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遥感技术的三江源区森林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元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6,29(1):56-58
应用遥感技术完成三江源地区的森林资源调查,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调查方法和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现状分析,探讨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对策、生态补偿机制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龙泉市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河流分布特征及生态保护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于高地势地区的生态保护,沿江、沿溪、沿库的生态保护措施,提出了关于进行生态保护的营林措施,并提出了生态保护的封闭回路设想。剖析了建设生态体系的必要性。阐述了生态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建设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等诸方面的关系。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才能全面地促进三江源头 相似文献
4.
介绍青海省三江源头森林资源的分布、种类、蓄积量、生长状况以及森林资源在三江源头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该区域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着森林生态系统脆弱、自然条件严酷、林牧争地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实施分类经营、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基金、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江源区域索加曲麻河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TM影像进行数据变换和波段运算后获取的特征指数,采用决策树方法,探讨了高寒区域土地利用遥感分类方法。然后通过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基于指数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对高寒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进行遥感分类,较传统的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总体精度提高15.48%,总体kappa系数提高0.174 1;滩地、沼泽、高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裸岩石砾地等地类的用户精度提高较大,分别提高28.13%,25.00%,17.86%,17.86%和12.50%。低、中、高3种覆盖度草地,裸岩石砾地的生产者精度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表明基于指数的决策树分类方法是高寒区域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江源区基本生态特征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中引入生物区域规划与管理的新思路,将三江源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物地理区域,建立生物区域自然保护区网络。并简要介绍了利用景观生态学、种群生存力分析等理论和景观规划途径、GIS分析等先进方法从区域层次确立自然保护区网络,在网络的每个节点(保护区)研究核心区面积、形状,以及网络与节点的连接(廊道)的程序、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华水塔”的主体,行政区域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全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县,共16个县,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保护区面积15.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31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分布在三江源的森林资源起着涵养水源、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7,(6):20-26
文章通过对5a内三江源区沙化土地消长变化情况,具体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该区域沙化动态,得出影响三江源地区沙化的原因,提出如何治理该区域沙化土地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青海三江源区湿地状况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自然湿地分布的特性以及保护整体性角度出发,将三江源区范围确定为青海省内的长江流域全部、西南诸河的澜沧江二级流域全部以及黄河流域的龙羊峡以上二级流域组成的一个连续区域。统计计算了三江源区内面积≥100hm2的湿地类型、面积和流域分布。分析了湿地资源受威胁状况,并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殊情况,提出了湿地保护对策,为三江源湿地的系统保护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青海省三江源区湿地资源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遥感数据分析林区的植被和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为试验区,选择合适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TM数据,从中提取植被类型等有关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等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转化为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中的地面覆盖因子,计算试验区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侵蚀强度区分,生成土壤侵蚀强度图.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水土流失主要受坡度的影响.土壤侵蚀强度图与林相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获得土壤侵蚀严重的小班分布,从而为试验区的水土保持和流域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青海省黄南地区MODIS遥感影像图,通过Arc GIS提取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合青海省林业资源调查结果,分析区域NDVI和黄南地区灌木林优势树种生物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NDVI与灌木林生物量显著性相关,拟合两者的回归模型,金露梅、沙棘、山生柳、杜鹃树种的最优模型分别为三次函数曲线,幂函数曲线,复合函数曲线和三次函数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遥感图像的应用中,当研究区处于几幅图像的交界处或研究区较大需多幅图像才能覆盖时,常常需要把覆盖研究区的那些图像进行配准并把这些图像镶嵌起来,才能更好地统一处理、解译分析和研究.以航空像片为例,利用图像处理软件ERMAPPER 6.2对图像进行数字镶嵌并作无缝接边处理.结果表明:这样,大大改善了镶嵌后图像的质量,解决了手工镶嵌图像中接缝偏移、色调不均匀、地质界线延伸、影像错位等许多问题 (大幅图像尤其明显),为后期的图像处理创造良好的基础.目前出现的米级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同本次采用的航空像片在波段和分辨率上具有相似性,因此本研究对这些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镶嵌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遥感的荒漠化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严重环境恶化现象, 准确、及时、全面地对荒漠化区域进行评价尤为重要。遥感信息以其周期性、宏观性和系统性方面的优势, 在土地荒漠化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对荒漠化遥感评价技术做了总结归纳, 主要包括经验性的目视解译、基于植被指标的荒漠化评价技术、基于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技术以及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评价技术。最后对目前荒漠化遥感评价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阜新市运用以2 km×2 km网交叉点设置点样地,进行遥感影像判读,在判读结果基础上统计估算出森林覆被率和森林面积。并对估算结果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和F值检验,结果显示:估算结果与林地变更结果之间相关性高,不存在显著差异。运用遥感技术进行阜新市森林资源估算结果准确、科学。 相似文献
17.
以高光谱遥感技术为例,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林业中关于森林信息获取、森林监测和森林健康评价等各方面的运用和发展,以及“3S一体化技术”在现代林业中广泛应用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业遥感发展中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林业遥感发展中当前急需解决的4个问题发表看法:1)应全面、准确地了解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和管理中的作用.将遥感技术全面地融入现有规程,要扬长避短,并在各方面准确加以应用.不能仅在目视判读中提及,而在面积统计、精度要求、成果提供中均无反映.规程中不能写入遥感技术当前不适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林种识别等.2)要用科学、实用的态度对待不断出现的高分辨率卫星数据.根据项目实际需要选择信息源,不能简单认为分辨率越高越好,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3)为将我国林业遥感技术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还需将其他有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引入林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分形理论、大型数据库(Oracle)等,以推进中国林业现代化的进程.4)为使新技术在林业中广泛、迅速地被应用,做好示范、培训、宣传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20.
详细论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森林生物物理和化学参量估计以及森林健康状态遥感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状况,对高光谱遥感植被应用的数据处理技术作了简要说明。对我国高光谱遥感森林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水平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高光谱遥感森林应用的未来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