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明确梨瘿蚊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筛选出防治梨瘿蚊的有效药剂,在湖北老河口地区选取代表性梨园,通过田间调查和药效试验,研究梨瘿蚊的为害规律与梨树品种的关系,及10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虫在老河口地区一年发生3代,在普通梨园的幼虫高峰期分别为3月下旬、5月中旬和6月上旬;梨瘿蚊对黄冠梨为害最重,雪青和玉露香次之,早8梨受害最轻;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 000倍液和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2 500倍液对梨瘿蚊防治效果最好,施药7d和10d后防治效果均达到90%左右,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2.
以梨瘿蚊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观察及田间统计方法,调查了梨瘿蚊的危害症状,梨瘿蚊卵、幼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及其产卵习性等生物学特性,系统研究了梨瘿蚊成虫种群和幼虫种群动态变化及梨园天敌昆虫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梨瘿蚊在湖北省梨产区1年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时间周期较长,从2月下旬出土,一直持续到3月下旬羽化达到高峰,梨瘿蚊幼虫种群在1年中出现3次危害高峰,危害高峰在梨瘿蚊成虫羽化后20~30d后出现;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梨瘿蚊幼虫结茧化蛹,不再羽化;梨园中梨瘿蚊的天敌昆虫的种类主要包括草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食蚜蝇、蜘蛛和蚂蚁等。  相似文献   

3.
梨瘿蚊是黔北地区为害梨树芽叶的主要害虫,在该地区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越冬。介绍梨瘿蚊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重点分析梨瘿蚊在黔北地区的发生特点及重发生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梨瘿蚊(Contarinia pyrivora(Riley),也叫梨蚜蛆,属于双翅目瘿蚊科,寄主植物目前只发现危害梨。主要以幼虫危害芽叶,在梨叶正面刺吸汁液,致使嫩叶呈筒状卷曲不能展开,影响梨树正常生长;也危害花和幼果,被害的花和幼果不能正常发育而早落,影响产量。目前,梨瘿蚊在广西梨的种植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南方早熟梨主栽区的桂林,受害较重。有的果园嫩梢受害率达100%。主要原因之一是广大梨农对该虫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5.
<正>梨瘿蚊,又叫梨叶蛆,梨卷叶瘿蚊,红沙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主要分布在安徽的南部及浙江一带。1999年初迁徙砀山,并繁殖,扩展,危害逐年加重。1危害状况主要以幼虫危害梨嫩芽、嫩叶。嫩叶  相似文献   

6.
高涛 《落叶果树》2014,(1):29-31
对梨瘿蚊的越冬场所、出蛰时间、形态、危害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田间药物防治梨瘿蚊的试验。结果表明,梨瘿蚊以幼虫吸食梨幼嫩芽叶汁液,在黄河故道地区一年发生2—3代,为全变态害虫,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及树干翘皮下越冬。冬春季深翻树盘下土壤及刮除枝干上的粗翘皮是防治梨瘿蚊的有效措施。越冬幼虫出蛰期与梨树的花期基本一致,花期前后是药物防治的关键期,可选用40%毒死蜱、5%功夫菊酯乳油等地上地下同时喷洒,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2007—2008年对梨瘿蚊在桂林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梨瘿蚊越冬代羽化出土时间是在早春2月中旬~3月上旬;越冬代的羽化高峰(即危害高峰)在2月20日-3月10日;第一代发生高峰在4月10~25日,第二代发生高峰在5月10~25日,第三代发生高峰在6月10~20日。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在越冬代羽化出土之前,用4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泼洒土壤对梨瘿蚊有良好预防效果。同时,在幼虫未老熟脱叶掉地之前,摘除第一批被害春梢并带出园外烧毁,防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阻止梨瘿蚊在我国的蔓延,作者对梨瘿蚊已成为主要害虫梨产区的受害情况进行汇总,探明梨瘿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分析梨瘿蚊的蔓延因素。远距离传播是靠越冬幼虫伴随苗木调运实现的。对梨瘿蚊危害区域的年最低气温和3—6月的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梨瘿蚊上升为主要害虫的气象条件是,冬季最低气温高于-18.8℃,3—6月的总降水量大于114 mm。指出梨瘿蚊在我国可能蔓延的区域,并根据梨瘿蚊的生活习性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枣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俗称枣蛆、卷叶蛆,枣芽蛆。该虫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等各个枣区。 1 发生危害 该虫每年发生多代,在陕西关中东部每年约发生5~6代,以幼虫为害尚未完全展开的幼叶嫩芽。受害嫩叶呈浅红色或紫红色肿皱的筒  相似文献   

10.
怎样识别与防治梨大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梨小食心虫1.1危害状梨小幼虫从梨萼、梗洼处蛀入,直达果心,果实受害初在果面现一黑点,后蛀孔四周变黑腐烂,形成黑疤,疤上仅有1小孔,但无虫粪,果内有大量虫粪。1.2发生规律梨小食心虫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3~4代,第1、2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梢,第3、4代幼虫主要危害梨果。均以老熟幼虫在枝干裂皮缝隙、树洞和主干根颈周围的土中结茧越冬,越冬代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第1代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代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3代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4代8月下旬至9  相似文献   

11.
对浙西北梨区梨花瘿蚊幼虫的发生危害与化学防治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花瘿蚊幼虫发生在2月底至3月底,危害期为15~20d。梨树小花蕾露出时间越早,梨花瘿蚊幼虫发生就越早。气候条件明显影响梨树的开花时期和梨花瘿蚊幼虫的发生危害时期。80%敌敌畏EC和90%敌百虫TK对梨花瘿蚊幼虫的防效最好,在药后3~7d防效分别为92.7%~96.4%和87.1%~93.2%;其次为5%氟虫腈SC和40%毒死蜱EC,防效分别为84.7%~88.8%和78.2%~89.7%;而1.8%阿维菌素EC、37%氯·马EC、17%阿维·毒EC的防效很差,在64.4%以下,尤其是阿维·毒基本无杀虫效果。7种药剂的保花效果次序为敌敌畏、敌百虫氟虫腈、毒死蜱阿维菌素、氯·马、阿维·毒。防治梨花瘿蚊幼虫的最佳时期是少部分梨花花苞开始露白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梨瘿蚊Contarinia pyrivora(Riley),也叫梨蚜蛆,属于双翅目瘿蚊科,寄主植物目前只发现梨树。以幼虫危害梨树幼嫩叶片为主,同时也危害花和幼果。据调查,目前,梨瘿蚊在广西梨的种植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富川县近两年来其危害日趋严重,部分梨园受  相似文献   

13.
李成武 《广西园艺》2010,21(5):23-24
梨瘿蚊Contarinia pyrivora(Riley),也叫梨蚜蛆,属于双翅目瘿蚊科,寄主植物目前只发现梨树。以幼虫危害梨树幼嫩叶片为主,同时也危害花和幼果。据调查,目前,梨瘿蚊在广西梨的种植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富川县近两年来其危害日趋严重,部分梨园受害后全年均无法抽出健康的枝梢,  相似文献   

14.
刘宏  臧书庆 《果农之友》2010,(12):34-34
<正>1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危害状梨瘿蚊:双翅目瘿蚊科,别名梨芽蛆。主要寄主是梨树。我国主要梨区均有发生。1.1形态特征(1)成虫:雄虫体长1.2~1.4毫米,翅展约3.5毫米,体暗红色。头小,复眼甚  相似文献   

15.
梨瘿蚊俗称梨芽蛆,属双翅目瘿蚊科。原来主要分布于河北、安徽等地,近几年在周边省份迅速扩散,2008年陕西不少地区大面积发生,以礼泉为例,从2005年发现以来一直处于小范围零星状态,2008年突然间大量出现,普遍发生。为帮助果农科学防治该虫,现介绍一下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及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6.
梨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梨小食心虫在我区一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或根颈附近地面处结茧越冬。越冬幼虫在翌年3月下旬和4月上旬化蛹,4月中下旬出现第1代成虫,产卵在桃叶背面,4月下旬至5月初幼虫孵化,从新梢嫩尖部蛀入危害,当蛀食到新梢木质部较硬的部位时,转而危害另一新梢,被害新梢顶部枯死,每虫大约危害2~3个新梢。第1次害梢高峰大约在5月上中旬,第2次大约在6月中下旬,第3次在7月中下旬。第1代和第2代主要害梢,第3代主要危害果实。8月以后危害梨及苹果果实。9月中下旬梨小食心虫出现越冬幼虫,结茧于树皮缝中。  相似文献   

17.
梨瘿蚊(Contarinia pyrivora)又称梨蛆,属于双翅目,瘿蚊科,是近年来在菏泽梨树上新发生的害虫,并且发生也较为严重。据2001年对郓城、巨野等几个县主要梨园的调查,梨园受害率为74%,严重发生的梨园,叶片受害率可达10%以上。幼虫取食叶片后,常造成大量叶片卷曲,影响当年产量和翌年的结果。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危害,我们对梨瘿蚊的危害、发生规律、发生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并对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沙田柚瘿蚊是近年来为害沙田柚生产的一种重要害虫 ,据调查该虫喜阴蔽潮湿的山地和河滩地的沙田柚园。在我区 1 997年和 1 998年该虫为害特别严重 ,一些产区为害面积达 70 %以上。造成大量落果 ,严重影响了沙田柚的生产 ;而 1 999年该虫的发生为害则相对较轻。通过分析 ,这与当年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关系密切。由于该虫的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 ,因此本文选用与第一代幼虫发生有关的 1 997年至 1 999年 1— 3月与 1 0— 1 2月份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沙田柚瘿蚊越冬代幼虫及成虫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以期对该虫的防治有所帮助。1  1— 3月份降水量和…  相似文献   

19.
梨瘿蚊在砀山一年发生2~4代,以幼虫危害幼嫩新梢,以老熟幼虫在表土层中越冬、化蛹,3月底开始羽化、出土。出土后只要有未展开的嫩叶,该虫就能繁殖、危害,一个世代约1个月。多雨潮湿的天气有利于其发生。农业防治方法为休眠期深翻土壤,春季开花前挂黄色粘虫板,新梢生长期剪除虫梢。药剂防治要抓住卵期至低龄幼虫期,杀卵和低龄幼虫较好的药剂有毒死蜱和氯氟氰菊酯。  相似文献   

20.
<正>梨小食心虫简称梨小,又名梨小蛀果蛾、桃折梢虫,属于鳞翅目、卷蛾科。近年发生呈现加重趋势,造成梨果早落、腐烂,将严重影响梨果的品质及经济效益。下面就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作一介绍,以供生产者参考。1发生规律梨小食心虫在衡水1年发生4代,有转寄主危害习性,第1、2代主要危害梨、桃新梢,第3、4代危害梨果。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缝、根颈处、树冠下浅土层结灰白茧越冬。翌年3月下旬老熟幼虫化蛹,蛹期20d。4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时间集中在每天上午9: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