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是解决禁烧后小麦秸秆出路问题的最好办法。并且,小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可补充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江淮地区地貌以丘陵为主,稻茬麦种植面积近930万亩,多年来小麦秸秆处理都是付之一炬,火光冲天,狼烟四起。随着秸秆禁烧工作的力度加大,小麦秸秆机械化综合处理提上政府议事日程。合理的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既可以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培肥地力,又能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天长地处江淮,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10多万亩,2014年在各级政府的"严看死守"下,99%小麦秸秆实现了全量机械粉碎还田。政府强  相似文献   

3.
控制灌溉下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氮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控制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与不同施氮量对稻田表层土壤氮素组成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寒地黑土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8年进行了田间连续定位试验,试验秸秆还田量设置为有秸秆还田(还田量为6t/hm2)和无秸秆还田2个水平,全生育期施氮量设置N0(0kg/hm2)、N1(85kg/hm2)、N2(110kg/hm2)和N3(135kg/hm2))4个水平,共8个处理。基于氮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秸秆还田后,稻田土壤表层总可溶性氮组分分配比例,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可溶性有机氮(SON)、δ15N含量变化以及与土壤表层总可溶性氮含量的相关性。2年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表层可溶性有机氮占总可溶性氮的比例、氮矿化量以及δ15N含量。施加秸秆各施氮量处理土壤表层SON含量均低于无秸秆处理,其中N3处理土壤表层NH+4N与NO-3N含量较无秸秆N3处理分别降低40.3%、38.7%。与无秸秆处理相比,秸秆还田不仅提高了土壤供氮能力,而且促进了土壤表层总可溶性氮以较稳定的可溶性有机氮形态存在,当施氮量仅为0kg/hm2时,土壤表层氮矿化量与无秸秆处理最高氮矿化量无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表层氮矿化量显著高于无秸秆处理(P<0.05)。秸秆中δ15N含量高,促使土壤表层富集δ15N,施加秸秆N1、N2处理土壤表层δ15N含量与无秸秆N2、N3处理无显著性差异,N3处理土壤表层δ15N含量显著高于无秸秆处理(P<0.05),而且连续2年秸秆还田,导致土壤表层总可溶性氮与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可溶性有机氮(SON)以及δ15N的相关性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推行秸秆还田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杰 《农业工程》2015,5(4):71-72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不仅有效地解决秸秆禁烧问题,而且秸秆还田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有利于土壤蓄水和保肥保墒,有力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推广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其健康发展,确保粮食增产丰收。   相似文献   

5.
埇桥区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埇桥区耕地面积近220万亩,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冬小麦、夏玉米和大豆,是安徽省主要的产粮生产基地之一,每年种植小麦在185万亩左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夏季小麦机收后,农民大多一把火烧掉秸秆和麦茬。2012至2013年,埇桥区加大小麦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推广力度,在主要禁烧区域实施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秸秆还田率不到20%。2014年埇桥区出台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措  相似文献   

6.
杨兴华 《河北农机》2023,(23):142-144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日益增长,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重要议题。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处理大量秸秆成为关键问题。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农业实践,玉米秸秆还田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优化土壤结构,还有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于小麦栽培,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问题。本文以山东菏泽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栽培存在玉米秸秆还田数量与时间控制不到位、整地、播种质量较差、土壤养分利用率低、病虫害严重等技术问题,并从合理配置秸秆数量,提升秸秆粉碎质量、提高整地质量,加强土壤肥分管理、增加土壤养分,优化土壤结构、构建小麦播种与生长期间全过程病虫害防治等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对实现农业生态平衡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现将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介绍如下 :一、小麦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技术该项技术属于免耕播种的范围 ,其作业工艺流程是 :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硬茬播种→喷施除草剂。使用的主要机具为江西南昌旋耕机厂生产的 1JQ - 15 0 (C/D)型甩刀式秸秆还田机和山东德州华北农机厂生产的 4J系列秸秆还田机械。其作业主要由三项环节组成 :小麦秸秆粉…  相似文献   

8.
张锐 《现代农机》2013,(5):26-27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资源,而部分群众则视其为沉重的"包袱",习惯于一把火烧掉。为了探索其变废为宝的新途径,提高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水平,陕西省岐山县通过项目带动、资金扶持、技术推广等方式,在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以下简称秸秆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一、秸秆利用呈现出新特点1.机械还田成首选通过小麦留高茬玉米免耕硬茬播种和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等技术将秸秆进行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小麦机收留高茬覆盖还田和小麦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达6亿多t,焚烧秸秆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空气污染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作物种植作业次数多,工作量大,效率低,种子、化肥易过量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基于秸秆还田的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集成是土壤保护性耕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连云港市农机试验推广站实施了"基于秸秆还田的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集成推广"项目。试验研究表明,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集成技术可以解决有机肥投入减少、化学肥料投入上升的问题,提高土壤  相似文献   

10.
针对小麦-玉米轮作区在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中出现的问题,需应用好保证秸秆粉碎质量、掌握还田数量、尽早翻耕或旋耕、播后镇压、增施氮肥、提高土壤墒情、清除带病秸秆、做好土壤及种子处理等配套技术,在小麦种植时采用深层旋耕密实镇压联合整地和宽幅精量单行镇压播种模式,以确保下茬小麦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包括耕作整地、耕翻(深松)或旋耕后耙压、前茬高质量秸秆还田及还田后浇水造墒或镇压踏实土壤,适期适量播种、播后镇压等内容。【技术要点】采取连续旋耕3~4年深耕(或深松)1次,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耕后带耙,耙碎坷垃,耙实土壤;前茬秸秆还田时要采用大功率还田机,粉碎秸秆,秸秆残茬小于10cm,旋耕两遍还田,使秸秆和土壤混合均匀;秸秆还田后可采取浇底墒水或镇压的办法踏实土壤,避免土壤悬虚造成种子下落不匀、出苗不均和麦苗吊根现象;  相似文献   

12.
加气灌溉对麦秸秆还田后土壤还原性与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添加微纳米气泡的加气灌溉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轮作区水稻生长的影响,并提出合理进气量的加气灌溉方式,设置6个处理(无秸秆还田不加气灌溉(CK)、小麦秸秆还田不加气灌溉(ST)、小麦秸秆还田+进气量0.3L/min加气灌溉(SO1)、小麦秸秆还田+进气量0.5L/min加气灌溉(SO2)、小麦秸秆还田+进气量0.7L/min加气灌溉(SO3)和小麦秸秆还田+进气量0.9L/min加气灌溉(SO4))开展水稻盆栽试验,观测不同处理下的土壤还原性状况以及水稻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会显著增强土壤的还原性状况,微纳米加气灌溉可以改善土壤还原性,且随着进气量的增加改善效果逐渐增强,当进气量为0.9L/min时,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Fe2+含量、Mn2+含量最高可降低48.66%、56.11%和42.76%;进气量在0.5~0.7L/min时的加气灌溉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缓解秸秆还田带来的水稻生长前期生长受到抑制的问题,促进水稻根系良好生长,利于水稻光合作用的有效性,促进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微纳米加气灌溉处理较无秸秆还田以及秸秆还田不加气灌溉处理最高可增产19.7%。综合考虑添加微纳米气泡的加气灌溉对于改善秸秆还田后土壤的还原性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推荐使用溶解氧质量浓度为8.06mg/L的微纳米气泡水(SO3处理)对稻麦轮作区秸秆还田后的水稻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13.
安徽农垦沿淮13个农场小麦播种面积27万亩,大豆播种面积14万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转化率,提高耕地地力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工作力度,连续多年保持大豆秸秆100%还田,并不断探索小麦秸秆还田的技术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9年,小麦秸秆还田面积达小麦播种面积65.6%。  相似文献   

14.
主要是针对我省玉米、水稻面积大,秸秆生物量大、还田难度高。大量秸秆滞留给后续工作带来困难,秸秆出地后的利用也难以全部消化;在地里焚烧带来的土壤退化、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通过粉碎后用大犁扣在地里,秸秆会形成层状结构,且不能当年腐化,造成表层土壤与地下水通道阻断等问题。同时对秸秆还田肥料的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我省作物秸秆还田处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利用机械、人工将农作物的秸秆粉碎加工,直接或间接的转化为肥料,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秸秆还田一般指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将已经摘穗的玉米秸秆(含水量65%~75%)在田间用机械直接粉碎并均匀撒于地面,然后机械耙切耕翻。秸秆还田减少了焚烧秸秆的现象,避免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经研究部门多点测定:连续还田2年~3年,一般能增加土壤有机质0.06%~0.1%,速效磷含量提高33%~45%,速效钾含量提高25%~30%,含氮量增  相似文献   

16.
<正>秸秆翻埋还田除增加土壤营养成分外,更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碳平衡、改善土壤结构以及土壤疏松、透气所必需的。秸秆翻埋还田是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分为碎秸秆翻埋还田、整秸轩翻埋还田和根茬翻埋还田。1技术流程1)碎秸秆翻埋还田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河北省实施了机械化秸秆还田工程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坚持行政手段与技术措施相结合 ,加大以机械化秸秆还田为主要途径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及普及力度 ,协调联动 ,多措并举 ,疏堵结合 ,机械化秸秆还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秸秆还田面积明显增加 ,还田能力明显增强 ,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群众对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禁烧工作重要性认识明显提高 ,焚烧现象明显减少 ,改善了生态环境。据初步统计全省1999年投入机械化秸秆还田资金达30980 85万元 ,实现新增联合收获机4959台 ,小麦秸秆切抛机600台 ,大中型拖拉机…  相似文献   

18.
小麦收割机多以高茬方式,增加了秸秆还田的数量,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可促进水稻高产、稳产,同时又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扼制。但是麦草秸秆不能完全埋人土壤,水稻机插秧效果必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额尔古纳市地处农牧交错带,全市总耕地面积270万亩,农田土壤属粘性黑钙土,农田多属丘陵山坡地,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农业种植主要作物为大麦、小麦和油菜,年平均产生秸秆约40万吨。所以有效利用秸秆还田意义重大,作物秸秆还田可以有效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性化性质,增加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是提升地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对土壤蓄水保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池栽定位试验表明,连续多年的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对水分的保蓄能力,土壤含水量增加1.04%-2.11%,其中以40-60cm土层的含水量增加最多;可促进土壤有机质及N、P、K等含量的增加;同时提高了作物产量,而且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长,其增产作用也越明显,这表明作物秸秆有助于土壤蓄水保肥力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