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88~1995年对福建西番莲病毒病的发生为害进行调查,发现在西番莲栽培区病毒病普遍发生,发病率通常在30%~40%,严重的达90%以上。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环斑、皱缩、花叶、环斑花叶,死顶和果实木质化等。从田间病株采集40份样本,经电镜观察和采用A蛋白夹心ELISA(PAS-ELISA),用西番莲木质化病毒(PWV)、西番莲黄花叶病毒(PFYMV)、紫果西番莲花叶病毒(GMV)、烟草花叶病毒(TMV)及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抗血清进行测定,其中36个样本检测出CMV,表明福建西番莲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为CMV。与此同时,对西番莲上CMV进行亚组鉴定,采用鉴别寄主和单、多克隆抗体双夹心ELISA(DAS-ELISA)对36个CMV阳性样本进行测定,结果35个属CMV亚组Ⅰ,1个属CMV亚组Ⅱ,表明田间以CMV亚组Ⅰ分离物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引致西番莲环斑花叶和果实木质化的一个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自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果园杂交种西番莲(Passif lora edulis XP.edulis var.flavicarpa)表现环斑花叶和果实木质化病状的病状的病株分离到一个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cucumovirus,CMV)分离物。该病毒分离物寄主范围广泛,在供试的西番莲、藜科、茄科、葫芦科、豆科、夹竹桃科、苋科、菊科、番杏科、胡麻科、十字花科等11科33种(或品种)植物中,能侵染西番莲科、藜科、茄科、葫芦科、豆科、夹竹桃科、苋科、菊科、番杏科、胡麻科等10科的24种(或品种)植物。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采集表现斑驳、花叶症状疑似病毒病的西番莲叶片样品,利用小RNA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侵染西番莲的病毒种类。参考测序结果采用DAS-ELISA和RT-PCR方法对2015~2018年间采集的385份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引发广西西番莲病毒病的优势病毒种类。结果显示:小RNA共获得20 921 061 clean reads,拼接获得560个contigs,其中99个contigs被注释为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TeMV),97个contigs被注释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69个contigs被注释为东亚西番莲病毒(East Asian passiflora virus,EAPV),12个contigs被注释为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提取送测序的同批样品叶片的总RNA进行RT-PCR验证,可检测出TeMV、EAPV和CMV 3种病毒,未检出SMV。采用DAS-ELISA和RT-PCR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284份样品为阳性样品,检出率为73.76%,其中TeMV的检出率最高为64.16%,其次为EAPV和CMV,检出率分别为41.30%和11.43%;3种病毒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其中TeMV+EAPV的检出率最高为24.94%,TeMV+CMV的检出率为4.16%,EAPV+CMV的检出率为0.26%,3种病毒复合侵染的检出率为4.94%。 相似文献
4.
5.
在云南省昆明市的文心兰栽培基地发现了具有病毒病典型症状的感病文心兰植株。感病样品在电镜下可观察到长460-500 nm的线状病毒粒体和长约300 nm的杆状病毒粒体中的一种或两种,分别与已报道的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粒体大小一致。感病样品可以和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血清中的一种或两种呈阳性反应。利用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的特异性引物,运用RT-PCR方法可以扩增到与引物设计预期大小一致的核酸条带。由此证明,云南文心兰病毒病的病原是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中的一种或两种。 相似文献
6.
7.
烟草品种对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1年采用大田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使用的24份烟草品种进行了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TMV和CMV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对TMV表现抗病的有Coker86、吉烟5号、Coker176、CV87、辽烟8号、CV91、中烟90等7份材料;表现中抗的有秦烟98、双抗70、C151等3份材料;表现中感的有秦烟96、G80、金星6007、龙江981、K326、秦烟201、NC89等7份材料;表现感病的有G28、云烟97、净叶黄、红花大金元、RG11、云烟85、云烟87等7份材料。对CMV表现抗病的有Coker86、龙江981、C151、秦烟201、云烟87等5份材料;表现中抗的材料是金星6007;表现中感的有CV91、RG11、Coker176、中烟90、K326、红花大金元、净叶黄、G80、G28等9份材料;表现感病的有秦烟98、云烟85、秦烟96、NC89、双抗70、云烟97、CV87、辽烟8号、吉烟5号等9份材料。其中兼抗TMV和CMV两种病毒病的材料有2份,分别是Coker86和C151。同时研究还发现,抗病性不同的烟草品种在受到病毒危害以后,对烟叶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也不同。明确了中国24个烟草品种的抗病性水平,为抗病品种的利用与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烟草抗病毒病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抗源信息。 相似文献
8.
9.
从河北省赤豆实生苗上获得一个分离物,它系种传的,引起赤豆产生疱状花叶,易经汁液摩擦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ivara)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其钝化温度为55-60℃(十分钟)稀释限点为10-2-10-3,体外存活期为1-2天。寄主范围狭窄,系统侵染大豆(Glycine max)、绿豆(Phaselous aureus)、豇豆(Vigna sinensis cv.花豇豆)、棉豆(Phaseolus lunatus)、赤豆(P.angularis)等豆科植物,局部侵染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昆诺藜(C.quinoa)和番杏(Tetragonia expensa)。病毒粒体线条形,略弯曲,755×13nm.A260/A280比值为1.224。病组织超薄切片中有风轮状内含体。SDS-免疫双扩散试验表明它与黑眼豇豆花叶病毒(BICMV)血清学关系十分密切。综合以上特征,我们认为赤豆花叶病毒河北省分离物为BICMV。河北省赤豆种子携带该病毒百分率为3-5%,它是田间主要毒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北京地区花生病毒病及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5—1987年研究表明北京地区花生上流行的病害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黄花叶病害和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引起的轻斑驳病害。血清鉴定451份花生病害样品,黄花叶病害样品受CMV-CA侵染占95.7%,轻斑驳病害样品受PMMV侵染占91.3%,中后期病害样品受CMV-CA和PMMV复合感染较普遍。CMV种传率2%左右,种传病苗在花生出苗后开始出现,6月病害进入高峰。三年CMV-CA流行程度明显不同,主要取决于苗期蚜虫发生早晚、发生量及苗期降雨量。PMMV种传率低于1%,病苗出现稍晚,但病害扩散快,6月上旬进入高峰,7月上、中旬发病率达100%。三年流行程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黄瓜花叶病毒两亚组分离物寄主反应和血清学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本文对枯萎病菌侵入黄瓜不同抗性品种的途径,以及黄瓜受侵染根部维管组织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分生孢子在幼根表皮上萌发产生菌丝,通过胞间层侵入表皮细胞,之后菌丝继续向内部生长,穿过皮层组织进入导管。受侵染的导管内相继出现壁覆盖物、侵填体及褐色物。抗病品种的壁覆盖物比感病品种的厚:侵填体由受侵染导管旁边的薄壁细胞产生,一个细胞可产生多个侵填体,并在侵填体中观察到细胞核的存在,感病品种中的侵填体发育不充分,抗病品种中的侵填体能完全堵塞导管;谒色物在感病、抗病品种中均能完全堵塞导管,对菌丝的侵入构成了较强的机械障碍。 相似文献
13.
新疆、甘肃甜瓜病毒病的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甘肃、新疆两省(区)186个厚皮甜瓜病毒病标样的鉴定结果表明,病毒种类有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其中WMV-2是主要病毒种类。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各个病毒的消长有较大的变化。桃蚜(Myzus 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及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可传播WMV-2,其中桃蚜的传毒效率最高。棉蚜(Aphis gossypii)可传CMV。种广可传带SqMV,其带毒率为7.6%。对1300个甜瓜品种及材料的抗病性试验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免疫和抗病类型,但白兰瓜类型较哈密瓜类型抗病,薄皮甜瓜较厚皮甜瓜抗病,其中中国梨瓜龙田一号发病很轻。覆盖银灰膜、喷高脂膜及种植高粱隔离诱杀带等综合防治措施可使发病率减少82.0%,增产15.7—40.5%。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区夏大豆田的定殖蚜虫主要是大豆蚜(Aphis glycines)。1987和1988两年黄皿共诱到29种蚜虫,其中以大豆蚜数量最多,是传播SMV的主要介体,其他介体蚜虫有:绣线菊蚜(A.citricola),豆蚜(A.craccivora)、棉蚜(A.gossypii)、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桃蚜(Myzus persicae)、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二叶草彩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1987年蚜虫迁飞峰出现在大豆花期以前,2周后田间出现发病高峰,SMV发病增长率与蚜虫迁飞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1988年蚜虫迁飞峰发生在大豆花期以后,其迁飞量与SMV的流行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探究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混合侵染烟株对烟蚜取食行为的影响,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记录了烟蚜在健康烟株与CMV、PVY混合侵染后不同发病级别烟株上的取食波形。结果显示:烟蚜在健康烟株上的刺探次数最少,在感病烟株上的C波总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健康烟株;第1次到达韧皮部前的刺探次数,健康植株上仅为4.00次,3级感病烟株上的为健康烟株上的2倍;在健康烟株上E2波总持续时间为120.65 min,极显著大于2级和3级感病烟株;刺探过程中,感病烟株上的pd波出现次数均高于健康烟株,且pd波II-1和II-3亚波的持续时间也显著高于健康烟株。研究表明,CMV、PVY混合侵染烟株可降低寄主对烟蚜的适合度,且能促进烟蚜对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