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爆裂玉米膨胀倍数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 8份遗传差异较大的爆裂玉米自交系做亲本 ,按Griffing方法 2进行配制组合 ,对当年收获的 36份材料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探讨 ,研究了膨胀倍数性状的亲子回归与相关 ,进行了膨胀倍数与其它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F1代与亲本之间普通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 ,且与母本的相关程度高于与父本的相关程度。遗传相关分析表明 :膨胀倍数与穗行数、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秃尖长、百粒重、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轴粗、爆粒率、株高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 :对膨胀倍数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均较大且基因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性状有茎粗、爆粒率、轴粗和穗行数  相似文献   

2.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8个爆裂玉米杂交种的10个主要性状(株高(X1)、穗粗(X2)、穗长(X3)、行粒数(X4)、秃尖长(X5)、千粒重(X6)、单株粒重(X7)、单株穗重(X8)、出子率(X9)、产量(Y))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长、千粒重、单株穗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在后代选择上应将这几个性状作为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11份绿豆材料8个主要数量性状中其它7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单株粒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主要农艺性状在玉米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以自主选育的128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品比试验,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分析中,产量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中,穗粗、穗长和千粒质量对产量均有显著的正影响,秃尖对产量有显著负影响。综合说明通过适当增加穗长、穗粗、行粒数和千粒质量,减小秃尖,有利于玉米杂交种整体产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沧州生态类型区主要农艺性状在玉米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方法]以自主选育的66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品比试验,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产量与穗粗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位和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由逐步回归分析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t检验也在显著水平,千粒重、行粒数和穗行数对产量均有显著的正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高产型玉米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小麦主要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各性状对单穗粒重的贡献大小,本试验选用了20个小麦品种(系),针对15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穗粒重、千粒重、每穗粒数、第1节长的遗传力很高;每穗粒数与单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千粒重、第1节、第2节与单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株高、I2、每穗小穗数、千粒重对单穗粒重的遗传直接通径为正贡献,每穗粒数、第1节、IL、第2节通过I2,穗长通过每穗小穗数对单穗粒重的间接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7.
爆裂玉米爆花率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个爆裂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对爆花率与轴重、穗粗、轴粗、百粒重、秃尖长、穗重、穗长、行粒数、膨爆倍数、穗行数、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含水量等15个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测验,并将爆花率与各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对爆花率与膨爆倍数、轴粗、百粒重、行粒数、穗粗、含水量性状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影响玉米穗粒质量的主要因子,为高产杂交组合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81个参试玉米杂交新组合为研究对象,对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秃尖长、穗轴质量、穗长、百粒质量和行粒数变异系数较大,百粒质量、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轴质量、穗周长和行粒数与穗粒质量极显著、显著正相关.穗粒质量与稳位高、生育期、穗轴质量、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质量多元直线正相关.[结论]选择杂交新组合,应将百粒质量放在首位,关注行粒数、生育期、穗轴质量和稳位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微胚乳油用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明确微胚乳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与含油量的关系,为选育更多高含油量微胚乳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2个高油酸、高含油率微胚乳玉米自交系和6个中低油酸、中低含油率微胚乳玉米自交系,按NCⅡ设计组配12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对其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用秦薯1号自交后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试验对甘薯的分枝数(x1)、最长蔓长(x2)、分枝总长(x3)、节间长(x4)、蔓粗(x5)、叶面积(x6)、单株绿叶重(x7)、藤叶重(x8)、单株薯数(x9)、单薯重(x10)、根冠比(x11)和单株产量(y)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绿叶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单株薯数和单薯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高产育种以单株产量为选择目标时,应以单株绿叶重、单株薯数和单薯重的选择为主,结合根冠比、分枝数、叶面积和蔓粗,对这7个性状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  相似文献   

11.
通过150份不同株型(匍匐型、半蔓型、直立型)的普通型花生几个品质性状与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花生品质性状与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差异。在匍匐型和半蔓型花生中有可能同时获得高产、高蛋白的材料或低油、高产、高O/L值、高蛋白的材料;在直立型花生中有可能同时获得高蛋白、高油、高产的材料或高油、高O/L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以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的15个杂交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玉米品种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株高、穗位高、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秃顶长〉株高〉穗长〉穗位高〉穗粗。行粒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直接作用;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顶长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间接作用;穗行数和百粒重对玉米产量不但有较强的直接影响,而且还辅助其他性状对玉米产量产生较大的间接作用。[结论]进一步明确了各性状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效应大小及对产量的相时重要性,为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杂交玉米引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寻各主要农艺性状在玉米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以自主选育的3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品比试验,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可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选育高产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产量与穗粗、百粒重、株高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和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出籽率和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在玉米品种选育时,选择果穗粗、行数多、单穗重、百粒重高、出籽率高等性状,以及在保持优良抗倒伏性情况下适当提高株高,有助于选育出高产型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选用黄淮地区种植的7个粳稻品种,对其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对黄淮地区粳稻品种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位面积(667m2)穗数,其次是穗粒数,一级枝梗数通过穗粒数而影响产量;株高、穗长与产量呈一定的负相关,反映出目前黄淮地区种植的粳稻品种主体上仍属(半)矮杆、小穗型品种,未来超高产或超级粳稻品种培育应注重协调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保证单位面积(667m2)穗数的前提下,朝高杆抗倒、大穗多粒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2006年-2008年年陕西省夏玉米区试150个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得出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并提出了高产水平下玉米育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6和2007年连续2年4个e型杂交早稻品种分期播种资料,对单株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播始天数等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e型杂交早稻随着播种期提早产量呈增加趋势;单株产量不仅与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且还与每穗总粒数和株高有显著的正相关;通径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单株有效穗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明显,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作用不明显,株高和穗长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小,穗长则是通过每穗总粒数来影响产量的。  相似文献   

17.
对 1 98 5~ 2 0 0 1年河南省夏玉米区试 85个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 ,得出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并提出了高产水平下玉米育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8个三系不育系与8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配成的组合为材料,从产量性状上对所配成的38个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杂种F1存在显著的杂种优势,在所考查的10个性状中尤以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株高和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且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多穗、大穗均可作为籼型杂交水稻育种的方向,但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性状的提高,而应同时综合考虑其他性状的表现,优化穗粒结构,才能获得产量的最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