X(R=0.9647**)。  相似文献   

18.
二斑叶螨实验种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T=(26±1)℃,相对湿度RH=(75±5)%条件下,室内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的卵期4.57d,幼螨期1.93d,前若螨期1.90d,后若螨期2.52d,实验种群雌成螨的平均寿命15.96d,雌雄性比29∶7,单雌产卵量62.54粒。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为0.1566/d。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未成熟期占总量的93.01%,成熟期占6.99%。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不同初始水分的天津绿白菜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T)和湿度(RH)条件下种子水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津绿种子初始水分为4.6%时,在T=4℃、RH<50%与T=20℃、RH=0条件下呈解吸变化;T=-20℃、RH=0~100%条件下以及其他处理则均呈吸湿变化。初始水分为8%时,T=-20℃、RH<25%与T=4℃或T=20℃、RH<50%条件下,呈解吸变化;其他处理均呈吸湿变化。初始水分为12%时,RH<75%的所有处理均呈解吸变化,其他处理则均呈吸湿变化。天津绿种子初始水分为4.6%时,在T=-20℃、RH>50%,T=4℃、RH>73%,T=20℃、RH>69%条件下,其平衡水分超过其在该条件下的安全水分(北方9%);初始水分为8%时,在T=-20℃、RH>50%,T=4℃、20℃和RH>67%条件下,其平衡水分超过其安全水分(北方9%);初始水分为12%时,在T=-20℃、RH>60%,T=4℃、RH>71%,T=20℃、RH>73%条件下,其平衡水分超过各条件下的安全水分(9%)。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发展一种简易、实用的酪蝇饲料,研究了新鲜猪肉进行腌制处理后获得纯肥肉和精肉,并将精肉与肥肉按不同比例(1∶0、3∶1、1∶1、1∶3、0∶1,m/m)配制系列饲料。在温度(27±1)℃、相对湿度50%~70%、光周期L/D=14 h/10 h的室内环境条件下饲养,并观察取食不同饲料对酪蝇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各虫态历期和存活率等指标来看,取食纯肥肉制成的饲料严重抑制了酪蝇的生长发育,而取食纯精肉饲料、肥/精肉混合饲料时有利于酪蝇生长发育;从单雌产卵量来看,则以取食饲料B(精肉∶肥肉为3∶1)的效果最好。精肉与肥肉比例为3∶1腌制的猪肉最适于饲养酪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