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利用行为调制手段防治害虫,以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对光肩星天牛雌雄两性胁迫声进行录制和分析,分别在光周期和暗周期对光肩星天牛进行行为生测,分析胁迫声对光肩星天牛空间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雄性胁迫声音组持续时间短于雌性、频率明显高于雌性,但雌雄胁迫声对空间运动行为的影响没有差异。在光周期,胁迫声对天牛向上爬行及水平运动均没有影响;对雄性起飞行为有抑制作用,但对雌性起飞行为没有影响。在暗周期,胁迫声对雌雄两性水平爬行有驱离作用,降低了天牛趋光爬行的活性;对雄性起飞行为没有影响,但对雌性起飞行为有促进作用。光肩星天牛胁迫声对种内个体具有警戒信号作用,这种作用与光周期相关并对雌雄两性的行为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同朔地区青杨天牛为害程度的植被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山西省同朔地区选取4种不同杨树人工混交林,运用多样性指数、相关系数、相似系数、回归分析建立模型等方法,分析和总结青杨天牛为害程度与其相应的植被影响因素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乔灌草多样性指数增加,青杨天牛的为害程度下降;乔灌木的多样性变化对青杨天牛的为害程度的影响大于草本植物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混交林中天牛成虫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多树种混交林中观测了杨树天牛选择寄主的全过程,对天牛的感受器官;触角、复眼、下颚须、下唇须、跗节等分别进行了处理试验,证明了其视觉和嗅觉器官对天牛选择行为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混交林中黄斑星天牛和光肩天牛选择寄主的行为过程及树种对天牛的选择反应。得到:混交林中,天牛找到嗜好寄主的行程长,行为复杂,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天牛对树种的4类抗性,1、2类为受害树种,3、4类为高抗和免疫树种。  相似文献   

5.
以核桃种群和桉树种群的云斑白条天牛幼虫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更换新寄主饲养的方法研究云斑白条天牛幼虫对核桃和桉树的取食选择行为,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更换新寄主前后幼虫体内消化酶、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变化。明确不同寄主食物对云斑白条天牛取食行为及其体内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云斑白条天牛幼虫对寄主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云斑白条天牛幼虫偏好取食原寄主,但强迫幼虫取食新寄主能降低幼虫对原寄主取食的趋向率。不同寄主对云斑白条天牛幼虫体内消化酶、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更换新寄主后幼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显著升高,而类胰蛋白酶、纤维素Cx酶、多酚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降低。说明云斑白条天牛幼虫对原寄主具有"记忆"效应,更换寄主对其体内酶活性产生明显影响,乙酰胆碱酯酶可能在适应新寄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光肩星天牛成虫对不同阔叶树选择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就植物源挥发物质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成虫的栖息、取食和产卵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研究。试验表明其成虫受寄主植物挥发物质的影响,产生定向行为,不同树种对天牛成虫有不同的引诱效果。对成虫头部附器不同处理后进行生物测定,初步确定了成虫接受挥发物质的器官。并对其头部附器的细微结构进行电镜扫描观察。此项研究将为揭示天牛发生规律、危害特性及防治  相似文献   

7.
不同日龄松墨天牛对雪松精油的选择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飞  陈京元  桂连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17-2418,2460
[目的]为松墨天牛引诱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不同日龄段(1~7、8~14、15~21、22~28日龄)松墨天牛雌虫和15~21日龄段的雄虫对雪松精油的行为反应,测定了松墨天牛对不同溶剂及其溶解的精油的行为反应。[结果]雪松精油对不同日龄的雌性和15~21日龄的雄性松墨天牛均有引诱作用。液体石蜡、丙酮、丁香酚、异丙醇和乙醛作为溶剂的雪松精油以及异丙醇和乙醛对雌性松墨天牛均有引诱作用。[结论]不同日龄松墨天牛对雪松精油选择行为反应相似,溶剂异丙醇和乙醛对松墨天牛具有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8.
锈斑楔天牛大面积危害青杨林,近年来气候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在湟源县浅山、半脑山地区青杨林不同程度受锈斑楔天牛危害,有的林分林木感虫枝达80%,严重的影响了树木生长使树木濒临死亡,通过全省杨树天牛工程的治理工作,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才能使锈斑楔天牛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未交配桑天牛成虫对7种寄主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以洁净空气为对照,研究植物挥发物对桑天牛行为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未交配的雄性桑天牛对桑树气味的选择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旱柳气味的选择不明显;未交配的雌性桑天牛对桑树气味的选择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旱柳气味的选择达到显著水平(P0.05)。7种试验植物挥发物对未交配雌雄天牛的引诱趋势:桑树旱柳垂柳、白杨榆树、构树五角枫。综合分析认为,植物挥发物在桑天牛对寄主植物选择偏好时具有重要的行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蛀干害虫天牛的危害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天牛成虫的扩散、取食、趋光以及对寄主的选择等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通过研究天牛成虫的这些行为,可以更好的在疫情监测、检验检疫、防治处理等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双条杉天牛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皖西山区杉木害虫的多年调查资料和试验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分析气候条件、森林密度、地形条件、森林抚育、树龄、林木组成以及天敌等生态因子对双条杉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的危害程度和虫口密度与生态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咖啡天牛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咖啡种植的海拔、树龄和种植模式。有种植海拔越低危害越重的趋势;在同一海拔上,树龄越长天牛危害越严重;覆荫种植模式下,咖啡天牛的危害率低于单一种植模式;咖啡天牛危害程度的高低与品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松墨天牛对马尾松林节肢动物群落数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林分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松墨天牛危害程度加重,马尾松林分中节肢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明显下降,其捕食性、植食性功能群种类和个体数及寄生性天敌个体数明显减少;松墨天牛危害对灌木草本层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桑天牛不同寄主植物间主要营养成分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其在桑天牛成虫寄主选择行为中的作用,为桑天牛生态控制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笼养法观察桑天牛对寄主和非寄主植物的选择行为,分析比较桑天牛取食与产卵寄主和非寄主树种枝条主要营养成分及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及其与桑天牛寄主选择的相关性.[结果]桑天牛雌雄成虫在24 h均能准确地找到取食寄主构树和桑树,且对桑科植物的选择比例显著高于杨树和苦楝,其中对构树的选择率一直保持较高比例.桑天牛产卵寄主杨树枝条木质部的可溶性糖、还原性糖、蛋白质、总酚、单宁和黄酮含量均低于非寄主苦楝.成虫取食寄主构树和桑树枝木质部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苦楝,还原性糖含量均低于苦楝;构树枝韧皮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苦楝,而桑树与苦楝则无显著差异;构树和桑树枝条韧皮部总酚、单宁和黄酮含量均高于苦楝.雌雄成虫取食选择比例与寄主植物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与还原性糖、总酚和单宁含量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对成虫取食选择的影响不大.[结论]寄主植物营养物质含量对桑天牛成虫取食选择具有重要作用,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对桑天牛产卵寄主选择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光肩星天牛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传播规律,调查了光肩星天牛在银川开发区的为害程度,提出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方法,为宁夏防控光肩星天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麻点豹天牛幼虫的生物学行为,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AE)理论的幼虫行为检测与辨识方法。通过观测麻点豹天牛幼虫在模拟蛀道中的生物学行为,使用DS5-8B声发射仪实时采集幼虫活动产生的AE信号,从而确定不同行为下的AE特征。结果表明:麻点豹天牛幼虫取食时对应的峰值频率为50 kHz,爬行时对应的峰值频率为15 kHz,并且就能量而言,取食行为AE信号的平均能量小于爬行时的平均能量,研究结果可为辨识天牛幼虫行为提供基本依据,也对研究其他种类蛀干害虫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成虫取食习性防治3种杨树天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野外调查桑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成虫取食树种的基础上,试验室内用不同植物对成虫进行了饲养.结果表明,3种天牛成虫期的补充营养植物对成虫取食量、寿命、产卵量都有重要影响.补充营养植物内糖含量的多寡是影响取食与产卵的关键因子.利用桑科、蔷薇科、槭树科木本植物作诱饵分别诱杀桑天牛、云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可有效地控制天牛灾害.  相似文献   

18.
桑天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河北省易县29个乡,镇的全面调查,搞清了桑天牛发生情况,应用数量化理论I分析了桑天牛发生程度与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因子的关系,桑天牛发生与地形,有无桑园呈正相关,与海拔呈负相关,同时建立了桑天牛发生程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苍南县有机茶园茶天牛危害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浙江苍南五凤有机茶园茶天牛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天牛对茶树的危害率为6.7%~50.0%;供试茶园的茶天牛危害特点为:近山顶(海拔450 m)的茶园茶天牛危害率高于半山腰(海拔350 m)的;路北侧的高于路南侧的;距路边1 m处的高于距路边100 m 处的。茶天牛的危害程度与土层深浅、茶树根部分外露与否及诱虫灯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研究茶丛距频振式诱虫灯和路边的距离与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幼虫危害程度的关系,以确定诱虫灯控制茶天牛危害的效果。以浙江苍南五凤香茗茶园为例,调查距诱虫灯约0~120 m半径范围、距路边约0~250 m的茶丛被茶天牛幼虫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距诱虫灯约5 m以内的茶丛平均被害率(9.0%)显著低于距灯约20~50 m处的平均被害率(17.5%);距茶园路边约50 m以内的茶丛受茶天牛幼虫危害较远离路边的重,平均被害率20.0%以上;远离路边约70 m以外,茶丛受害较轻,被害率小于10.0%;茶丛距诱虫灯距离超出约20 m、距路边约50 m以内,茶丛被害率近30%。频振式诱虫灯控制茶天牛危害的效果受双重距离因素影响,其中茶丛距路边的距离是主要影响因子。诱虫灯可以将距路边70 m以外、5 m半径内茶丛的茶天牛幼虫危害控制在10.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