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尚堃  刘鸿  李可凡 《食用菌》2006,28(5):37-38
几年来,笔者从事双孢菇菇房床架式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1菇房、床架结构菇房东西长19.6 m,南北宽9 m,前后墙高2.5 m,山墙高3.5 m。墙用石灰泥垒砖。外面水泥抹缝;里面先用石灰泥抹一遍,再用石灰泥刷一遍。前后墙对着走道上下分别留4个25 cm×20 cm的通风窗,第1个通风窗距地面20 cm。前墙两头留门,宽1.0 m,高1.8 m,地面铺砖,水泥灌缝。房顶用竹杆薄膜搭建。床架长7.8 m,宽1.5 m,高2.3 m,共5层。第1层距地面10 cm,以上各层层间距55 cm。靠前墙1个东西走道宽0.7 m;10个南北走道,每个宽0.65 m,栽培面积共500 m~2。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年栽培试验,摸索出了一套黑木耳墙式栽培新工艺。它比阳畦栽培节省占地面积60%,比吊袋栽培节省占地面积30%~50%。特别是它能将杂菌污染控制在最低水平,且管理方便,产质量明显提高。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 (一)栽培袋制作 用17×60cm低压聚乙烯筒料,一端扎口热熔封牢,装料后端面压平,盖一层石灰或草木灰后即成直径10.5cm长40cm的料棒。直立排入锅中100℃灭菌14小时。常规接种。为了提高制种效率和成品率,最好采用塑料钉菌种接种,接好的菌袋直立排放培养,一般30天左右菌丝可发满袋。 (二)菌墙建造 菌棒与墙同向,以直径1~2cm竹木条做骨架。首先在地面顺成墙方向划线,铺一层砖,在砖上排一行菌袋,按间距20cm在袋两侧紧靠菌袋各插一排竹木条做骨架,然后排放第二层。层间菌袋相错压住,似瓦工砌12cm砖墙法。每铺3层,用细绳将菌棒两侧竹竿扎住。砌10~20层均可,为了牢固,可隔一定距离埋一立柱,要求必须坚固以防倒塌。  相似文献   

3.
污染料栽培鸡腿菇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底我们将平菇、鸡腿菇、金针菇等的污染菌袋和劣质菌袋发酵后栽培鸡腿菇的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污染料的堆制发酵 将污染杂菌的菌袋和劣质的菌袋剖开取料,按5%和0.1%的比例分别加入生石灰和克霉净,调节含水量65%左右,拌匀进行常规堆制发酵。每次投料1500kg,共堆制3次,约4500kg。2 装袋播种及培养 采用 28cm × 50cm的聚乙烯塑料袋,按5层菌种4层料层播法将发酵好的料装袋接种(瑞七菌株),接种量为15%。料袋要求两头紧中间松,四周紧中央松,并在装好…  相似文献   

4.
侯攻科 《食用菌》2007,29(3):3-3
1 砌菌墙 选长满健壮菌丝的菌棒,用小刀在菌梅1/2处环割塑料袋,脱掉下部的塑料袋备用。砌墙前先打底,做成宽90cm,高出地面10cm的畦,然后双面卧式摆放第一层菌棒,菌棒间距2cm,袋口朝外,脱掉塑料袋的一头朝内,间隙用覆土填补,一层摆放结束后,整体覆1cm厚的土,浇足水,再摆放第2层,共摆8层,每层四周缩进3cm,整墙砌好后呈梯形。菌墙顶层做成水槽形,便于加水保湿。  相似文献   

5.
周玉林  赵秋菊  魏蕾 《蔬菜》2000,(7):18-18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侧耳,学名PleutotuseryngiiVar.nebrodensis,是近年来人工驯化的珍稀食用菌。它以其洁白亮丽、菌肉肥厚、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从而得以不菲的价格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现将其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1.菇房处理栽培白灵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2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并在料进入前药剂处理1次。2栽培原料处理栽培原料一般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棉籽壳,对有结块的棉…  相似文献   

6.
王尚荣 《食用菌》2001,23(4):20-21
平菇适应性强,易栽培,适料广,且生物学效率高,转化所需的时间短,因此,我校食用菌科研基地经几年利用各种秸秆做了对比试验,从中优选出几个高产配方,摸索出一套较先进的栽培管理模式,使百公斤培养料可收鲜菇150~220kg。现将秸秆生料栽培平菇技术简介如下。1 高产配方①玉米芯60%加豆秸40%。按上述比例干料100kg,加入磷酸二铵0.4kg,麦麸10kg,玉米面3kg,多菌灵 0.2kg,菇丰素互号 0.25kg,生石灰 5kg。②麦秸、玉米秸、稻草、花生壳为主料。任选以上原料100kg,加磷酸二铵0…  相似文献   

7.
周修赵  张维瑞 《食用菌》2003,25(5):32-32
本技术是在“熟料袋栽草菇技术研究”项目的基础上 ,采用来源广泛的稻、麦草为主料进行反季节栽培草菇试验 ,经过3年探索 ,获得成功 ,示范推广结果表明 ,在冬季袋栽草菇 ,生物效率仍可稳定在 40 %以上 ,经济效益提高 2~ 3倍 ,充分利用了人力物力 ,填补了冬季市场无鲜菇的空白 ,为草菇周年栽培开辟了新途径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菇房建造 出菇房应选地势较高、近水源、排水良好的向阳地 ,以吸收阳光增温 ;采用木框结构泡沫保温房 ,每间菇房长 6m、宽 4.4m、高 2~ 2 .5m ,内设上、中、下三层床架式 ,层距5 0cm ;分左中右共 3…  相似文献   

8.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其菌丝及子实体含有丰富的多糖和蛋白质 ,对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较好作用 ,同时也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目前我区部分地区已有一定规模的栽培 ,其栽培原料多采用传统蘑菇栽培料 (牛粪、稻草为主料 )进行栽培。由于牛粪的收集、处理较麻烦。因此 ,摸索改良栽培原料具有实际生产意义。1 原料配制1 1 配方 :稻草 10 0 0kg ,尿素 12kg ,过磷酸钙 10kg ,石膏 10kg ,石灰 5kg ,配方中C∶N =33∶11 2 原料处理 :选择干燥无霉变晚稻草 ,进行以下几阶段处理 ,①预堆 ,建堆前 2d将稻草充分吸足水分 ,在平坦的地面上铺上一层…  相似文献   

9.
<正>1建造栽培设施1.1栽培槽建造平整温室内地面,距温室后墙80 cm外,将地面下挖45~50 cm,并用标准红砖建南北向栽培槽,槽宽50 cm,槽间距60 cm,长度依温室跨度而定。栽培槽建好后,在槽的底部及四周铺一层0.1 mm厚的塑料膜,槽底装入10 cm的干  相似文献   

10.
江业明 《食用菌》2003,25(2):38-38
金福菇(见图1)已在闽清县东桥山珍食用菌基地引种栽培成功,打破了人工栽培金福菇相对比较困难的看法。金福菇子实体硕大,菌肉肥厚嫩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口感性好,且耐贮性好,经济价值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推广价值。笔者利用栽培秀珍菇、茶薪菇、银耳等的废菌料,进行栽培金福菇试验,并应用于大田与菇棚生产,取得了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社会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温室内北边留80cm走道,南边留30cm,用砖垒成南北向栽培槽,槽内径48cm,槽高24cm,槽距72cm;也可以直接挖半地下式栽培槽,槽宽48cm,深12cm,两边再用砖垒2层。槽内铺1层厚0.1mm的塑料薄膜,膜两边用最上层的砖压住。膜上铺3cm厚的洁净河沙,沙上铺1层编织袋,袋上填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2.
辛洪湖 《食用菌》2005,27(2):44-44
1选好场地 夏季栽培平菇的场地,应选在阴凉之处,如室内地面层可利用,也可因地制宜地在室外选择在具有生态小气候环境的植物地里套栽,如辣椒、茄子、玉米、水稻、瓜豆行间。遮阳很好的树荫下或葡萄架下,可做小塑料畦棚,外面盖草帘。  相似文献   

13.
平菇代料高效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银平  王有荣 《食用菌》2001,23(2):30-30
在平菇生产中,我县的广大菇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采用玉米秆、麦秸、豆秸等农作物秸秆代替棉子壳进行栽培,但效果不理想,甚至还出现了亏损,主要表现在朵小、肉薄,后劲不足、产量不稳等方面,为了较好地利用我地丰富的秸秆资源,我们进行了平菇代料高效栽培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香菇代料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效敏 《中国食用菌》2006,25(5):56-56,60
香菇代料高产栽培。首先要掌握好制袋技术和做好菌袋培养,其次是脱袋后能正常转色.出菇管理及时到位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张健 《现代园艺》2001,(3):29-30
用稻草栽培平菇 ,成本低 ,周期短 ,方法简单 ,效益高。平菇收获后的下脚料又是农作物的优质有机肥料。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稻草软化处理 稻草表皮具有一层蜡质 ,这层腊质能阻碍菌丝吃料。笔者通过试验和实践摸索出三种软化稻草的处理方法。其一是把稻草铺在干净地面上 ,用石磙反复碾压至稻草变软。其二是稻草切成 2~ 3cm长段 ,浸泡于 3~ 4%的石灰水溶液中 ,34小时后捞出用清水冲去残液 ,调节好含水量。其三是用饲料粉碎机 ,安装上直径约 2cm的筛网进行粉碎 ,粉碎后即成条片状 ,细薄、松散、绵软。2 培养料的混配 平菇…  相似文献   

16.
平菇后期断植覆土出菇方法,就是将以出过3~4潮菇的菌筒从中间截料,栽植在阳畦内覆2~3cm颗粒肥土,使其继续出菇,栽培料得以充分利用,栽后仍可出菇3~4潮,增产4 0 %~6 0 %。具体方法介绍如下:①作畦:选土质肥沃近水源,最好选东西向作畦,畦深4 0cm ,宽90cm ,长度不限,视地形而定,畦高出地面10~15m ,畦内浇足水,水渗后用石灰消毒。②断植:把以出过菇的菌筒脱去菌袋,选没有污染的,用刀切成两段在筒四周用铁丝扎5~6个洞,然后断面朝上,紧密地竖在畦内,空隙内用散落的培养料塞紧。③覆土:菌筒排满畦后,用2~3cm厚颗粒状经高锰酸钾液或克霉王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借鉴香菇生产技术 ,将有关技术利用到平菇生产中 ,总结出机灌袋栽平菇新技术 ,现介绍如下 :1 菌袋制备配方 棉籽壳 88% ,麦麸 10 % ,石膏 2 % ,每kg干料加水 1 1~ 1 2kg。用香菇生产的专用灌袋机把料灌进 5 5cm× 15cm× 0 0 0 4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里 ,每袋装料湿重 2 1~ 2 3kg。然后 ,把料袋装进灭菌灶灭菌 ,温度上升到 10 0℃后 ,保持 10~12h ,趁热运至遮荫大棚内 ;待料温降到 30℃以下时 ,放到接种箱内接种 ,袋面打孔接种 4穴。2 发菌阶段管理在棚内地面撒一薄层生石灰 ,将接好种的料袋按堆柴式排放 ,堆高 6层 ,接…  相似文献   

18.
白灵侧耳(Plerotus nebrodensis)商品名白灵菇,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在出菇阶段要求比较严格的温湿度条件和其他相适应的气象因子。有条件的单位,可建造智能化的人工控温的工厂化栽培菇房,人为控制各项气象因子,使之适宜白灵侧耳的生长发育,周年生产,周年出菇。但在不能控温的自然温室菇房条件  相似文献   

19.
半地下室菇房是一种经济效益高的栽培室,造价低,建造一般菇房每平方米需投资80-120元,而半地下室只需投资60-80元。具有冬暖夏凉,可周年栽培。保温、保湿好、温差大,适宜香菇生长。现简介如下: 一.半地下室的建造:半地下室即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发挥其地上地下的优势。建造时先在地面挖深1.3米,宽4.5米、长20米的坑,在坑底铺砖或三合土,墙高出地面1.5米,墙内壁抹一层三合土或水泥,便于清扫和消毒。屋顶采用两面坡式,用水泥柱数根作顶柱,顶柱上端与檩条和椽子固定在一起,屋架固定好后,房顶铺厚塑料膜,再按四米左右设一个50厘米的拔风筒,塑料  相似文献   

20.
尹亭  题正芳  刘怀珠 《食用菌》2004,26(2):34-34
平菇窄棚免喷高效栽培法集埋土栽培法和菌墙栽培法的优点于一体,使平菇的栽培管理更加简单,且品质优,产量高。其方法是:将采收第一潮菇的菌坯脱去菌袋,绕菇棚的四面土墙筑菌墙。菌墙外端用封口泥把菌坯与菌坯粘结起来,菌墙内全部用营养土填充,菌墙上筑一水槽,用于补水补肥。该法的优点主要有五条:①筑菌墙前,先让菌坯出一潮菇,用已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