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盐浓度对马铃薯实生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个不同组合的马铃薯实生种子分别播在含有0,0.2% ,0.4%和0.6%NaCl处理的土壤和MS培养基中,以调查NaCl对实生种子发芽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中盐浓度的增加,实生种子生长受到抑制就越厉害,土壤中盐浓度达到0.4%时,幼苗的存活率仅为14.3%-27.8%,达到0.6%时幼苗全部死亡;MS培养基中盐分达到0.4%时,幼苗的存活率为40%-46.7%,应先从培养基中开始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杂种实生苗培育及选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国宏 《中国马铃薯》2002,16(5):298-299
农作物的育种是基于一定变异群体进行多年的鉴定选择而获得万中选一的优良品种,马铃薯作物也不例外,其常规育种程序中,变异出现在杂种一代,也就是杂种实生苗,也就是杂种实生苗群体内,以后其变异性状通过块茎无性繁殖固定下来代代相传.因此马铃薯作物与其它有性繁殖作物相比,杂种一代的培育工作在整个育种程序中显得尤为重要.过去由于育种目标单一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杂种实生苗培育技术经历了温汤浸种和阳畦育苗的传统技术阶段,杂种实生苗群体(即变异类型)非常有限,致使育种成效降低.  相似文献   

3.
培育健壮马铃薯试管苗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们在马铃薯茎尖脱毒和试管苗繁殖过程中发现,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细弱、茎叶嫩黄与带有高浓度的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及几种主要马铃薯病毒有关。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酶联夹心法检测筛选出无病毒的试管苗作为试材,排除类病毒和病毒侵染的干扰,以提高培养基中营养元素含量作为培养健壮试管苗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2倍MS液体培养处理的试管苗生长茁壮、浓绿,加速了干物质累积、使继代培养周期从3~4周缩短为2~3周。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品种Favorita和中薯2号的扦插苗和脱毒小薯分别播种在含有0,0.2%,0.4%和0.6%NaCl盐的土壤中,以研究盐对它们出苗生长率及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扦插苗和小薯的生长均因之受到相应的抑制,表现在出苗迟缓,成活率低,植株矮小等方面,扦插苗对盐的敏感性大于小薯,因此笔者认为,从现有的品种(系)中筛选抗(耐)盐品种(系)从扦插苗做起可为以后的田间筛选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马铃薯茎尖脱毒和试管苗繁殖过程中发现,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细弱、茎叶嫩黄与带有高浓度的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及几种主要马铃薯病毒有关。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酶联夹心法检测筛选出无病毒的试管苗作为试材,排除类病毒和病毒侵染的干扰,以提高培养基中营养元素含量作为培养健壮试管苗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2倍MS液体培养处理的试管苗生长茁壮、浓绿,加速了干物质累积,使继代培养周期从3~4周缩短为2~3周。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马铃薯组培苗的污染率,试验对不同浓度的医用抗生素、防腐剂、化学农药的抑菌效果以及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及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数据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组培苗生产中最常见的青霉菌、细菌和酵母菌3种菌都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并且对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以及生根产生的负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不同形态和种类培养基对马铃薯茎尖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
不同盐浓度对马铃薯试管苗的胁迫效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新伟 《马铃薯杂志》1998,12(4):203-207
用含0%、0.1%、0.2%、0.3%、0.4%五种Nacl浓度的修改MS培养基胁迫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办法,鉴定马铃薯品种的抗盐性。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试管苗受影响的程序加重,其试管苗株高、根长、干物质及生物产量间差异显,最后确定0.3%Nacl胁迫为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9.
提高马铃薯实生苗移栽成活率的办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晓春 《中国马铃薯》2005,19(6):371-372
马铃薯常规育种杂交结实率很低,得到实生种子后,要得到实生薯,需经过浸种、播种、移栽、培土、单株收获等几个环节,其中移栽是一项关键技术,常规的移栽方法即将浸种已发芽的实生种子播种于沙或蛭石中,待实生苗长至6 ̄7叶时,拔出实生苗移栽于土中,灌水、遮阳,刚移栽上时需每天浇水,以后逐渐撤掉遮阳网,操作过程不但比较麻烦,而且由于在移栽时不同程度的伤了根,移栽时又不带土,所以往往成活率很低。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简单而且操作性强的移栽技术,移栽成活率可达100%。1浸种移栽前10 ̄15d,约每年4月初,将实生种子均匀撒于铺了吸水…  相似文献   

10.
不同盐浓度对马铃薯试管苗的胁迫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含0%、0.1%、0.2%、0.3%、0.4%五种Nacl浓度的修改MS培养基胁迫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办法,鉴定马铃薯品种的抗盐性。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试管苗受影响的程度加重,其试管苗株高、根长、干物质及生物产量间差异显著,最后确定0.3%Nacl胁迫为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品种Favorita和中薯2号的扦插苗和脱毒小薯分别播种在含有0,0.2%,0.4%和0.6%NaCl盐的土壤中,以研究盐对它们出苗生长及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扦插苗和小薯的生长均因之受到相应的抑制,表现在出苗迟缓、成活率低、植株矮小等方面.扦插苗对盐的敏感性大于小薯,因此笔者认为,从现有的品种(系)中筛选抗(耐)盐品种(系),从扦插苗做起可为以后的田间筛选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长素在马铃薯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本试验用 4种生长素喷施马铃薯 ,对其产量及产量性状、生长发育、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结果为 ,不同生长素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生长发育、生理指标具有不同的效果 ,其效果极显著的有GA3、BA两种 ,IAA、NAA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地积温效应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具有显著的早熟增产效应.对不同处理的土壤温度、地下积温和地上积温比较后发现,地下积温是限制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因素。覆膜栽培可以提早满足马铃薯生育早、中期对地积温的要求,从而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多熟制条件下,这种效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碳源浓度对不同光源培养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培养基碳源浓度对不同光源培养的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分析了自然光照培养的优势。结果表明 ,利用自然光照培养马铃薯脱毒试管苗 ,培养基最适宜的碳源浓度为 12 5g/L ,较人工灯光培养的最适宜碳源浓度 2 0g/L减少了三分之一 ,降低培养基成本 3% ,移栽成活率提高 8 91% ,总体降低试管苗生产成本 2 6 5%。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下马铃薯耐盐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移栽于蛭石中长至 4~ 5片新叶的马铃薯试管苗用 0 2 %、 0 4 %、 0 6 %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胁迫处理 ,在 10d、 2 0d和 30d时测定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 :随盐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 ,马铃薯试管移栽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脯氨酸含量在胁迫初期极显著地增加 ,随后呈下降并趋于稳定趋势 ;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极显著地下降 ,细胞间隙CO2 浓度无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卡拉胶和琼脂为固定物,对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用卡拉胶培养的组培苗生长明显快于琼脂培养基的组培苗,且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17.
离体筛选耐盐碱马铃薯品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管模拟盐碱土对30个马铃薯品系材料进行了耐盐碱筛选。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总盐含量达到0.1%时,耐盐碱能力最差的品系就开始死亡,如144-4、3-2、65等品系,而耐盐碱能力强的品系,即使总盐含量达到0.4%,植株仍能存活,如品系I、131、31等。耐盐碱能力强的品系,其培养基的pH值在培养过程中都逐渐下降,到取样时均达到了适宜植株生长的范围。这说明,耐盐碱的植株能够向土壤中分泌大量H+。  相似文献   

18.
壳梭孢素(FC)对黄化花生幼苗下胚轴和幼茎的伸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0.068、0.68和6.8mg/LFC使黄化苗幼茎分别增长了9.5%、15%和31.4%.FC对离体下胚轴切段的伸长和鲜重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干重影响不大.在无氧条件下,FC对下胚轴伸长的促进作用几乎被完全抑制.此外,FC使黄化苗幼茎的呼吸速率提高约13%.  相似文献   

19.
在脱毒马铃薯迷你薯网室种植生产种薯的过程中, 进行了4 个品种相同化肥施量, 不同沸石配比作底肥的对比种植。结果对于生育期长的会顺88 、金冠品种, 添加沸石有明显的增产作用。30% 的配比处理增产效果最好( 金冠比对照增产169 % , 会顺88 增产70-7% ) , 35% 的处理次之( 金冠比对照增产97-8 % , 会顺88 增产61-3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