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棚室菜地施肥量大,冬春季节封闭得严,且气温低、光照弱,蔬菜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低,容易积累硝酸盐。如何通过追肥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是无公害蔬菜施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肥料添加钼肥降低蔬菜硝酸盐积累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钼肥能够明显降低蔬菜硝酸盐积累,施肥后两周采收的蔬菜,硝酸盐含量更低。  相似文献   

3.
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主要是作物在施肥过程中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而不同蔬菜的种类、器官、生长时期和栽培环境又使蔬菜中积累硝酸盐的情况不同,合理施肥是减少硝酸盐积累的重要方法,在蔬菜生产中广泛使用。1蔬菜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1.1蔬菜施肥过量在蔬菜生产中往往为了获得较高  相似文献   

4.
由于棚室菜地施肥量大,冬春季节封闭得严,且气温低、光照弱,蔬菜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低,容易积累硝酸盐。如何通过追肥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是无公害蔬菜施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蔬菜累积硝酸盐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青亮  郑诗樟  牛德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32-1734,1791
施肥是提高蔬菜产量的重要措施,然而不合理施肥会引起蔬菜硝酸盐的积累.综述了近年来肥料施用对蔬菜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研究进展,并就此讨论和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来减少由于不合理施肥引起的蔬菜硝酸盐累积问题.  相似文献   

6.
顾春荣 《农业与技术》2004,24(4):118-118,126
蔬菜施肥不当,特别是化学氮肥施用过量,会造成硝酸盐在蔬菜体内大量积累,摄入人体后,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此,推广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在蔬菜生产中意义极大,本文主要从肥料种类、施肥原则、施肥技术、施肥注意事项等几方面来阐述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蔬菜硝酸盐的积累及其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中国蔬菜受硝酸盐与污染相当严重,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蔬菜硝酸盐的积累与蔬菜的种类、品种、器官组织以及生长期等内部因素有关,也与施肥、光照、温度、水分以及硝化抑制剂等外界因素有关。到目前为止,这些因素对蔬菜积累硝酸盐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圳市郊进行了小白菜、菜心的硝酸盐积累田间试验,采用统计分析类数据挖掘技术对田间栽培、光照、施肥条件、采收期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氮肥水平条件下,对蔬菜硝酸盐积累影响显著的因子依次为光照、采收时期、追肥次数和基肥比例。在此基础上,从16种试验方案中筛选出4种适宜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模式,研究结果对控制蔬菜中的硝酸盐积累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于蔬菜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蔬菜产品中有害物质大量积累,蔬菜品质大大下降,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蔬菜生产必须向无公害方向发展。如何确保蔬菜中硝酸盐及其它有害物质的含量不超标.对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施肥技术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蔬菜硝酸盐污染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蔬菜硝酸盐污染的现状以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和不同氮肥种类对蔬菜硝酸盐形成积累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减少氮肥用量,以施用有机肥料为主,增施磷、钾肥、微肥等方法以及严格控制蔬菜收获期与最后一次施肥期的间隔,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控制在规定的允许值以下。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主要蔬菜的硝酸盐积累差异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浙江省8个蔬菜主要产地17种蔬菜硝酸盐含量抽检的结果表明:蔬菜产品的硝酸盐含量基本能符合食用要求.从蔬菜种类来看, 叶菜类的合格率普遍较低,2003年为45.5%,2004年为54.2%.青菜等绿叶菜是硝酸盐高积累型蔬菜,而果菜类和根茎类蔬菜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叶菜类.通过分析蔬菜中的硝酸盐积累与土壤、施肥的关系,表明高积累硝酸盐蔬菜易受土壤全氮、后期施氮肥的影响.建议采取选择低硝酸盐积累蔬菜种类、控制后期施氮量等农艺措施来降低硝酸盐在蔬菜体内积累.  相似文献   

12.
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5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春梅  刘艳红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39-139,141
从科学施肥,调节光照、温度及水分,筛选和选育低硝酸盐含量的蔬菜品种,选择适宜的收获期,重视蔬菜采后处理5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以期指导蔬菜的健康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蔬菜的品质越来越关注。现代医学证明,硝酸盐在人体内还原成亚硝酸盐后,如果累积过多,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还可与人体内的胺类物质反应,形成强力致癌物质,诱发消化系统癌变。蔬菜是容易富集硝酸盐的作物,而人体摄入的硝酸盐中81.2%来自蔬菜,故硝酸盐含量是评价蔬菜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引起蔬菜硝酸盐积累的因素很多,其中施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叶菜类蔬菜对硝酸盐积累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辉  张涛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00-102
对生菜、油菜、苦苣、多味奇菜的硝酸盐含量、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产量进行测定,研究相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栽培的4种叶菜类蔬菜硝酸盐积累的差异以及其营养品质和产量的情况.在4种供试叶菜类蔬菜中,苦苣硝酸盐含量最低,产量最高、维生素C含量等各方面综合品质高于其它供试叶菜类蔬菜.研究结果对选择蔬菜中的低硝酸盐积累品种提供了依据,大大改善了蔬菜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有机肥与氮素化肥配施对叶类蔬菜硝酸盐积累的影响,为生产低硝酸盐含量的叶类蔬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叶类蔬菜硝酸盐累积量具有显著差异的菠菜和白菜为材料,采用随机组合区域进行施肥种植,在第二次施肥后定期取样测定并分析不同配施比中叶类蔬菜硝酸盐累积量。【结果】菠菜和白菜样本中有机肥与氮素化肥配比为1:1时施用效果最为明显,随着时间的变化,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均先缓慢增加,到达峰值后又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仅施用氮素化肥的叶类蔬菜动态差异显著,在施肥中期菠菜和白菜中硝酸盐的含量明显上升,达到峰值前的累积速率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施用其他配比时的叶类蔬菜动态差异不均,在施肥中期菠菜和白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均在上升,到达峰值后仍继续上升,同施氮量呈正相关;仅施用有机肥的叶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数值变化不明显,菠菜和白菜在施肥种植期间对氮素的吸收速率缓慢,硝酸盐的积累量也趋于平缓。【结论】有机肥与氮素化肥不同配施方法中,有机肥和氮素化肥配施比1:1施用时叶类蔬菜硝酸盐累积量最低;仅施用氮素化肥的叶类蔬菜硝酸盐累积量最高;仅施用有机肥的叶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变化不明显;施用其他配比时的叶类蔬菜中硝酸盐累积...  相似文献   

16.
在深圳市郊进行了小白菜、菜心的硝酸盐积累田间试验,采用统计分析类数据挖掘技术对田间栽培、光照、施肥条件、采收期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氮肥水平条件下,对蔬菜硝酸盐积累影响显著的因子依次为光照、采收时期、追肥次数和基肥比例。在此基础上,从16种试验方案中筛选出4种适宜无公害蔬菜的栽培模式,研究结果对控制蔬菜中的硝酸盐积累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无公害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蔬菜测土配方施肥的内容、原则、方法以及降低蔬菜硝酸盐积累的配方施肥方法,以期指导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棚室菜地施肥量较大,冬春季节封闭较严,且气温低、光照弱,蔬菜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容易积累硝酸盐。如何通过追肥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是无公害蔬菜施肥应注意的问题。1禁止施用硝态氮肥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硫酸铵、硝酸磷钾、硝酸磷、硝酸钾以及含硝态氮的复混肥,施用后容易使蔬菜积累硝酸盐。人体摄入的硝酸盐80%来自于蔬菜,而硝酸盐在还原条件下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人体肠胃中的胺类物质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导致胃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和糖尿病以及血液中毒和脑、心等器官缺氧,致使呼吸困难、发闷甚至死亡。此外,不宜施…  相似文献   

19.
控制蔬菜中硝酸盐的过多积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蔬菜积累硝酸盐的根本原因在于吸收量超过同化量。因此,改进施肥技术,能有效控制硝酸盐积累,实现优质高产。1增施有机肥无公害蔬菜生产应以施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纯养分比例不能少于1∶1。  相似文献   

20.
蔬菜极易富集硝酸盐,人体积累的硝酸盐中81.2%来自蔬菜.现代医学证明,在人体内,硝酸盐可转化成亚硝酸盐,如果亚硝酸盐积累过多,既可直接使人缺氧中毒,产生高铁血红朊病;又使亚硝酸盐与次级胺形成亚硝胺,人体内亚硝胺的累积会诱发消化系统发生癌变.当前在蔬菜生产上,盲目超量施用化学氮肥,致使土壤养分失衡,蔬菜卫生质量退化,硝酸盐残留量剧增,大大超过限量标准.本试验通过施用不同氮肥用量、不同氮肥品种对蔬菜中硝酸盐残留量的影响,并通过不同施肥措施降低蔬菜中硝酸盐残留量,使其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食品中硝酸盐限量标准(ADI值为3.6mg/kg体重),保障城乡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