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薄鳅的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方法研究了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 Bleeker)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结果显示:长薄鳅精巢一对,其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时期,Ⅰ期性腺肉眼无法分辨雌雄。组织学结构显示长薄鳅的精巢属于小叶型,根据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大小、核仁多少、细胞核和细胞质浓缩的程度将精子发生划分为6个时相。超微结构下精原细胞分为初级精原细胞和次级精原细胞,成熟精子分头部、中片和尾部3个部分,尾部有侧鳍,具"9+3"式微管结构。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 Bleeker)幼鱼(8.0~110.1 g)的消化道指数和不同体重组(10 g、30 g、50 g)幼鱼的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结果:(1)长薄鳅幼鱼肝指数平均为(1.400±0.004)%,比肠长平均为(0.418±0.080),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相关,相关式为:W=0.019L2.818 1(R2=0.948,P<0.01,n=43);鱼体肥满度在30 g组中最高。(2)各部位消化酶活性均以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各体重组淀粉酶活性在肝胰脏中最高(P<0.05);蛋白酶活性在胃和中肠中较高;脂肪酶活性沿消化道从前至后升高;(3)各部位淀粉酶活性在各体重组间变化不大,胃蛋白酶、肠段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体重增加而下降。本研究认为长薄鳅幼鱼为杂食、偏肉食性,其消化酶活性存在组织特异性,体重30 g左右是其营养需求转变或者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长薄鳅Cytb基因的序列变异与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线粒体DNA序列对长江上游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长江干流、岷江、赤水河和嘉陵江的8个群体176尾样本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长薄鳅cyt b基因序列分别检出了25个变异位点和2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 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608 52和0.000 89。单倍型网络结构图和N J树均未显示与地理种群相关的信息。分子变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长薄鳅种群内的变异大于种群间的变异,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F st<0.05),种群基因交流十分频繁(N m>1)。中性检验值(Tajima’s D=-2.279 09,P<0.01;Fu and Li’s D*=-4.670 47,P<0.02;Fu and Li’s F*=-4.470 16,P<0.02)和单倍型错配分布结果显示长薄鳅经历了最近的种群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早期生活史资料,开展了延迟投喂对长薄鳅仔鱼形态、初次摄食率、不可逆点、生长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饥饿仔鱼鱼体消瘦、头大、尾小、身体显得不匀称,器官发育停止,游动缓慢;日龄2 d 时,初次摄食率达到60%,日龄3 d 时达到了100%,不可逆点出现在15~16 d,可恢复性饥饿时间长达13 d;饥饿仔鱼体长基本维持不变,甚至出现负增长;饥饿仔鱼的死亡率高峰出现在15~16 d,与不可逆点在同一天,当天死亡率达到45.92%,瞬时死亡率为32.91%。  相似文献   

5.
池养鲻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方永强 《水产学报》2004,28(4):353-359
通过卵巢切片的组织学分析揭示,幼鲻在土池养殖3个月后可见线状卵巢,大约5个月后卵原细胞进入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的双线期转变为早期初级卵母细胞。接着卵母细胞生发泡(核)和胞质体积增加,核质比从3.5:1减少至2:1。此后卵巢中卵母细胞停滞发育持续至养殖的第3年。在第3年卵巢切片看出卵母细胞进入脂肪泡时相,在第3年秋季进入卵黄发生时相。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卵母细胞仅能发育到卵黄发生后期,即卵母细胞胞质充满卵黄颗粒,生发泡居中而不移位。这些结果对于用人工养殖鲻为亲鱼开展人工繁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并讨论了卵子发生6个时相的生物学特点及其重要的细胞器在卵黄发生中可能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水泥池中培育长薄鳅苗,决定成活率的关键是早期投饵技术,鳅苗下池前要肥水,下池后早期要多点、分散、均匀投喂,发现较多长薄鳅在水上层游动或浮头时应及时加注新水,苗种阶段以浮游动物和水蚯蚓为食,培育成活率平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长薄鳅一般在晚上摄食,仔稚鱼期沿池壁四周分布,以后有钻洞行为,苗种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日粮平均为5.08%,铒产系数14.18,不同阶段的体重日增重率分别为9.147%,2.006%,1.337%,苗种培育总成活率30.9%。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本研究运用组织切片HE染色方法对其卵巢发育的组织结构变化和卵子发生过程中各时相卵母细胞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四指马鲅卵巢为被膜型卵巢,紧贴中肾腹面,两支卵巢前端分离于后端融合,呈"Y"字形。卵子发生过程分可分为5个时相,在II时相中期卵母细胞周围开始出现滤泡细胞,II时相晚期形成单层滤泡细胞,直至III时相中期滤泡细胞层外形成鞘膜细胞层;卵黄核在II时相中期开始出现至III时相早期消失;卵黄泡在III时相早期的细胞核附近及胞质边缘出现;卵黄颗粒在III时相晚期开始出现于卵黄泡之间,并在IV时相早期填充卵黄泡,至IV时相晚期形成卵黄小板。卵巢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存在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V期卵巢的卵径呈双峰分布,分别在50.00~100.00 μm和300.00~350.00 μm区间出现峰值。四指马鲅卵巢发育模式为非同步发育-分批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9.
曼氏无针乌贼的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养殖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卵子发生、卵巢发育周期进行组织学、细胞学观察。根据细胞大小、胞核形态及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将曼氏无针乌贼卵子发生划分为卵原细胞期、卵母细胞期、成熟期和退化吸收期4个阶段,并阐述了各期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特征。曼氏无针乌贼卵子发生过程具有种的特异性,大约孵化出膜12 d的乌贼可见有卵原细胞,此后进入增殖期。卵母细胞属于典型的滤泡型,发育过程中同时存在同步性与异同步性;卵母细胞无初级卵膜,只有次级卵膜和三级卵膜,次级卵膜由滤泡细胞分泌,三级卵膜由输卵管腺、缠卵腺以及墨囊分泌物共同构成。通过对卵巢的外观形态和组织学观察,将曼氏无针乌贼卵巢发育划分为6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红唇薄鳅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近年来资源量不断下降。本研究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片段(896 bp)分析了长江上游红唇薄鳅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共采集了119尾样本,来自长江上游江津、四川南溪、岷江下游蕨溪等。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67,平均核苷酸多样性0.006 7,表明红唇薄鳅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NETWORK网络关系图和分析系统树结果显示红唇薄鳅单倍型不按地理分布聚类,但是明显分成了2个谱系,表明红唇薄鳅群体发生了同域遗传分化。AMOVA分析结果显示,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的群体间没有发生遗传分化。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及BSP(Bayesian skyline plot)分析表明红唇薄鳅Lineage 1种群在距今0.007 5~0.055 Ma(百万年)期间发生过种群选择或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11.
长薄鳅的生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薄鳅野生亲鱼的收集、驯养以及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测定、分析了其生物学特性,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长薄鳅生物学特性及目前的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长薄鳅开口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合适的长薄鳅仔鱼开口饵料,分别以卤虫、枝角类、蛋黄、卤虫+蛋黄、枝角类+蛋黄、卤虫+光合细菌、枝角类+光合细菌等7种不同的饵料对刚脱膜4d的仔鱼进行了饲喂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饵料对长薄鳅仔鱼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枝角类+光合细菌组生长最快,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分别为4.63±0.075 mg/d和19.02±0.404 %/d;蛋黄组生长最慢,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2)第1周投喂卤虫+光合细菌组合的饵料,仔鱼的成活率最高,为96%;蛋黄组的最终成活率最低,只有34%,且该组仔鱼个体发育较为缓慢,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水泥池育苗的条件下,对刚脱膜4d的长薄鳅仔鱼,第1周投喂卤虫+光合细菌,后期投喂枝角类+光合细菌,以提高仔鱼的成活率和成长率.  相似文献   

13.
长薄鳅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然水域获取的长薄鳅进行消化器官的解剖和食性分析。长薄鳅以摄食小鱼虾为主,在其食物组成中,小虾类的出现率最高,其次为小鱼类、腹足类。长薄鳅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食谱较广  相似文献   

14.
长薄鳅生物学的某些资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薄鳅(Leptobotiaelongata)属鳅科、薄鳅属,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一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广东北江上游及广西西江上游,最大个体重3kg,是兼具观赏与食用价值的名贵鱼类。至今有关此鱼的研究仅限于分类、耗氧率及营养成份。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了解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生殖生理特性,本研究采用解剖学方法及组织切片技术,观察和描述了金乌贼卵巢形态和卵子各个时相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金乌贼卵子发生过程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卵子成熟之前滤泡细胞一直存在且伴随着其结构变化,滤泡细胞解体与卵黄物质出现同步发生,卵黄物质从无到有再到大量积累直至充满整个卵母细胞,细胞核则随着滤泡细胞内折逐渐发生偏移直至最后消失。研究还发现金乌贼卵巢内卵子发生不同步且形态差异显著,未成熟的卵子粘连在卵巢基质上,依次环布于卵巢基质周围,越靠近中心,卵母细胞发育程度越低;成熟后的卵子游离在卵巢腔中,经过输卵管排出体外。根据卵巢内卵子的大小和形态、滤泡细胞形态及卵黄形成情况,将金乌贼卵子发生分为增殖期(卵原细胞期)、小生长期(无滤泡期,单层滤泡期,双层滤泡期)、大生长期(滤泡内折期,卵黄形成早期,卵黄形成晚期)、成熟期、退化吸收期共5个时期9个时相。卵巢发育分期则是以卵子时相为基础,根据卵巢的外观形态、性腺系数以及切面上优势卵子的时相,把卵巢分为Ⅰ~Ⅵ共6个时期。金乌贼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动态观察与描述,对丰富头足类繁殖生物学理论及提升人工繁殖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薄鳅是我国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其支流中.长薄鳅的全人工繁殖及人工养殖均未突破.据此,本文分析了长薄鳅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长江上游收集长薄鳅标本,对其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以鳞片、耳石、脊椎骨和胸鳍鳍条为年龄鉴定材料。透射光下,鳞片的环沟和辐射沟呈现透明的凹沟。长薄鳅的鳞径与体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L=0.4326+82.5738R(n=37,r=0.9899);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方程为W=4.736×10^-3L^3.3045(n=37,R^2=0.9971);生长方程为L=-1.3189+5.2132t(r=0.9892)。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26±0.5℃下,研究以20~100mg/L之间5个浓度梯度的MS-222(tricaine methane sulfonate)对体质量255.87±30.31g野生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在20mg/L的MS-222下,长薄鳅的活动量明显下降,保持镇静,维持身体平衡和正常体位,麻醉3h后,在清水中几分钟内便可恢复正常游动状态,适合于长途运输;40~80mg/L的MS-222对长薄鳅的麻醉作用较强,适合于短时间实验操作,如外科手术、体外标记、形态学测量等;当MS-222的浓度达到100mg/L时,短时间内长薄鳅便进入深度麻醉甚至休克状态,若不及时进行复苏,鱼易死亡。实验证明,用MS-222麻醉长薄鳅较快、复苏时间短、安全性能高,是较理想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19.
20.
长薄鳅又称花鳅,是一种淡水观赏经济鱼类,其抗病能力强,养殖过程中病原性疾病很少发生。在这几年的养殖和推广过程中发现,水花阶段危害长薄鳅的最主要病害是气泡病,往往给生产者带来重大损失。本文就笔者遇到的长薄鳅水花培育阶段气泡病的发生情况和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