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津巴布韦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开展农牧业生产。20世纪八九十年代,津巴布韦曾是粮食出口国,被誉为非洲的"面包篮子"。本文介绍了津巴布韦农业发展经验以及目前状况。2000年前后是津巴布韦农业经济发展的分水岭,经过"快速土地改革"运动,强制没收了白人拥有的大量土地和财产用来安置无地或少地的黑人农民后,国家的经济和农牧业生产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津巴布韦的格罗蒙兹地区农民受益于巴西的第一阶段计划,即向非洲提供更多食品,该计划提供津巴布韦农民农用设备,使他们提高作物产量和食品安全,即使在今年的干旱环境下。农民获得农用设备,包括在粮食安全和营养部门中提高生产率和提供津巴布韦经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3.
在辽阔肥沃的津巴布韦和赞比亚土地上,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时期建立了许多私人大型农场。他们独立后,这些农场还继续存在和发挥着向市场提供农产品的作用。 津巴布韦有5,200个农场,基本上为白人所拥有,独立后,情况没有太多变化。赞比亚原有1,200个农场,现有1,950个,其中300多个为白人所有。  相似文献   

4.
津巴布韦曾是英属罗得西亚殖民地,从1980年独立以来,政府对商品农场实行了较成功的价格政策和安全保障措施。现在,津巴布韦数百万农民和少数白人农场已为这个国家提供了200万吨剩余谷物,足够这个国家的800万人口吃两年。目前,政府已要求农民压缩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5.
土地问题在津巴布韦独立前长期存在.独立后津巴布韦政府试图在维持白人农场格局和确保黑人贫民温饱之间寻找平衡.进入20世纪90年代.津巴布韦经济形势恶化使得土地问题再度尖锐化,并迫使政府通过土地改革来满足无地黑人的土地诉求.政府试图通过强制性土地改革缓解政治经济危机.这种强制性的土地改革不但导致了西方经济制裁,土地改革失败也导致了粮食短缺、恶性通货膨胀以及政局动荡等政治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家顾问》2003,(10):4-5
农民把土地视为生命的源泉,辛勤耕耘、精心呵护,支撑和实现着富裕的希望;把它视为生活的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和发展着农业的文明。土地及其收益,是农民最重要、最大的权益,是农民根本利益之所在。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就是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的土地权益就是侵害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138-140
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不规范、土地所有权不合理征用、非法低价买卖农村宅基地等因素,制约着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因此,应完善土地相关的法律制度,赋予农民土地产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益;加强管理与监督土地合理征用,严格按法律法规征用;严厉整治非法损害农民土地的买地卖地行为,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普及土地法律法规,让农民规范合理使用土地;把农民琐碎的土地集中化,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共创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8.
王雪莹 《乡村科技》2020,(7):58-58,61
土地作为农民赖以为生的资本,直接关系着我国农民的生存发展,土地流转政策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加强管理和服务的路径选择,希望研究内容能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序推进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农民承包地流转速度加快,问题也在增多,许多地方在政府主导下强迫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使农民的权益受到侵犯。土地关系着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土地流转也不是单一事件,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建设规范的农地流转速度,更要把土地流转与转变思想观念、地方机构改革、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建设和法制建设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缺乏菠萝市场,津巴布韦Mwinilunga地区菠萝生产者转向种植玉米,意味着津巴布韦可能失去主要菠萝生产国的地位。最近几年市场挑战使农民放弃种植菠萝。Mwinilunga地区的Albert Kasongo吸引投资者在Mwinilunga地区建立一个菠萝工厂。Kasongo先生称,"在Mwinilunga地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工厂,这样我们就有一个菠萝现货市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资源,是农民的生活基本保障,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土地流转制度的健全与否,关系着农民切身的收益。通过对雅安市雨城区农村地区农民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得出该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农民当上股东。入社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经营,农户除劳动收益外,还可享受年底分红。从生产实践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促进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新型职业农民等新生事物的出现,逐渐改变着农村面貌,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3.
征地补偿制度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征收改变了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农民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由于我国现有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导致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征收土地引发的纠纷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因素。应该尽快完善征地补偿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在全国各地的相继实施,各种土地流转发展模式不断涌现,但隐藏在不同发展模式下的农民问题却未得到根本的解决。因土地流转引发的农民利益保障、就业保障、生活保障问题不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系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此,从农民利益诉求、土地产权制度、土地流转市场、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体系等角度出发,为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村民是农村的核心,土地是农民的核心,土地问题不仅影响着农业、农村及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决定和影响着国家、村委会与农民的关系,但我国的乡村治理困境并未得到解决。通过对C村和F村的田野观察,以及对两个村庄内有土地的村民分别进行了30份和20份的深度访谈,从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参与困境中可见村民的参与不足。从法治和德治方面提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冲突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征地补偿问题上,农民的行为逻辑和政府的目标价值往往存在着某种明显的分歧和背离。通过调查农民对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评价及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实际需要,表明现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运行效绩不好,农民对此满意度不高,就此提出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千百年来,土地就是农民生活的希望,承担着农民基本的生活保障与社会保障,然而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家庭经营土地模式已经远远不再适应生产力的需求,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土地效益规模经营,是我国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保障农民基本利益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土地流转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和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因此,明晰基层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与农民主体关系,以及土地流转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民权益,是推动基层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只能是农民,除了农民任何其他群体都缺乏主动保护耕地的动力和热情。但是,农民对土地不可割舍的情感正在消退,其突出表现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愿为培植土地肥力而付出,一些农民甚至期盼着承包地被征或被占,希望把自己的承包地“一卖了之”。这种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伤害极大。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生存的依托,它承载着农民生活的希望。肆意违法抢占土地,截断农民的生活来源,农民不答应,社会不答应,法律更不答应。违法者必被纠,敢于触碰“高压线”者必遭惩处。“抽俺地,毁俺苗”的村主任夏西秀终于受到处罚。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国家的脊梁,土地问题关系着农村人们的利益,对于土地的管理是对农民经济管理,是对国家经济的管理。在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格局下,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地承包制度,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明确农民使用权主体地位,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经营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