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基于设施蔬菜在蔬菜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分析武汉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尾菜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宣传、建立尾菜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制订扶持政策、建立长效机制的发展对策,为有效开展设施蔬菜尾菜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蔬菜尾菜存在的资源底数不清、利用方向不明等问题,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蔬菜尾菜产生系数测算方法,明确系数推荐值范围,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构建了蔬菜尾菜资源台账。研究表明:黄淮海地区典型蔬菜尾菜的产生系数在0.9%~10.7%之间,可收集系数在0.22~0.93之间,收获时的含水率均在80%以上,不同蔬菜尾菜的产生系数、可收集系数、含水率存在很大差异;与以藤蔓为主的瓜果类、豆类、茄果类尾菜相比,叶菜类尾菜的收集难度更大。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尾菜理论资源量为1.48万t(鲜质量),可收集量为1.12万t,尾菜综合利用率约为55.39%,市场化主体利用占比超过90%,直接还田量约为8%,农户分散利用量仅占不到2%;利用途径基本为肥料化利用,占比高达99.69%。综上,我国蔬菜尾菜离田利用方式以肥料化为主,整体资源化利用水平仍较低。  相似文献   

3.
陈慈  赵姜  龚晶 《北方园艺》2021,(6):156-161
蔬菜废弃物产生量巨大,推动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于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蔬菜废弃物的特点决定,多数的处理技术集中于肥料化应用。该研究重点分析了当前较为典型的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径以及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并从技术集成创新、新装备研发、政策支持和社会化服务4个方面提出加快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蔬菜》2016,(6)
正甘肃省初步探索形成了"以田间堆肥、半堆半沤、直接还田、工厂化生产有机肥等肥料化利用及青贮饲料化利用为主,以田间沤肥、黄粉虫/蚯蚓过腹利用、沼气化利用为辅"的尾菜资源化利用模式,组织制定了尾菜堆肥、沤肥、直接还田3个技术规程,使全省尾菜处理利用率由2012年的20.6%提高到了2015年的31.3%,有效遏制了尾菜污染环境的问题,促进了尾菜综合利用、资源变废为宝、产业循环  相似文献   

5.
基于科学计量学与信息可视化分析方法,借助Cite Space软件从CNKI和WOS库筛选出2000—2020年的1006篇文献,分析发文刊物、研究者及科研单位、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突现关键词、研究历程时空聚类,揭示近20 a(年)有关尾菜利用和研究的热点及趋势,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借鉴。中国在尾菜利用研究方面的发文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关于尾菜利用研究的研究体系主要在西部的甘肃省。分析关键词聚类结果显示,有关尾菜的研究有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与治理2个方面,其中资源化利用是重点,主要体现在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和基质化5个层面。有效利用尾菜资源有利于解决尾菜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尾菜肥料化再利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海兴  魏红霞 《蔬菜》2012,(1):35-36
阐述尾菜肥料化再利用的重大意义,指出了尾菜的常规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几种尾菜肥料化利用技术,为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蔬菜废弃物无序堆置和低效处理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其资源化高效利用研究与创新迫在眉睫。本文总结了我国蔬菜废弃物的主要来源与特点;从肥料化、能源+肥料化、饲料化等多种资源化利用途径的创新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资源化处理途径的特点;并对我国蔬菜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途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通过走访调查和查阅年鉴,根据甘肃省榆中县11个乡镇的栽培面积、废弃物产量及资源化利用情况,分析榆中县能源利用现状。结果表明,2007—2017年榆中县废弃物总量为22.18万~31.95万t,尾菜和中药材废弃物产量占比稳定上升,粮食作物秸秆和尾菜占废弃物总量的92.87%,废弃物总养分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尾菜和中药材废弃物的养分含量持续上升,有机质所占比例最高。种植农户多为中高龄(40岁以上,78.49%)、低学历(初中及以下,73.53%)个体,资源化利用途径多样,还田是主要的利用途径;93.25%的农户认可新型资源化技术,同时57.14%的农户也提出资源化利用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如缺乏大规模吸收消纳平台和政府引导不足。  相似文献   

9.
长阳县高山反季节蔬菜发展迅猛,品种多,面积大,总商品量达到120万t,蔬菜产值10亿元,产地尾菜数量约占蔬菜总产量的1/3,每年初加工产生的废尾菜约20多万t,蔬菜尾菜"后遗症"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每年对其无害化处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探讨尾菜解决难题,才能推动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0.
我国蔬菜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现蔬菜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目前我国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蔬菜废弃物的来源、存在现状、主要处理方式的优缺点、微生物降解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堆肥化处理是实现蔬菜废弃物快速资源化利用的最有效途径,并对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开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大速生菜为试材,以腐熟与未腐熟玉米秸秆替代草炭作为莴苣无土栽培基质中的主要材料,研究其对莴苣产量、叶面积、干物质量、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腐熟玉米秸秆∶蛭石=3∶1)基质配方最有利莴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鸡腿蘑菌丝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保定市市售的3种类型共16种蔬菜中的Ca、Cu、Zn、Fe、Mn 5种矿质元素,为指导人们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中矿质元素含量不同,叶菜类蔬菜中的(Ca、Cu、Zn、Fe、Mn含量高于果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而不同品种的蔬菜其矿质元素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油菜中的Ca和Mn含量最高,分别为7.6 g/100g和8.98 mg/100g;Zn含量最高的为香麦16.72 mg/100g,其次为菠菜12.63 mg/100g,洋白菜的Zn含量最低仅为0.73 mg/100g;菠菜中Fe含量最高138.43 mg/100g,其次为香麦111.11 mg/100g.综合分析结果,香麦、菠菜、油菜的Ca、Cu、Zn、Fe、Mn含量要高于其它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15.
采用香菇菌株Cr-02为实验材料。简易开放式生料栽培为栽培方法,观察到了香菇子实体形态发育的全过程。初步将之分为纽结期、褐变期、成型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确定了子实体形态分化的关键时期是褐变期。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 ,来研究白蚁蚁巢的热水浸提物对鸡菌丝生长的影响 ,探索鸡菌丝的营养特征。研究发现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黄褐纹鸡菌丝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而蚁巢热水浸提物的量的多少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莲瓣兰原生地萌发胚培养真菌污染控制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及超声波处理时间对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控制及胚培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以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超声波处理时间(4%∶15 min∶1次∶6 min)的配比胚被真菌污染的污染率最低为16.0%,但是胚成活率较低仅为14.3%,不宜作为莲瓣兰胚培养的灭菌条件;经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胚成活率作用大小为次氯酸钠浓度超声波处理时间灭菌时间灭菌次数,以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超声波处理时间(1%∶20 min∶2次∶3 min)的配比胚成活率高达93.3%,同时胚被真菌污染率仅为19.00%,可以作为莲瓣兰(Cymbidium torliseplum)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培养灭菌条件,在此条件下胚能够从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培养胚生长发育成根状茎。  相似文献   

18.
蔺红苹  李培 《北方园艺》2010,(3):138-140
以1/2MS为基础培养基,以添加2.5%、5%、10%、15%的椰乳为生长调节剂,研究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1/2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10%的椰乳增殖效果最好;对受到污染的原球茎进行消毒,发现5%的次氯酸钠25 min消毒效果最好;对不同大小的原球茎进行增殖,发现较小的原球茎产生的新原球茎覆盖率较高,2~3 mm的原球茎较为适合快繁;在增殖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泥土或木屑进行生根培养,效果较好;对根长达到3 cm以上的试管苗进行练苗及移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张梅  刘旭  周惠龙  李振宇  于胜祥 《园艺学报》2018,45(6):1147-1152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绣球属(Hydrangea)29种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其种子形状分为椭球形和长柱形;种子表面纹饰为网脊形或网状多边形,网脊的形态为波状、深波状或近平直;网脊间常具皱褶状纹饰或近光滑。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分类中绣球属的离瓣组(sect.Petalanthae)的种子为椭球形,网脊为波状或深波状;脊间多数为不规则纹饰,少数为规则或孔穴纹饰;绣球组(sect.Hydrangea)的种子均为椭球形,网脊近平直,脊间较光滑;星毛组(sect.Cornidia)和挂苦子组(sect.Heteromallae)的种子均为长柱形,大部分具近平直状的脊,脊间较光滑;冠盖组(sect.Calyptranthe)的种子为长柱形或椭球形,表面具网状多边形纹饰,网眼内具洼点。绣球属种子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除了在组水平上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在组内种水平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分类学价值,在某些组水平上种子微形态性状还具有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类型魔芋脱毒种芋的萌芽出苗特性、田间长势、分苗数、田间发病情况、产量、球茎膨大倍数、繁殖系数、生长周期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比原原种提前8~18天出苗;一级包衣种、二级种的分苗数较多;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的田间发病率低于原原种,其中一级包衣种发病率最低,仅为7.4%。二级种、三级种综合性状较好,生产力水平高,膨大倍数高,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得到大量种芋,解决生产中种芋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