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奶牛一旦发病时对产奶量和乳的品质影响较大,严重时还会造成牛死亡或被淘汰,经济损失相当大。据美国荷兰牛协会新近的资料,在美国每年由于乳房炎的损失将近20亿美元。国际奶牛联合会的资料称,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可达50%左右。隐性乳房炎是乳房炎的潜在因素。上海对6684头牛的25979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查,乳区阳性率为16.47%(幅度4.14~43.50%);国内有些地  相似文献   

2.
<正> 乳房炎是奶牛一种常见病,据统计,我国奶牛因患乳房炎导致的损失达20%左右,是发展奶牛业生产一大障碍。 隐性乳房炎是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实际上乳房已发炎的疾病,又称为亚临床乳房炎  相似文献   

3.
4.
前言乳房炎是世界性的奶牛主要疾病之一,国外发病串一般在40%以上,国内约为20—60%。我省贵阳市花溪奶牛场1981年5—8月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22.9%。  相似文献   

5.
乳房炎是乳用家畜最重要的一种疾病,迄今为止,已有不少的诊断方法问世,但在过去的资料中,绝大多数仅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诊断,然而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奶山羊报道极少,适用于边远山区养羊户自行诊断方法,尚来见到。为求一种操作简单、判定准确,山区农民也能掌握的奶山羊隐性乳房炎诊断方法,我们参照奶牛、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某些资料,于1990年3—6月,在雅安市中里、下里、陇西等乡作了奶山羊  相似文献   

6.
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方法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奶牛隐性乳房炎给奶牛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控制奶牛的隐性乳房炎,首先必须掌握可靠的诊断方法。由于隐性乳房炎临床症状很难分辨,因此目前都采用乳汁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体细胞计数法、改进CMT法及乳汁电导值测定等三种方法对隐性乳房炎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 试验牛在东北农学院畜牧系试验站牛场、生物工程系牛场选25头黑白花奶牛做为试验牛,采集奶样。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乳房麦诊断的方法比较多,为了进一步确定一个操作简便、反应迅速、准确率高,适用现场早期诊断的方法,我们将兰州乳房炎试验(LMT),BTB 法、4%苛性钠法及70%酒精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从本市幸福乡之路村、下二公村和二良种场,选黑白花奶牛50头,年龄为2—11岁,胎次为1—9胎,产后2天—8个月,日产奶量为5—35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对称乳痈、奶黄、奶肿,是由于瘀血毒气凝结于乳房而成为痈肿,乳房出现硬、肿、热、痛,病牛拒绝幼畜吃奶或人工挤奶,是对奶牛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仅会降低奶牛乳产量和质量,而且还可能传染给其他奶牛,导致疾病的扩散。因此,对隐性乳房炎进行监测是奶牛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由于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只能运用各种方法对乳汁进行检测,通过有关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变化来判断和评价乳房炎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 在收购鲜奶的过程中,牛奶酒精试验(Milk alcohol test)早为乳品厂检验牛奶品质所贯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的奶牛场,特别是在一些集体养牛场、养牛专业户鲜奶酒精试验呈阳性反应时有发生。常常发现,刚从乳房内挤出来的奶与等量的68-70%酒精混合,即出现细小絮状凝块,因其为酒精阳性乳,故不予收购,致使大批尚能利用的新鲜牛奶被废弃。  相似文献   

10.
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治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治试验○长沙市奶类项目办(410007)萧乾庆冯端明(执笔)王榕朱双瑜○长沙市牛奶公司冯柏林我们利用欧共体援助的仪器和兽药,于1994年10月至1996年11月,先后对长沙市畜牧农场、综合农场、春华乡奶牛站等6个场站的312头奶牛进行...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更准确地检测隐性乳房炎,为评价隐性乳房炎乳汁的变化提供参考。试验分别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CMT)法与溴麝香草酚蓝检测(BTB)法对35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同时比较了2种测定方法下乳pH、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乳成分及血液常规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检测方法中,CMT法检出阳性率(40%)高于BTB法(34.3%),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CMT法的吻合率(35.71%)低于BTB法(41.67%)。2种检测方法呈阳性的乳pH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BTB检测法呈阳性乳的体细胞数显著高于(P<0.05)阴性乳,而CMT法检测呈阳性的乳中体细胞数(SCC)的对数值比阴性乳高13.6%;BTB法检测呈阳性的SAA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2组阳性与阴性组间奶牛血细胞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明,2种检测方法中,CMT法比BTB法灵敏,但BTB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更准确地检测隐性乳房炎,为评价隐性乳房炎乳汁的变化提供参考。试验分别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CMT)法与溴麝香草酚蓝检测(BTB)法对35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同时比较了2种测定方法下乳pH、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乳成分及血液常规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检测方法中,CMT法检出阳性率(40%)高于BTB法(34.3%),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CMT法的吻合率(35.71%)低于BTB法(41.67%)。2种检测方法呈阳性的乳pH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BTB检测法呈阳性乳的体细胞数显著高于(P0.05)阴性乳,而CMT法检测呈阳性的乳中体细胞数(SCC)的对数值比阴性乳高13.6%;BTB法检测呈阳性的SAA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2组阳性与阴性组间奶牛血细胞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明,2种检测方法中,CMT法比BTB法灵敏,但BTB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奶山羊隐性型乳房炎的诊断方法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少。笔者参照奶牛隐性型乳房炎的诊断方法,通过比较试验表明,苛性钠凝乳检验法用于奶山羊隐性型乳房炎的临床诊断,方法简便,试剂价廉,易于操作判定,检出率高,与乳汁体细胞计数和细菌学检查结果相吻合,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青海乳房炎诊断液Ⅱ对西宁地区三个奶牛场的289头黑白花泌乳奶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查出阳性牛149头,头患病率为51.56%,乳区患病率为23.83%。将阳性牛分成两个试验组,用两种投药方法做了左旋咪唑治疗试验。第一组21头(36个乳区),按每头3克口服,第10天检测如仍为阳性者,按原剂量重复用药一次,再10天时检测治疗效果;以17头阳性牛  相似文献   

15.
牦牛隐眭乳房炎是泌乳牦牛未呈现临床症状的乳房组织感染。乳汁无肉眼可见变化,但有病原菌存在,体细胞数增加,产奶量降低。本病对泌乳奶牛危害较大。但久治地区牦牛该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危害尚不清楚,无资料可查。为此,我们于2007年6月份对久治县不同地区的部分泌乳牦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控制和消除本病,国内外都很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方法和最佳敏感药物的筛选进行研究,目前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药物与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药物一样,种类多,效果各异,但仍以抗菌素为主,由于抗菌素药物反复多次的应用,效力降低,剂量增大,且奶中药物的残留浓度过高,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危害。为了探讨出一套对隐性乳房炎的科学诊断方法和筛选出最佳敏感药物,我们从一九八四年五月—一九八六年八月在成都凤凰山奶牛场进行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综合性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推荐奶牛隐性乳房炎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防治方法,分析补气通经中药方剂,清热解毒中药方剂、激光、碘消灵和对照共5组50头供试乳牛的乳区转阴情况、乳区全阴期、产奶量和细菌学检查的资料。结果供试牛的阳性乳区的转阴效果十分显著,防治后乳区全阴期十分明显的增长。而补气通经中药方剂比激光、碘消灵增长显著。而且两中药组产奶量极明显增加。经乳样培养,两中药组的细菌株数防治前后差异显著。认为中药,尤其补气通经中药方剂作为饲料添加剂是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奶牛隐性乳房炎调查情况奶牛隐性乳房炎,又称非临床型乳房炎,是奶牛乳房疾病中发病较高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牛奶产量和品质,并潜伏着随时暴发为临床型乳房炎的危险。据国际奶牛联合会资料,奶牛患临床型乳房炎占成母牛的2%,患隐性乳房炎的母牛则高达50%。另据河南农业大学刘道钦等人报道,郑州、开封、洛阳三市患隐性乳房炎的产奶牛占成母牛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苛性钠凝乳试验对久治县200头泌乳牦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97头被检牦牛和360个乳室的乳汁呈阳性反应,隐性乳房炎的头患病率和乳室患病率分别为48.5%和42.5%;从第4胎起,牦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左侧乳室与右侧乳室的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泰安地区17头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分别采用细菌学检测、CMT、BTB、NFT、氯化物硝酸银试验等体细胞计数方法进行比较性诊断,结果表明,CMT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效果较好,具有操作简便、敏感可靠、价廉等特点;体细胞计数可靠准确,但繁琐,耗时较长;BTB、NFT和氯化物硝酸银试验虽然较为方便,但准确性差,可出现较大的误差,易误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