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低量喷雾技术 指单位面积上施药量不变,将农药原液稍微稀释,用水量相当于常规喷雾技术的1/10~1/5。此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不仅在温室中得到广泛应用,日本还开发出适合大田使用的低量喷杆喷雾机。 二、静电喷雾技术 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喷施的方法。此法可使药液雾滴在叶片表面的沉积量显著增加,将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0%,缺点是带电雾滴对植株冠层的穿透能力较弱。此技术在非洲已广泛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一、低量喷雾技术指单位面积上施药量不变 ,将农药原液稍微稀释 ,用水量相当于常规喷雾技术的1/10~1/5。此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 ,不仅在温室中得到广泛应用 ,日本还开发出适合大田使用的低量喷杆喷雾机。二、静电喷雾技术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喷施的方法。此法可使药液雾滴在叶片表面的沉积量显著增加 ,将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到90 % ,缺点是带电雾滴对植株冠层的穿透能力较弱。此技术在非洲已广泛用于棉铃虫的防治。三、丸粒化施药技术对于水田使用的水溶性强的药剂 ,可以采用丸粒化施药技术 ,只需用手把药丸均匀撒于农田…  相似文献   

3.
改进茶园农药喷撒技术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茶叶生产通常采用传统的大容量喷雾法防治病虫害,这种喷药方法的特点是喷液量大,往往可高达125~200公斤/亩,因此,费工费药,农药的对靶率低,大部分农药散落于非目标靶区而污染环境。为了提高农药的对靶率,降低防治成本以及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改进目前常用的农药喷撒技术已势在必行。早在4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改进农药的喷撒技术,并提出了对靶喷撒农药的理论。近几十年来,根据这一对靶沉积理论,国外相继出现了静电喷撒法、间隙喷雾法、笼罩喷雾法和各种各样的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雾滴细而均匀,农药在目标靶上的沉积率高,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所以,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我国的农药喷撒技  相似文献   

4.
农药喷雾技术在沿着高浓度低喷量的方向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3团1984~1985年,在地处塔里木垦区的棉田(属干旱灌溉农业区)下,采用拖拉机超低量喷雾机和常规液用农药超低量喷雾,在药液雾化、雾滴谱、田间雾滴覆盖密度、雾滴对棉花冠层穿透牲以及防虫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测试,现将测试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喷雾机和作业条件。新疆哈密地区  相似文献   

5.
茶园农药优化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滴直径、密度和沉积率直接影响着农药在茶园空间的分布。采用机动弥雾、手动吹雾和小喷孔片等低容量喷雾与常规喷雾(常量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前者对分布在茶树冠面0—10cm的芽叶害虫的农药中靶率高达60%—79%,较后者高10%—17%,但在茶树中下部的农药沉积率则反之(小喷孔片除外),农药在土壤中的流失量,常量法明显高于低容量喷雾。不同喷雾技术农药在茶树上的化学降解速率和半衰期相近,主要差异在于原始附着量的高低,其高低次序为机动弥雾>手动吹雾>小喷孔片>常量喷雾。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和对芽叶害虫的防治效果,低容量喷雾的半剂量处理与常量喷雾的全剂量处理相近。单位面积的农药沉积量及雾滴数与害虫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各种喷雾技术在树冠面的农药沉积量均已超过害虫的致死量,故在芽叶害虫的防效上无明显差异。重点在于通过改进喷雾技术,以提高低容量喷雾对丛内病虫的防效。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地形、集约化程度及不同分布部位病虫的茶园农药优化使用技术方案,按此方案喷药,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低容量喷雾、航空喷雾、静电喷雾及精准喷雾等多种喷雾技术的融合和变革,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水稻喷雾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靶标特点、作物株型、作物生长时期是影响喷雾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株型及冠层结构参数(叶面积指数、叶倾角、株高等)是影响水稻冠层雾滴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结合喷雾技术和株型及冠层结构参数研究雾滴传输及沉积是深入研究水稻冠层雾滴行为的出发点及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植保无人飞机在茶园应用的可行性,在茶园测试了无人飞机施药的雾滴沉积分布、对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防治效果,以及6种农药在茶叶中残留量.结果表明,供试的无人飞机喷雾喷头、飞防助剂对无人飞机喷雾的雾滴沉积分布影响不显著.无人飞机施药的雾滴大小、雾滴密度、沉积量等均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但无人飞机...  相似文献   

8.
李明  刘仲华 《茶叶科学》2012,32(6):552-558
为有效减少农村劳动力不足对茶产业发展造成的较大影响,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率来减少环境污染,设计了一种茶园遥控式静电喷药施肥机。主要由机架、动力、喷药系统、施肥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可手动式和无线遥控行走。48V直流无刷电机实施行走和施肥及12V直流叶片泵实施喷药;采用容量式调节施肥量,并完成浅施肥和覆土;采用茶树冠仿形喷杆和高压静电实施喷雾。试验结果得出该机能较好地完成施肥施药,明显提高农药叶面雾滴沉积量,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机型。  相似文献   

9.
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与方向对棉田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究植保无人机喷施作业飞行高度和方向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通过设置3WQF120-12型智能悬浮植保机的飞行高度和方向研究了不同喷雾作业参数对棉田雾滴沉积的影响。用10 g·L-1诱惑红溶液代替农药在棉田进行喷洒,保持5 m·s-1的飞行速度不变,改变无人机作业高度和飞行方向进行喷雾;通过雾滴测试卡进行采样,对雾滴采集卡进行图片扫描,并采用图像处理软件DepositScan分析各处理的雾滴密度、覆盖率及雾滴粒径大小等参数。结果表明,在植保无人机作业速度保持为5 m·s-1的条件下,飞行作业高度为1 m时,雾滴在棉株上的沉积效果较好,且正向飞行试验的雾滴沉积效果优于逆向飞行。在棉田雾滴的沉积效果受到高度和方向共同作用的影响,同时环境风向和风速也是影响雾滴沉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静电喷雾技术控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结果表明,应用静电喷雾每亩使用功夫菊酯0.5 g,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达到96%,与每亩氯吡硫磷20 g和吡虫啉5 g常规喷雾效果相当.印楝素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很低.  相似文献   

11.
静电超低量喷雾防治棉铃虫技术①赵振海刘立峰刘国清杨文利白金亭吕俊瑶河北省保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定071000静电喷雾是国际上新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喷药技术。国内自70年代开始研究,1985年研究成功手执式电动静电喷雾器。1988年北京农业大学尚鹤言...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农药使用技术水平解决农残问题。笔者通过8年的研究探讨,引进先进的低容量喷雾技术和药械进行农业、工业、科研方面多学科的联合攻关,较好地掌握了低容量喷雾技术并设计开发出高效专用药械,采用”绿色食品A级”标准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对茶园病虫害的防治取得良好效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 材料11 药械低容量喷雾法使用福州市农工商集团配套开发的3WDR-08型充电手持式电动低容量喷雾器,高容量喷雾法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12 病虫害与药剂生物防治的供试病虫害为茶黑毒蛾、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和茶…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农药使用技术水平解决农残问题.笔者通过8年的研究探讨, 引进先进的低容量喷雾技术和药械进行农业、工业、科研方面多学科的联合攻关,较好地掌握了低容量喷雾技术并设计开发出高效专用药械,采用"绿色食品A 级"标准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对茶园病虫害的防治取得良好效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茶园中,传统的施药方法是用工农-16型背负式或工农-36型担架式喷雾器进行常量喷雾,这些喷雾方法都是液力式雾化,所采用的雾化器均为切向离心式涡流芯喷头,所产生的雾滴直径较粗,沉降较快,在茶树树冠层作水平扩散分布较难,因此,每亩用液量多达75~125公斤。农药用量较多,耗工大,防治成本高,而且容易造成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近年来,发展了低容量和超低容量的施药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低容量喷雾技术是具有高浓度、低容量、低剂量、低残留特点的先进施药技术,只需常规高容量喷雾技术剂量的50%量(半剂量)就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应用低容喷雾技术的农药安全间隔期,在国内未见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6.
低容量喷雾技术是具有高浓度、低容量、低剂量、低残留特点的先进施药技术,只需常规高容量喷雾技术剂量的50%量(半剂量)就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应用低容喷雾技术的农药安全间隔期,在国内未见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7.
张叶大  王迅磊 《茶叶》2013,(1):15-16
比较了静电喷雾和常规喷雾技术对茶园茶棍蓟马防治的效果。结果表明,以2000倍吡蚜酮水溶液喷雾,静电喷雾的单位面积药剂用量比常规喷雾减少32.7%,用药7天后的防治效果提高18.8%;而且吡蚜酮在茶叶的残留量为0.010mg/kg,约为常规喷雾的1/8。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铃薯》2017,(3):160-164
农药的高流失率、低利用率一直以来都是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新型农药控失剂的使用,能够减少农药流失,提高利用率,缓解农药过量应用带来的问题。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在种植过程中施用新型农药控失剂后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马铃薯种植中农药减施增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农药施用不减量的条件下,添加农药控失剂可以显著提高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提高幅度最高达47.53%,并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最高可达38.93%;而在减少农药施用次数1次,每次减量10%的条件下,添加农药控失剂仍可以提高晚疫病防效45.69%并小幅增产,增产幅度3.95%。表明研发的新型农药控失剂可以显著提高农药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对马铃薯种植中农药施用具有显著的减施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评估3CG-45型茶园管理机的喷雾性能,本试验利用水敏纸测试了该机器的雾滴雾化效果,利用诱惑红水溶液作为示踪剂研究该机器的雾滴沉积分布,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3CG-45型茶园管理机的雾滴细,单位面积内雾滴数多于常规背负式喷雾器,茶树1/2高度正面45°处,3CG-45型茶园管理机的雾滴在水敏纸上印痕直径为(300.24±157.23)μm,雾滴密度为(141.25±23.85)个·cm~(-2)。雾滴在茶树上部、中部、下部及地表的诱惑红沉积量分别为(0.64±0.14)μg·cm~(-2)、(0.20±0.05)μg·cm~(-2)、(0.18±0.03)μg·cm~(-2)和(0.14±0.02)μg·cm~(-2)。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3CG-45型茶园管理机在农药剂量减少的情况下,防治效果仍然高于常规背负式喷雾器,适用于茶园病虫害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20.
雾滴分布特征影响作物上喷雾的施药效果,而喷施参数是影响植保无人机雾滴分布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揭示施药量和雾滴粒径等喷施参数对电动四旋翼植保无人机雾滴在高大乔木橡胶树林段中分布的影响,以成龄‘热研7-20-59’胶林为试验地,分别设置18.75、37.50、75.00、90.00、105.00 L/hm2施药量,70、100、150、250 μm雾滴粒径,采用5点采样法在6个高度上测量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雾滴谱宽度、雾滴覆盖密度、雾滴分布均匀度等主要作业质量技术指标数据,结合橡胶树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四旋翼无人机的最佳喷施参数。结果表明,随施药量的增加,雾滴谱宽度呈下降趋势,雾滴覆盖密度显著增加;施药量在75 L/hm2及以上时满足最低施药雾滴覆盖密度的要求。随着雾滴粒径的增加,雾滴谱宽度呈上升趋势,雾滴覆盖密度无显著差异,雾滴粒径100 μm的水平分布均匀度最优。不同施药量和雾滴粒径的雾滴在橡胶林垂直方向的分布均匀度一致,穿透性良好。本研究筛选出施药量75 L/hm2和喷雾粒径100 μm的最佳喷施参数,在橡胶树白粉病最佳防治时期使用咪鲜胺(EW)和戊唑醇(SC)复配药剂进行田间飞防试验,效果优异,2块试验地的防效分别为65.7%和82.9%。本研究提供了一组橡胶树白粉病防治的四旋翼无人机施药参数,为植保无人机在橡胶林病虫害防治作业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