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在守候潜伏过程中,犬只咬动不咬静在现场有时会遇到犯罪嫌疑人站着或蹲着的情况,造成犬围着扑咬目标转圈就是不开口咬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猪只在内外环境条件和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为争夺利益或寻求刺激而热衷于对其它猪只或物品进行频繁啃咬的动作称为咬嗜癖。咬嗜癖是猪只在舍饲特别是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比较常见的一种异常行为。  相似文献   

3.
每当巡视猪栏时,都会发现猪只充满好奇,不停地用鼻子嗅探周围环境,并自然而然不断咀嚼。这可能导致咬尾行为无缘故的出现,涉及到1到2头猪或整栏猪只。解决咬尾的问题可能很容易,只要移走被咬尾猪只;也可能很复杂,没有明显原因或解决办法。咬尾行为的发生处于两个极端,要么几乎不存在,要么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问题。如果没有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防止或停止咬尾行为,可引起极大成本损失。Mark Whitney博士在咬尾主题会议文稿种提出了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猪咬尾症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咬尾症,也称为“反不适综合症”,任何引起猪只不适的环境因素都可以造成猪互相咬尾的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把尾巴咬完,有的还啃咬耳朵。猪被咬伤后如不及时处理治疗,可能引起流血不止或伤口感染,造成关节红肿、跛行、瘫痪,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1猪咬尾症发生原因分析1.1猪的生物习性因素发病时至少存在这样一个个体较小母猪,啃咬其它猪的尾巴,并使其受伤或出血,猪嗅觉灵敏,喜欢舔食血液,咬猪对血液产生异嗜癖,一旦猪尾巴被咬伤后,易吸引别的猪来啃咬,从而促进咬尾情况的恶化。咬伤程度从伴有轻度出血症状到反复啃咬引起严重尾伤。猪模仿能力很强,猪群发生咬尾时,如  相似文献   

6.
猪咬尾症的防止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咬尾症多发生于集约化饲养猪场,处于应激状态下的生长猪群.一旦发生制止十分困难,轻者把尾咬去半截,重者把尾咬光,直至把尾根周围咬成一个坑.发生咬尾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均下降20%,亦可发生感染死亡或降低肉质,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7.
猪的互咬癖是规模化养猪生产中较常见的现象,具体表现有咬尾、咬耳、咬身,或全栏猪群起追咬其中一头,常至遍体鳞伤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较大。 一、猪互咬现象发生的分析 1.品种的差异:互咬现象在大群中表现出明显的品种和个体差异。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的杂交后代互咬现象严重,本地猪较轻。但各品种猪均有发生。 2.气候因素:经长期观察,互咬现象的发生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一般多发生在夏日的晴天,下  相似文献   

8.
每当巡视猪栏时,都会发现猪只充满好奇,不停地用嘴探究周围环境,并自然而然地不断咀嚼。这可能导致咬尾行为无缘故的出现,涉及范围可以是1~2头猪,也可以是整栏猪。解决咬尾的问题可能很简单,只要移走被咬尾猪只;也可能很复杂,没有明显的原因或解决办法。咬尾行为处于两个极端,要么几乎不存在,要么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问题。如果没有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预防或阻止咬尾行为,可引起极大的经济损失。明尼苏达大学的Mark Whitney博士在咬尾主题会议文稿中提出了如下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造成仔猪咬尾症的原因很多,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引起猪的咬尾现象,轻者尾巴被咬成半截,重者整个尾巴被咬光。一般来讲,造成咬尾的原因主要包括营养、环境、管理和疾病等几个方面,如,当饲粮营养失衡时,会刺激猪只发生咬尾症;当舍内有害气体、温度和光照超标,或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时会引起咬尾现象;当猪只患贫血和体内外寄生虫时,也会发生咬尾现象。针对以上原因可采用以下综合措施预防咬尾症。1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根据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供给全价的配合饲粮。育肥猪前期要适当增加蛋白质或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矿物…  相似文献   

10.
章红兵  王艳丽 《养猪》2001,(4):22-23
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粪和猪只间的打斗等 ,以咬尾最为常见。多发生于集约化饲养猪场处于各种应激状态下的生长幼猪 ,生长肥育猪也偶尔发生 ,母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食胎衣、胎儿、仔猪。该病也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 ,因为任何引起猪不适的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引发猪的异常行为。猪群的咬尾、咬耳或打斗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伤口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感染 ,严重的可波及身体其他部位 ,不但可降低胴体品质 ,严重的可致死亡。猪只发生急性咬尾或攻击行为 ,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 ,将很快导致猪受伤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1.
自咬症从来就不是先咬后感染引起的溃烂,而是先溃烂或是要溃烂发炎时才咬或碰坏的。据笔者对80多家饲养户调查了解发现,有17家不喂盐的狐根本没有自咬症,而52家每只狐每天喂盐超过8g或10g的,发现大多数蓝狐同时患自咬症。另有9家喂工业盐和畜牧用盐,不含碘的没有发生自咬症。另有4个养狐场每只每日喂盐不超过2g的也没有发生自咬的蓝狐。故诊断为氯化钠、碘中毒引起的。自咬的蓝狐多数是先从后腿腋下先烂,皮与肉脱离烂通再逐渐扩大;也有尾根先溃烂的,生蛆咬掉或烂掉后死亡的。治疗办法可用四环素2片,ABC2片,每天6小时1次,7天就可痊愈狐…  相似文献   

12.
任何引起猪群不适的因素都可能引发猪咬尾咬耳症。肉猪咬尾或咬架常见的原因有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疫病因素和营养因素等。
  1管理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行为异常
  1)猪有探究行为。在自然状态下觅食时,首先是表现拱掘动作,即先是用鼻闻、鼻盘拱、牙齿啃,然后开始采食。当猪舍地面为水泥地面,舍内又无玩耍或探究之物,这种探究行为长期受到限制时,猪的攻击行为会增加,有的猪就会出现相互咬尾或咬耳。  相似文献   

13.
孟俊英 《养猪》2008,(1):71-72
猪咬尾如果不加制止的话,会导致其尾巴溃烂、化脓、应激甚至死亡,因此必须解决.资料表明,欧洲猪场14%的责难归咎于咬尾,我去的猪场中每5个猪场就有1个猪场存在咬尾(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现象.  相似文献   

14.
1 引起猪咬尾症的因素 1.1 营养方面 粗蛋白质.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偏低或必需氨基酸不足,或能量/蛋白比不平衡时,会影响猪体内蛋白质代谢,并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如兴奋,打斗、咬耳等.  相似文献   

15.
自咬症是食肉毛皮动物的常<见急性慢性经过的疫病,在我国各地养殖场(户)均有发生,严重影响毛皮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毛皮质量,病兽啃咬自己的尾巴、大腿内侧或躯体的某一部位的被毛和肢体,造成皮张破损或病兽死亡,我场经过多年实践,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在控制自咬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仔猪咬尾、咬耳恶癖症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咬尾、咬耳是异食癖的一种,是由营养代谢机能紊乱、饲养管理不当、密度过大、环境、气候变化、饲料营养改变等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在断奶仔猪中,咬尾和咬耳症的发生率一般在10%左右,且多发生在断奶后3-5 d。患猪大多数对外界刺激敏感,表现为好动,食欲不振。当猪群中有一例发生时,则可引起连锁反应。仔猪之间相互咬尾或咬耳,常因被咬者流血不止,容易继发感染而死亡。猪场  相似文献   

17.
水貂自咬病多发生于春秋季节,育成貂较敏感.一般均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但周期长短不一.表现高度兴奋,单向性转圈自咬尾巴或臀部,并发出尖叫声,啃去被毛,咬伤皮肤,撕裂肌肉,造成流血、断尾.也有的咬脚掌或腹部等处.若继发感染,则出现全身症状,转归多死亡.  相似文献   

18.
吴韬 《四川畜牧兽医》2007,34(12):54-55
1 临床症状 猪咬尾症多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 病猪起初躁动不安,对外部刺激敏感,食欲不振,眼光呈恶毒状,个别猪只相互咬斗,以后逐渐发展为多只咬斗,出现咬尾或咬耳现象。不断的咬斗会造成继发感染并引起骨髓炎、脓肿等。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被咬猪可因败血症而亡。该病多发于育肥猪,以25~40kg猪发病率较高。母猪咬尾症的发生率比去势公猪高。  相似文献   

19.
猪的咬尾症,是指猪群中出现猪相互撕咬的现象,轻者将猪尾巴咬烂、咬出血,重者将尾巴半截或全部咬掉,有的还互相咬耳。应该说凡是会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的、营养的、心理的因素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在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尤其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猪咬尾、咬耳现象近年来逐渐增加,一旦发生则较难制止,因此猪的咬尾症也  相似文献   

20.
延边黄牛喉部或咬肌部脓肿,是较罕见的特殊病例之一。笔者自1960年至1980年21年间,经我校兽医院收治的喉部或咬肌部脓肿101例。本病若及时发现,早期治疗,愈合佳良,否则炎症波及到腮腺或颌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