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不同注量的快中子照射大豆风干种子的试验表明,快中子对大豆的M_1代的苗高、成株率和孕性有明显的损伤效应,而且对M_2的叶绿素和株高、孕性、熟期等农艺性状均有诱变效应。不同品种对快中子的辐射敏感性不同,九农9号较吉林18敏感。试验还表明,快中子是大豆的良好诱变源。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不同品种的大豆风干种子,既能使M_1的苗高、成株率、孕性、根瘤的固氮酶活性等产生明显的辐射损伤效应,又能诱发M_2的叶绿素、生育期等性状的突变;同时,还表明,电子束与~(60)Co-γ射线相比,具有辐射损伤较轻、诱变效率较高的特点。可以认为电子束是一种较好的诱变源。  相似文献   

3.
应用~(32)P—β射线内照射大豆风干种子的结果表明:~(32)P—β射线可以引起M_1代的苗高、成株率和孕性等生物学损伤,并且照射强度越高,引起的生物学损伤越严重。同时,也可以诱发M_2代的叶绿素缺失、孕性和熟期等性状的突变。  相似文献   

4.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风干种子经γ-射线辐照后,再用咖啡因溶液处理,降低了M_1代苗高、成株率和孕性;增加了M_1代幼苗叶绿素缺失频率和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提高了M_2代叶绿素、熟期和孕性突变频率。  相似文献   

5.
苯甲酰胺与电子束复合处理对大豆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子束和苯甲酰胺单因子和复因子处理大豆风干种子的结果表明:苯甲酰胺单因子处理,对大豆M_1代的苗高、成株率、孕性和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均未产生明显影响,即苯甲酰胺本身无药效反应;苯甲酰胺和电子束复因子处理较电子束单因子处理的苗高、成株率和孕性明显降低,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明显增加,即苯甲酰胺能够增强电子束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6.
用~(60)C_0-γ射线,以16千伦琴的剂量照射三个品种大豆风干种子,以未经照射处理的原始材料为对照,分析比较了来自 M_1孕性正常(MF)和孕性较差(MS)植株衍生的 M_2、M_3两代九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和预期选择进度。通过试验分析得出结果是:(1)辐射后代表型方差为对照的2倍,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2)M_2代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和选择可靠性,是选择的关键世代。(3)生育期、百粒重和株高在 M_2便具有较高的遗传力,而且与 M_3代相关显著,可从 M_2代开始进行选择;M_3代粒茎比有较高的遗传力,此时选择有较可靠的效果;产量等其余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遗传力低,不宜在 M_3代以前直接选择。(4)不同孕性来源的 M_2代群体的变异幅度不同,MS 后代的各项遗传参数都高于 MF 的后代,具有较宽的变异幅度和较高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而且孕性大部分恢复正常,具有较高的遗传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7.
辐射诱发大豆叶绿素缺失突变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经辐照后,其后代能产生各种类型的叶绿素缺失突变。在M_1所产生的叶绿素缺失中,大多数属于体细胞突变,或是由于辐射损伤所致,一般是不能遗传的;而在M_2、M_3所产生的叶绿素缺失突变是能够遗传的。通过正反交试验表明,大豆叶绿素缺失突变属于核基因隐性突变,而且是由一隐性单基因所控制的。  相似文献   

8.
用~(60)Co—γ射线372Gy辐照早熟、高秆、小穗型品种鲁谷2号,在M_1代选择结实性好、绿叶黄穗、株高比原品种矮15厘米、熟期偏晚的正常植株.M_(3)代选择稳定株系,经品比、多点试验和区域试验育成鲁谷7号。研究表明,γ射线可以诱发谷子几个性状同时产生突变。谷子的M_1代有明显的显性突变,从M_1代即可按育种目标对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重点选择,避免M_2、M_3代种植大量群体,提高了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
水稻经过辐照处理后其M_1代的性状表现与N_2代性状变异的关系是广泛的。从突变频率来看,群体的平均突变频率是很低的,但以个体(株系)后代统计则其突变频率明显增高,从结实率看,则以M_1代不实率30-60%的植株后代突变株较多;从生育期看,则大多数M_1早熟株后代的早熟突变株多,这说明M_1代的早熟性是可以遗传的。早熟性在M_1代即可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利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突变体Z-94320(双青豆)风干种子,在M_6获得108个突变系,对其中的40个突变系从农艺性状、生物学性状、衰老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蛋白质方面进行分析,可为大豆滞绿突变体的利用及种皮颜色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突变体中4粒荚数、分枝荚数、瘪粒荚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了70%;突变系中豆荚色、种皮色和子叶色出现了变异,种皮颜色呈现出从绿到黄的过渡;种皮色一致的情况下,在大豆衰老期,子叶色为绿色的突变系比黄色的突变系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小甚至出现叶绿素含量上升的趋势;大豆滞绿突变系中,子叶和种皮均为绿色的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对高于子叶和种皮均为黄色的大豆突变系,滞绿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平均达到44%左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防雨旱棚方法研究了高产小麦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的三个生育时期在不同水分胁迫下,冬小麦生理特性指标的变化、产量构成因素及最终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小麦各个生育时期对水分胁迫反应有显著差别,主要表现为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水势等方面;生育后期比生育前期对水分敏感性强,产量受后期水分影响较大;根据各时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最终产量等指标得出高产冬小麦合理节水灌溉指标主要为各生育期田间持水量分蘖前期为45%~50%,分蘖后期到孕穗前期为55%~60%,孕穗后期至灌浆期要维持60%~65%左右。这种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合理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Global maps of thermal and fast neutron fluxes from the moon suggest three end-member compositional units. A high thermal and low fast neutron flux unit correlates with the lunar highlands and is consistent with feldspathic rocks. The South Pole-Aitken basin and a strip that surrounds the nearside maria have intermediate thermal and fast neutron flux levels, consistent with more mafic rocks. There appears to be a smooth transition between the most mafic and feldspathic compositions, which correspond to low and high surface altitudes, respectively. The maria show low thermal and high fast neutron fluxes, consistent with basaltic rocks.  相似文献   

13.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孕穗期渍害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渍害显著减小了小麦籽粒体积和籽粒质量,降低灌浆速率,缩短灌浆各期时间;氮肥后移显著增加了小麦籽粒体积和籽粒质量,提高了灌浆速率,而对灌浆时期参数无显著影响;各灌浆参数按与冬小麦籽粒最终千粒质量的关联度高低分别为平均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缓增期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渐增期灌浆速率,与各灌浆时期参数关联性不显著。综合评价认为,生产中在沿淮行蓄洪区孕穗期易受渍害的大田推荐基肥∶拔节肥∶孕穗肥=3∶5∶2的氮肥运筹以减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27-12428,12433
[目的]研究快中子辐射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结构的影响。[方法]对泰国水稻栽培品种Jao Hom Nin的辐射M4代进行了直链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结构的测定与分析。[结果]快中子辐射可以改变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从而获得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变异个体,也可以获得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甚至接近糯稻水平的突变后代,但是快中子辐射对稻米支链淀粉的结构基本上没有影响。[结论]为利用快中子辐射筛选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以满足不同人类消费群体的食味嗜好和不同稻米制品深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梅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0,11(4):19-21,97
[目的]研究快中子辐射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结构的影响。[方法]对泰国水稻栽培品种JaoHomNin的辐射M4代进行了直链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结构测定与分析。[结果]快中子辐射可以改变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从而获得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变异个体,也可以获得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甚至接近糯稻水平的突变后代,但是快中子辐射对稻米的支链淀粉的结构基本上没有影响。[结论]为利用快速中子辐射筛选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以满足不同人类消费群体的食味嗜好和不同稻米制品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系)孕穗期耐冷性SSR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120份水稻品种(系)进行孕穗期耐冷性鉴定,明确不同水稻品种(系)的孕穗期耐冷性差异。根据BSA方法,借助SSR分子标记手段,挑选孕穗期耐冷最强和最弱的极端值各12个DNA样本等量混合,组成抗感两个池,利用国内外已发表的一些与孕穗期耐冷性主效QTL相连锁的SSR标记一同筛选。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符合度计算,得到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和第1染色体上RM229、RM259与黑龙江水稻孕穗期耐冷性通用性高的引物,两个引物与黑龙江水稻孕穗期耐冷性抗感池品种的相似性系数为0.75和0.58,准确率达83.3%和75%,可用于黑龙江水稻品种(系)资源和相应后代孕穗期耐冷性的筛选。  相似文献   

17.
运用盆栽模拟土壤渍水逆境试验,研究孕穗期和灌浆期土壤渍水对不同小麦品种根系和地上部分N、P 、K素吸收和运转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 、K素吸收的影响有异.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显著影响根系对N、P素的吸收与运转 ,而对K素吸收与运转影响较小;灌浆期渍水逆境不仅影响根系对N、P、K素的吸收,同时也影响N、P素在地下与地上部器官的运转,但对K素在小麦体内的运转和分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水稻叶片SPAD空间分布与氮素营养及种植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4个施氮水平和3个种植密度下,水稻孕穗和抽穗两个时期水稻不同叶位叶片SPAD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叶片氮素营养和种植密度与不同叶位的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孕穗期SPAD值表现为顶3叶>顶2叶>顶4叶>顶1叶;抽穗期SPAD值表现为顶1叶>顶2叶>顶3叶>顶4叶。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各叶位的SPAD值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发现,孕穗期不同叶位SPAD值与施氮量的相关性顺序是顶4叶>顶3叶>顶2叶;抽穗期不同叶位SPAD值与施氮量的相关性顺序是顶1叶>顶3叶>顶2叶>顶4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