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仔貉断乳后称为幼貉,一般说来,仔貉从分窝开始便进入幼貉的饲养管理阶段。此时幼貉生长旺盛发育迅速,日粮量随月龄增长而增加,此时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幼貉饲养管理大体包括断乳分窝、营养供给、环境条件以及疾病防治等。1幼貉的断乳分窝1.1仔貉的断乳仔貉哺乳到60日龄左右便可断乳。如果仔貉发育正常,身体健壮而且大小均匀,可采取一次断乳法,即将全部幼貉与母貉分开;如果发育不均、大小不一,则采取分批断乳法,即先把身体强壮的分离出来,等到其它弱小的仔貉略有改善能够独立生活时再适时断乳。1.2适时分窝刚刚从母貉笼舍中分离出来的幼貉不…  相似文献   

2.
养貉生产周期为一年。一般在当年留作种用的仔貉在次年春季就可参加配种繁殖,不作种用的仔貉在当年冬季便可育成取皮。每年“五一”节前后3~5天,是水貉产仔高峰,因此,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中旬是提高仔貉成活率的关键时期。如果对初生仔貉的护理、代养和补饲等环节粗心大意,必要的技术措施跟不上,就会因仔貉大批死亡而造成“丰产不丰收”的局面。提高仔貉的成活率,是提高养貉经济  相似文献   

3.
滦县安各庄镇有一养貉专业户,2004年2月6日爆发附红体病和细小病毒病。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 该养殖户饲养貉228只,其中仔貉158只,成年貉70只。仔貉首先发病后波及全群。仔貉死亡38只,成年貉死亡26只,发病貉均表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被毛粗乱,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粪呈黄色、灰黄色,有粘液、血液、气味腥臭。仔貉病程短,症状明显。发病开始曾用青、链霉素,庆大霉素,安乃近混合肌注,效果不明显。经我们采血化验,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4.
<正> 饶河县有着大力发展乌苏里貉养殖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短短几年,养貉业已遍及全县城乡。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仔貉成活率过低,全县1986年平均窝成活仅3.6只,存在养大貉吃仔、母貉患乳房炎、仔貉患病、饿死、冻死、压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仔貉成活率。笔者采取了产后挪仔、室内饲养、母貉戴嘴套哺乳的新方法,母貉吃仔、患乳房炎、患白肌病等问题也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份,诸城市某养殖户饲养的貉发生了一种以眼有脓性分泌物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犬瘟热继发沙门菌感染。1临床症状该场共饲养貉300多只,其中种貉50多只,仔貉250只。种貉无明显症状,主要是仔貉发病,大群发病20 d,一共100多只陆续发病,发病笼舍集中,就诊时已死亡70多只。就诊前2周前接种过犬瘟热疫苗,接种后发病加剧,仅接种后仔貉死亡多达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原因 1.母貉在产仔或产仔后,受外界噪音干扰、惊吓,引起情绪不安而叼仔貉。 2. 饲养人员捉拿仔貉后,仔貉身上染上异味,引起母貉疑心而叼咬仔路. 3.个别初产母貉有恶癖,有的将仔貉叼到笼网上玩耍,有的边分娩边吃仔,有的产后不让仔貉吃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城乡养貉发展迅速,每年春季是貉配种与产仔的黄金季节,但人工养貉因患怪癖症或突然被惊吓而受刺激,造成产后叼食仔貉,或因母貉产后患乳腺炎或缺奶拒绝为仔貉哺乳,导致整窝仔貉死亡,给养貉场与养貉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母貉产后叼食仔貉或拒哺,使貉多产仔保成活,经对养貉户进行调查,并结合试验与实践,现提出几项提高仔貉成活率的措施:1.叼入法:把代养的仔貉放在产期相近的另一产仔母貉的小室门日,仔貉因受寒冷刺激而发出叫声,母貉听到仔貉叫声,就会出来,把仔貉叼进小室,放在自己的仔貉堆里为其哺乳.  相似文献   

8.
1988年6月某野生貉驯化饲养场,发生一种以肺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首先仔貉发病死亡,随后成年貉也发病死亡,经剖检及实验室诊断为貉假单胞菌病。现将发病情况、诊断及防制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初生仔貉的检查护理 一般母貉在产后4-6小时排出黑膏状粪便,此此时可对仔貉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主要是听、看、查。耳贴小室壁静听仔貉的叫声,吃饱的仔貉一般不叫唤,当轻叩小室壁时,若仔貉发出短促有力的‘吱吱”叫声,一会又停止,为健康仔貉。如仔貉叫声嘶哑无力,或发出细长的“吱一吱”叫声,  相似文献   

10.
<正> 母貉叼仔是产仔哺乳期造成仔貉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在母貉的分娩产仔期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会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约有40%的母貉在产仔哺乳期出现叼仔的现象。笔者结合自身养殖经验,汇集如下几点,供养殖户参考:1 发病原因母貉叼仔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1.1 饲料中缺少某种营养成分特别是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常导致母貉叼仔、食仔的恶癖,这种情况多发于初产母貉。1.2 母貉带仔过多或过少由于母貉带仔过多,而母乳又严重不足,当仔貉吃奶时,母貉有痛感而导致母貉咬伤或食掉仔貉,相反当母貉带仔过少,母乳过剩,造成胀奶,也会使母貉疼痛难忍而引起叼仔。  相似文献   

11.
仔貉断乳后称为幼貉,幼貉的育成期是指仔貉断奶分窝至体成熟的一段时间,一般为6月下旬或11月初。要搞好育成期的饲养管理,首先要掌握好仔、幼貉生长发育的特点,根据其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切实抓好饲养管理,促进其生长。1仔、幼貉的生长发育的特点仔貉初生时体长8~12cm,体重120g左右,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仔貉的一天天长大,该让它们离开母貉,开始单独生活了。由于出生日期和身体情况不尽相同,养殖户在对仔貉分窝操作时注意禁忌,遵循原则:(一)仔貉分窝三忌1.忌操之过急。一般情况下,仔貉在出生50~60天应"独立门户",即进行分窝。但必须视仔貉  相似文献   

13.
笼养野生动物貉实属新兴行业,如饲养成功,是劳动致富的一条新门路。近年来我县养貉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已有貉四千余只。母貉每年三月下旬陆续产仔,四月中旬达到产仔高峰。今年哺乳期中仔貉大量死亡我们调查了一百个养貉户,他们今年原有仔貉1860只,死亡了1080只,死亡率达59%以上。现将引起仔貉死亡的原因及改进措施作一初步分析,供参考。一、母貉惊吓:在产仔、哺乳期间必须防止母貉受惊吓,如鞭炮声、汽车喇叭声、狗吠、鼓锣声等音响一旦出现,母貉会乱叼仔貉,  相似文献   

14.
一、貉产仔期公母同窝貉子性情温和、喜群居,野生状态就是成对穴居。母貉产仔后,双亲与仔貉也是同穴而居,直至分窝。我们根据貉的这一特性,总结出产仔期公母同窝的饲养方法。由于貉具有护仔性,每次喂食水时,公貉先让母貉吃食,自己却进入窝内护理仔貉。这样使仔貉不受冻、安静,同时母貉也吃得饱,泌乳能力增强。因此其仔貉成活率大大高于分离饲养的(见表1)。  相似文献   

15.
貉是一种珍贵毛皮动物,貉皮耐磨富有弹性,貉肉鲜嫩营养价值高.仔幼貉阶段是貉的一生中较难饲养的时期,仔幼貉成活率的高低是养貉成败的关键,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抓好仔幼貉饲养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仔幼貉全活快长.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提高仔貉的成活率,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我们对某养貉场的历年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弄清了仔貉的死亡原因.一、仔貉死亡原因分析从调查结果看,仔貉5日龄内死亡率占月龄死亡率的70%~80%;占育成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一)仔貉的饲养管理从出生到断奶前的小貉称为仔貉.仔貉在18日龄前全靠母乳生活.母貉产后无奶,或产仔多一时又找不到"奶妈",或仔貉弱不会自然哺乳,遇到上述情况均需进行人工哺乳.  相似文献   

18.
若母貉产仔多,产程过长,则其无力断脐带,极易出现脐带缠绕在仔貉的颈部上导致仔貉窒息而死,或因仔貉吃不到奶而饿死。在仔貉出生后4-6小时,一旦发现脐带缠绕仔貉颈部时,要用消毒过的剪刀剪断脐带,同时用5%的磺酊对脐带断端进行消毒。对产出多余的仔貉,要找母貉寄养或人工哺乳。  相似文献   

19.
1985年7月,柳河县蚕种场发生了貉佝偻瘸,发病的貉全部是断乳后的仔貉。蚕种场1985年共养貉41头,其中两个月龄仔貉20头,发病16头,发病率为仔貉的80%。仔貉发育不良,毛色浅,体质弱,食欲差,精神萎靡不爱活动,消瘦,被毛蓬乱,腹部增大下垂,前肢呈X状,跛行,不能站立,有的出现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20.
<正> 貉是一种珍贵的野生毛皮动物,提高仔貉的成活率,是养貉者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但因母貉叼咬,无奶饿死仔貉等原因,使仔貉成活率多年来一直在40%上下浮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人工哺育仔貉的方法。1987年产仔期,对我场17窝共84只仔貉,采用人工哺育的方法后,成活77只,成活率达91.7%。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