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吡虫啉防治柑桔潜叶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衢州地区防治柑桔潜叶蛾常用的药剂有杀虫双、氰戊菊酯、好年冬等杀虫剂,但因高温季节使用杀虫双易产生药害,氰戊菊酯药效期短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近几年,随着吡虫啉的开发应用,吡虫啉在防治柑桔蚜虫、柑桔黑刺粉虱上相当成功。本研究是对柑...  相似文献   

2.
柑桔潜叶蛾的防控技术湖北省秭归县植保植检站(443600)宋凤平柑桔潜叶蛾是柑桔新梢、嫩叶的主要害虫之一。据我县资料记载1985年和1989年有80%的柑桔苗圃和60%的幼龄桔园受害,影响秋梢抽发和生长,导致大部分嫩叶卷曲、光合作用减弱,造成小虫大害...  相似文献   

3.
苏文伟 《植物医生》1999,12(6):40-40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citrellaCtaintion)是柑桔生产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严重时秋梢受害可达100%。近几年,随着新农药的不断开发,防治柑桔潜叶蛾的药剂很多,但因柑桔潜叶蛾的抗性正逐年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Stainton是柑桔类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柑桔潜叶蛾发生期的预测目前主要采用发育进度预测法进行.笔者通过对柑桔潜叶蛾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进行饲养,求得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从而建立历期预测式,作为预测柑桔潜叶蛾的发生期的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饲养及观察记载方法1986年7月至12月和1988年5月至10月在岑溪县城附近的上奇柑桔园对柑桔潜叶蛾卵、幼虫和蛹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进行饲养观察.共饲养卵8批,幼虫10批,蛹9批,每批饲养50头.  相似文献   

5.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是柑桔新梢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在嫩叶表皮下钻蛀危害。受害叶片卷缩变硬,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笔者从1986年—1988年共用了三年时间对柑桔潜叶蛾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现将其为害习性简报如下: 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外饲养观察,柑桔潜叶蛾在我县一年最多可发生15个世代。第一代成虫随着柑桔春梢的抽发转入春梢产卵危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柑桔潜叶蛾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提出了该虫幼虫的分龄和蛹的分级标准。在广西桂林,该虫1年发生12代,各代历期的长短,主要受气温所影响。采用分龄分级预测法预测该虫的发生期,预测准确率达98%,不喷药或只喷1次药,保梢效果分别达到80.83%和85.51%。  相似文献   

7.
钱开胜 《植物医生》2004,17(5):15-16
柑桔潜叶蛾又名鬼画符,是柑桔类果树新梢的主要害虫,该虫的发生时期、发生量和防治方法都较难掌握.当前果农采取的普遍对策是每隔3~5 d喷药1次,连续6~7次直到新梢老熟.而这种盲目用药方法,不仅消耗人力物力,杀伤潜叶蛾天敌,也极易导致潜叶蛾的抗药性产生.因此,在生产上要准确掌握柑桔潜叶蛾的发生规律,采用合理、有效、经济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邓苏平 《江西植保》2004,27(4):186-186,185
柑桔潜叶蛾俗称“鬼画符”,是柑桔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柑桔夏、秋梢,以幼虫满入叶片表皮蛀食形成弯曲带白色的虫道,使叶片卷曲、硬化,易脱落,使新梢生长差,受害果实易腐烂。卷叶还为其他害虫提供了越冬场所。该虫蛀食造成的伤口为溃疡病菌浸染提供了入口,造成重大经济  相似文献   

9.
巴丹98%可溶性粉剂是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一种高效、低毒、杀虫谱广的农药.对植物的渗透力很强,适用于我区夏、秋多雨季节时防治柑桔果树害虫.此药对蜘蛛、寄生蜂类等天敌的不良影响较少.1990年我站在南宁市北湖园艺场选择5龄柳沙橙作了巴丹98%可溶性粉剂防治柑桔潜叶蛾试验示范8亩.供试药剂有日本武田药  相似文献   

10.
李昆华  黄运霞 《广西植保》1994,(2):23-23,30
害极灭防治柑桔潜叶蛾田间药效试验李华,黄运霞,黄荣瑞(广西农科院植保所)害极灭(Agrimec)是美国默沙东药厂生产的一种全新的广谱杀螨、杀虫剂,其主要活性成份是从土壤微生物Streptomycesavermititis提取出来的天然产物──爱比菌素...  相似文献   

11.
柑桔木虱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柑桔木虱雌成虫必须选择寄主嫩梢产卵的特性与年发生代数关系密切。其嗜好寄生九里香,九里香年抽梢次数比柑桔多,在九里香上1年可能发生9—11代,在柑桔上可能发生6—7代(福州地区)。春夏秋季(旬严均气温分别为19.6℃、28℃和24℃)最长与平均成虫寿命及世代历期分别为98天、40天和52—59天;59天、32天和18—22天;65天、30天和25—30天。越冬成虫寿命长达260天。若虫和成虫的致死“温/时”分别为—3℃/小时和—10℃/小时。40%氧化乐果的800—1000倍液对木虱有特效,专性杀螨剂托尔克和普特丹对木虱无兼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柑桔锈螨对柑桔的为害及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柑桔锈螨〔Phyllocoplruta oleivora(Ashm。)〕对柑桔的为害及经济损失进行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害面积和不同锈斑颜色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果实锈斑颜色级别与果重、果实大小及糖、酸、Vc、糖酸比等营养成分含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普差异。被害时间越早,锈螨发生量及叶、果受害面积越大,落果和裂果率越高,果实直径越小、果重越轻。应用该螨的种群动态及其为害引起的产量及经济损失资料,建立该螨的动态防治指标模型。并利用1986年四川开县调查数据,获得一组双因子防治指标系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柑桔锈螨[Phyllocoplruta oleivora (Ashm。)]对柑桔的为害及经济损失进行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受害面积和不同锈斑颜色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果实锈斑颜色级别与果重、果实大小及糖、酸、Vc、糖酸比等营养成分含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普差异。被害时间越早,锈螨发生量及叶、果受害面积越大,落果和裂果率越高,果实直径越小、果重越轻。应用该螨的种群动态及其为害引起的产量及经济损失资料,建立该螨的动态防治指标模型。并利用1986年四川开县调查数据,获得一组双因子防治指标系列。  相似文献   

14.
柑桔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柑桔黑刺粉虱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有效积温,天敌种类和药剂防治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该虫在广东一般1年发生5代,第1代成虫出现份,11月下旬以后若虫和蛹开始越冬,发育起点温度为11.01℃,完成了1个世代所需有效积温为791.27日度。  相似文献   

15.
温湿度和光周期对桔全爪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法观察了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桔全爪螨生长和发育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者评价了湖南丘陵桔园间种藿香蓟对桔树螨类和昆虫的影响。桔园间种藿香蓟、免耕蓄草能改善桔园的小生境,提高桔园夏季相对湿度和冬季温度,降低夏季树冠和土壤温度,创造一个有利于天敌生存的良好环境;能提供钝绥螨的交替食料和栖息、产卵场所;能控制柑桔全爪螨的秋季为害,减轻柑桔全爪螨的春季为害和柑桔潜叶蛾的为害,但加重了柑桔花蕾蛆和天牛类害虫的为害。能提高树体的抗旱和抗寒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柑桔品质和产量,降低防治费用。文中还评价了防治策略、灌溉方式和藿香蓟的长势等因素对间种藿香蓟控制柑桔全爪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柑桔“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病虫害发生种类多,为害重,生产上喷药次数多,果品存在农药残留高,为了使我市柑桔达到无公害生产水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柑桔品质,笔者通过释放捕食螨Amblyseius spp.建立捕食螨种群,同时结合使用生物农药和电子灭虫灯,以及白花草Ageratum conyzoides L.等栽培措施,达到了长期持续控制柑桔病虫发生的目的,而且减少我县柑桔生产的农药残留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福州地区为害柑桔的蚜虫有7种。绣线菊蚜 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为秋季重发型;棉蚜 A.gossypii Glover春、夏发生为主,桔蚜 Toxoptera citricidus(Kirkaldy)为全年轻发型。春季蚜虫的虫源以迁入为主。有翅蚜梢率和有翅胎生蚜的数量与受害程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柑桔新梢的抽发时期、数量和成熟的快慢对蚜虫种群的变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柑橘溃疡病田间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田间系统观察表明 ,柑橘溃疡病的消长 ,在春梢期 ,主要影响因子为气温。 4月下旬平均气温 2 0℃持续 1 0~ 1 5d ,田间始病 ;平均气温 2 5℃连续 3d ,田间进入病情激增期。在夏、秋梢期 ,主要影响因子为湿度和降雨。相对湿度低于 70 % ,不利于发病 ;持续阴雨或短时大雨极有利于流行。溃疡病的药剂防治应掌握在春梢展叶后 7d用药 ,夏、秋梢则萌芽后即用药。药剂品种以可杀得和百菌清最理想 ,喷药次数以 3次为好。  相似文献   

20.
经过10余年小麦白粉病综合治理系统研究,摸清了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初菌源来源及侵染循环规律,建立了准确度达86%以上的预测小麦白粉病发生与流行的预测式,明确了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的小种种群构成及毒力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