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锋  孙本普  李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17-18719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栽培对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其与露地麦和适时麦的异同点。[方法]对晚播覆膜麦与相同栽培条件下的露地麦和适时麦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产量结构进行比较。[结果]一定晚播条件下的覆膜麦,单株性状次于适时麦,而单茎性状则优于适时麦;幼穗分化,不仅比同期播种的露地麦经历时间长,且在决定每穗小花数和穗粒数的穗分化主要时期,还长于适时麦;产量结构,优于晚播露地麦,而与适时麦相当。[结论]晚播覆膜麦比晚播露地麦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能获得适时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适时麦冬季覆膜的适宜揭膜期,结果表明:越冬开始前后覆膜的适时麦应选用冬性和强冬性品种,第2年揭膜的适宜时间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正值大田小麦开始返青,幼穗处在单棱期至二棱初期,比露地栽培的适时麦早1~2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河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豫北地区冬季寒冷,冻害成为影响晚播冬油菜安全越冬的主要因素。为保障油菜安全越冬,结合豫北地区气候及冬油菜地膜覆盖经验,总结出适合豫北地区的油菜地膜覆盖技术,并从覆膜时间、覆膜期田间管理、揭膜及揭膜后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豫北地区晚播冬油菜地膜覆盖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适合豫北地区小规模的油菜种植。  相似文献   

4.
<正> 晚茬麦地膜覆盖比同期播种的露地麦有显著增产效果,这已为许多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但覆膜麦的晚播极限与旧地膜的增产效果迄今尚未见详细报道.1987~1989年我们在惠民地区中肥水条件下,研究了覆膜小麦的晚播极限和旧地膜的增产效果,探讨了有孔地膜的利用前景.一、晚茬麦旧膜覆盖的增产效果1988~1989年度设置了新、旧膜对比试验,以不覆膜为对照,每亩播量均为7.5公斤和15公斤.试验设在邹平县西店村,试验地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藜麦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在天祝县松山镇藜香村以陇藜1号为试验对象,设置白膜覆盖、黑膜覆盖、降解膜覆盖和露地(CK)共4个处理,进行了不同覆盖材料对藜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材料对藜麦产量的影响显著,产量排序为黑色地膜平铺穴播>降解膜平铺穴播>白色地膜平铺穴播>露地不覆膜穴播(CK),为今后建立藜麦高产覆膜模式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越冬开始前后盖膜的适时麦,应选用冬性、强冬性品种,翌年揭膜的适宜时间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正值大田小麦开始返青,幼穗处在单棱期至二棱初期,比露地栽培的适时麦早1-2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高水肥地覆膜玉米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研究了在高水肥条件下覆膜、揭膜、露地玉米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覆膜后苗期增温显著,拔节后增幅渐低,大喇叭期覆膜地温反而略有降低,这是土壤热交换随生育时期推移以及覆膜玉米发育加快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致。高水肥地覆膜玉米大幅度增产途径是更换品种、提早播种和适时揭膜。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5,(9):116-117
通过连续两年不同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济麦22收获期的差异远比播期的差异要少。株高、越冬期的枯叶率、冬前单株茎数和次生根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平均每长一片叶,越冬前需积温86.9℃、越冬期需积温45.0℃。牟平区小麦适宜播期在9月30日至10月6日,这期间播种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覆膜麦的晚播极限为封冻前,比霜降至立冬播种的适宜覆膜麦出苗时间晚,主茎叶片少,分蘖时间短,穗分化前期差距大,生育期推迟.因此,介绍了相应的栽培措施,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减少因晚播而引起的减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西北旱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时期揭膜的方法,来研究全膜双垄沟播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和土壤耕层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全生育期覆膜处理产量最高,达27 957.27kg/hm2,与露地栽培相比,增产23.17%,差异显著。全生育期覆膜、现蕾期揭膜、膨大期揭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现蕾期揭膜处理商品率最高,为85.43%,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可通过现蕾期揭膜来提高西北旱区旱作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性。  相似文献   

11.
在大田及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覆膜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及某些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增加了植株对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量。由于“生长稀释”效应,使整株氮磷含量下降,但提高了叶片氮磷含量,降低了茎、穗及籽粒氮磷含量。覆膜提高了抽穗期之前植株的氮磷累积吸收百分率和吸收强度,但降低了抽穗期以后的氮磷累积吸收百分率和吸收强度。覆膜还提高了越冬前和拔节期以后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旗叶的光合强度,但降低了揭膜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拔节期活动中心叶的光合强度。盖膜期间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但在拔节期以后,覆膜可显著提高植株体內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2.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河南省一般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这种小麦单株只有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垦啤麦2号大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垦啤麦2号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及确定晚播下限.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的6个播期中,4月25日播期最好,实际产量、幼苗的长势长相及各项产量指标均达最优.垦啤麦2号播期在本地区最迟不能超过5月5日,否则产量和品质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4.
探索春季不同追肥策略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科学追肥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淮麦33为材料,采用大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返青期、拔节期一次追肥和在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叶龄余数1.5期2次追肥4种追肥方式对稻茬晚播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时间和次数主要影响小麦的成穗数和粒重,在返青期+拔节期2次追肥的方式小麦群体结构合理,成穗率高,产量结构协调,单产最高达8083.5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不同揭膜时间对烤烟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覆膜(CK)和烤烟覆膜移栽后20 d、30 d和40 d不同揭膜时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后40 d揭膜处理与不覆膜处理相比,叶面积系数在团棵期、旺长期和打顶后分别增加66.67%、48.21%和23.79%;产量增加17.47%,产值增加13.16%。覆膜能显著增加烟叶总糖、还原糖的含量,并增加钾的含量。综合来看,移栽后40 d揭膜,对烟株的生长发育及高品质烟叶的产出有利。  相似文献   

16.
旱作冬小麦覆膜沟穴播栽培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冬小麦覆膜沟穴播,膜侧沟播,周年覆膜穴播,常规覆膜穴播,露地沟播和露地平播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沟穴播的出苗率,经济性状及产量最优,其出苗率高达95.3%,株高,穗粒数,成穗数分别为49.7cm,51.3粒,304.5万穗/hm^2,产量为4149.75kg/hm^2,较露地沟(CK1)109.10%,较露地平播K2)增产175.38%。经方差分析,覆膜沟穴播与膜侧沟播产量差异不显,与周年覆膜穴播产量差异显,与常规覆膜穴播,露地沟播,露地平播产量差异极显,覆膜沟穴播还可明显改善土壤墒情,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地温。可在庆阳地区及同类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马铃薯覆膜栽培的适合揭膜时期,开展了马铃薯覆膜栽培不同揭膜时期的综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在马铃薯生育前期具有提高含水量、增温、增强透光率的作用。在块茎形成期揭膜其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5.7%~24.6%之间、温度保持在12.3~19.8℃之间、光合强度高于覆膜地19.7%,昼夜温差较覆膜地提高0.9℃,经济产投比达到2.65,分别较发芽期、幼苗期、块茎增长期揭膜高14.7%、14.2%和23.3%。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胡麻覆膜栽培中最佳的揭膜时期,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不覆膜(CK)、覆膜后40 d揭膜、覆膜后50 d揭膜、覆膜后60 d揭膜和全生育期不揭膜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揭膜时期对胡麻物候期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可缩短胡麻出苗时间,提高保苗率8.77%~14.66%,延长生育期4~6 d。但要适时揭膜才能明显促进胡麻干物质的积累,以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覆膜后40 d揭膜效果最好,该处理下,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及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均为最大,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为最高,分别达到了1 430.72 kg/hm~2和7 050.0元/hm~2,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比了不同覆膜方式(旧膜直播、春季揭旧膜覆新膜播种、露地直播)对旱地胡麻各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旧膜直播、春季揭旧膜覆新膜播种分别较露地直播产量增加365、435 kg/hm~2,但考虑节能减排及投入产出比等,旧膜直播是干旱半干旱区胡麻种植的适宜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四川省凉山州烟草科学研究所进行了地膜覆盖与揭膜时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揭膜处理对烟草株高及叶片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叶片中蔗糖转化酶(INV)、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覆膜处理较不覆膜处理的高,在覆膜处理中以35 d揭膜处理的酶活性最强;烟草根系中NR活性与地上部叶片中的变化趋势不同,表现为不覆膜处理的酶活性高于覆膜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