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24℃下研究了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对寄主幼虫龄期的选择性及对寄主生长发育、取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蜂能寄生小菜蛾2-4龄的幼虫,但当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对2、3、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7、0.44、0.19。该蜂对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增大而下降。2-4龄小菜蛾幼虫被寄生后,总发育历期与预蛹期都比未被寄生的显著延长。当小菜蛾幼虫在2龄初被寄生后,总取食量比未被寄生的显著减少;但当幼虫在3、4龄初被寄生后,各龄的取食量与未被寄生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菜蛾啮小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和适合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菜蛾啮小蜂是小菜蛾幼虫期至蛹期的跨期寄生蜂,也可仅寄生于蛹。室内寄主虫态及龄期选择寄生试验表明,该蜂嗜好产卵寄生幼虫,较少产卵寄生预蛹,很少产卵寄生蛹,但在幼虫4个龄期间无明显偏嗜性。寄生于各龄小菜蛾幼虫的啮小蜂在发育历期、蛹期存活率、每寄主育出蜂数及性比几方面无显著差异,表明各龄幼虫对该蜂的适合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寄主龄期对半闭弯尾姬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4℃下研究了小菜蛾幼虫龄期对半闭弯尾姬蜂子代发育、存活及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寄生不同寄主龄期的半闭弯尾姬蜂从卵发育到结茧的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寄生于4龄幼虫的个体比寄生2、3龄幼虫的个体发育显著要快,但结茧至成蜂羽化的历期无显著性差异;寄生不同龄期小菜蛾幼虫的寄生蜂的结茧率、羽化率无显著差异;寄生各个龄期的后代雌蜂在羽化当天的寄生能力没有差异,但寄生3龄小菜蛾幼虫羽化出的蜂每雌总产卵量显著高于寄生2龄和4龄幼虫羽化出的蜂,雌蜂的寿命也比寄生2龄和4龄的显著要长.  相似文献   

4.
菜蛾啮小峰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和适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蛾啮小蜂是小菜蛾幼虫期至蛹期的跨期寄生蜂,也可仅寄生于蛹。室内寄主虫态及龄期选择寄生试验表明,该蜂嗜好产卵寄生幼虫。较少产卵寄生预蛹,很少产卵寄生蛹,但在幼虫4个龄期间无明显偏嗜性,寄生于各龄小菜蛾幼虫的啮小蜂在发育历期,蛹期存活率,每寄主育出蜂数及性比几方面无显著差异,表明各龄幼虫对该蜂的适合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主要天敌颈双缘姬蜂对寄主蛹龄的选择性和适合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颈双缘姬蜂对小菜蛾不同日龄蛹有明显的选择性,对0~1天蛹龄的选择性指标,分别为1~2天、2~3天、3~4天的1.7、7.3和19.1倍;在龄期较低的寄主蛹中,寄生成功羽化出蜂率较高,育出的雌蜂个体较大,生殖力较高,成蜂寿命较长,但未成熟期发育历期、子代性比则不受育蜂寄主蛹龄的影响,雌蜂虫体大小各指标与其生殖力和寿命三者之间相关密切。从0~1天蛹龄中育出的雌蜂,比1~2天和2~3天平均寄生寄主头数,分别高出3.61、4.51倍,成蜂寿命分别长1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中红侧沟茧蜂成虫日龄及粘虫幼虫龄期对寄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室内研究了不同日龄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对粘虫幼虫龄期的选择、寄主被寄生时的龄期对寄生蜂幼期发育历期和茧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寄主1~5龄幼虫同时存在时,该蜂可以寄生1—4龄幼虫,不寄生5龄;偏爱寄生2龄和3龄幼虫;对1、2、3和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21、0.31、0.27和0.21;寄主幼虫供寄生后,其寄生率随寄主幼虫供寄生时的龄期增大而下降。寄生于4龄寄主幼虫的蜂,其卵至结茧的历期显著长于寄生于2或3龄寄主幼虫的蜂;寄生4龄寄主幼虫所育出的蜂茧明显重于寄生于2或3龄寄主幼虫所育出的蜂茧。雌蜂日龄增加,寄生能力下降;但雌蜂日龄对寄生蜂子代卵至结茧的历期和茧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幼虫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单白绵绒茧蜂在14和34℃恒温下,供以寄主,无子蜂羽化。在18~30℃下,其幼期(卵──蛹)一般随温度上升而缩短,反之则延长;发育起点温度为9.98±2.78℃,有效积温250.00±46.77日度,由此推算在杭州年可发生ll~13代。成虫寿命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自然交温下趋势一致。寄主虫龄对该蜂的卵+幼虫期无显著影响,而在寄主体外的预蛹+蛹的历期则随寄主虫龄增大而缩短。  相似文献   

8.
寄主龄期和温度对管侧沟茧蜂寄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管侧沟茧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生殖能力、成蜂寿命及后代性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偏爱寄生粘虫的1~2龄幼虫,3龄以上幼虫很少被寄生。对1、2、3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42、0.54、0.05。管侧沟茧蜂羽化当天就能交配寄生,在19~25℃条件下单雌平均寄生30头幼虫,最多89头;雌蜂平均寿命6d,最长13d;后代雌雄性比为1:1.02~1:1.27。  相似文献   

9.
啮小蜂寄主接受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啮小蜂Tetrastichus sp.是一种群聚性蛹的内寄生蜂,主要寄生于茶长卷叶蛾的蛹。在实验室中,它还能寄生蓖麻蚕、粘虫、亚洲玉米螟、棉褐带卷蛾和家蝇等寄主蛹。在小环境中,啮小蜂雌蜂搜寻大蛹(粘虫)花费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寻找小蛹(棉褐带卷蛾)所花费的时间。雌蜂多戮从寄主的腹部爬上蛹,其次为胸部和头部。88%的雌蜂产卵管插入蛹的位置与上蛹的部位一致。蜂龄(2-6天龄)对雌蜂接受寄主的行为无明显影响。雌蜂对寄主蛹龄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第7天龄粘虫蛹中产的子蜂数明显减少,对第9天龄的粘虫蛹雌蜂虽作刺探,但未见寄生。随着寄主密度增加,平均每雌寄生的蛹数和产的子蜂数均相应增加,而寄主蛹的寄生率却逐渐下降。随着雌蜂密度增加,寄主蛹的寄生率和平均每头寄生蛹中的子蜂数相应提高,但平均每雌产的子蜂数则逐渐减少。雌蜂在寄生(平均1.74±5.05分.秒)和未寄生(平均2.90±6.50分.秒)寄主中产卵管插入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寄生(平均每蛹为182.20± 85.06头)和未寄生(平均为87.80±69.50头)寄主中产的子蜂数则有明显差异(P<0.02)。表明啮小蜂雌蜂对已寄生寄主蛹无明显的辩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又称秋黏虫,是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为探究本土天敌斑痣悬茧蜂寄生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后的生长发育表现,本研究检测了斑痣悬茧蜂寄生2龄、3龄和4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后子代蜂幼虫发育历期、茧历期、羽化率、茧重、成蜂个体大小和成蜂寿命。结果表明,寄主龄期对子代蜂的幼虫发育历期、茧历期和成蜂寿命存在显著影响。与寄生4龄幼虫的子代蜂相比,寄生2龄和3龄幼虫的子代蜂幼虫发育历期分别平均延长了2.08 d(z=5.42,P0.05)和1.64 d(z=4.23,P0.05);寄生2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平均延长了0.46 d(z=3.51,P0.05),但寄生4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与寄生3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无显著差异。4龄幼虫体内羽化的子代蜂成蜂寿命比在2龄和3龄幼虫体内羽化的子代蜂成蜂寿命分别平均延长了1.46 d(z=-2.60,P0.05)和1.68 d(z=-2.98,P0.05)。寄主龄期对子代蜂羽化率、茧重和成蜂个体大小无显著影响。随寄主龄期增大,子代蜂的发育速度加快,但寿命缩短。研究结果将为揭示斑痣悬茧蜂与寄主草地贪夜蛾的互作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丽蚜小蜂寄生对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丽蚜小蜂寄生对Q型烟粉虱的影响,通过室内饲养观察不同龄期Q型烟粉虱被丽蚜小蜂寄生后的生长发育,并比较了被寄生后烟粉虱若虫的个体大小及死亡率。结果表明,2龄、3龄和4龄烟粉虱若虫被寄生后均能继续发育,2龄若虫蜕皮进入3龄和3龄若虫蜕皮进入4龄的时间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而被寄生若虫的4龄期显著延长。对于同一龄期的烟粉虱若虫,丽蚜小蜂偏向于选择较大的个体寄生,2龄和3龄被寄生若虫发育后期个体比未被寄生个体大,但4龄时被寄生的个体在发育后期略小于未被寄生个体,显示丽蚜小蜂对不同龄期若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同。2龄若虫死亡率为61.64%,显著高于3龄和4龄若虫;4龄若虫褐蛹率最高,为48.84%。表明无论寄生哪一发育阶段的烟粉虱若虫,丽蚜小蜂的寄生均为容性寄生,田间应用丽蚜小蜂防治Q型烟粉虱时在其若虫3~4龄时释放更适宜。  相似文献   

12.
蜡螟绒茧蜂对大蜡螟幼虫的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蜡螟的低龄幼虫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蜡螟绒茧蜂的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螟绒茧蜂一生最多产卵68粒,平均45.85粒。蜡螟绒茧蜂卵产于寄主体内的位置多在1~4腹节;多数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或2粒卵。该蜂能寄生大蜡螟1~4龄幼虫,但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其选择系数分别为0.35和0.42。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抗虫棉花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影响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我国研制的转基因抗虫棉(Bt棉)品系CK595-1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对棉铃虫1~5龄幼虫存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Bt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和体重抑制率有明显的器官和幼虫龄期间差异,其活性顺序为叶>蕾>铃>花,其作用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棉铃虫1~4龄幼虫连续取食Bt棉叶片和棉蕾不能正常化蛹,5龄幼虫可部分化蛹及羽化;1~4龄幼虫取食Bt棉的花及2~5龄幼虫连续取食Bt棉铃后均可部分化蛹及羽化,化蛹率随龄期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系统地测定了柑桔潜叶蛾的耐寒力和幼虫对嫩叶含水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龄幼虫对低温最敏感,其次是卵,蛹耐寒力最强,其次是3-4龄幼虫,当温度≤15℃时,1-2龄幼虫的死亡率随着温度的降低和低温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当温度≤10℃时,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3-4龄幼虫和蛹的死亡率越高,卵的孵化率越低。  相似文献   

15.
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取食、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对亚洲玉米螟在甜玉米、饲料玉米、无毒棉和有毒棉上的取食、生长发育和生殖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初孵幼虫嗜食无毒棉棉叶,3龄幼虫则喜食玉米心叶。5龄幼虫在甜玉米上的取食次数最多,取食总时间最长,在有毒棉上的取食时间最短。5日龄以前,取食无毒棉的幼虫生长最快,而后取食玉米的幼虫生长加快;取食有毒棉的幼虫生长最慢,其老熟幼虫的体重仅为取食甜玉米的1/3。取食棉花的幼虫历期明显延长,虫龄增加至6龄。幼虫期存活率、蛹重和每雌产卵量以甜玉米为最高,依次为饲料玉米、无毒棉和有毒棉。试验证明,在扩种甜玉米和无毒棉以后亚洲玉米螟种群将上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用人工饲料饲养的玉米螟不同龄期幼虫对苏云金杆菌(CS3ab—1986)制剂毒力测定的结果。以1、2龄幼虫作为生测标准试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三种药剂对不同龄期菜青虫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青虫(pieriserapaeL.)是十字花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至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使得菜青虫抗药性问题引起关注[1]。70年代对敌百虫、DDVP产生严重抗性,随后相继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2]。国外也曾报道菜青虫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产生了抗药性[3~4]。对菜青虫进行抗性监测,明确其对不同药剂的抗性水平,才能为化学防治和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打下理论基础。菜青虫抗性监测,FAO推荐的标准方法是微量点滴法,测定虫态是五龄幼虫。经多年对菜青虫的抗性监测发现五龄幼虫不是测定的最佳龄期,因为五龄幼虫接触药剂后,部分幼…  相似文献   

18.
草地螟幼虫取食量、头宽、体长及体重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幼虫的取食量、头宽、体长及体重增长的变化。草地螟的幼虫历期约为13 d,取食量635 mg,其中前3龄的取食量仅为幼虫总取食量的30%,而4、5龄的取食量分别占24%和46%。幼虫头宽增加的数值从1龄的0.31 mm增加到5龄的1.51 mm,增加的数值随幼虫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增加倍数则随龄期的增加而缩小。幼虫体长从1龄的2.3 mm增加到5龄的18.9 mm,增加了约7倍。体重则由1龄期的0.2 mg增加到5龄时的43.6 mg,增加了约240倍。3龄前幼虫体重增长缓慢,4龄后增长量达到10 mg以上,到5龄第2天达到最大值68.94mg后下降。幼虫的总取食量约为本身体重的15倍。本文还讨论了以上结果在了解草地螟幼虫危害特征和规律及监测、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伞裙追寄蝇是草地螟、黏虫等重大农业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对害虫种群数量的调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不同龄期草地螟对伞裙追寄蝇寄生效果的影响,为伞裙追寄蝇的室内扩繁和田间应用提供依据。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14L:10D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伞裙追寄蝇对草地螟2、3、4、5龄幼虫及5龄期不同日龄幼虫的寄生效果,5龄期不同日龄幼虫对寄蝇的发育适合度。结果表明:伞裙追寄蝇对2~5龄草地螟幼虫都有寄生行为,但对5龄草地螟幼虫的寄生率(68.89%)显著高于其他龄期;且寄生5龄幼虫的羽化率最高(73.88%)。伞裙追寄蝇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呈现先升高而后下降趋势,其中5龄后2~3日龄寄生率(74.44%)、羽化率(78.76%)均最高,子代发育历期最短,产卵量最高,为最适寄生阶段,说明室内扩繁伞裙追寄蝇寄主选择以5龄期2~3日龄草地螟幼虫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