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及其消解动态进行分析,评价嘧菌酯在花生生产上的残留安全性.[方法]对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及采收间隔期与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及土壤中嘧菌酯最终残留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嘧菌酯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嘧菌酯在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24~12.07 d和5.57~13.48 d.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低于1.135、0.154、0.922和0.957 mg/kg,嘧菌酯残留量排序为花生<花生壳<土壤<花生植株.根据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嘧菌酯在花生中的残留中值为0.05 mg/kg,普通人群嘧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418785 mg/k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3.32%左右.采收间隔期为21和28 d时,在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条件下,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按常规方式施用嘧菌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但采收间隔期为14 d时,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对最终残留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及其消解动态进行分析,评价嘧菌酯在花生生产上的残留安全性。【方法】对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及采收间隔期与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及土壤中嘧菌酯最终残留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嘧菌酯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嘧菌酯在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24~12.07 d和5.57~13.48 d。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低于1.135、0.154、0.922和0.957 mg/kg,嘧菌酯残留量排序为花生花生壳土壤花生植株。根据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嘧菌酯在花生中的残留中值为0.05 mg/kg,普通人群嘧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418785 mg/k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3.32%左右。采收间隔期为21和28 d时,在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条件下,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按常规方式施用嘧菌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但采收间隔期为14 d时,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对最终残留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噻虫胺在花生上的残留特性和安全风险。[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及室内检测研究0.1%噻虫胺颗粒剂在花生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0.1%噻虫胺颗粒剂按施药剂量为750、1 125 g(a.i.)/hm~2,于花生播种前耕地时施药1次,收获期噻虫胺在花生植株、花生壳、花生仁中的残留量均未检出(残留量0.02 mg/kg)。[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噻虫胺在花生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防治花生蛴螬常用农药的残留现状。[方法]选取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10%吡虫啉悬浮剂3种农药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花生播种时采用穴喷雾和拌种,在齐苗后灌根3种施药方法防治蛴螬,于花生收获后对花生仁、花生壳以及土壤中农药残留进行分析。[结果]在试验剂量下,毒死蜱和吡虫啉不同施药方法在花生仁中均未检出;辛硫磷3种施药方法在花生仁中的残留也均低于国标(GB2763-2012)中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值(0.05 mg/kg)。[结论]3种药剂在食用的花生仁中残留量都未检出或符合国家标准,为花生的安生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效唑在花生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为在花生上安全使用多效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所有样品用乙腈提取,土壤经液液分配净化,花生样品经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和石墨化炭黑净化后,用带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并进行两年3地的田间残留试验,探究多效唑在花生仁、花生壳、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多效唑的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最低检出量为0.15 ng,在土壤、花生仁、花生壳和花生植株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3~0.05 mg/kg.在添加浓度水平为0.05、0.50和1.00 mg/kg时,多效唑在土壤、花生仁、花生壳和花生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2.5%~108.8%、95.9%~108.3%、81.8%~109.6%和75.2%~96.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1%~14.3%、5.8%~8.7%、4.6%~9.3%和5.0%~8.9%.多效唑在土壤和花生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4~14.3和1.0~5.7 d.广西、湖南和河南3地成熟花生中多效唑的最终残留量未检出.[结论]以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检测多效唑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用于花生和土壤中多效唑残留检测.在花生下针期间按照推荐剂量90~120 g a.i./ha使用15%多效唑悬浮剂对水施用1次,收获时无多效唑残留,对花生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山东济南和浙江杭州、河南焦作三地进行了毒死蜱在花生上最终残留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毒死蜱在花生及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施药后到采收期时花生中的毒死蜱残留量均低于0.2 mg/kg。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用于防治花生蛴螬,施药剂量不超过2 250 g a.i./hm2(推荐高剂量)、施药1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15%毒死蜱颗粒剂防治花生蛴螬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15%毒死蜱颗粒剂防治花生蛴螬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毒死蜱颗粒剂对花生蛴螬有较好的防效.15%毒死蜱颗粒剂2 250、2 812.5、3 375 g/hm2施药后30、60d的防效为56.56%~79.77%;施药60d后的保株效果为58.61% ~83.76%.试验期间,未发现该药剂在供试剂量下对花生产生药害.根据试验结果,15%毒死蜱颗粒剂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恶霉灵在西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恶霉灵在西瓜全果和土壤中的残留。[结果]恶霉灵在西瓜全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02%~83.25%,变异系数为1.12%~3.25%;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11%~84.23%,变异系数为1.25%~3.08%。恶霉灵在西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湖南长沙和北京两地西瓜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40、3.13 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66、3.67 d。[结论]在西瓜上使用0.1%恶霉灵颗粒剂兑水剂,按照推荐使用剂量为600kg/hm2施药1次时,恶霉灵在西瓜上的安全期为14 d。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和田间试验法,研究吡唑醚菌酯在花生上使用后的降解和残留行为,以期为安全施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紫外检测器,对吡唑醚菌酯进行检测。[结果]吡唑醚菌酯在花生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满足一级降解动力学过程及其降解常数,半衰期为4.1~5.0 d。用药后15 d至收获期,吡唑醚菌酯在花生仁、花生壳、植株中的最终残留均未检出。[结论]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符合农药残留标准要求,适用于花生中的吡唑醚菌酯残留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丙甲草胺和特丁净在花生上的残留特性和安全风险。[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及室内检测研究50%异甲·特丁净乳油在花生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50%异甲·特丁净乳油按施药剂量为2 250、3 750 g a.i./hm~2,于花生播后苗前土壤喷施1次,收获期的异丙甲草胺和特丁净在花生植株、花生壳、花生仁中的残留量均未检出(异丙甲草胺残留量0.05 mg/kg,特丁净残留量0.01 mg/kg)。异丙甲草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1.6~14.8 d,药后30 d消解90%以上;特丁净在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1~14.7 d,药后30 d消解87%以上。总的来说,异丙甲草胺和特丁净在土壤中半衰期较短,消解速度较快。[结论]试验结果为异丙甲草胺·特丁净在花生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乙草胺在油菜植株、籽、籽壳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油菜植株、籽、籽壳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土壤用甲醇提取,经弗罗里硅土净化,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乙草胺的添加量在0.005~1.0mg/kg水平下,乙草胺在土壤、油菜植株、籽、籽壳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3%~96.5%、86.9%~90.3%、83.3%~89.7%、87.9%~90.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9%~5.0%、3.9%一9.5%、6.6%~14.3%、6.4%~11.1%,乙草胺的最小检出量(LOD)为5×10-7g,油菜植株、籽及籽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为O.01mg/kg,土壤中的LOQ为0.005mg/kg。乙草胺在福建莆田和湖南长沙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5、5.2天,在油菜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7、2.3天,油菜收获时(距施药60天),油菜田土壤、植株和油菜籽及壳中均未检测出乙草胺残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甘薯和土壤中灭线磷的残留检测提供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丙酮提取,提取液用石油醚液-液分配,中性氧化铝(含活性炭)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测定。[结果]灭线磷的最小检测量为1×10^-12g,最低检测浓度为0.2 μg/kg。添加浓度在0.01~1.0mg/kg时,甘薯植株中灭线磷的添加回收率为88.3%~91.1%,变异系数为4.5%~9.3%;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5.2%~88.3%,变异系数为7.0%~7.5%;甘薯块茎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5%~88.0%,变异系数为4.8%~7.1%。[结论]该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和灵敏度均达到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不同花生品种耐酸性低钙能力的差异,筛选适宜在酸性低钙旱地生长、荚果饱满的品种,为花生品种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酸性低钙旱地种植19个花生品种,测定各品种的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生产力、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等指标。[结果]酸性低钙土壤作用下,桂花166的饱果率74.1%,单株生产力30.1 g,百果重140 g,百仁重58 g,出仁率64%,为参试品种中最高;不同品种的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单株生产力、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差异较大,酸性低钙土壤对花生的影响具有种间差异性。[结论]19个花生品种耐酸性低钙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参试花生品种中有1个品种为高耐酸性低钙品种,11个品种为中耐酸性低钙品种,其余7个品种为酸性低钙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4.
王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703-11704
[目的]研究房屋白蚁预防药剂毒死蜱和联苯菊酯在合肥地区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法]以毒死蜱和联苯菊酯为供试药剂,研究白蚁预防药剂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性.[结果]添加浓度为50mg/kg时,毒死蜱和联苯菊酯的回收率分别为96.90%和93.25%,变异系数分剐为2.76%和4.02%、毒死蜱在土壤中的降解可以分为先快后慢2个阶段,而联苯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2种药剂的降解速度都较快,但联苯菊酯的降解速度比毒死蜱慢,毒死蜱的半衰期为79.68d,联苯菊酯的半衰期为94.96d。由2种药剂的降解方程计算得联苯菊酯的有效期为911d,毒死蜱的有效期为478d。[结论]该研究为白蚁防治药剂在房屋白蚁预防工程中的合理应用、安全性评价以及制定行业质量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防治花生蛴螬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筛选防治花生蛴螬的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最佳田间使用量。[方法]以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3750、5625、7500 g/hm2为处理,以40%毒死蜱乳油7500 g/hm2为正常对照,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调查花生被害情况,计算各处理防效。[结果]使用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3750~7500 g/hm2防治花生蛴螬效果显著好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但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结论]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幼虫防效及保果效果均较好,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氯吡脲在猕猴桃和土中的消解动态与残留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氯吡脲在猕猴桃和土中的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氯毗脲在猕猴桃和土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9%-91.3%和85.2%~94.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2.2%和0.9%-2.7%。氯吡脲的最低检出量为2×10^30g,在猕猴桃和土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kg。氯吡脲在猕猴桃和土中的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显示,氯吡脲在猕猴桃中的半衰期为4.8—8.4d,在土中的半衰期为8.8~12.7d,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以有效成分20-30mg/kg蘸猕猴桃幼果1次,药后30d猕猴桃中氯吡脲残留量未超过0.04mc/kg(MRL值),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张宇  郭正元  林毅青  张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44-12045,12047
[目的]研究二氯喹啉酸在水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方法]选择湖南、广西2地的水稻田为试验对象,于2010、2011年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二氯喹啉酸在水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结果]二氯喹啉酸在环境样品中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mg/kg。当添加浓度在0.05~1.00 mg/kg时,回收率范围在80.40%~111.38%,变异系数为1.24%~5.83%;二氯喹啉酸在稻田土、稻田水及水稻植株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方程C=Coe-kt;二氯喹啉酸在湖南和广西省水稻植株中的2年平均半衰期分别为2.54、2.43 d,稻田水中为3.05、2.70 d,稻田土中为6.03、9.30 d。[结论]该研究为二氯喹啉酸在水稻田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