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以来,江苏省通过科学实施血吸虫病家畜传染源控制各项措施,较为有效地切断了家畜血吸虫病传播途径,显著改善了钉螺滋生环境,在江苏血吸虫病流行区农业血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成效,在当地取得了梦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易感动物包括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系统综述了家畜血吸虫病的生活史、传播链和临床症状,分析了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性建议,为家畜血吸虫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优先防治的重大传染病,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份。建国初期,累计查出血吸虫病患者近2000万,病牛150万余头。40多种哺乳动物可作为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根据多年的流行病学观察和研究实践,家畜(特别是牛)在血吸虫病传播和维持生活史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讲,家畜是我国血吸虫病最主要的传染源。经过我国社会发展和多年的防治,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显著,消除血吸虫病近年来逐步提上日程,其中家畜血吸虫病防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国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控历程和流行现状,以对家畜其他疾病防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季节最容易得血吸虫病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虫病,但在气温较高的4 ̄10月份最容易感染。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习惯的人感染血吸虫病的高峰季节也不相同。二、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与体征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3种。急性多发生于初次感染者,但少数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在感染后也可发生。接触疫水后1 ̄2天内,有的人在接触部位的皮肤上出现点状红色丘疹,奇痒。潜伏期:平均40天,多数在3周至2个月。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突出症状。其特点是,病人体温午后开始逐渐升高,傍晚时达到高峰,至午夜大汗后热退,热退后病人自我…  相似文献   

5.
1956年11—12月份,我们在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与湖南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的领导与支持之下,在沅江县瓊湖社、共和社、加利社以及南县的金盆农场,进行了耕牛血吸虫病的调查工作,据当地血吸虫病防治单位反映,这些地区都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调查方法通过农业社与农场的领导干部及耕牛的管理人员,了解耕牛的种类数目以及健康情况,检查了每头耕牛的体格及一般情况。对于这四个社和一个农场的大部分耕牛逐头检  相似文献   

6.
脑型血吸虫病(cerebral schistosomiasis,CSM)是由于血吸虫虫卵在脑组织中沉积,引起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形成的肉芽肿性疾病[1]。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进展,此病现已不多见。但在血吸虫疫区,CSM仍时有发生。在人体致病的血吸虫分为3类: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流行于南美、北美、中非、南非以及沙特阿拉伯,埃及血吸虫(schistosoma haematobium)广泛流行于非洲和中东地区,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流行于日本、中国及东南亚。在中枢神经系统血吸虫病中,CSM多见于日本血吸虫病,而曼氏血吸虫病和埃及血吸虫病多侵犯脊髓[…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昌市家畜血吸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14728头家畜粪便一粪三检,牛、马、猪、犬、羊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12.9%、9.0%、7.7%、6.1%和2.9%,并对家畜血吸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传播途径与人群的关系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调查,摸清了我市家畜血吸虫病流行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日本血吸虫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总结了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并结合目前家畜生产实际提出了本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血吸虫病的分布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766-3768
阐述了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分析了该病在我国疫区的分布情况,并对血吸虫病的防治作了相关论证.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是一种发生较普遍、危害很严重的寄生虫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均可感染及交叉传播。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永胜县是血吸虫病流行县之一,流行于永北、金梁官、程海、期纳、光华、顺洲(板桥)等6个乡(镇)54个村委会,流行范围达1115.8平方千米,流行区人口16.8347万人,耕地面积14.8519万亩,耕牛3.323万头,永胜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开始于1954年,多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于1958年、1964年、1990年3次掀起血吸虫病防治高潮。采取了"围绕农业  相似文献   

11.
Bt伴胞晶体毒素对小鼠体内不同时期日本血吸虫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吸虫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当今世界上仍有74个国家6亿多人口在血吸虫的威胁之中,这些国家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现有2亿人口感染了一种或一种以上血吸虫。每年死于血吸虫病的人数超过10万,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我国仍有7省119个县的血吸虫病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两年来我們在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湖北省农业厅领导下,前后与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兽医系、湖北寄生虫病研究所以及疫区的畜牧兽医干部共同协作,在阳新、沙市两地进行了以耕牛为重点的家畜血吸虫病調查;在公安与汉川两县耕牛血吸虫病的疗效检查以及銻剂对耕牛和奶牛的短程治疗試驗等工作,現将研究調查結果綜合报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广德县农业血吸虫病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分析了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利于推进该县农业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在望江县开展了家畜血吸虫病防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传染源调查、疫情监测、开展普查普治及农业综合治理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感染率,使易感家畜感染率下降至0.8%左右,改善了血吸虫病疫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群众增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南京市通过"完善体系建设,确保组织到位"、"实行查防结合,推进综合措施"的办法,控制了动物血吸虫病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改善了钉螺滋生环境,在动物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防治耕牛血吸虫病是整个血防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保护耕牛,发展农业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对耕牛血吸虫病的治疗,主要使用酒石酸锑钾,七十年代又研究成功锑—273、新血防片与敌百虫等,达些药物对治疗耕牛血吸虫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共中一部分药物仍有较大的毒性,甚至引起耕牛死亡。敌百虫对水牛血吸虫病疗效很高,临床付反应一般,已在疫区推广使用,但对黄牛血吸虫病的疗效却很  相似文献   

17.
不同山区疫区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及防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山区家畜血吸虫病两类不同疫区以芦山为代表的半封闭式疫区和以普格为代表的封闭式疫区进行了流行病学及防制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血吸虫病牛是此病流行最主要的传染源,3~8岁的牛潜在传播指数(IPC)较高,以牛粪为主的野粪是重要的传播因数,动物之间以及与人之间的血吸虫病疫情呈显著正相关(r>r0.01,P<0.01).在半封闭式疫区中,水牛作用大于黄牛,水牛RTI(相对污染指数)为67.8 %,黄牛RTI为20.4 %,牛以外的其它家畜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不占重要地位.在封闭式疫区中,黄牛作用大于水牛,黄牛RTI为80.1 %,水牛RTI为19.4 %;马、羊、猪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占有重要位置(马的感染率13.5 %,羊8.5 %,猪6.7 %),狗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的地位不可忽视.人既是传染源,又是所有传染源的控制者.所以,人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占有特殊地位.通过研究,明确了各种家畜血吸虫病控制的适宜药物、剂量和方式,以秋末冬初查治优于传统的夏季查治.在半封闭式疫区,主要抓耕牛的查治.在封闭式疫区,所有家畜都须查治.并加强牛粪管理和道路边沟灭螺,反复查治是降低感染率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加强家畜血吸虫病治疗方案对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感染度的影响,2010、2011和2012年对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钉螺阳性率进行基础调查,并在3年中加强家畜血吸虫病治疗次数,从每年10~11月份治疗一次,强化为每年3~4、8~9月各普治1次和11~12月份对3岁以下小牛进行治疗,并对全镇疫区村每年6月份采用“一粪三检”顶管孵化法进行检查.表明:在钉螺阳性率未下降的情况下,牛血吸虫病阳性率从2010年的4.4%下降至2012年的2.0%,高感染强度(3、4级)的水牛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说明加强牛血吸虫病治疗可减少牛血吸虫病阳性率,降低牛血吸虫感染强度.  相似文献   

19.
关于牛血吸虫病,在人类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以及牛身受血吸虫的危害情况,国内调查研究得不多,尤其在兽医界方面为然。据我们所知,解放前,国内关于牛血吸虫病的报导及讨论,较为详细的,首推1937年吴光,他收集上海市各屠宰场牛只的肝、肠作了检查,所得结果,黄牛感染率为12.6%,水牛感染率为18.7%;并对牛只作为  相似文献   

20.
山区农畜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按农畜血吸虫病不同山区疫区研究控制技术,为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将四川山区农畜血吸虫病疫区划分为以芦山县为代表的半封闭式疫区(Semi-closing epidemic district)和以普格县为代表的封闭式疫区(Closing epidemic district)两大类,并进行了流行病学及控制技术研究。【结果】此病牛是血吸虫病流行最主要的传染源,3~8岁的牛IPC较高,以牛粪为主的野粪是重要的传播因数,农畜之间以及与人之间的血吸虫病疫情呈显著正相关(r>r0.01,P<0.01)。在半封闭式疫区中,水牛作用大于黄牛,水牛RTI为67.8%,黄牛RTI为20.4%,牛以外的其它农畜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不占重要地位。在封闭式疫区中,黄牛作用大于水牛,黄牛RTI为80.1%,水牛RTI为19.4%;马、羊、猪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占有重要位置(马的感染率13.5%,羊为8.5%,猪为6.7%),狗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的地位不可忽视。人既是传染源,又是所有传染源的控制者。所以,人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上占有特殊地位。【结论】明确了各农畜血吸虫病控制的适宜药物、剂量和方式,以秋末冬初查治优于传统的夏季查治。在半封闭式疫区,主要抓耕牛的查治。在封闭式疫区,所有农畜都须查治。并加强牛粪管理和道路边沟灭螺,反复查治是降低感染率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