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仿真分析4LL–1.5Y型联合收割机割台,得到割台机架前6阶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结果表明,割台在受振动时易产生变形的部位是割台机架的两侧壁和割台机架进口处的底板。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和Co Co–80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分别测得割台机架关键部位的加速度信号,对比非田间作业试验发动机空转、整机运转(不行走)分别在怠速(700 r/min)、中速(1 200 r/min)、高速(1 800 r/min)和田间作业不同工况下各方向的加速度,各测点水平方向加速度是其他2方向的2~4倍,表明割台的振动主要以水平方向振动为主,其中倾斜输送器受振动比较严重,加速度最大值高达97.28 m/s2。对比有限元分析与振动试验结果发现,对割台振动影响较大的激励频率(20、22 Hz)几乎都出现在割台机架的模态频率(18.679 Hz)附近。  相似文献   

2.
以鸡蛋为试验对象,进行不同的敲击材料、测点、敲击速度、质量、蛋壳强度情况下的敲击振动试验。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振动信号,并对该振动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提取特征参数。结果表明:不同敲击材料、测点、敲击速度对主响应频率没有太大影响,而质量和蛋壳强度却对主响应频率有较显著的影响,随着质量的增加,主响应频率下降,随着蛋壳强度的增加,主响应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3.
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联合收割机的动力学分析,建立了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及其耦合振动方程,推导出了联合收割机在静止空载状态下发动机转动,以及静止空载状态下发动机和割刀同时运动、运输和收割4种不同状态下的矩阵方程.该结果为收割机振动系统的频率特性、振动强度、结构参数的进一步分析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白噪声激励信号,在2.0-35.0 Hz频率范围内进行大样本垂直振动试验,分别研究了卧姿中国 人体不同状态(自由、约束)下、不同部位(胸部、腹部以及头部)的激励点加速度阻抗特性,分析了机械振动对卧 姿人体的输入特性,试验分析结果可用于卧姿人体垂直振动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苹果运输振动损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振动试验台,进行了苹果运输振动损伤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振动频率为2Hz,加速度>1.0×9.8m/s2时,包装箱内与各层包装箱的加速度均大于振动台面的加速度,且由底层向顶层递增;包装箱内损伤体积中层>底层>顶层;这两种工况的损伤体积均随加速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加缓冲材料可使损伤体积减少50%.  相似文献   

6.
利用振动试验台,进行了苹果运输振动损伤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振动频率为2Hz,加速度>1.0×9.8m/s2时,包装箱内与各层包装箱的加速度均大于振动台面的加速度,且由底层向顶层递增;包装箱内损伤体积中层>底层>顶层;这两种工况的损伤体积均随加速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加缓冲材料可使损伤体积减少50%.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速摄影的冬枣果实振动脱落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冬枣振动采收过程中果实的运动规律和脱落轨迹,采用改装的电动往复锯连接自制振动采摘头对树枝进行高速振动,用高速相机记录不同振动频率(15、20、25 Hz)下冬枣果实的运动轨迹,对高速视频进行分析,计算在振动过程中的枣果脱落类型、脱落时间和运动轨迹,以及果实脱落时的速度、加速度和惯性力。结果表明:1)冬枣果实的主要脱落类型是旋倾型,15、20和25Hz时,旋倾型脱落的果实个数比例分别为81%、66%和78%,参考已有研究经验,冬枣机械收获宜选用连续式振动设备;2)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果实的平均脱落时间减小,3个频率的果实脱落时间分别为1.71、0.54和0.43s,15Hz时果实脱落时间与20和25Hz时的果实脱落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20与25Hz时的果实脱落时间无显著性差异;3)果实的速度和加速度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不同频率的果实平均脱落惯性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频率下分别为0.48、0.43和0.49N。本研究结果可为机械收获装备的设计选型与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苹果运输振动损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振动试验台,进行了苹果运输振动损伤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振动频率为2Hz,加速度〉1.0×9.8m/s^2时,包装箱内与各层包装箱的加速度均大于振动台面的加速度,且由底层向顶层递增;包装箱内损伤体积中层〉底层〉顶层;这两种工况的损伤体积均随加速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加缓冲材料可使损伤体积减少50%。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监测鲜杏冷藏运输全程的振动加速度,分析不同堆装高度三轴向振动的加速度强弱差异,为模拟运输研究提供测试依据。【方法】以生理成熟的小白杏为材料,厢式冷藏车内设置底层、中层和顶层3个堆高处理,振动记录仪监测载重1.5 t、时速60 km/h、10 h运输全程X轴向(左右方向)、Y轴向(前后方向)和Z轴向(上下方向)振动的响应加速度。【结果】运输全程X轴向振动加速度0.034~0.047 g,Y轴向振动加速度0.026~0.028 g,Z轴向振动加速度0.062~0.108 g。Z轴向与Y轴向振动强度递增响应的程度较高。【结论】鲜杏运输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振动,均表现出堆装由低至高加速度递增的效应。顶层堆高的垂直振动明显强于中层和底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列车经过引起的环境振动在饱和土场地的传播特性,对滨洲(哈尔滨到满洲里)铁路大庆市龙凤湿地段列车经过引起轨道附近地面振动进行现场观测。通过振动级通用方法计算得到线型台阵各实测点三分之一倍频程各中心频率的加速度振动级,对比研究客、货两类列车引起的振动加速度幅值和加速度振动级衰减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距轨道中心线距离的增加,加速度幅值和加速度振动级逐渐减小;列车经过时,在30 Hz~80 Hz频段振动加速度级增加;列车运行速度对振动加速度级的影响比载重和车厢数大。  相似文献   

11.
小客车通过减速带时地面振动信号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小客车通过减速带时引起的减速带周围不同位置地面振动情况的差异性,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实地测试,并根据"试验方案4"条件下的实测数据,从振动时间、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三方面分析了减速带周边不同位置的振动差异性.结果表明:(1)横向测试点的振动强度明显大于纵向测试点,且产生振动信号时刻比纵向测试点早了1.8 ms左右;(2)横向和纵向位置的振动频率都集中在10~21 Hz的范围内,属于低频振动;(3)在高频部分均出现振动反弹现象,反弹振动峰值都在260 Hz附近产生,但是纵向位置的反弹振动峰值大于横向位置.  相似文献   

12.
手扶插秧机手传振动评价及振动传递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手扶插秧机手柄和接振人员手臂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振动总值的日振动暴露量的评价方法对手扶插秧机在2种不同工况下的手传振动进行了复合试验评价,计算结果显示,该手扶插秧机日振动暴露量为2.442 m/s~2,满足欧盟指令规定的要求。对人体手臂进行了振动响应分析和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工况下手扶插秧机手柄处的振动传递到手臂上时,振动呈逐渐衰减的趋势;操作手扶插秧机时,手腕对振动能量的吸收最多;手部对8~16 Hz和100 Hz附近的振动能量吸收较差,考虑到100 Hz左右的中频振动是造成雷诺氏症的主要原因,因此,100 Hz左右的中频振动应为今后插秧机扶手振动研究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气吸式免耕播种机的振动特性,对2BM-5型气吸式免耕播种机进行振动测试与振动理论分析。根据振动测试结果,以免耕播种机的前进速度与振动信号正弦基波为基本参数构建简谐激励,建立气吸式免耕播种机的振动幅频特性与振动固有频率的频率响应数学模型,并进行气吸式免耕播种机振动幅频特性信号的验证。结果表明:气吸式免耕播种机垂直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播种机结构、质量、作业前进速度、入土装置与不同类型土壤作用的阻尼情况和地表不平度;其垂直振动存在2个固有频率的振型。  相似文献   

14.
螺孔振动攻丝实验方案及其运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振动攻丝加工特点的分析,提出省掉攻丝靠模的新方案.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一新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拖拉机方向盘手传振动传递规律,减少拖拉机驾驶员手传振动暴露量,预防手臂振动病发生,本研究以某拖拉机方向盘与驾驶员手臂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ISO 5349评价体系对拖拉机在2种不同路况下的手传振动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不同百分位驾驶员手臂系统进行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拖拉机的日振动暴露量为4.257 m/s2,超过国标GB Z 2.2—2007《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规定的日振动暴露量限值(3.5 m/s2),具有引发手臂振动病的较高风险;方向盘轴向振动远大于切向和径向振动,是引发手传振动的主要因素;径向的振动从手背经过手腕传递到小臂时被大量吸收,切向的振动从小臂经过肘关节传递到大臂时被大量吸收;驾驶员体型越小,各轴向手背测点的振动传递率越大,随着体型的增大,低频范围(20 Hz以下)的振动从手背传递到小臂过程中有明显的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实际中小体型驾驶员要注意手掌的振动防护,而大体型驾驶员更应注重手腕部分的振动防护;对驾驶员手腕应主要加强径向的防护,对肘关节主要加强切向的防护。  相似文献   

16.
便携式风力灭火机振动及其沿人体手臂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携式风力灭火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会对操作者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为了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并给出合理使用建议,对国产林海6MF-30和日本小松HB2302风力灭火机的振动频谱和人体手臂振动传递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MF-30与HB2302风力灭火机的振动基频分别为58.5和121.5 Hz,试验测试频谱范围内分别存在5个和2个支配性频率,且基频越大,对操作者影响越小,故应优化6MF-30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其振动的基频;根据ISO5349—2001标准,在最大功率转速下,操作者使用6MF-30和HB2302风力灭火机的允许受振时间分别为2.29和3.27 a;风力灭火机振动对操作者手臂和肩颈的影响很小,绝大部分能量由手掌和手指吸收,需重点研究针对手部的减振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反共振原理,提出了能隔离包含2个频率成分振动的双层流体浮筏隔振装置,在小振幅假设下建立了双层流体浮筏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系统的隔振机理,给出了力传递率的表达式.分析表明,双层流体浮筏具有2个反共振频率且可通过改变液位高度实现调节.将双层流体浮筏与质量和等效刚度相同的单层流体浮筏和传统质量-弹簧隔振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层流体浮筏在传统质量-弹簧系统没有隔振效果的低频段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当双层流体浮筏2个反共振频率一致时,其具有比单层流体浮筏更好的反共振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8.
The law of propagation and attenuation of the transient ground waves is studied.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to analyse the far-field harmonic waves. A near-field attenuation formula is also advanced. Agreement is foun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mode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研究了高把油锯的操作特点及锯架结构的合理型式,根据实际测试数据提出:在测试高把油锯的振动时,应在左把手前横档处和挡腿管处增加测点,并需在此二处采取相应的隔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振动攻丝过程中,切削扭矩直接反映了丝锥工作状况.利用小波包分解对信号进行精确细分,有效地提取扭矩信号能量的频带分布特征,可用于监测丝锥的工作状况.试验表明,这一特征能够有效地分辨出正常丝锥与磨钝丝锥及不同工作条件下丝锥的工况,从而为振动攻丝过程的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