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棕背平数量的研究方法和预测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林木害鼠棕背平的综合防治,就是要根据林区现实环境条件,结合现代林业建设,恢复生态,改善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调控食物关系,恢复建立生态平衡制约机制所采取的营林、生态、调控害鼠种群数量配置,达到林木鼠害标本兼治的建设和谐现代林业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1975-1990年,在黑龙江省镜泊湖林区以夹日捕获率作为数量指标,调查了各类生境及不同季节和年份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rufocanus的数量,并结合已有的报道探讨了长白山地林区棕背鼠平种群数量分布以及数量变动规律。结果表明,棕背鼠平的数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在阔叶林带数量很少,为稀有种,在针阔混交林带数量较多,为优势种,到针叶林带数量最多,并为绝对优势种。数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季数量最低,在原始针阔混交林中7月份达到全年数量高峰,在人工落叶松林中,9月份才达到数量高峰。年间数量变动很大,从1975年至1990年的16年间,曾出现过5次数量高峰年,表现出3年或4年出现一次数量高峰年的周期性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4.
1975-1990年,在黑龙江省镜泊湖林区以夹日捕获率作为数量指标,调查了各类生及不同季节和年份棕背Ping Clethrionomys rufcanus的数量,并结合已有的报道探讨了长白山财林区棕背Ping种群数量分布及数量变动规律。结果表明,棕背Ping的数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在阔叶林带数量减少,为稀有种,在针阔混林带数量较多,为优势种,到针叶林带数量最多,并为绝对优势种。数量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5.
6.
综述棕背伯劳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棕背伯劳色型分类存在的问题及色型多态现象产生的内在机制,同时综述了棕背伯劳的食性和繁殖行为。  相似文献   

7.
塞罕坝机械林场在2012年冬季至2013年春季发生了以棕背鼠平为主的林鼠危害,幼林损失惨重。林场通过对其生活习性和危害规律的研究,结合请教专家、现场研讨,摸索出一套比较成功的灭鼠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8.
测量了棕背Ping129例标本的外形和头骨共18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生长指标。雄鼠的代表性指标有体长,胴体重,颅全长,基底长,腭长,鼻骨长和下颌长,雌鼠的代表性指标除上述指标外,还有眶间宽和齿隙,雌性雄性合并代表性指标与雌鼠的相同。  相似文献   

9.
棕背Clethrionomysrufocanus选择的最适生境是林型结构复杂,下草茂盛,郁闭度高,土壤湿度相对较大的针阔混交林。棕背除采食植物的绿色部分(茎、叶),也吃根、花、果等,消化纤维的能力较强,此外还吃少量的小型动物和昆虫等。棕背与大林姬鼠在林区利用食物资源上存在着明显的竞争现象,从而导致了生态位出现趋异现象。如大林姬鼠的食物多选择营养成份较高的种子,趋向于适应较干燥的环境发展。用胴体重划分棕背的年龄组,结果相对准确,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0.
棕背Ping Clethrionomys rufocanus选择的最适生境是林型结构复杂,下草茂盛,郁闭度高,土壤湿度相对较大的针阔混交林。棕背Ping除采食植物的绿色部分(茎,叶),也吃根,花,果等,消化纤维的能力较强,此外还吃少量的小型动物和昆虫等。棕背Ping与大林姬鼠在林区利用食物资源上存在着明显的竞争现象,从而导致了生态位出现趋异现象。如大林姬鼠的食物多选择营养成份较高的种子,趋向于适应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了MG复合不育剂对棕背Clethrionomysrufocanus数量控制及对林木危害防治效果。 4月上旬在林地投放MG复合不育剂药物饵料 ,秋季 10月份棕背数量与对照地相比较降低 70 %以上 ,第二年仍保持较低的数量水平 ;使林木被害率降至 1%以下 (对照地 6 %~ 10 5 %) ,达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MG复合不育剂药物饵料对棕背有较好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13.
棕背Clethrionomysrufocanus的种群密度与在林鼠害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而棕背鼠种群数量的消长与种群的繁殖关系极为密切,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棕背种群的繁殖能力主要在成年组,成年组个体的繁殖强度最高,在繁殖期间占主导地位。从繁殖特点可见一年内只有一个繁殖高峰期,且集中于春季,属前峰型;杭生育药剂对棕背雌雄两性害鼠的繁殖强度的影响是显著的,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害鼠的出生率,降低鼠害种群密度,控制林木鼠害的发生,是防治在林鼠害的一个治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棕背Ping Clethrionomys rufocanus的种群密度与森林鼠害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而棕背Ping种群数量的消长与种群的繁殖关系极为密切。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棕背Ping种群的繁殖能力主要在成年组,成年组个体的繁殖强度最高,在繁殖期间占主导地位。从繁殖特点可见一年内只有一个繁殖高峰期,且集中于春季,属前峰型;抗生育药剂对棕背Ping雌雄两性害鼠的繁殖强度的影响是显著的,能够大幅度地  相似文献   

15.
在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海林林区,采用铗捕法逐月捕获棕背(鼠平),根据胴体重和繁殖情况划分棕背(鼠平)的年龄(以月为单位),计算各月新生个体的生命表、各月种群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共捕棕背682只,其中雌性351只,雄性331只,雌雄性比为0.515: 0.485.5,6,7月出生的个体最长寿命为5个月,雌性平均为2.37个月,雄性平均为2.18个月.8,9月出生的个体,最长寿命超过12个月,雌性平均为3.83个月,雄性平均为4.03个月.秋生个体比春生个体寿命长.各月种群平均寿命4月份最高,为10.52个月,7月份最低,为2.94个月.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重捕标志法研究了棕背巢区,巢区面积7月份平均为250.89 m2,9月份平均为284.21 m2,雌雄间和季节间差异显著。棕背有集群分布现象。结合巢区面积和活动距离对鼠害防治布点规格与防治灭鼠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MG复合不育剂对棕背Ping Clethrionomys rufocanus数量控制及对林木危害防治效果。4月上旬在林地投放MG复合不育剂药物饵料,秋季10月份棕背Ping数量与对照地相比较降低70%以上,第二年仍保持较低的数量水平;使林木被害率降至1%以下(对照地6%-10.5%),达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MG复合不育剂药物饵料对棕背Ping有较好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18.
调查分析了带岭林业实验局1984 ̄1994年害鼠的种群数量变动情况、害鼠的危害时间及对各树种的危害情况,林木被害程度与鼠口密度的关系,害鼠的生理特性与其数量的关系以及鼠害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Ig、C、m~*/?值及Iwao的m~*-?回归式,Taylor幂法则等方法分析了棕角胸叶甲成虫在马尾松林间的分布型。调查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同时建立了利用有虫株率对昆虫种群密度的简易估计模型,探讨了其在最适抽样量及序贯抽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世双鼠靶在4种不同幼林林分中撒施10d后平均防治效果达到65.42%,且不同林分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是云杉幼林,最差的是落叶松幼林,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分析原因是世双鼠靶在不同林地内野外摄食系数不同导致。总体来说,世双鼠靶作为环保型药剂在木兰林区防治棕背?鼠害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于广大林区棕背?鼠害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