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先秦文献,从古兰的天然幽香、生长环境、叶片形状、种籽、生育期、自然条件等方面分析古兰的属性,认为先秦文献记载的植物"兰"就是当今兰科中的观赏性植物兰花。 相似文献
2.
3.
利用偏光显微镜镜检等手段,研究了14科22个属、种的双子叶植物的根-茎转变区,提出较全面的有关概念并发现数种异于一般的转变方式,根据该区的存在部位和长短以及结构特点,提出几套新的分类法:1.根型、根-下胚轴和下胚轴型;2.剧变型及缓变型;3.正常型和异常型。 相似文献
4.
许道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
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两批竹简,其价值甚大,一直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望山1号墓竹简作为我国首次发现的楚国的卜筮祷祠资料,2号墓竹简有关衣物等丝织品名称、特点等内容,向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与热点所在,持续至今。本文尽量搜罗有关这两批竹简的研究论文、论著及相关资料,分发掘与研究历史的回顾、编联与缀合的方法论的探讨及其实践、疑难字的释读、文字编以及标识符号的记录等项目作了述评,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6.
《才鬼记》不是依傍前人的增辑产物,而是梅鼎祚别具手眼编纂的专题小说集。本文首先考证了两种题署的《才鬼记》一卷本为伪托之作,然后梳理、比照、探讨梅鼎祚《才鬼记》流传中各版本的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
传统观点认为,"仁内义外"是告子的学说,因而不为儒家研究者所重视.从郭店楚简可以看出,"仁内义外"是先秦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结合楚简与文献,我们认为先秦儒家关于仁义关系的认识,有一个从内外相分到内外合一,再到内外相分的反复过程.孔子已有了"仁内义外"的思想,从子思至孟子,仁义之间的内外关系完全消融,二者皆根于心.荀子面对战国末期的社会现实,又强调礼义的外在规范性,回到了传统儒家"仁内义外"的思路上. 相似文献
8.
谭清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26(2):123-127
金元时期以全真道为代表的新道教由于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利用,从而使道教有进一步的发展。农道合修思想在整个道教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真道的水利建设思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统治者中部分代表极力鼓吹并身体力行农道合修,从而使道教农学思想进一步发展。这些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具有比较明显的重农意识;非常重视“耕道”;非常重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9.
《学圃杂疏》是明万历年间的一部重要农书,各丛书多有收录。三卷明刻本为该书的初始刻本与全本,《亦政堂镌陈眉公家藏广秘笈》在辑录过程中对文本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删订,甚至导致文意的改变。《说郛续》、《广百川学海》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文本内容进行拆解,较原文体量大为缩减。《丛书集成初编》本则在《亦政堂镌陈眉公家藏广秘笈》本基础上排印而得。作为通行版本的《亦政堂镌陈眉公家藏广秘笈》本与《丛书集成初编》本均非《学圃杂疏》的善本。而除了得自于实践的植物品种与种植知识外,《学圃杂疏》亦呈现了王世懋通过花卉栽植、园林构建所维系的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植物文化方面的研究状况,采用文献计量学等统计方法对2004 ~ 2014年我国植物文化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按不同期刊的载文分布,发表有关植物文化的研究文献达4篇以上的有10种,共71篇,占收集文献总数的16.71%.按不同年份的发文量,2005年的发文量最少,仅10篇,2013年最多,达72篇,相差7.2倍.按不同作者的发文量,发文量达到3篇以上(含3篇)的有6人,发文共22篇,占总数的5.18%;发文量2篇的有33人,发文共66篇,占总数的15.53%.按文献作者的隶属机构分布,有12个机构的发文数量在5篇以上,共发文90篇,占检索文献总数的21.18%.按文献研究的内容,属于文化内涵研究的文献达225篇,占总量的52.94%;而对景观设计方面的内容研究的文献数量达到179篇,占总量的42.12%;在文化比较方面的相关研究则有41篇,占总数的9.65%;其他内容方面有109篇,占总量的25.65%. 相似文献
11.
12.
陈松长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4-27
湖南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简牍数量最多、时代序列最完整、简帛书体资料最丰富的省份。湖南出土简帛的书法价值主要有:1)展现了战国楚系文字的原始面貌。2)提供了秦汉之际隶变过程中丰富多彩的秦隶书体。3)给隶书的成熟期提供了新的佐证。4)给东汉后期和三国魏晋的书法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5)给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了高古生动的临摹范本。 相似文献
13.
安毅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0,(3):47-49
统计与分析了1987~1998年间我国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研究的文献量,情报源分布和主题内容分布等;探讨了12年来该技术在我国农业中应用研究的状况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陈松长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
湖南作为中国出土简帛最多、时代序列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省份,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地方之一,这里我们试将湖南历年出土的简帛内容和研究状况进行一次粗略的扫描,以期简要归纳和介绍湖南出土简帛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盖志芳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4):141-142
民国时期,大量礼学文献被欧美、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低价购买或毁于战火,给中国文化造成惨重损失。一些中国学者和国外的目录版本学家致力于古籍的整理,将流失海外的古籍文献予以清点清理,为我们的文献保存检索提供了方便,为后世的礼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17.
《齐民要术》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业全书,其内容之系统与丰富是无可比拟的。本文在综合出土战国秦汉魏晋简牍材料与学界研究基础上,对《齐民要术》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作一简单爬梳,可以发现,《齐民要术》10卷的主要内容,在出土简牍材料中均可找到相对应或相类似的内容,显示出贾思勰编撰此书有着深厚的社会发展基础与文献积淀。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1999~2012年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状况。[方法]以SCI-EXPANDED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根据不同国家、机构和作者的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和载文期刊的分布情况等方面分析1999~2012年国际和国内的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热点。[结果]近5年关于植物蛋白质组学的文献发表量激增,美国在该领域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我国近年来的研究产出增长迅速。亚细胞蛋白质组学、植物响应胁迫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的基础研究是国际上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植物响应胁迫蛋白质组学、亚细胞蛋白质组学以及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则是我国近几年的热点研究方向。[结论]近年来我国在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发展较快,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