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蓼光胸萤叶甲食性窄,繁殖力强,是以虫除草的昆虫资源。贵州省都匀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下或越冬植物基部过冬,翌年5月上旬产卵。幼虫3龄,取食叶肉。末龄幼虫在寄主叶背和枝茎上化蛹。成虫有假死性,取食叶片。卵产于叶背。易于人工饲养,可以进行大量繁殖和移虫。 相似文献
3.
4.
龙眼长跗萤叶甲的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及其防治“龙眼长跗萤叶甲”(暂定中名)MonoleptaOccilanisGressittetkimoto属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萤叶甲属。近年在我区盛产龙眼的西南部几个县,较为普遍发生为害,龙眼枝梢被害后不能萌新芽;... 相似文献
5.
6.
7.
8.
绿翅短鞘萤叶甲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初步研究李国钰(四川省甘孜州农科所康定626000)一、分布与危害短鞘萤叶甲(GeinulajacobsoniOgloblin)是四川白玉县麦类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海拔3150~4000米的一季麦作区内均有分布。以幼虫... 相似文献
9.
10.
11.
蘑菇褐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4~25℃,低至10℃,高达35℃,孢子停止萌发,在35℃和40℃恒温中,分别经5天和1天,菌丝均失去生活力;高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100%相对湿度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pH值分别为6和6.4,幼嫩蘑菇煮出液最能刺激孢子萌发,该病菌在菇床初侵染源是覆盖了带有病菌的覆盖土,在夏季对覆盖土壤进行日光曝晒4~5天,覆土前7天,用36%~38%化学纯甲醛3.5kg,兑水20~30kg,喷洒于种植111m~2蘑菇的覆盖土中熏蒸48h以上,防病效果均理想;发病后及时挖除病菇,能防止病菌再侵染,减轻褐腐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12.
13.
1976~1978年从长春、白城市郊田间病株分离到 Verticillium 共64株,其中产生黑色菌落的60株,白色菌落的4株,经过致病性、形态、梅干培养基上特性、温度、pH 值范围、营养和同功酶等测定。确定是 V.dahliae Klek.,并且有黑色和白色二种不同的类群或小种。1975~1982年用8种化学农药和4种生物农药筛选、小区试验和较大面积示范试验表明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在苗期施药(每平方米药5克拌30斤土)或在移植期、定植期灌药防效都较好,前者小区平均防效为71.78%、较大面积示范平均为74.29%,并可增产一倍以上,后者小区平均防效71.33%,较大面积示范为61.16%。生物农药中公主岭霉素较好。多菌灵对 V.dahliae 敏感 5ppm 即有抑菌效果,施药后40天的幼苗体内多菌灵含量较多每株达44ppm。示范田中播期施药土移植期又灌根,在20天后即定值时仍测得幼苗内含有10ppm 以上的多菌灵。 相似文献
14.
15.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分布广泛,严重为害杨树。分生孢子是主要的侵染源。病菌由伤口、皮孔或表皮侵入寄主。每年5~6月为春季发病高峰,9月为秋季发病高峰,秋季发病较春季为重。孢子的飞散高峰在8~9月。病害的消长与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密切相关,雨季孢子飞散较多,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子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30℃。分生孢子萌发要求水分,在黑暗下发芽率高。病原可潜伏侵染,一般在2~3年生枝干上侵染较多,7~9月是潜伏侵染的高峰。除杨树外,还能为害多种阔叶树。病原在麦芽糖和蛋白胨培养基中菌丝生长较旺盛,在蔗糖和硝酸钾培养基中有利于分生孢子器形成,杨树树皮汁液能促进分生孢子发芽。 相似文献
16.
用自然发病的材料进行产孢试验,漂浮在水面上的病叶孢子囊产生最多。孢子囊产生的适宜温度在15-25℃,介质的pH位在5-7,黑暗条件有利于孢子囊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啤酒花根癌病在我国发生普遍,是影响啤酒花生产的重要病害。从啤酒花主要生产基地新疆、山东、浙江等地分离到61个菌株。通过培养性状、染色反应,以及14~15个菌株的生理生化性状和12个菌株致病性的测定,确定啤酒花根癌病病原菌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a tumefaciens(E.F.Smith &Jownsend)Conn属生物型1、病原菌菌株对K84(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菌株的细菌素敏感,各菌株间敏感性的强弱不一。盆裁番茄和啤酒花初步生防试验表明,用K84与敏感性强的菌株按1:1比例混合接种,番茄和啤酒花都不产生瘿瘤;而敏感性弱的菌株需用3:1才能防止瘿瘤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影响作物产量的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基本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戈登,R.E.等著的《芽孢杆菌属》所提供的检索表,对98株增产与减产芽孢杆菌分离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占绝对优势的是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其次是短芽孢杆菌(B.brevis)和坚强芽孢杆菌(B.firmus)。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几种主要增产菌(除83-6外)都是蜡质芽孢杆菌,如83-10,a-47等。此外,作者还对这几种主要的增产菌及几种减产菌菌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观察,基本了解了它们生长适宜的碳源、氮源、pH值、温度及氨基酸需求等。 相似文献
19.
20.
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抗药性菌株生物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8
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在华东地区对多菌灵已出现了高水平抗药性。本文报道了F.graminearum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离体条件下多菌灵对100个野生敏感型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分别为0.5748±0.0133 μg/ml和 < 1.4μg/ml。而对50个抗药性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则分别为9.2375μg/ml和 > 100 μg/ml。在麦穗上多菌灵对50个敏感菌株和抗药性菌株防效的平均EC50分别为282.6 μg/ml和 > 2 000μg/ml。从田间获得的抗多菌灵菌株对苯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表现交互抗药性,但不同于室内突变菌株,对乙霉威不表现负交互抗药性。抗药性菌株的无性和有性繁殖后代以及在无药培养基上菌丝体转代培养后,抗药水平保持不变。抗药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等与敏感菌株相比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