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蜂友”这称呼是咱养蜂人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友”何意?友好的关系,相互帮助。爱情是专一的,亲情是局限的,只有友情才是无边的。在人类饲养的动物中只有养蜂的人称蜂友,没有养鸡的称鸡友,更没有鱼友、牛友、羊友之说。所以,咱养蜂人应该以“蜂友”为荣。从《蜜蜂杂志》上和我这几年的养蜂实践中,都可以看到很多养蜂人并不以“蜂友”二字为荣,而是借蜂友的名欺骗咱养蜂人。就拿给《蜜蜂杂志》投稿一事来说吧,有几位养蜂人根本不顾蜂友的面子,竟然全文照抄投到编辑部,钻编辑工作忙的空子。象《蜜蜂杂志》这样的良师益友,哪里有养…  相似文献   

2.
韩荣昌 《蜜蜂杂志》2004,(10):16-16
本人因蜂业工作的需要,经常去蜂友的蜂场或家里作客。从现场和交谈中发现在养蜂管理上,有的蜂友不自觉地走入了误区,现整理成文,供蜂友们参考。误区之一:“一扫光”能增产依蜜蜂的习性,只有“蜂家富豪”,不缺吃少穿,蜜蜂身强力壮,才会少生病,工蜂才有积极性出勤采蜜,才会高产;只有“蜂家富豪”,蜂王才能积极繁育后代,劳动力才会充足,蜂产品便能日积月累。“蜂家富豪”,能使盗性减弱,减少蜜蜂伤亡,一切天灾人祸皆可战胜。但一些蜂友“见蜜眼红”、“揠苗助长”,忘了“初期早,中期勤,后期稳”的原则,误用“一扫光”为增产措施,造成整群蜜蜂忙…  相似文献   

3.
江名甫 《中国蜂业》2010,61(6):27-27
丰产增收是养强群的目的。蜂群是蜜蜂繁衍后代的个体单位,强群标志着繁衍后代的个体成熟,要增殖新蜂群了。分出新群之前有一个阶段,养蜂人通称为“分蜂热”。此阶段蜂王与工蜂逐渐停产、怠工,闹分蜂。然而,增殖新群体是蜜蜂物竞天择,自然进化的结果,养蜂者只能顺应蜂群的这一生物学特性,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4.
<正>看了《蜜蜂杂志》2015年第7期刊登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文章,笔者对盗蜂引发的故事颇感兴趣,对养蜂人张的蜜蜂被盗而到公安派出所报警,感到新奇。养蜂人都知道,盗蜂是养蜂人最头痛的问题,本人就深受其害。养蜂人遭遇盗蜂,多半是自己的不是:一是蜂群养得不够强壮,因为被盗的往往是弱群、病群;二是  相似文献   

5.
正养蜂人都爱用蜂疗,比如身体碰撞造成青紫瘀血,用一点蜂胶贴在患处,几个小时就可止痛消肿;牙痛时,将蜂胶贴在牙龈上,不久就可见效;手痛脚痛,蜇上几只蜜蜂,就能止痛。常有亲朋好友希望笔者能用蜂疗为其治病,但因没有蜂疗从业证书,一般情况下都婉言拒绝了。有一次,一位亲戚要笔者用蜂针给他治疗肩周炎,并说他以前也养过蜜蜂,经常被蜇都没事。碍于情面,笔者就帮他用3只蜜蜂蜇刺了患处,第二天肩周炎好了很多,才开始放心的继续治疗,每天增加1  相似文献   

6.
养蜂人要有远见。养蜂人要热情相助,无私助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蜂产品的质量,保持养蜂人的信誉;加强养蜂人相互交往,加强自己的蜂德规范;以蜜蜂精神养蜜蜂。破除保守思想,争当蜂师蜂友,不但不出售蜂群,必要时还要赠送蜂群,授人以法(传授饲养方法)。赠人一杯蜜,不如赠人一群蜂;一杯蜜甜一时,一群蜂将会保持永久的甜蜜。蜜  相似文献   

7.
黄河故道养蜂人甘思孔1994新春佳节,当过往行人来到郑州市金水区同乐路东段的甘家“中华蜂蜜店”的时候,总要放慢脚步,注目店门上贴的~·副对联:蜜蜂必养代代养;蜂户无家处处家。横批是:振兴蜂业。“甘家”何许人也?他们就是黄河故道养蜂人。甘家村位于河南省...  相似文献   

8.
任付珍 《蜜蜂杂志》2018,(11):18-18
“爬蜂病”是令养蜂人最头痛的蜂病。邢台县以前只是在丘陵区的枣花期发生过“爬蜂病”,而现在,一进入夏季就不断接到病情报告,今年中伏期就有包括本人在内的5家蜂场发生严重的“爬蜂病”。经与“蜂业科技工作者群”等同仁探讨,采用多种药物治疗,但是效果都一般,直到气温下降、连续降雨天气后才结束爬蜂,可为时已晚,箱内有一半的蜂脾撤出来,至今看起来群势较难维持。  相似文献   

9.
有些蜂友在学习和运用“数控养蜂法” (以下简称“数控”)时并没有真正理解和领会“数控”精神 ,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用“数控”来管理蜂群 ,不但没有获得经济效益还把蜂养垮 ,于是就抱怨说“数控”不适合他的蜂群。“数控”调节巢温讲到蜂群保温“宁冷勿热” ,有的蜂友便记住了这一点 ,1 0月上旬野菊花流蜜时就把蜂群放在高高的南墙下面 ,蜜蜂落地后不能归巢 ,“爬蜂”遍地 ,就误认为患了“爬蜂病” ,急忙喂药。其实这是因为地表温度低 ,蜜蜂落地后被迅速冻麻木而不能起飞返巢。蜂群室外越冬蜂箱内不保温 ,二三脾蜂的弱群也加继箱关王越冬…  相似文献   

10.
问题征答     
我们所在的城区 ,活框饲养的中蜂蜂群发展较慢。2 0 0 2年 6月初 ,已是零星蜜源时节 ,因事外出数日 ,回家后发现 ,一个 8框强群分迁了一半蜜蜂 ,可是不到两个月又繁殖为一个 8框群。这使我们得到一个启示 :自然分蜂对分出群和原群都有强烈的激励性。这“双面”激励性是蜜蜂繁衍自己种族的本能和生物学特性。野生蜂和旧法桶养蜂 ,每年都能分出两三群 ,留下的“碗碗蜂”仍然可以发展成强群。我们养蜂人可以利用这种“双面”激励性来发展蜂群 ,扩大蜂场。但是 ,控制自然分蜂的确有些麻烦。由于分出群常常在高高的树枝上或屋檐下结团 ,收捕不但…  相似文献   

11.
王多产子多 ,抓强群 ,夺丰收。 10多年来笔者就是实践了这一做法 ,2 0 0 1年养平湖浆蜂 2 6群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组双王 ,促春秋两繁有以下好处 :一是蜂群群势上得快 ,头年秋繁有群势较强的适龄越冬蜂 ,可保证来年春繁群有较多的基数 ;二是保证常年养强群产浆、蜜 ;三是增强蜂群抗病力 ,省饲料。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利弊 ,如常年养双王 ,费工、费饲料 ,管理麻烦 ,容易产生“伤热”等不利因素。为了取弊为利 ,笔者的做法是 :7月下旬和 8月上旬是当地芝麻流蜜盛期 ,干旱少雨 ,气温一般都在 38~ 4 1℃ ,蜜蜂贪凉不护脾 ,是芝麻花期卷翅、爬…  相似文献   

12.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先哲们凝聚的智慧结晶 ,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 ,不少计名、典故妇孺皆知 ;有的计法被养蜂人用于控制盗蜂。盗蜂是缺蜜期蜜蜂的反常行动。当侦察蜂探到养蜂人检查蜂群时麻痹大意或蜂箱对外开放 ,它就伺机潜入内部。当掠得香甜果实回巢后 ,随即带领“突击队”来围攻 ,一旦第一道防线 (巢门 )被攻破后 ,这个被盗群就可能“倾家荡产”。盗蜂只能防患于未然 ,当盗蜂疯狂围攻后再加以防范为时已晚。应尽快找到起盗群 ,如果是 1群盗数群 ,可采用“围魏救赵”的计法 ,乘盗蜂大肆活动之际 ,将起盗群迁到新址 ,原址放 1个空…  相似文献   

13.
饲养强群才能优质高产,也只有强群才能抗逆境、获收益。所以,我年年都要为培养强群付出辛勤的劳动。可是到了生产季节,往往就只因为闹自然分蜂,发挥不了强群蜜蜂的积极性,影响了计划生产。从实践中大家都体会到:蜂王年龄越老,分蜂性就越强;年青的蜂王分蜂性就弱;蜂王在壮群里分蜂性就强;把蜂王限制在固定产卵区里就能预防分蜂。分蜂的因素是随群势同步发展的,但在有足够的幼虫供蜜蜂喂饲的蜂群,就不闹分蜂;大流蜜期蜜蜂忙于工作也能抵消蜂群的分蜂情绪,而辅助蜜源又能刺激蜂群分蜂。针对上述因素,82年春我试用了蜂群“分区管理”,经三年的摸索和改进,使我体会到:蜂群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化养蜂不仅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使农业丰收和养蜂人受益,而且有利于实现蜜蜂、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1生态化养蜂是养蜂业科学的选择随着养蜂业的快速发展,养蜂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逐步朝着全方位生态化养蜂方向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1调减负荷,立足于养过勤干预和不断侵扰刺激蜂群,会导致蜂群巢内温湿度频繁波动,影响幼蜂的正常发育。应由养弱群勤取蜜,转变为养强群合理取蜜,并调整蜜、浆、蜂  相似文献   

15.
<正>中蜂喜欢新王新巢所以爱分蜂,一旦发生分蜂养蜂人只好抬眼观望欢送。为了省事,减轻劳累,自然分出的蜂群很难收回,分出蜂群总量的50%。自然分蜂是自然现象,要想群蜂逐年发展,养蜂人应总结经验,顺应中蜂繁殖的自然规律来进行人工分蜂。活框养殖春季繁殖一定要有发展空间,避免产生人为的分蜂热,这是养强群的第一决窍。  相似文献   

16.
<正>每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是越冬蜂交替期,也是调整群势的关键时期。许多养蜂人调整群势时不考虑天气因素,有的在气温低时仍在检查蜂群,有的在上午气温未回升前开始工作,其结果是引起爬蜂。笔者观察,查蜂次数多的蜂群引发爬蜂的比率较高。开始出现爬蜂时为"中风型"爬蜂病,不排除老龄工蜂腹部积有大量病菌,因养蜂人开箱调整蜂群,巢内温度降至35℃以下,蜜蜂为了提高巢温需要多消耗蜂蜜。春季爬蜂并  相似文献   

17.
要养好蜜蜂、搞好养蜂场,得坚持三条原则,做好四个基本功。这里所说的“三条原则”是指“常年养强群”、“蜂不离花”和“消灭病虫害”而言的。三条原则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三条中的每一条既有其单独的作用,又有其关联的作用。“常年饲养强群”不能离开“蜂不离花”和“消灭病虫害”,后二条是前一条的必备条件,是为  相似文献   

18.
黄坚 《蜜蜂杂志》2004,(3):20-20
养蜂人讲起盗蜂都会感到头痛,然而发生盗蜂是常有的事,有强群盗弱群,大群盗小群,多群盗一群,蜂场之间互盗等等。蜂场一旦发生盗蜂,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要防止盗蜂,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会发生盗蜂,才能对症下药。从蜜蜂生物学特性和其生活规律来看,蜜蜂盗抢、储存饲料,是蜜蜂长期生存斗争中形成的本能,这种本能的遗传因子会世代相传。在流蜜期它们勤奋地在野外寻花采蜜,此时蜜蜂的注意力一般不会针对蜂巢;当野外流蜜停止,外界已无蜜可采时,蜜蜂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蜂巢上来,尤其那些老蜂,闻到箱内粉蜜的气味就会向巢门、箱缝等处拼命侵入…  相似文献   

19.
<正>现在蜂病多,蜂难养是养蜂人的共识。对此,笔者对上世纪30年代至今的蜂病发生和防治状况加以探讨,追溯其根源,找到今后防治蜂病之路。一、蜂病防治状况的回顾上世纪30~60年代主要的蜜蜂传染病有欧洲  相似文献   

20.
<正>黑龙江地区冬季气候寒冷,蜂群越冬期长达半年之久,给蜜蜂安全越冬带来诸多隐患。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目睹多少养蜂人因越冬失败而弃蜂改行,"蜂好养,冬难越"已成共识。一、室外越冬特点1.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有几十群蜂的蜂场可以一字摆放;百群以上的蜂场,蜂群背靠背双排越冬。不受干湿度影响,只要不伤热,不下痢,不患孢子虫病,早春就不会爬蜂。2.管理方便:通过箱外观察,便可找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