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基化反应对大豆7s球蛋白凝胶流变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葡萄糖对大豆7s球蛋白进行湿法糖基化处理,制备出大豆7s球蛋白3种糖基化产物.通过旋转流变仪、质构仪和扫描电镜对大豆7s球蛋白及其3种糖基化产物凝胶的流变性、质构性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糖基化反应对大豆7s球蛋白热致凝胶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糖基化反应提高了大豆7s球蛋白的热稳定性,提前了大豆7s球蛋白的凝胶点,增加了大豆7s球蛋白凝胶的粘弹性,说明糖链的接人促进了大豆7s球蛋白凝胶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利用氮气水浴加热、微生物谷氨酰转氨酶(MTG)以及二者复合改性大豆分离蛋白(SPI),氮气复合改性SPI的常温黏度、高温黏度、耐热性、凝胶性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54%、2869%、709%、224%,但是氮气复合改性SPI的耐热性、凝胶性却低于MTG改性40%、9%,并经电镜观察改性SPI微观结构,探讨了SPI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备高乳化活性的大豆分离蛋白(SPI),以豆粕为原始材料,采用微波辅助SPI磷酸化改性,以SPI质量分数、三聚磷酸钠(STP)添加量、微波功率和微波处理时间4个试验条件为影响因子,以乳化活性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法,建立微波辅助SPI磷酸化对乳化活性影响的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出制备高乳化活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最适工艺条件为:SPI质量分数10%、STP添加量16%、微波功率480W、微波时间4 min;所得模型拟合度高,试验误差小,可将该模型应用于对微波辅助磷酸化SPI的乳化活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在最适工艺条件下,改性后SPI的乳化活性为66.8,乳化稳定性为29.80 min,分别较原粉提高了134.4%和61.6%.  相似文献   

4.
利用固定化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酸法大豆浓缩蛋白(SPC)进行改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改性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固定化MTG添加量3.84U/g、反应温度49.57℃,pH值6.03、反应时间2.04 h时,响应面优化后的SPC凝胶性为7.33 kcp,比未改性时提高27.26%.  相似文献   

5.
于滨  迟玉杰 《农业机械学报》2009,40(11):138-143
采用Box-Behnken模型对卵清蛋白糖基化反应过程进行优化,测定并分析了糖基化卵清蛋白在各种条件下的乳化性质.结果表明其最佳反应条件为:糖添加量9%,反应时间48 h,反应温度60℃,在此条件下乳化活性为1.328,乳化稳定性为9.63 min,相对卵清蛋白分别提高了3.7倍和8.75倍.糖基化程度与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关系符合Lerentz函数.糖基化卵清蛋白的乳化性质相对不受低pH值和高离子强度的影响,且优于商用乳化剂.研究结果证明,糖基化是提高卵清蛋白乳化性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颗粒,并使用该颗粒制备了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粒径和ζ 电位测定、冷冻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外观分析,以流变特性为指标,对SPI凝胶颗粒和Pickering高内相乳液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PI凝胶颗粒的粒径和ζ 电位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当SPI凝胶颗粒pH值为4.0~5.0时,临近SPI等电点,ζ 电位的绝对值最小,此时凝胶颗粒相互聚集,不能成功制备稳定的高内相乳液。在pH值为 9.0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颗粒紧密结合在一起,呈凝胶网络状结构。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00%、内相体积分数为78%~82%时,可以制备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增加内相体积分数,使大豆分离蛋白凝胶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体系分布更加均匀,不易发生聚集,形成更加致密稳定的多孔结构,且具有更强的弹性凝胶乳液特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浸溃法制备Pd/C催化剂,以大豆卵磷脂氢化反应前后碘值的变化作为指标,考察了制备条件对Pd/C活性的影响,并借助透射电镜的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制备大豆卵磷脂氢化Pd/C催化剂的优化工艺为:原料炭经10%硝酸预处理后,在40℃的3.5 mg/mL H2PdCl4溶液中浸渍2 h,在30%甲醛、还原温度80℃、pH值1~2的条件下还原5 h,并经80℃真空干燥获得成品.催化剂Pd粒径为7.8 nm,制备的催化剂可使大豆卵磷脂氢化后碘值下降到18.6 gI/(100 g).在制备过程中前浸体溶液pH值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很大.Pd粒径较小时,催化剂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准确地确定大豆分离蛋白适宜的凝胶条件,研究并设计了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稳定性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对系统目标、系统功能和系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事例和模糊ARTMAP神经网络的混合推理策略,有效地提高了推理的准确度和效率。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在酸性条件下制备Pickering高内相乳液,通过粒径、ζ-电位、傅里叶红外光谱(FITR)、冷冻扫描电镜、乳化性和流变学等研究其稳定性,并探讨其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在pH值2.0时,7S和11S形成的乳液均具有较高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11S比7S具有更高乳化性能。当蛋白质量浓度为0.015g/mL,油相体积分数为78%~82%时,可以形成稳定的高内相乳液。通过增加内相体积分数,7S和11S蛋白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体系分布更加均匀,不易发生聚集,并且可以形成较强的凝胶网络结构。模拟体外消化实验表明,在酸性条件下,蛋白形成的高内相乳液可以不同程度地延迟脂质的释放。本研究明晰了在酸性条件下7S和11S的结构特性以及7S和11S高内相乳液在胃肠道中的消化行为,可为食品功能性成分递送体系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50%乙醇溶液浸提脱脂豆粕,将浸提液蒸发浓缩后,用盐酸除去蛋白,经分离后用大孔树脂进行纯化,最后用乙酸乙酯和丙酮组合萃取精制,大豆异黄酮纯度可达到70.56%,其中大豆苷占43.08%,染料木苷为25.54%,大豆苷元为0.76%,染料木素为0.98%.  相似文献   

11.
采用质构分析法、HE染色法以及质地剖面分析(TPA)和感官综合评定法研究转谷氨酰胺酶(TGase)酶制剂对金线鱼鱼糜凝胶强度和质构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同TGase酶制剂浓度条件下,金线鱼鱼糜微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其组织构造更加紧凑规则、孔隙变小;流变学特征参数中瞬间弹性模量(E0、E1、E2)、黏性模量(η1、η2)和凝胶强度均呈明显增大趋势,尤其以凝胶强度的增加量最为显著。浓度达到0.4%时,TGase酶制剂对金线鱼鱼糜凝胶强度和质构变化的影响最大,其中凝胶强度达到最大值5.14 N·cm;结合TPA和感官评定测定结果分析得出,添加0.4%的酶制剂样品的凝胶强度、黏聚性和咀嚼性等各项指标均较佳,其口感明显优于其他添加量样品。添加酶制剂能显著降低金线鱼鱼糜失水性,但酶制剂的浓度对金线鱼鱼糜失水性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亲水胶体对竹荚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亲水胶体类型和添加量对竹荚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对竹荚鱼鱼糜的质构特性、持水力和白度的测定,以及超微结构观察等结果表明,添加可得胶、罗望子胶、魔芋胶、卡拉胶、琼胶和CMC的鱼糜凝胶能形成均匀、致密的三维凝胶网络结构,因此能显著改善竹荚鱼鱼糜的凝胶特性,其中可得胶的效果最显著,其次是罗望子胶、魔芋胶、卡拉胶;添加瓜尔胶和海藻酸钠对竹荚鱼鱼糜的凝胶特性无显著影响;添加黄原胶和果胶后形成了较疏松、网孔较大的网络结构,降低了竹荚鱼鱼糜的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13.
高强度灰铸铁在薄壁缸体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扫描电镜、200h台架试验和1000h耐久试验等方法对高强度灰铸铁在薄壁缸体上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碳当量控制在3.8%-4.1%(与菲亚特缸体的碳当量大体相当),采用低合金化及复合孕育剂,可稳定获得抗拉强度大于250MPa的高强度灰铸铁,其铸件硬度大于HB210,白口倾向小,硬度差仅为HB15-HB33,均达到菲亚特缸体的性能要求,对无缸套缸体的缸壁表面进行激光处理,比传统缸套的耐磨性提高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UASB工艺处理高浓度Vc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UASB反应器对高浓度Vc生产废水进行了实验室处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Vc废水的厌氧处理运行性能因水质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转化母液的容积负荷在8kg COD.m-3d-1以下时,去除率基本稳定在65%以上。当负荷继续提高时,去除率会急剧下降并保持在50%左右。精制母液和提取母液的容积负荷在10kgCOD.m-3d-1时去除率仍能稳定在70%以上。这些表明当两套反应系统的容积负荷控制在一定范围时,UASB反应器可以有效去除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同时也说明转化母液废水中存在相当数量的难生物降解化合物。GC/MS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含有大量10C以上的长直链或双苯环等结构的难生物降解物。系统中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随着反应器中污泥驯化的进行和负荷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5.
利用ANSYS/LS-DYNA模块对保压淬火过程零件及模具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高强钢板热冲压模具冷却系统均布水道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通过APDL参数化编程语言,选择零阶与一阶搜索相结合的优化算法,编写优化程序,以模具冷却水道半径、相邻水道间隔尺寸和水道与模面距离等参数为优化变量,以板料温度分布均匀和保证降温速率达到临界冷却速率为优化目标建立目标函数,优化后目标函数值为26.553(优化前为64.404).对优化前后成形件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比较,得到成形件最高温度下降了44.5%,最低温度下降了14.5%,实现了对冷却水道各参数的优化.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对驱动轮工艺轴进行了7种工艺方案的感应热处理表面强化,然后对工艺轴进行扭转破坏试验。通过对驱动轮工艺轴扭转断裂的研究,为驱动轮轴及承受扭力的轴类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和热处理技术要求提供指导,从而提高其扭转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稻植质钵盘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水稻植质钵盘结构进行改进设计。阐述水稻植质钵盘设计思想,探讨水稻植质钵盘结构改进设计思路及结构设计依据,分析改进前后的水稻植质钵盘结构强度,同时分别以改进前的水稻植质钵盘(CK1)、日本塑料钵盘(CK2)和平育秧盘(CK3)为水稻育秧载体,通过多年田间对比试验探讨改进后的水稻植质钵盘(CK)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水稻植质钵盘正应力较改进前水稻植质钵盘提高15.09%;CK和CK1秧苗移栽后均无缓苗期,CK2和CK3秧苗均需一定缓苗期;在生育期和收获期,CK和CK1秧苗素质均无显著差异,但均优于CK2和CK3秧苗素质;CK生产投入均低于CK1和CK2生产投入,但高于CK3生产投入;CK和CK1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在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CK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较CK2和CK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7.06%、10.08%,2.53%、3.34%,0.48%、0.11%;CK和CK1对土壤容重影响程度相同,与CK2和CK3相比较,在相同土层,CK能够促使土壤容重减小;CK和CK1产量持平,较CK2和CK3,产量分别提高10.59%和13.54%。  相似文献   

18.
基于疲劳强度衰减模型的S-N曲线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经验的疲劳强度衰减模型,提出了一种测定材料和结构的S-N曲线简易方法,同时可以确定材料和结构的临界载荷。该方法通过单点应力下的疲劳试验和静强度测定,可以获得原来至少需要两级应力试验才能得到的材料和结构的疲劳曲线。用不同材料的疲劳试验进行了S-N曲线测定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而且快捷地测定S-N曲线和临界载荷,减少了疲劳试验费用和试验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