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天敌伴迁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行为学意义,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捕食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St?l)的卵和低龄若虫,因此,明确迁飞习性及其与褐飞虱的伴迁关系,有助于指导褐飞虱的综合治理。2008-2012年在广西兴安县设置探照灯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黑肩绿盲蝽和褐飞虱的季节性消长动态。结果发现,黑肩绿盲蝽在两种灯下的始见期都迟于褐飞虱,相同时间段内两者的诱集量呈显著正相关;7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黑肩绿盲蝽的发生高峰期;蝽虱比达到或超过1:1.1时对褐飞虱的种群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灯诱黑肩绿盲蝽种群中性比一般大于1:1。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作物对天敌昆虫的影响是转基因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黑肩绿盲蝽兼性取食褐飞虱蜜露和稻株伤流液可能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取食褐飞虱蜜露,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75.9和67.5 d,比蒸馏水对照组显著延长,雌成虫捕食褐飞虱卵的能力为23粒/日,比蒸馏水对照下降;取食稻株伤流液的雌成虫寿命(58.1 d)延长,捕食能力(24.9粒/日)下降;无论黑肩绿盲蝽取食褐飞虱蜜露或稻株伤流液,转基因水稻Bar68-1对黑肩绿盲蝽成虫寿命(雌67.6 d,雄61 d)和捕食能力(24.9粒/日)的影响,与非转基因亲本对照D68和非转基因感虫对照TN1的一致。研究表明,兼性取食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r68-1稻株伤流液和褐飞虱蜜露,没有给稻田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增加新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田间试验数据全面反映不同时间施用甲胺磷+溴氰菊酯对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等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褐飞虱种群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对褐飞虱主害代的控制作用与使用时间有密切关系,且随种群的发展而下降。施药区褐飞虱种群增长倍数较对照区显著提高,引起褐飞虱种群增长倍数提高的主要时期在四代成若虫高峰期至五代卵高峰期,即施药后2~3周内。其主要原因是甲胺磷+溴氰菊酯对捕食性天敌尤其是对黑肩绿盲蝽的杀伤作用。因此建议限制甚至禁止在水稻田单独或混合使用这两种农药。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夏季高温条件下,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控害潜能, 本研究通过在人工气候箱内分别设置最高温度为30?33℃和36℃的渐进式变温处理, 测定黑肩绿盲蝽各龄若虫及成虫对褐飞虱卵的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结果表明, 在提供充足食物的条件下, 不同温度处理间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日均捕食量无显著差异; 不同高温处理下, 黑肩绿盲蝽捕食功能反应均能与Holling Ⅱ模型较好拟合, 不同龄期若虫及成虫的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在不同温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其中1龄若虫和2龄若虫在36℃处理下日最大理论捕食量最大, 分别为2.924粒和12.195粒; 在不同高温处理下,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搜寻效应均随着卵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 短时高温未对黑肩绿盲蝽的控害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尖钩宽黾蝽不同翅型成虫的生殖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研究了尖钩宽黾蝽不同翅型成虫的生殖力,试验结果表明,尖钩宽黾蝽无翅型成虫和有翅型成虫如果取食褐飞虱低龄若虫时,在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卵历期,卵孵化率及雌,雄成虫寿命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如果取食白背飞虱低龄若虫时,无翅型成虫的产卵量显著高于有翅型,但在其他几个方面则无显著性差异,最后比较了尖钩宽黾蝽不同翅型的生殖指标。  相似文献   

6.
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是稻飞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研发黑肩绿盲蝽人工饲养技术对开展稻飞虱绿色可持续防控及其生物学基础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水稻幼苗作为产卵寄主、以自然寄主褐飞虱作为猎物,从饲养器具、饲养流程及方法等方面建立了一套简便实用的黑肩绿盲蝽规模化饲养技术。利用该技术可连续饲养并提供龄期整齐的黑肩绿盲蝽成虫;经过6个月饲养,发现10 m2房间可日产黑肩绿盲蝽成虫1000~1600头。该饲养技术适合黑肩绿盲蝽的长期规模化饲养,同时也为其他捕食性天敌昆虫规模化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褐飞虱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及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弄清了本市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在不同时期的发生规律,明确了天敌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其中以7月下旬至8月中旬和9月中旬以后最为明显;当蛛虱比或蝽虱比值小于2时,蜘蛛、黑肩绿盲蝽即能有效地控制前期稻飞虱的危害,为制定中粳稻区综合治理褐飞虱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及搜寻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研究了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及搜寻行为。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对主要分布于稻株上中部的褐飞虱卵(在浙农大40上)的功能反应明显地强于对主要分布于稻株中下部的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在浙852上)。黑肩绿盲蝽在稻株上的搜寻行为属非随机搜索型,在稻株各部位间明显地偏于稻株的上部活动,据此可解释黑肩绿盲蝽在2个品种上功能反应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稻田飞虱与天敌数量消长关系及其自然控制作用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十多年来国内对稻飞虱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有的是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有的主要以保护利用稻田蜘蛛等方法来控制稻飞虱的发生。我们在研究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的基础上,对福建稻飞虱各虫期的天敌总体进行了初步调查(1977——1982年),得93种。其中缨小蜂、黑肩绿盲蝽、尖钩宽黾蝽和蜘蛛类在稻田数量大,自然控制效能高;瓢虫、隐翅虫也颇常见;螯蜂、撚翅虫和线虫有时局部多发,但通常寄生率较低。1980——1982年我们在福建的沙县和福州调查分析了飞虱与天敌间的数量消长关系,和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稻区黑肩绿盲蝽种群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喀斯特稻区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lividipennis的发生规律,2010年在贵州省6个具有代表性的稻区开展了该天敌田间种群消长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田间黑肩绿盲蝽的始见期集中在6月上、中旬,水稻生长前期虫量发生较少,后期发生量较大,发生高峰期一般在7月下旬一8月下旬。黑肩绿盲蝽与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的种群发生存在同步性。水稻害虫防治的常用药剂啶虫脒、阿维菌素、吡虫啉和毒死蜱对黑肩绿盲蝽种群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双唑草腈对双季水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后茬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测定了双唑草腈及其与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和扑草净混用对双季水稻田杂草的防效,并评价了双唑草腈对水稻及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双唑草腈GR对双季水稻田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10、315和420 g/hm~2处理药后30、45 d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的防效均在87%以上,低剂量140 g/hm~2处理药后30、45 d对双季水稻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防效均在75%以上。2%双唑草腈GR 140、210、315和420 g/hm~2处理对后茬作物小白菜、马铃薯、小麦、紫云英和冬季油菜生长安全。2%双唑草腈GR以140、210 g/hm~2分别与苄嘧磺隆或五氟磺草胺混用,药后30、45 d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效均在93%以上,显著优于2%双唑草腈GR相应浓度的单剂处理,其中2%双唑草腈GR 210 g/hm~2+10%苄嘧磺隆WP 30 g/hm~2混用可以达到2%双唑草腈GR 315 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单独施用50%扑草净WP 450 g/hm~2对双季稻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较差,其与2%双唑草腈GR混用后防效显著提高,但对水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综上,双唑草腈及其与苄嘧磺隆、五氟磺草胺混用对双季水稻安全,可在双季水稻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8%毒死蜱乳油、10%溴氰菊酯乳油、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2%印楝素乳油、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的500、1 000、2 000倍液处理后共生菌的生长(菌落数量)显著减少,共生菌的假菌丝生长不舒展,有所萎缩,酵母多形成空泡。浓度越高、共生菌生长受到抑制越显著。低浓度(常规推荐剂量及以下)井冈霉素对共生菌生长影响较小,而高浓度(2倍常规推荐剂量)处理影响很大。这说明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农药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的生长均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5种除草剂防除旱直播稻田杂草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2%噁草·丁草胺EC1 500 mL/hm2对鳢肠的防效为82%,对禾本科杂草、大多数阔叶杂草及莎草均有良好的防除效果,防效均达100%;33%二甲戊灵EC 2 250 mL/hm2对旱莲草的防效为64.7%,对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及莎草的防效均在86%~100%之间;30%苄·丁WP2 250 g/hm2和35%苄嘧.丙草胺WP 900 g/hm2对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防效较好,但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较差;30%丙草胺EC1 800 mL/hm2对稻田多种杂草的防效均低于63%。  相似文献   

14.
以1.8%阿维菌素乳油为代表品种,开展了阿维菌素对苹果树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1000~3000倍液药后2d、7d、14d对绣线菊蚜的防治效果为64.9%~87.6%。此外,研究了阿维菌素乳油对果园捕食性天敌幼虫种群的影响。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施药14d后药剂处理区食蚜蝇Chrysopa septempunctata种群难以恢复,七星瓢虫Epistrophc baltcata种群恢复至喷药前的65%以上,大草蛉Coccinella septempunctate种群基本恢复正常;室内实验结果与田间基本相同,对食蚜蝇影响最大,大草蛉影响最小。但枝条喷药后,在太阳光下放置4h后接虫,则天敌幼虫的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常用杀虫剂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虫和蛹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1种常用杀虫剂,采用药膜法与浸渍法,分别测定了其在田间防治小菜蛾推荐使用浓度下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虫和蛹的致死率。测定结果表明,97%杀螟丹可湿性粉剂、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虫螨腈乳油、5%氟虫腈乳油、2.5%多杀菌素悬浮剂的毒性较高,处理24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100%、100%、100%、100%和79.6%;而5%茚虫威乳油、5%氟啶脲乳油、10%虫酰肼乳油的毒性较轻,24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37.0%、36.1%和33.3%;、20%丁醚脲乳油、3%Bt可湿性粉剂和2%阿维菌素乳油对成虫无毒,24h后死亡率分别为27.8%、13.3%和3.3%,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不同供试杀虫剂制剂对寄生蜂蛹的羽化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所测药剂对半闭弯尾姬蜂蛹的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宋敏  路兴涛  吴翠霞  张勇  马冲  周超 《植物保护》2018,44(6):230-235
为筛选防除冬小麦田宝盖草的高效茎叶处理除草剂,本试验连续两年选取20种除草剂进行冬小麦田宝盖草的防除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期施药,200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50%吡氟酰草胺水分散粒剂和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210、120和60 g/hm~2时,药后40 d对宝盖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到90%以上,并且对冬小麦表现安全,可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采用模拟方法研究了稻田3种常用除草剂丁草胺、苄嘧磺隆、2甲4氯钠残留水体对大薸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3种除草剂水体残留对大薸植株形态影响以苄嘧磺隆处理最为明显,残留浓度大于0.01 mg/L可导致大薸植株大量死亡。4.25 mg/L的丁草胺和3.36 mg/L的2甲4氯钠残留对大薸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短期内不能致死。当水体除草剂残留降低至田间常规管理施用浓度的1/8时,即丁草胺0.53 mg/L、苄嘧磺隆0.01 mg/L、2甲4氯钠0.42 mg/L,大薸植株形态的药害影响已经明显减轻。(2)苄嘧磺隆水体残留大于0.01 mg/L时大薸干物质产量显著降低,分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丁草胺残留浓度为0.53 mg/L时促进大薸干物质积累和分株生长,当残留浓度大于1.06 mg/L时大薸干物质积累和分株生长受到抑制。2甲4氯钠残留浓度低于3.36 mg/L对大薸的干物质产量、分株数及植株含水率影响一般。  相似文献   

18.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不同飞虱取食后稻株的选择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3种类型水稻品种上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不同飞虱取食后稻株和未取食稻株的选择性差异。结果表明,褐飞虱在籼稻浙852和粳稻秀水11上主要选择白背飞虱取食后的稻株,在籼粳杂交稻协优9308上表现为差异不明显;白背飞虱则在浙852上主要选择褐飞虱取食后稻株。对3个品种稻株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飞虱取食诱导稻株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上升以及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以后取食的稻飞虱的寄主选择之间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9.
8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法测定了白术角担菌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同时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角担菌的菌丝抑制率相对较高,EC50均低于10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20d后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的防效均超过58%,而且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药剂处理对白术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金钱树疫病病原菌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tler)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15%四霉素水剂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0457μg/mL,EC90值为0.2174μg/mL;其次为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抑菌效果显著,前者的EC50值为0.0758μg/mL,EC90值为2.4683μg/mL,后者的EC50值为0.3407μg/mL,EC90值为2.0794 μg/mL;22.7%二氰葸醌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50%氟码·乙铝可湿性粉剂对菌丝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0.1382 μg/mL、2.3796μg/mL和5.4602μg/mL;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值为498 μg/mL.在供试的7种杀菌剂中,性价比以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最高,其次为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